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林 王立阳
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是卡马西平的衍化物,也具有抗癫痫作用。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科自2008年6月开展了奥卡西平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儿童癫痫部分性发作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1 病例资料 本组32例(男22例,女13例)均经临床和脑电图诊断为癫痫部分性发作患儿,年龄5~14岁,病程6个月~8年,符合200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提出的癫痫发作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标准。32例患儿中,简单部分性发作4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2例,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11例,多种发作类型5例。有癫痫相关病史者9例,其中高热惊厥3例,脑炎4例,癫痫家族史2例。排除标准:颅内占位性病变,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智能障碍,不能按时服药并填写观察日记。
1.2 用药前检查 用药前常规进行病史询问,进行神经系统和脑电图检查,确认发作类型,并行血常规、肝功、肾功检查和正在服用的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测定,全部患儿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
1.3 给药方法 给药前已服用抗癫痫药物18例,其中苯巴比妥2例、卡马西平4例、德巴金7例、妥泰5例。在原药物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加用奥卡西平,起始剂量(8~10)mg/(kg·d),每隔l周增加1次剂量[每次增量≤10mg/(kg·d)],维持剂量(30~40)mg/(kg·d),分两次服用。观察期间每月随访1次,复诊记录发作次数,有无不良反应及出现时间、程度、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及持续时间,平均随访6个月。
1.4 疗效判定 以治疗前3个月平均每月发作频率为基数,入组后3~6个月平均发作频率与基数相比发作减少百分数为疗效指标。发作完全控制为无发作,发作频率较基数下降≥50%为有效,发作频率较基数减少<50%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32例患儿经3个月观察期后全部进入稳定期,6个月稳定期后,发作完全控制18例(构成比为56.3%),有效8例(构成比为25%),总有效率达81.3%。单药治疗与联合用药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524,P>0.05)。见表1。
表1 奥卡西平单药治疗组与联合用药组疗效比较[n(%)]
2.2 不良反应 本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有5例(15.6%)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头晕1例、恶心1例、纳差1例、嗜睡2例)。不良反应在1个月以内基本消失,且症状均比较轻,出现在用药早期,经调整用量后逐渐好转。
奥卡西平是卡马西平的10-酮衍化物,其化学结构与卡马西平类似,是一种前体药物,在体内70%被代谢为有活性的10-羟基代谢物,其无酶诱导作用,半衰期相对稳定,药物间相互作用较少见,且不经由环氧化物代谢,故易于耐受,严重不良反应显著降低。其作用机制为阻断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稳定过度兴奋的神经细胞膜,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并可降低突触对兴奋冲动的传递[1]。临床主要用于部分性发作的单药治疗或添加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奥卡西平单药或联合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65.6%的患儿发作停止,总有效率达81.3%。对奥卡西平作为单药治疗和联合用药的疗效进行比较,发现单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联合用药组为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4,P>0.05)。研究显示,奥卡西平无论作为单药治疗,还是在其他抗癫痫药物单药治疗疗效欠佳时联合用药,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奥卡西平的副作用发生率较低[2-3],虽然奥卡西平的结构式与卡马西平相似,但其不被氧化,代谢产物中没有环氧化合物,因此皮疹的出现率及其他不良反应少。本研究中,治疗期间有5例患儿(15.6%)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纳差、嗜睡等。不良反应多出现在加量期,经调整用量均在短期内好转。有学者[4]认为,奥卡西平对儿童部分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是有效且安全的,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1]Kwan P,Sills GJ,Brodie MJ.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commonly used antiepileptic drugs[J].Pharmacol Ther,2001,90(1):21.
[2]潘映辐,陈葵,李秀华,等.奥卡西平治疗癫痫的临床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5):321-323.
[3]俞雅珍,田朝霞,高宝勤,等.奥卡西平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自身对照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28(5):382.
[4]Saconato H,Prado CF,Puga MG,et al.Oxcarbazepine for refractory epilepsy: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Sao Paulo Med J,2009,127(3):15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