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兴 凯, 王 延 章
(1.东北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2.大连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政府掌握着社会一半以上的有用信息,政府组织间的信息共享对于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因此信息社会的政府信息共享能力测度成为衡量某一政府组织的重要指标.如何衡量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的能力和水平,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利于政府信息共享能力的测度和水平的提高,因此,构建合理的政府信息共享能力测度指标体系和测度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关于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1)关于政府信息共享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文献[2、3]提出了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实证验证,给出了共享的政策建议,但研究缺乏相应的评价模型,不能很好地提供定量的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决策支持,但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本文确定指标体系提供参考.文献[4]从信任的角度对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进行了综述.(2)关于信息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研究.文献[5]通过分析当前信息共享系统的不足,指出信息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策略和评估指标体系建设是今后的研究内容,但并未给出针对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的具体策略和指标.(3)关于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能力评价的研究.文献[6]从共享的组织因素、共享系统建设水平、信息共享基础条件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但其研究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方面,评价指标构建不全面并且指标的选择主观性较强,这样可能导致评价结果不科学;另一方面,基于模糊评价法构建的评价模型,容易造成信息的丢失且主观因素影响太大.除以上主要研究领域外,还有从政府信息共享的立法角度[7]或共享的模式[8、9]等方面进行的研究.本文针对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能力评价的缺陷,将传统的测度指标剔除方法与基于权重向量区间分析方法相结合进行测度指标的选择,将灰色理论和模糊数学相结合,构建基于灰色模糊综合评价的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能力测度模型,以解决政府组织间的信息共享能力的测度问题,提高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水平.
科学的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测度的基础,也是决定测度结果优劣的关键.一个测度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3个方面:首先,要有科学的指标体系;其次,要确定合理的指标权重;最后,要选择恰当的测度方法.测度指标的选择应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进行考虑,并且要对指标进行科学的筛选.
政府信息共享能力是指政府组织间共享信息的能力,识别影响政府信息共享能力的因素,并对某一政府组织的共享信息能力进行测度具有重要意义.张慧明等[6]关于政府信息共享能力测度指标的研究最为深入具体,提出了3个方面、10个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本文在此研究基础上,通过与电子政务专家及各政府信息中心负责人访谈并进行实地调查,确定了政府信息共享能力的影响因素有如下4个方面:政府信息的特性、政府组织的保障、政府组织间的关系和信息化水平,设计了23个指标,内容如表1所示.本文中提到的政府组织可是一个政府机构,也可以是一个政府机构的部门.
(1)政府信息的特性
政府组织的信息特性影响政府信息共享,共设计了5个二级指标.
(2)政府组织间的关系
政府组织间的关系与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的深度成正向关系,共设计了6个二级指标[10].
(3)政府组织的保障
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需要有人员、资金和制度的保障,共设计了7个二级指标[2、11].
(4)政府信息化水平
政府组织的信息化是实现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的基础,政府组织的信息化水平决定其信息共享的能力.共设计了5个二级指标.
虽然本文采取了多方面的手段,考虑了各种情况,设计了如表1所示的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能力测度指标体系,但其中的某些测度指标对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能力的作用并一定明显,另外过多的指标也会增加测度的复杂性,从而降低该测度体系的可操作性,因此,去掉贡献度小的测度指标,找出关键性的测度指标,对优化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能力的测度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可使该指标体系更科学且具有可操作性.本文采用传统的测度指标剔除方法与基于权重向量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2、13]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
表1 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能力测度指标设计Tab.1 Design of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formation sharing ability index system to measure
(1)指标的筛选步骤
① 判断矩阵的构造
在确定测度指标间的层次结构后,按9标度法构建判断矩阵R={Rij},对同一层次的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其优先程度,建立判断矩阵.判断矩阵可以由决策者直接给出,也可以采用专家调查法给出.本文选择专家调查法来构建判断矩阵.
② 权重的计算
权重的计算方法通常有和积法和方根法两种,这里采用和积法计算权重.
(a)归一化处理,将判断矩阵每一列归一化.
(b)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求和:
③ 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其中
④ 进行一致性检验
通过计算得到一致性指标CR,若CR≤0.1,则比较矩阵具有一致性,可以接受.
⑤ 确定指标取舍权数对指标进行筛选
Saaty认为,大多数人对不同事物在同一属性上差别的分辨能力不超过9级,并建议某一方面的指标不宜超过9个,因此选择指标取舍权数K=0.1.
