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梅 李连涛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济南250002)
OTD教学法是以临床观察(Observation)、理论学习(Teaching)、病例讨论(Discussion)为中心的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临床见习观察病例,并与患者交流进行病史采集,获取相关临床信息;然后带着问题进行理论学习,并利用图书及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解决相应问题;理论教学后,以临床病例为切入点,进行分组病例讨论,进一步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应用。
康复护理学是护理学领域中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目前,很多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护理专业都开设了该课程,但其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首先,重理论轻实践,临床见习学时严重不足,学生缺乏实战机会;其次,教学方法滞后,基本采用以课堂为阵地、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讲授方法,造成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的局面。这些均与培养社会紧缺的技能型护理人才的目标相悖。针对本课程课时少、内容多、实践强等特点,我们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采用OTD教学法,使学生能够执简驭繁,提高康复护理技能,更好地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1.1 对象 选取2008级大专护理专业两个班共计112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人,实验组57人。两组学生均为全国高中统招生,在性别、年龄、男女生比例、所学课程及学习成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学生均由同一位教师授课,所使用教材、教学内容及教学学时均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OTD教学方法。
1.2.1 临床观察(第一阶段)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取相关内容设计教学模块,针对教学模块提出若干问题,向学生布置临床观察前的思考题,思考题的设计应以体现教学目标为原则。将学生带到附属医院康复中心,进行临床病例观察,使学生在第一时间接触患者,了解康复流程、常用康复器械及常见疾病康复护理措施,并将医学心理学、人文科学运用到医患沟通中,加强素质教育。
1.2.2 理论学习(第二阶段)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突出重点、讲清难点”为原则,进行理论授课。运用启发式、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将学生临床观察的内容与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临床病例的理解。第一二阶段的学习之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解决课前布置的思考题,书写临床病例观察报告。
1.2.3 病例讨论(第三阶段) 根据第二阶段学习的理论知识,设计典型病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病例分析讨论,做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要点,进一步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应用。
例如:我们选取了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一节进行OTD教学。在康复中心选取一定数量的病例,让学生分组进行临床观察,临床观察之前向学生布置思考题:如偏瘫患者的功能障碍有哪些,偏瘫后康复护理介入的最佳时机,偏瘫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康复护理措施等;然后进行理论教学;最后引入相关病例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听取各组讨论结果后进行总结,指出讨论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3 效果评价 采用考试成绩比较和问卷调查两种评价方法 (1)考试:由授课教师统一命题,同时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主要考核内容为常用康复护理技术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考式成绩;(2)问卷调查:向两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此教学方法的评价。调查问卷统一发放,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12份,回收11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资料核实无误。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1 两组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表1)
表1 两组学生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学生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比较(±s,分)
组间比较*P<0.01
组别 n 理论成绩 实践成绩对照组55 86.59±5.17 85.64±3.71实验组 57 89.93±4.92* 90.40±4.53*
2.2 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问卷评价比较(表2)
表2 两组学生教学效果问卷评价n(%)
3.1 OTD教学法的优势 从教学效果看,OTD教学法在以下几个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1)理论联系实际,使学习的灵活性提高,系统性增强,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模式,为将来工作后实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有效接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临床观察先于理论学习,不同于目前先学习后见习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在之后的理论学习中,对教师列举的临床病例不再感觉陌生、抽象,而是有充分的真实感,加快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速度。对思考题答案的探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深感知识欠缺的压力和学习的重要性,使学习的独立性、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得到激发与提高,利于终身自学能力的培养;(3)通过与病人零距离接触,掌握康复护理技术第一手资料,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教学目标,取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4)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培养了学生利用信息资源自学的能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并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5)病例讨论增加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协作意识,提高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影响OTD教学法效果的因素 各种主、客观因素可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OTD教学法的效果。如对所选择病例的深度和广度把握的准确性,病例过于复杂会增加分析时的难度,给学生造成挫败感,取得相反的效果;临床病例观察要有一定的经济投入,占用学生一部分课余时间;在教学一线从事康复护理教学的教师所学专业并非都是康复医学、授课时重点内容可能把握不准确,康复护理相关的知识讲得少,疾病相关的知识讲的多,可能会出现重临床医学、轻康复医学的现象。OTD教学法须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通过各种方法消除影响其有效实施的主、客观因素,如增加课时量,学校投入一定的见习资金,优化教学环境,丰富教学资源,加强专业教师的结合临床及继续教育等。
随着临床对康复护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康复护理教学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我们愿与各位同道一起,加强沟通与探讨,不断汲取经验,完善教学方法,为培养综合型护理人才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