张爱红 董占红 苪蕊
经皮肾镜取石术中体温变化及护理对策
张爱红 董占红 苪蕊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取石术中体温变化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将80例经皮肾镜手术随机分为保温组以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手术时手术室内的环境温度保持相同,保温组40例患者均使用电子液体加温仪对躯体进行保温,并且冲洗液在冲洗前预温至37℃,同时使用循环水变温毯对患者的机体进行保温,并对患者的吸入气体进行加热加湿处理等保温措施。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均不采用任何保温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中、术毕体温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第30、60、90和120 min以及手术结束后时,体温较手术前的基础体温相比有明显的下降(P0.05),并且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的保温组患者(P0.05),而保温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的体温与术前的基础体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中患者体温会显著降低,采用保温措施有利于保持体温正常,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经皮肾镜取石术;体温;护理
经皮肾镜取石术是临床上尿路结石的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手术操作比较简单,手术创伤比较小,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患者的恢复比较快,以及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点。由于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灌洗液对创面进行灌洗,躯体对灌洗液的大量吸收会导致患者的心脏负荷明显加重,还会引起患者的体温明显下降,从而导致心律失常、全身寒颤以及术后麻醉苏醒延迟等并发症的发生。目前临床上经皮肾镜取石术中使用的灌洗液均为室温,但大量使用会引起患者体温的明显下降,如何保持患者的体温是临床上一直探讨的问题,我们对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体温变化进行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单位:457000 濮阳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1.1 一般资料 80例病例均为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选择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结石部位:左肾34例,右肾4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腹部X线检查以测量结石的大小,结石的纵径为2.0~6.7cm,横径为1.5~5.6cm。多发结石65例,单发结石15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结石大小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全麻下进行手术,结石位,在膀胱镜下将5F-6F输尿导管逆行置入,并将导管置于患侧输尿管的位置中,然后使用生理盐水对患者的肾盂进行充盈,之后将患者置为俯卧位,于床旁B超的观察下,对患者的肾盏进行穿刺,以建立从皮肤到肾脏手术通道,使用钛激光在肾镜观察下进行碎石治疗,两组患者手术时手术室内的环境温度均保持在22℃ ~24℃的室温下进行,保温组患者均采用电子液体加温仪进行身体的保温,并且冲洗液在冲洗前预温至37℃,同时使用循环水变温毯对患者的机体进行保温,并对患者的吸入气体进行加热加湿处理等保温措施;对照组患者均不采取上述的任何保温措施,只将室温保持在22℃ ~24℃。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前进行基础体温的测定,同时建立上肢静脉通路,给予复方林格氏液静脉滴注,滴注速度为4~6ml/(kg·h),并记录患者手术开始后第 30、60、90、120 min以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值,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冲洗液的使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数据资料用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第30、60、90、120 min以及手术结束后时,体温较手术前的基础体温相比有明显的下降(P<0.05),并且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的保温组患者(P<0.05),而保温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的体温与术前的基础体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同时,保温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冲洗液使用量以及输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体温值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体温值的比较(℃,±s)
术毕保温组 37.04±0.25 36.82±0.33 36.61±0.28 36.57±0.3组别 基础值 术中30(min) 60(min) 90(min) 120(min)4 36.36±0.39 36.88±0.35对照组 36.93±0.35 35.83±0.37 33.77±0.64 33.54±0.59 33.46±0.54 34.19±0.56
恒定的体温在保持患者身体生理功能正常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常体温应为(37.0±0.2)℃。患者的体温发生突然的变化会导致患者的身体代谢功能发生异常,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在围手术期,患者手术时的低体温,内脏或肢体在手术过程中暴露时间过长、面积过大,大量的静脉输液以及麻醉药物等多种因素均会影响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从而导致患者体温的变化,患者的体温会在全身麻醉后的一小时发生明显降低,降低1.0℃ ~1.5℃[1],术中多数患者处于低体温(<36℃)状态。有文献报道,50% ~80%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会发生明显的低体温[2],低体温在手术过程中可以起到保护患者身体器官的作用,但是同样也会引起许多并发症,例如:全身的寒战,明显的心律失常,凝血功能发生异常,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术后苏醒时间延长等[3]。
3.1 原因分析
3.1.1 麻醉药物的影响 麻醉药物具有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对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产生抑制的作用,从而导致患者的体温明显降低[4]。本组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30 min时,即开始出现体温下降,但此时患者对冲洗液的吸收比较少,并且手术时间较短,因此患者的体温变化不明显。手术中麻醉药物可以对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产生抑制的作用,并且随着手术时间的增加,灌洗液的吸收量也明显增多,会导致患者中心温度的持续下降,因此,在本级组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90 min时,体温再次下降2~4℃,并且患者的体温至手术结束一直处于十分低的水平。
3.1.2 手术野的暴露 麻醉状态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术野的暴露时间过长,会导致患者身体热量的迅速丢失,从而造成患者体温的下降。
3.1.3 手术操作及输液的影响 经皮肾镜手术过程中,会对患者的创面进行大量的冲洗,因此,随着手术的进行,灌洗液的吸收量也随之增加,当患者手术过程中灌洗量达到10L或者并且手术达到30 min以上或者灌洗液的灌洗速度达到20ml/min以上时,患者对灌洗液的吸收会明显增加,灌洗液的大量吸收不仅造成患者心脏负荷的明显加重,同时还会引起患者体温快速下降。因此,手术过程中灌洗液的大量吸收,是引起患者中心温度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3.2 采取保温措施有利于体温恒定 在采取综合保温措施的保温组,可以看到手术过程中和术毕均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说明采取充分的保温措施,可防止术中和术后低体温的发生,因此,对于经皮肾镜手术护理配合过程中如何保持体温恒定应采取以下护理对策。
3.2.1 保持合适的手术室温度 一般手术时,手术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2℃ ~24℃。
3.2.2 加强体温监测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对患者的体温进行监测,可以早期发现患者体温降低的情况。一般选择监测直肠、鼻咽部和鼓膜等部位的中心温度。
3.2.3 气道加热和湿化 通过对气道进行加热和湿化可以减少热量的丢失,并起到保湿的作用。
3.2.4 减少身体暴露 手术期间设计专用棉被和床单覆盖患者的非手术野,以有效减少由于空气对流引起的热量散失。
3.2.5 体表加温 变温水毯通过与患者的接触部位以及对接触部位周围形成一定空间范围进行传导对流,即辐射,有研究表明,变温水毯是较稳定有效的方法[5]。
3.2.6 控制手术时间,加温冲洗液:手术时间的长短和灌洗液的用量与热量的丢失成正比,在灌洗前将灌洗液加温至37℃可有效的减少灌洗过程中的热量散失,同时不会增加机体代谢,有利于保持体温恒定。
经皮肾镜取石手术过程中,除了要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外,还应严密监测核心体温的细小变化,可以反映整体温度的变化[6],特别是对于手术时间长,需要大量冲洗的患者,更应重视体温变化,因此手术护理人员在做好手术操作配合的同时,还应重视术中保暖,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可以保持体温的恒定,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Sessler DI.Mild perioperative hypothemia.N Engi J med,1997:336.
[2]刘小颖,吴新民.围手术期低体温.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9):712.
[3]庄心良.现代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42-2045.
[4]赵晶,罗爱伦.麻醉于围手术期体温调节.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1(10):887.
[5]龙村.体外循环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407.
[6]许力.术中体温对患者核心体温的影响.中华外科学杂志,2004,42(16):101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