(2)测度指标的筛选
下面采用本文中的方法对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测度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进行筛选.由于篇幅原因,本文只给出H1的二级指标的筛选过程.
① 构造判断矩阵
本文设计了指标权重咨询表,并请相关的电子政务专家和政府信息中心的领导按照规则进行打分,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综合专家和领导的意见,对数据处理后,得到判断矩阵如下(以指标H1为例):
② 权重的计算
(a)将判断矩阵每一列归一化得到
(b)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求和:
(c)对归一化处理,得到二级指标权重
③ 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④ 一致性检验
上式中n=5,查表得到对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为1.12.计算得到CR=0.060 31<0.1,因此通过一致性检验.
⑤ 确定指标取舍权数筛选指标
由于本文选取的取舍权数K=0.1,而二级指标H4和H5的权重分别为W4=0.079 1<K和W5=0.036 2<K,因此测度指标H14和H15被剔除.
其他二级指标经过同样的处理后得到:
计算得到H2、H3、H4一致性指标CR分别为
一致性指标均小于0.1,因此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根据取舍权数K=0.1,H2、H3和H4指标中的权重小于取舍权数的指标分别为H23、H26、H34、H36、H43和H45,将其剔除.
(3)二级指标的权重
为了计算的方便,将最终的指标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二级指标的权重,处理结果如下:
H1、H2、H3和H4的各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
剔除贡献度小的指标后,得到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的4个方面15个二级指标的测度指标体系,使得测度指标体系更具有可操作性.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测度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能力测度指标体系Tab.2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information sharing ability index system to measure
根据测度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能力的需求,测度模型应该具有综合判定能力.采用系统工程理论多层次、多目标的建模思想建立测度模型,同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易操作性.过于复杂的测度模型反而会降低其实用性.随着最优化理论的发展,数学模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过度追求精确的数学模型,其结果反而使得解题烦琐,费时费力.
(2)客观性.测度指标的选择要考虑各种因素,建立客观的政府信息共享测度模型,保证其测度结果的客观性,测度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对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能力的评判.
(3)全面性.测度模型要全面地、多层次地反映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能力,测度涉及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层次分析法[11]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表示为层次结构,通过人们的判断,进行优劣排序,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处理各种决策因素,具有实用性、系统性、简洁性的优点.模糊综合评价法[14]是用于系统中具有模糊因素的评价方法,可以解决评价对象系统中的模糊属性,例如专家认识和事物类属间的模糊性,因而该方法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灰评估[15]针对既无经验,数据又少的不确定性问题,但不能应用评价规则的模糊性,而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的能力测度具有模糊性.本文在研究以上几种测度方法之后,结合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的特点,选取了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评估相结合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进行测度.
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16、17]是解决多因素、多目标、信息不完全的决策问题的方法,该方法从层次的角度去分析评价的影响因素,从总体上考察专家测度信息的灰性(不完全性),基于灰色评估理论来计算模糊隶属度矩阵,最后采用模糊理论计算出测度结果,与其他方法相比,对被测度对象的描述更具有客观性.在确定指标权重时,如果对所有的指标同时进行,则不易体现测度指标间的重要性差异度,分层次确定指标的权重比较容易并且更准确,能够更好地反映测度对象的状况.
基于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测度模型的构建过程如下:
(1)确定递阶层次结构
首先从测度的总体目标出发,构建递阶层次结构.根据前文提出的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能力的测度指标体系,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如表2所示.由于本文建立了两个层次的指标体系,采用两层次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
(2)确定测度的指标集
本文提出的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能力的测度指标体系被分为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因此测度指标集如下:
式中
Hij表示第i个指标集中的第j个指标,且满足Hi∩Hj=,i≠j.
(3)确定测度指标的权重
权重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中很重要,反映了影响因素在评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它将直接影响评价的结果,进而间接影响决策行为.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的权重,为确保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能力的测度结果更具有客观性,这里邀请5位相关专家进行评分,对各位专家的打分结果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进行处理,可得出一级指标判断矩阵为
计算得到各一级指标的权重为
一致性指标CR=0.044 120<0.1,因此,通过一致性检验.
(4)对第二层次进行评价
① 确定评价等级
基于模糊综合测度理论,这里用V表示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能力评价语集,评价等级设为5个,分别为优、良、一般、较差、差,则评语集V={V1,V2,V3,V4,V5}= {优,良,一般,较差,差},设取值范围为0~10,即优为[10.0,8.0];良为(8.0,6.0];一般为(6.0,4.0];较差为(4.0,2.0];差为(2.0,0].
