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光霞
河南安阳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安阳 455000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是目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们在急性期脑梗死治疗中应用依达拉奉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1入选标准病例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规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证实。发病在12~24h内,排除脑出血、心房纤颤及合并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无严重精神疾病,无过敏体质者。
1.2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来自2009-01-2011-03收治的符号入选标准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86例,男106例,女80例,年龄43~89岁,平均76.5岁。将本组病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90例,依达拉奉组96例,2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程度上无差异,临床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常规治疗:常规给予吸氧、控制血压、抗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依达拉奉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商品名必存)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30min内滴完,2次/d,连用2周。
1.4观察内容2组病例与治疗前、治疗后3、7、14d采用改良爱丁堡神经功能法(ND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比较。对2组病例于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疗效评定按NDS[2]减少91%~100%为基本痊愈,减少46%~90%为显著进步,减少18%~45%为进步,减少<18%为无变化。
2.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2组病例与治疗前、治疗后3、7、14d采用改良爱丁堡神经功能法(ND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比较,见表1。
表1 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2.2临床疗效对2组病例治疗后依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观察,并对总有效率进行比较,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急性脑梗死缺血中心区的神经元会在极短时间内出现不可逆性坏死,但其周边的缺血半暗带内由于有侧支血管的供血,使缺血的神经细胞在一定时间内仍有挽救的余地,这也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尽早恢复缺血半暗带区血流灌注及保护这些神经元是急性脑梗死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包括早期缺血中心区细胞急性坏死和随后缺血半暗带细胞继发性凋亡。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由于再灌注时产生的氧自由基造成的,主要病理机制[3]是在此过程中生成过量的氧自由基,攻击细胞膜及细胞器膜,使细胞受到不可逆损伤。自由基尚能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并通过细胞色素C介导的通路参与细胞凋亡,从而引起细胞功能丧失、细胞溶解和组织水解等一系列损伤。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神经保护剂,化学名为3-甲基-卜苯基-2-吡唑啉-5-酮,是一种强效的羟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4],依达拉奉可将1个电子提供给氧自由基和脂性自由基而达到清除自由基的目的,其自身与自由基反应后变成活性极低的依达拉奉自由基。作为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特别是羟自由基,抑制过氧化脂质的生成,从而防止细胞的过氧化损害,进而保护线粒体,减少细胞色素C的释放,减少Caspase3的表达和细胞凋亡,减轻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减少缺血半暗带面积,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还能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发挥抗缺血作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血脑屏障穿透率约60%,静脉给药后可清除大脑内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自由基[5]。
总之,依达拉奉在急性期脑梗死治疗中使用方便、安全,是临床疗效确切的强效自由基清除剂。
[1]中华神经科学会 .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6-383.
[2]章祥 .脑卒中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02-103.
[3]王秦川,高英,王惠霞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7,36(8):1 053-1 055.
[4]朱东铭,罗成宏 .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31):88-89.
[5]齐跃,杨金兰,王新义 .依达拉奉并丁咯地尔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