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锦松,余卫平
(广东培正学院体育部,广东广州 510830)
随着广东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广东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今年将超过40万人,由于全省经济还处于转型时期,就业压力始终严峻。[1]为了能使毕业生在职场中更具竞争力,广东各高校都想尽办法在专业和职业能力等方面扩展毕业生知识结构、提高就业能力,却很少关注高校毕业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而毕业生在毕业当年随着学业的完成(考研学生除外),实习、择业、完成毕业论文等充斥了原本规律的生活节奏,很少考虑自身体质健康。当前广东高校针对毕业生除了体质健康测试外,健康教育几乎为零,毕业生体质健康状况究竟如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职场,毕业生体质健康都做好准备了吗?毕业生体质健康的好坏将引发怎样的社会问题?带着诸多疑虑笔者展开深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文献查阅等方法,揭示广东高校毕业生体质健康状况、体育锻炼状况、生活方式、健康水平等令人担忧,并分析毕业生体质健康现状存在的社会隐患。为此提出建立政府、社会、高校等齐抓共管的对策以及干预体系,旨在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以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商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广东培正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广东高校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这里的毕业生专指2012年6月毕业的大学本科或专科生。
1.2.1 问卷调查法
本文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通过负责体测的教师对10所高校进行了毕业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的问卷调查,通过辅导员对10所高校各抽取100名2012届毕业生进行了“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体质健康状况及生活状态”的问卷调查,调查时间2012年1-3月,发出教师问卷10份,收回问卷10份,有效率为100%,发出毕业生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8份,有效率为94.8%,同时通过实地调查方法对其中3所高校招聘会期间进行了走访和信度检验,信度系数为0.951,且 P <0.01。
1.2.2 专家、毕业生访谈法
围绕体质健康的相关问题,对从事高校体育工作的专家以及部分毕业生分别进行了访谈,收集毕业生体质健康与生活状态的信息。
1.2.3 文献资料法
通过体育报刊、国家文件、公开刊物、相关网页等,查阅了大量与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有关的文献和资料,并对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表1 针对毕业生体质健康测试的问卷调查
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每年广东高校毕业生的体质健康测试都安排在9-12月进行(个别不测试的高校除外),虽然大多数高校就此做了大量工作,但测试的实效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却令人质疑。主要表现在(见表1):(1)毕业生测试成绩不准确现象严重,调查中67.6%的学生认为自己成绩不准,其中人为、器械、环境等是主因[2];(2)校方“重结果轻效果”现象严重,测试成绩与毕业挂钩普遍流于形式,截至目前没有一所高校存在因体质测试不合格不能毕业的学生;(3)毕业生“重成绩轻价值”思想严重,调查中有69.9%的毕业生看重成绩高低,但同时又有72.5%的毕业生不在乎测试的意义与成绩的真实性;(4)教育部“重数据采集轻反馈督导”,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采集中心只关注高校是否按时上传数据,却从不过问数据的可靠性,督导测试与信息反馈几乎没有[3]。访谈中,参与测试的教师普遍认为,针对毕业生的测试都相对宽松,数据准不准不重要,参加就行,个别学生测试不合格补测也能合格,基本不进行相关体质锻炼指导,成绩基本上不与毕业挂钩。以上现象说明,广东高校针对毕业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把关松,测试数据可靠性低,难以成为评判毕业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依据[4],毕业生参与测试仅仅是完成任务,体质健康测试与毕业挂钩执行度低,整项工作意义不大。
表2 关于毕业生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
图1
图2
体育锻炼是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对于大学生拥有健康体质起着重要的作用。[5]思想支配态度,态度引导行为,行为体现思想,[6]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思想是在大学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如表2所示,调查中93.4%的毕业生赞同体育锻炼应成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91.4%的毕业生赞同应该有计划地从事体育锻炼,说明毕业生已建立起体育锻炼的思想。然而实际体育锻炼行为如何呢?调查发现,(1)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毕业生占46.2%,其中女生比例远高于男生,平均每周仅参加1次的占36.2%,参加2次的占10.8%,参加3次以上的占6.8%(见图1);(2)在参与体育锻炼的毕业生中,78.6%的毕业生表现出无计划地参加体育锻炼,仅8.8%的毕业生有过练习柔韧、力量等体能内容,速度、耐力几乎不练;(3)参加体育锻炼的毕业生普遍热衷于各种球类、塑身、形体舞蹈类项目,但参与热情受心情、天气、环境等因素影响的占88.7%。说明相当部分毕业生的体育锻炼还不是自觉行为,多数还停留在娱乐、消遣的简单意识上,有计划有目的地从事身体锻炼的毕业生很少,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康的目的不明确。
