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婷赵冬梅
民族院校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及其与幸福感水平的研究*
罗 婷①赵冬梅②△
目的 了解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状况及其与幸福感水平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中南民族大学在校大学生110名,发放自编调查问卷及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①与来自城市的同学相比,来自乡村和城镇的同学具有更大的经济压力;②消费状况调查中没有发现炫耀性倾向,但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相对于来自乡村的大学生,消费态度和消费能力的限制都比较宽松;③每月生活消费水平较高的同学相对而言具有较高幸福感水平(F=3.582,P<0.05)。结论 不同生活消费水平的大学生幸福感水平不同。
民族院校;炫耀性消费;幸福感水平;大学生
大学生“三大件”是现在媒体在校园报道的聚焦点,“80 后三大件”-手机、电脑、M P4几乎是在校大学生的必备用品,这些装备仍在无限升级中,如化妆品、名牌箱包、PSP、数码相机等。对于现在的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仍处于没有收入的阶段,为这些装备买单的无疑是家长们。由于家庭状况差异,大学生装备的差异也是冰火两重天,“富二代”在校大学生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消费能力随之提高,消费态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19世纪末,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一群新兴富人把炫耀性消费定义为:通过消费让他人明了消费者的经济力量、权力和地位,从而使消费者博得荣誉,获得自我满足的行为[1]。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提出,炫耀性消费是为了获得财富和权力提供证明以获得并保持尊荣的消费活动[2]。Frank提出的炫耀性消费陷阱假说理论认为,当一个人拥有炫耀性商品时,他的心理得到满足,幸福感比较高[3]。
国内还未有关于炫耀性消费与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研究。结合中国贫富差距、城乡发展差异存在的现状,本研究着眼于研究民族院校在校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态度与幸福感水平的研究,考虑到大多数在校大学生无收入的实际情况,将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界定为:在同龄人中为获得关注、尊重与优越感,追求超越自己消费能力的商品。
1.1 对象 随机抽取全国各个地区的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110份,其中有效问卷103份,接受调查的男生64人,女生39人;来自城市33人,城镇23人,农村47人;有兼职经历的77人,无兼职经历的26人。
1.2 方法
1.2.1 自编《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态度调查问卷》 在访谈的基础上,参考有关炫耀性消费的研究,围绕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态度编制了《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态度调查问卷》。其中2题为无关题,1题为混淆题(考察大学生自评每月生活消费水平)。1.2.2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4]该量表是Fazio在1977年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男性为0.91、女性为0.95,重测一致性为0.85。在本研究中,得到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45。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1.5 forW indow s 20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1 在校大学生的每月生活消费水平 考察性别、是否兼职、生源地等背景变量在每月生活消费水平上的差异,进行卡方检验,见表1。
表1 各变量在每月生活消费水平上的卡方检验(元)
表1可见,男女生在每月生活消费水平上有显著差异,男生的每月生活消费水平均高于女生,但是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月生活消费水平主要集中在400~600元之间。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月生活消费水平高于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且农村的在校大学生的月生活消费水平主要集中在400~600元之间,来自城市的在校大学生的月生活消费水平主要集中在800~1000元之间。而每月生活消费水平在是否兼职打工问题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2.2 在校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状况 通过卡方检验,考察是否兼职、性别、生源地等在自评消费能力上的差异,见表2。
表2 各变量在“自己消费水平在同龄人中的位置”上的卡方检验
在自评每月生活消费水平上,通过各变量对项目的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这也符合在访谈中得到的结果。
通过卡方检验,考察性别、是否兼职、生源地、每月消费水平在炫耀性消费调查各项目上的差异,见表3。
表3 各变量在“自己喜欢的东西超出购买力”上的卡方检验
表4 各变量在“对于奢侈品的看法”上的卡方检验
综上可以看出,在整体的消费态度上,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是否兼职、不同每月生活消费水平的学生都表现出显著差异,但在消费态度上多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说明整个调查中没有出现炫耀性消费态度的倾向,大多数同学的消费态度还是比较理性的,也符合在访谈中发现大多数同学还是遵循“价廉物美”的消费原则。总体来说,男生或者具有兼职经历,还有来自城市的或每月生活消费水平较高的同学在消费态度上没有太多的限制,相对而言较自由一些,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具有较多的可支配资金。
2.3 每月生活消费水平与总体幸福感水平的关系研究 以性别、是否兼职、生源地、每月生活消费水平作为自变量,以总体幸福感水平为因变量,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考察各自变量在总体幸福感水平上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
生源地主效应(F=4.505)显著,每月生活消费水平主效应(F=3.582)显著,在背景变量和每月生活消费水平的多因素分析中,没有发现交互效应。为进一步确定生源地、每月生活消费水平在总体幸福感水平上表现如何,进行事后多重检验。
在每月消费水平与总体幸福感水平的研究中,每月生活消费水平为600~800元的学生,其幸福感与其他每月消费水平的总体幸福感水平相比最低,在超过600~800元水平之后的学生总体幸福感水平呈直线上升趋势。在生源地与总体幸福感水平的研究中,来自乡村同学的幸福感水平高于来自城镇的同学,来自城镇同学的幸福感水平高于来自城市的幸福感水平。每月生活消费水平和幸福感水平有关联,不同每月生活消费水平的学生在幸福感水平上有显著差异。
