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福来,刘凤波,王文全,3,4*,侯俊玲*,李卫东,4,陈惠杰,王文杰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海南 儋州 571737;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0102;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4.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102;5.北京华宏康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北京 101300)
甘草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于福来1,2,刘凤波2,王文全2,3,4*,侯俊玲2*,李卫东2,4,陈惠杰2,王文杰5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海南 儋州 571737;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0102;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4.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102;5.北京华宏康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北京 101300)
目的:探讨甘草种苗质量分级标准,为甘草药材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在对全国栽培甘草主产区1年生种苗的调查与测定基础上,以根长、D芦头和D20为分级指标,采用标准差法并结合生产实践对甘草种苗进行分级,进一步通过田间栽培比较试验对划分的等级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初步制定甘草种苗的3个等级,一等种苗:根长≥45 cm,D芦头≥8.0mm,D20≥4.5mm;二等种苗:35 cm≤根长<45 cm,6.0mm≤D芦头<8.0mm,3.0 mm≤D20<4.5 mm;三等种苗:25 cm≤根长<35 cm,4.0 mm≤D芦头<6.0 mm,1.5 mm≤D20<3.0 mm。
甘草;种苗;分级标准;标准差法
种子(苗)是中药材生产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中药材种子(苗)质量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稳定性[1]。其中,种子(苗)质量标准化是实现中药材生产规范化很重要的一方面。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干燥根及根茎入药,为我国大宗常用中药材,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能[2-3]。目前甘草人工栽培面积较大,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大部分甘草产区通常采用育苗1年,移栽1~2年的生产方式。但各产区种苗均无分级标准,这不仅不利于甘草药材的规范化生产,还可能影响其产量和质量,这在其他药材上有过验证[4-6]。基于此,本研究在对全国栽培甘草主产区1年生种苗的调查与测定基础上,采用标准差法并结合生产实践制定甘草种苗质量分级标准,以期为甘草药材的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
于2009年9~10月收集不同产地、不同生态区域条件下的1年生甘草种苗1 373株(见表1)用于质量初步分级。2010年5月收集赤峰市翁牛特旗甘草种苗,采用初步制定的分级标准筛选3个等级种苗,用于田间栽培比较试验。以上材料经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文全教授鉴定为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的种苗。
表1 不同来源甘草种苗收集情况
在每个调查地点,设置4个大小为2 m×2 m的样方,每个样方随机抽取约50株种苗,分别对其根长、芦头直径(D芦头)、距芦头 20 cm处直径(D20)及侧根数进行测定。
调查测定8个产地32个样方中1 373株甘草种苗的根长、D芦头、D20、尖削度(D芦头/D20)和侧根数等指标,通过指标间的相关分析并结合生产实际确定种苗质量分级指标。依据1 373份完整的数据,采用标准差法[7],对甘草种苗进行等级划分。其中,平均值加1倍的标准差作为一二等的分界点,平均值作为二三等的分界点,平均值减1倍标准差为三等的下限点。
于2010年5月,将3不同等级种苗移栽于北京华宏康中药材种植基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每小区6 m2,移栽株行距为15 cm×25 cm,小区间设置50 cm空地作为隔离。甘草苗移栽后浇透水,之后只进行常规田间除草,未施用任何肥料。
于2011年9月,挖取每小区所有甘草进行产量计算。同时,每小区分别随机选取30个植株,对根长、D芦头、D20、侧根数和根鲜重进行测定。对以上药材自然晾干后粉碎,采用HPLC法分别对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异甘草苷和异甘草素5个化学成分同时进行测定[8]。
对8个产地32个样方的1 373株甘草苗子根长、D芦头、D20、尖削度和侧根数调查测定结果列于表2。进一步将各性状做简单相关分析,由表3可知,所有的5个指标均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其中,根长、D芦头和D20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尖削度与其他4个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侧根数与根长和D20也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尖削度与侧根数其为低优指标。综上分析,由于指标间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结合生产实际采用根长、D芦头和D20作为甘草种苗质量分级标指标。
表2 甘草种苗各指标基本统计(n=1 373)
表3 甘草种苗各指标间简单相关系数
采用标准差法,以根长、D芦头和D20为划分指标将甘草种苗初步分为4个等级,结果见表4。同时,对不同等级下种苗所占的比例进行单项统计,如表5所示。所有种苗在各等级中分布比例较合理,其中二等种苗所占比例最大,为43.09%。
表4 甘草种苗单项指标等级划分标准
表5 甘草种苗各等级的实际频数分布
同时为解决不同等级的等距问题,以使标准更具操作性。将各指标尾数采用0~5或5~10且逢2.5进位取整法进行修约,并将等外级别舍掉,结果列于表6。
表6 甘草种苗等级的初步划分
由表7可知,不同等级种苗所有根系生长指标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D芦头、D20、侧根数和根均重在三个等级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一等苗大于二等大于三等。而一等和二等苗的根长和产量均与三等苗差异显著(P<0.05)。
由表8可知,除甘草素和异甘草素外,不同等级种苗在其他3个化学成分间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其中,甘草酸含量在三个等级间差异显著(P<0.05),而一等和二等苗与三等苗在甘草苷和异甘草苷含量上差异显著(P<0.05)。
表7 不同等级种苗甘草药材根系生长指标比较
表8 不同等级种苗甘草药材化学成分比较