生活方式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模式为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而运用社会环境提供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文化资源的活动方式和“配置”方式[7]。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之间关系密切,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着体质健康水平。随着毕业生在实习、择业、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等待就业,他们已将自己划成社会人,生活方式悄然发生变化,以往宿舍、教室、饭堂为主的学习生活路线换成了远离教室的休闲生活路线,这种休闲生活的内容(按时间多少排序)包括:上网、看书、交友、学习、购物、文化活动等,体育锻炼基本不安排在日常生活之列(睡眠除外)。据调查,(1)上网已成为毕业生每天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长时间上网至深夜成为多数毕业生的生活常态,每天凌晨24点以后睡觉的约占65%,其中凌晨1点以后睡觉的约占14%(见图2);(2)毕业生在交友聚会中抽烟、喝酒的占了47%,其中有瘾的占12%左右,日常生活中不按时就餐的占33%;(3)在参与体育锻炼的毕业生中,一次锻炼在1.5h以上的占18.0%,1h左右的占37.2%,其中半小时内的占44.8%(见图3),这种短时间的体育锻炼是难以维持健康体质的。说明,当前广东高校毕业生的生活方式普遍不健康,已成为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图3
图4
体质是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等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8]体质健康包含:体格、体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内容,当这些内容偏离正常状态时就出现亚健康体质[9]。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更多考虑是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而不是体质健康,除最后一次体质健康测试外,高校对于毕业生也不再进行体质健康教育,个别高校干脆就取消体测。毕业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究竟如何呢?据调查:(1)体格体能方面,瘦弱、营养不良者占11.7%,超重、肥胖者占15.9%,力量差者占8.5%,爆发力差者占9.3%,耐力差者占16.7%(以体测成绩和问卷调查为依据);(2)饮食起居方面,不按时就餐的占37.6%,感觉饮食不可口的占30.5%,每天睡眠5-6h的占42.7%,感觉睡眠不足的占38.3%;(3)病例方面,近半年有过感冒的毕业生占65.1%,其中病过两次以上的占24.1%,约9%的有过胃肠道疾病,仅仅23%的毕业生没生过病(如图4所示),对比参加体育锻炼多少与生病率高呈显著反比;(4)适应性方面,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不断加大,毕业生浮躁、困惑、忧虑、紧张、冷漠、焦虑不安等情绪普遍存在,精力不充沛的占34.6%,遇事紧张的占 43.8%,处事不自信的占28.1%,越临近毕业心理压力越大的占75.7%,对比发现参加体育锻炼多与精力充沛成正比,且遇事不紧张,处事更自信。此外在90后的毕业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家庭溺爱使不少学生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物质需求状态,少锻炼、肥胖、瘦弱、心理承受力弱等是普遍现象。综合各种现象说明毕业生严重缺乏体质健康教育,健康体质意识淡薄,大多数处于亚健康体质。
广东是国内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每年来自全国各地在此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60万(本省40万,外省20万)[1],为获得优质的就业机会,竞争是愈演愈烈,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社会基本不关注高校毕业生体质健康状况,其阻碍广东社会发展的诸多隐患已经显现。具体表现在:(1)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职场的竞争是智力与体力的双重较量,工种繁杂、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等都是毕业生将要面对的,在缺乏体育锻炼情况下,体质健康状况不可能优越于学生时期,缺乏固定、规律的作息时间更将加剧体质状况下滑;(2)面对社会上的不良生活方式与现象,作为弱势群体的高校毕业生健康生活意识普遍淡薄,绝大多数选择适应,一旦受到来自工作生活的挫折,思想极易走极端,体质将快速从亚健康转变为不健康;(3)高校毕业育龄时期随即到来,要建立新家庭,为追求体面生活年轻人往往忽略健康而疲于事业,拖着亚健康或不健康的体质生育必将影响下一代的先天体质,也必然影响广东国民体质可持续健康发展;(4)当前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高校越来越多的独身子女毕业生将面对更沉重的家庭负担,不顾一切地追求发展与财富已成为他们唯一的出路,有研究显示许多重大疾病已开始年轻化,如此不重视体质健康的青年人才必然阻碍广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广东高校毕业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严峻形势,以及毕业生即将离校走向社会的特殊时期,单方面依靠高校出台措施是远远不够的,思想上日趋成熟的毕业生单靠家庭的说教已难以奏效,依赖社会呼吁更是收效甚微,为此应该建立政府、社会、高校共同干预的对策措施,形成一套干预体系才能彻底改变毕业生对体质健康的认识,转变观念,进而加强体育锻炼,树立健康生活观。
3.1.1 加快完善国民体质相关法规的步伐,使高校毕业生体质测试更体现有法可依
我国《体育法》中明确规定:“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体育锻炼标准,进行体质监测”。1995年,国务院颁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的目标:“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2007年,教育部颁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明确提出:“体质健康测试达不到50分的高校毕业生按肄业处理”。但5年来在高校执行度低,监管措施弱,为此建议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列入《体育法》,尤其强调对毕业生的处理办法,地方行政部门要责令高校严格贯彻执行,违法必究,使其真正成为检验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标准之一。
3.1.2 教育部定期督查、公布高校毕业生体质健康状况
截至目前,教育部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只做收集不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应该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分类统计部门和督查部门,尤其是对高校毕业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督查,要定期指派专家进驻高校检查测试情况,并及时科学指导,数据上报后每年公布一次全国、全省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状况,使每所高校可以对比分析本校毕业生体质健康状况,从而为下一步干预毕业生体质健康制定措施提供依据。