3.1 与来自城市的同学相比来自乡村和城镇的同学具有更大的经济压力 来自乡村和城镇的同学大多数具有打工兼职经历,并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尤其是来自乡村的同学以兼职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来自城市的同学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家庭供应。在奖学金收入中,被选较少,可能是由于奖学金的金额不足以解决日常生活开支的费用,而且奖学金的发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大学学费对于来自乡村的同学是一笔不小的经济压力,要缓解这个难题,需要国家、地方、学校在政策法规、实际行动上提供助学支持。实地调查期间恰逢高招录取工作开展,收集的资料显示,在确认录取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许多帮扶性政策,各地政府也响应号召,成立了“春雷基金”、“学子计划”等,还有政府联手企业对贫困学生发放一定的补助资金,帮助学子们圆大学梦。学校也提供了相应的助学贷款、助学金等政策。这些措施都有效的缓解了乡村同学的就学压力,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这些措施在促进教育公平的同时,也是为国家建设储备人才的重要举措,从长远上来说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3.2 消费状况调查中没有发现炫耀性倾向,但仍存在地域差异 总体上看,本次调查中没有出现在校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倾向,大多遵照“物美价廉”、“实用主义”的消费原则,没有大手大脚花钱的消费态度。这也和以往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调查结果一致[5]。但本调查中也发现,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相对于来自乡村的大学生,消费态度和消费能力的限制都比较宽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拥有较多的可动用资金,在消费态度上也没有太多的拘束,可以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也呼应了大学生自评生活消费水平的调查结果。而来自乡村的同学背负着的经济压力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打工兼职,同时要安排学习时间,收入有限,且这一部分资金大多用于日常消费开支,因此,他们在消费态度上偏持谨慎态度,偏爱物美价廉的产品,而且消费原则以实用主义为首,这也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6]。
出现这样地域差异的结果可能源自消费结构的差异[5],来自城市的同学自小接触到的文化氛围比较丰富,在精神享受方面开支较大,而来自乡村的同学生活环境比较单纯,大部分支出是用于日常生活方面。总体来说,受调查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相对于学校所在城市的消费水平来说,是相对持平的。
3.3 不同生活消费水平的同学在幸福感水平上有显著差异
结合在自评消费能力中的调查结果发现,来自城市的同学集中在“差不多”选项上,具有兼职经历和来自农村的同学集中在“一般之下”选项上,在访谈中也发现,由于每月生活消费水平处于“一般之下”,这一类的同学更关注社会上的兼职信息,常常通过兼职打工赚取学费、生活费,甚至很多同学在大学期间完全靠自己打工、学校补助(兼职岗位)完成学业,相比很多从家里领生活费的同学来说,他们有更多的自我实现感。这或许是为什么每月生活消费水平最低的同学总体幸福感水平却不是最低的原因。而在一般以上的消费水平与幸福感水平的研究中,大致呈直线上升趋势,这意味着这类同学拥有能满足个人物质消费、精神消费的充足资金,能有更多的资本参加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活动,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可获得一种自我满足和实现感,因此,他们的幸福感水平相对中等消费水平的学生来说也会较高。
在生源地的研究中,来自乡村的同学由于每月可支出的资金有限,他们所需要的消费结构也相对来自城市的同学更单纯,他们真正需要的资金更少,因此,在同样的消费水平下,来自乡村的同学相对来自城市的同学,更觉得具有满足感,因此也会有更高的幸福感水平。
[1]刘玉良.炫耀性消费的微观经济学基础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 2008,50(1):128-134
[2]吕金城,许斗斗.身份认同背后的情感与理性-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调查的社会学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2008,28(4):50-55
[3]温杰,韩德超.关于主观幸福感与经济学的文献综述[J].当代经济,2010,20(7):124-125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82-86
[5]吴琪.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12(1):13-18
[6]董育硕.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及其社会学透析[J].商场现代化, 2009,38(6):165-167
Study on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GeneralWell-being of Undergraduates in Nationality Un iversity.
L uo T ing,ZhaoD ongm ei.H uazhong U niversity of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W uhan430074,P.R.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undergraduates’conspicuous consump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 ith general well-being.M ethods A total of 110 undergraduates from South-central U niversity for N ationalities were evaluated w ith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and GeneralW ell-Being Schedule.Results ①Comparedw ith undergraduates from the city,thosewho were from rural and urban had greater econom ic pressure.②The present study on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of undergraduates didn’t find conspicuous tendency,but the consumption still existed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region.③Those who had higher level of living consumption showed relatively higher level of generalwell-being.Conclusion Those who have different living consumption level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eralwell-being.
N ationality university;Conspicuous consumption;Generalwell-being;U ndergraduates
2012-02-15)
① 中国.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武汉) 430074 E-mail:sw-lt@163.com ②中南民族大学应用心理学系 △通讯作者 E-mail:elisezhao@126.com *基金项目:武汉市社会科学一般项目资助(课题编号:whsk1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