② 构造评价矩阵
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按0~10的取值范围,对各测度指标的二级指标打分,便可以得到专家的评价矩阵.
③ 确定白化函数
评价等级为5级,则需要5个评价灰类,按灰类个数确定各指标的白化函数,这里给出了对应的灰类及白化权函数fk(k∈ {1,2,3,4,5})为
④ 计算灰色统计数
式中:dn为第n个专家对测度指标Hij的打分.
⑤ 计算灰色评价权值,形成权矩阵Yi.
⑥ 计算模糊综合评价向量Zi,由权重集Wi和权矩阵Yi,可得Zi为
式中:Zi对应位置的值表示一级指标属于对应等级{优,良,一般,较差,差}的隶属度.
(5)进行综合评价
式中:Z为灰色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本文采用加权平均模型,按各级指标因素进行评价,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的原则对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能力做出结果评价.
为了对测度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验证,本文依据该模型,对某政府组织的信息共享能力进行测度.首先,邀请3位政府信息化部门的领导和2位电子政务专家共5人,根据评价规则和评价内容对按本文确定的指标体系进行打分,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能力测度指标评分表Tab.3 Scores of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information sharing ability system to measure
(1)对第二层次进行评价
① 确定灰色统计数
计算二级指标H11的各灰色统计数:
同理可得
由此,指标H11的灰色总统计数n11为
② 计算灰色评价权值矩阵Yi
对于指标H11,属于各个灰类的评估数为
同理可得
得到二级指标H11的灰类评价权向量
同理,可得二级指标H12和H13的灰类评价权向量
由此可以得到指标H1的二级指标的灰类权向量矩阵为
同理可得,指标H2、H3、H4的二级指标的灰类权向量矩阵分别为
③ 计算第二层模糊综合评价向量
根据权重Wi和权向量矩阵Yi,可得到二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向量Zi如下:
(2)计算第一层模糊综合评价向量
对第一层模糊综合评价向量Z计算如下:
最终的评价向量Z中,最大的值为0.380 0,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该政府组织的信息共享能力的评定等级为“良”.事后,该政府组织的领导认为这个评价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灰评估理论和模糊数学的方法,构建了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能力测度的指标体系和测度模型,对指标体系进行了科学的筛选,并根据专家打分法给出了各指标的权重,将定性指标定量化,最后用案例验证了该指标体系和测度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政府组织间信息共享能力的测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本文提出的指标体系和测度模型也需要经过多次的验证.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交换与共享的发展,可能需要对测度指标体系作适当的修改,以适应新出现的情况,甚至测度模型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1]马费成,裴 雷.我国信息资源共享实践及理论研究进展[J].情报学报,2005,24(3):277-285
[2]胡 平,张鹏刚,叶 军.影响地方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因素的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2007,25(4):548-556
[3]胡 平,叶 军,张鹏刚.地方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的影响因素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2):145-150
[4]杨兴凯,王延章.面向信息共享的政府部门间信任研究综述[J].情报科学,2010,28(8):1263-1267
[5]陈红艳,吕 霞.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研究述评[J].情报科学,2009,27(11):1730-1745
[6]张慧明,周德群.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能力评价研究[J].情报科学,2008,26(4):595-598
[7]曹金璇,黄淑华.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立法问题探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3-46
[8]高国伟,杨兴凯,王延章,等.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08,26(11):1274-1277
[9]杨兴凯.基于本体的政务数据仓库构建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31(7):1492-1499
[10]TAN Chee-wee,PAN S L,LIM E T K.Managing stakeholder interests in e-government implementation:lesson learned from a Singapore egovernment project [J]. Journal of Glob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5(13):46-58
[11]LANDSBERGEN D,WOLKEN G.Realizing the promise:govern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1,61(2):206-220
[12]李富兰.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决策分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18-21
[13]徐 慧,罗 超,刘志刚.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筛选方法探讨[J].中国海上油气,2007,19(6):415-418
[14]赵文清,贾慧敏,钱周信.多因子分层模糊评价法的算法设计探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38(7):8-13
[15]张楷颜.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港口建设项目后评价中的应用[J].水运工程,2009(4):69-72
[16]庞庆华.图书馆网站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8):1852-1854
[17]ZUO Ren-guang, CHENG Qiu-ming,AGTERBERG F P.Application of a hybrid method combining multilevel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with asymmetric fuzzy relation analysis to mapping prospectivity [J].Ore Geology Reviews,2009,35(1):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