本研究在对全国栽培甘草主产区1年生种苗的调查与测定基础上,以根长、D芦头和D20为分级指标,采用标准差法并结合生产实践,初步将甘草种苗分为三等。其中,一等种苗:根长≥45 cm,D芦头≥8.0 mm,D20≥4.5 mm;二等种苗:35 cm≤根长<45 cm,6.0 mm≤D芦头<8.0 mm,3.0 mm≤D20<4.5 mm;三等种苗:25 cm≤根长<35 cm,4.0 mm≤D芦头 <6.0 mm,1.5 mm≤D20<3.0 mm。张国荣等[9]曾对甘草种苗进行分级,但未提及材料来源,其结果与本研究有一定的差异,可能由于研究的材料不同所致。
根长为质量分级的重要指标,苗子长度的大小决定收获时甘草药材的长度(根条长短),进而影响产量。在实际移栽过程中,药农也更倾向于选择根长较长的苗子用于生产。以往的研究表明[10],D芦头、D20与根鲜重密切相关,尤其是D20大的苗子对于增加产量十分关键。所以,在进行种苗分级时应重点考虑以上3个指标。此外,合格的甘草种苗还要要求芦头芽眼饱满,无病虫害和较大的机械损伤。
将不同等级的甘草种苗进行2年的田间栽培比较试验发现,不同等级种苗产出的甘草在根形态指标、产量和化学成分上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所以,这种分级标准是可行的。但需要指出的是,试验区未使用肥料,且由于2010年甘草遇到严重虫害,地上部分枯萎较早,所以对地下生长有一定的影响,故三年生的甘草药材绝对产量较实际生产上低。同时,种苗经分级移栽后,每个等级甘草药材大小较一致,这有利于后期的加工和出售,可提高药材商品的附加值。
[1]李隆云,彭锐,李红莉,等.中药材种子种苗的发展策略[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247-252.
[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第42卷.等2分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80-81.
[4]崔秀明,王朝梁,陈中坚.种苗分级对三七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中药材,1998,21(2):60-61.
[5]管青霞,王引来,王琳.党参不同等级种苗栽植效果比较试验[J].甘肃农业科技,2004,(9):54-55.
[6]陈翠,康平德,汤王外,等.云南重楼种苗分级栽培生长情况分析[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32(5):52-54,60.
[7]孙群,杨力钢,丁自勉,等.乌拉尔甘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0):1126-1129.
[8]周香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甘草质量快速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9]张国荣,张玉进,李生彬.乌拉尔甘草种子种苗分级标准制定[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18(5):14-16.
[10]于福来,方玉强,王文全,等.甘草栽培群体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变异及相互关系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8):2457-2461.
Establishment of Seed ling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of Licorice(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YU Fu-lai1,2,LIU Feng-bo2,WANGWen-quan2,3,4,HOU Jun-ling2,LIWei-dong2,4,CHEN Hui-jie2,WANGWen-jie5
(1.Tropical Crops Genetic Resources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Danzhou571737,China;2.School of Chinese Pharmacy,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100102,China;3.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100193,China;4.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100102,China;5.Beijing Hua-Hong-Kang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planting Co.,Ltd.,Beijing1013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eedling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of licorice(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and provide a basis for 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GAP)of licorice.Methods:Four phenotypic traits,including root length(RL),root diameter(RD),diameter of 20 cm below the root head(D20),and lateral root number(LRN)of 1-year seedling of licorice origin main cultured location have been measured.Using standard deviation and combiningwith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of licorice,seedlingswas classified base on first three phenotypic traits.In order to validat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classification,a field experimentwas performed among three grades of licorice.Results and conclusion:The criteria of the 1st-grade seedlingwere as follows:RL above 45 cm,RD above 8 mm,and D20 above 4.5mm.The criteria of the 2nd-grade seedlingwere as follows:35 to 45 cm of RL,6 to 8mm of RD,and 3 to 4.5 mm of D20.The criteria of the 3rd-grade seedling were as follows:25 to 35 cm of RL,4 to 6 mm of RD,and 1.5 to 3 mm of D20.
Licorice(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Seedling;Classification criteria;Standard deviation
2012-09-1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专项(201107009-0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2ZX09304-006)
*[通讯作者]王文全,Tel:(010)84738334;E-mail:wwq57@126.com;侯俊玲,E-mail:mshj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