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权,吴晓兰
(永新县人民医院儿科,江西 永新 34340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窒息后严重并发症,可影响到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肓和神经系统障碍,常见有脑性瘫痪、运动障碍,学习障碍、智能障碍、继发性癫等。中度以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导致患儿死亡,存活者多有后遗症,严重影响到儿童的生活质量[1-2],目前对该病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永新县人民医院儿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4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选择在本院治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2例,均符合1996年杭州会议和金汉珍主编的《实用新生儿学》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3]标准。并经头颅CT检查确诊。均为足月儿、有窒息史。排除先天性畸形、各种感染、代谢性疾病及母亲分娩过程中使用吗啡药物史。将82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治疗组42例,男28例,女14例,胎龄37~42周,年龄1~3d,体质量2.5~3.8kg,阿氏评分1~7分。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胎龄37~42周,年龄1~3d,体质量2.6~3.9kg,阿氏评分1~7分。2组患儿胎龄、年龄、性别、出生体质量,阿氏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组患儿在住院期间均给予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维持血糖、输氧、保暖及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纳络酮(北京四环制药厂,批号:11060110)0.1mg·kg-1·d-1加入5%葡萄糖溶液20mL中静脉滴注,6~8滴·min-1。2组均5d为1个疗程。
显效:用药3~5d后患儿意识障碍恢复,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原始反射部分恢复;有效:用药3~5d后患儿意识障碍减轻,临床症状、体征稍减轻,原始反射部分恢复;无效:用药7d后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原始反射未恢复[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5)。见表1。2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表1 2组患儿疗效的比较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科的多发病、常见病,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性或完全性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发生的脑损伤。当缺氧为部分性或慢性时,体内的血液重新分布,以保证心、脑的血液供应,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代偿机制失去,脑血流减少,发生第2次血流重新分布,即大脑半球血流减少,以保证代谢最旺盛的部位如基底节、脑干、丘脑及小脑的血液供应,从而大脑皮质矢状旁区的白质容易受损。如缺氧为急性完全性,脑损伤发生在基底神经节等代谢最旺盛的部位,大脑皮质不受影响。另外,缺氧和高碳酸血症还可导致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障碍形成压力被动性脑血流,当血压高时脑血流过度灌注可导致颅内血管破裂出血;血压低时,则引起缺血性脑损伤。此外脑细胞缺氧时,脑组织无氧酵解增加,乳酸堆积,最终发生能量衰竭,脑细胞水肿、凋亡、坏死[5]。
盐酸纳络酮作为阿片受体特异性的拮抗剂,对心血管和呼吸不产生抑制,且能够有效地拮抗β-内啡肽对人体的不利影响,其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比内源性阿片肽高2~3倍,可竞争性地拮抗应急状态下内源性阿片肽的广泛病理生理效应,特别是能逆转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的抑制效应[6]。有研究[7]证明,纳络酮能增加呼吸频率,改善通气障碍,降低二氧化碳分压;能改善脑血流,增加脑灌注,使脑血流重新分布,保证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血液供应,减轻脑水肿和脑细胞坏死。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应用盐酸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恢复理想,疗效确切,未见不良反应,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使用。
[1]胡女元,郭青云.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J].国际卫生导报,2009,11(6):34-36
[2]张少丹,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研究[J].中国儿科实用杂志,2009,11(4):207-209.
[3]韩玉坤,许植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6):370-380.
[4]刘兆生,刘风丽.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杂志,2002,10(1):66.
[5]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2-103.
[6]夏云.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5例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09,27(1):72-73.
[7]潘菱芳,魏艳,于志国.纳络酮治疗意识障碍56例临床疗效观察[J].淮海医学,2008,26(4):347-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