3.1.3 政府干预企事业单位关注高校毕业生体质健康
政府或主管企事业单位的上级部门要出台相关文件,一方面规定用人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时,必须检查毕业生在校期间的体质健康卡,不合格者不能录用或择优录用;另一方面要求用人单位必须有提高青年职工体质健康的具体措施,如:开展工间操、定期体育活动等,并作为检验企事业单位管理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三方面规定企事业单位不得长期要求青年职工从事有损体质健康的工作,每月加班不得超过规定工时,一经发现重罚,并责令整改等。
3.2.1 企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需严格审查体质健康状况
目前用人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基本上不管体质健康状况,只在入职前要求参加定点医院的一般性体检,体检合格就录用,这种做法是远远不够的。用人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时,首先应该通过审查体质健康卡了解毕业生在校期间的体质健康状况,并作为是否录用的标准之一;其次通过医学仪器检测毕业生体质健康状况,建立不合格不录用的原则。
3.2.2 企事业单位需重视新入职工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
刚毕业的青年职工是企事业单位发展的新动力,应该在树立企事业单位健康文化基础上,倡导健康工作观,积极组织进行各类体育活动或拓展运动,一方面建立员工团队意识,另一方面进一步检验体质状况、增强体质健康和提高适应能力。
3.3.1 加大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和开放度
2000年以来,高校不断扩招而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却严重滞后,一些高校甚至打着场馆设施社会化服务的幌子收费,更加剧了普通大学生只能远离运动场的现象。当前广东高校应加大体育设施监管力度,增加开放时间,减少所谓的服务性收费,合理规划建设校园体育设施,严格执行教育部规定的高校体育设施人均面积要求,并接受监督。
3.3.2 加大体质健康教育与宣传
在高等教育现行体制下,毕业生早已过了接受体育学习的时间,但进行体育教育是高校应该贯彻始终的,在当前毕业生体质健康教育薄弱的情况下,高校应加大此类教育活动与宣传工作,如:开设健康体质和健康生活等相关讲座,通过网络、墙报、横幅等广泛宣传增强体质健康的意义等,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健康体质是用人单位招聘的标准之一,坚持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是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应该形成积极的健康生活观念。
3.3.3 高校严格把关毕业生体测工作,落实体质健康卡入档
高校应该在人才培养上做到诚实守信,认真履行体测工作,抱着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严格把关毕业生体测过程,并与上级部门签订“学生体质测试数据真实可信”的承诺,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制作学生体质健康卡,执行体测不合格不能评优、不能毕业制度,并将体质健康卡放入学生档案。
3.3.4 对体质较弱的毕业生实施锻炼指导干预
目前广东高校基本不管毕业生体质健康情况,应该加强对体质较弱的毕业生进行体育锻炼辅导工作,实施体质锻炼实质性干预,如:对体测不合格学生强制性要求参加体质锻炼培训、建立体测不合格学生毕业前补测制度、建立毕业生毕业前体能考核制度、建立毕业生必须参加校园全民健身活动(如长跑)等。
广东高校毕业生体质健康干预体系应建立在政府、社会、高校、家庭齐抓共管的系统下,任何一方单独实施干预都是无济于事的,全社会都应该意识到民族的振兴需要青年一代强健的体魄。构建高校毕业生体质健康干预体系必须通过法规、承诺、要求、负责、配合、验证、督促等相互制约来落实,如图5所示。
图5 高校毕业生体质健康干预体系
广东高校毕业生体质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广东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国民体质健康发展状况,毕业生体质健康状况应成为广东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良好的体质健康状况不是一朝一夕达到的目标,需要高校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体质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毕业时基本具备适应社会、改造社会和推动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应率先实现“体育、健康、人口、经济增长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目标,政府应加强对用人单位的招聘指导,积极采取人才招聘改革措施,国家加快建立相关法规,研制更科学的体质健康指标,迫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康,从而推动国民体质健康发展。总之,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认识到:健康的体质才能健康的工作,健康的体质才能高效的工作,健康的体质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成功的保障。
[1]2011年广东就业报告暨2012届大学生就业指南[EB/OL].http://life.dayoo.com/edu/201111/30/75163_20721350.htm
[2]张凤玲,张兴泉,王亚乒,等.对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质健康测试有效性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4):52 -56
[3]余卫平,赖锦松.反思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实效性[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2):140 -141
[4]张继辉.高校体质健康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2):245 -247
[5]毕正宇.学校教育如何重构学生的健康生活观[J].教学与管理,2008(3):22 -25
[6]姚伟龙,李蓓,郭磊.“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分析[J]. 成人教育,2011,29(2):108 -109
[7]吴俊心.论生活方式对我国居民体质与健康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8):50 -53
[8]江崇民,张一民.中国体质研究的进程与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2008,28(9):25 -32
[9]于智敏.走出亚健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