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霞 刘建军 张丽萍 李国荣 张金艳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河北 唐山063000)
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由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进行性、不可逆的肾功能损害,并进一步引起消化、循环、神经、血液等多系统功能损伤,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1]。此病不但病情迁延难愈,而且患者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给家人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对于此类患者,长期肾脏替代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成为除肾移植外唯一延长生命的方法,但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容易给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使生活质量有所下降[2]。因此,有必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研究,在延长生命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此,我们对我院60例终末期肾病并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实施团体认知行为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效果进行了相关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2009年7月~2010年5月收治的终末期肾病行MHD的患者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5.7±13.3)岁。其中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者12例,高血压肾病者15例,糖尿病肾病者17例,多囊肾者7例,因其他原因导致的终末期肾病患者9例。接受透析治疗时间3~43个月,平均(23.2±21.1)个月,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神志清楚,无精神病病史和重大疾病病史,半年内未接受外科手术,近1个月内未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无长期使用降压药物史。按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疾病、透析治疗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包括团体的创始阶段、过渡阶段、成熟阶段和结束阶段,将30例患者平均分为5个小组,每组6人,每周进行一次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每次45~60min,连续进行12~15次,观察对比两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2.1 认知重建 根据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onal therapy,RET)中的认知识别-转换-替代的方法,通过举行讲座、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及分析的形式,修正患者对长期透析医疗费用、家庭责任、对未来的担忧等问题的错误认识、不合理认知及不利于康复的应对方式,帮助其分析产生错误思想的原因及其危害性,让患者以理性态度达到认知重建。
1.2.2 相关知识的讲解 由科室较为专业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及家属的宣教,同时结合图片等辅助方式,介绍透析的原理及对治疗患者疾病的意义。
1.2.3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团体行为认知干预过程,主要介绍相关疾病知识、药物应用、饮食及保健知识等。同时采用指导、建议以及成功案例现身说法等形式进行交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关系,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评价指标 实施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前后,对60例患者均采取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3]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并通过简明的健康调查问卷SF-36[4]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和SDS得分比较(表1)数据分析表明,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
SAS得分和SDS得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t=0.186,P=0.854;t=1.045,P=0.304);经过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SAS得分和SDS得分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t=4.425,P=0.000;t=4.134,P=0.000)。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和SDS得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和SDS得分比较(±s)
组别 例数SAS干预前 干预后SDS干预前 干预后实验组 30 55.58±9.62 46.13±5.60 58.12±7.34 50.86±8.35对照组 30 55.13±9.13 54.53±8.76 60.42±9.56 60.21±9.15 t值 0.186 4.425 1.045 4.134 P值0.854 0.000 0.304 0.000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各维度得分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各维度得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各维度得分比较(±s)
维度 干预前实验组 对照组 P值干预后实验组 对照组 P值躯体化 2.41±0.69 2.48±0.78 0.715 1.60±0.56 1.90±0.48 0.034强迫 2.10±0.68 2.13±0.56 0.853 1.67±0.54 1.78±0.44 0.394人际关系 2.14±0.53 2.15±0.78 0.954 1.69±0.58 1.71±0.48 0.885抑郁 2.08±0.63 2.06±0.58 0.899 1.58±0.47 1.87±0.56 0.038焦虑 2.15±0.70 2.13±0.64 0.908 1.63±0.48 1.90±0.49 0.039敌对 1.55±0.53 1.54±0.58 0.945 1.52±0.38 1.53±0.16 0.895恐惧 1.86±0.47 1.85±0.58 0.942 1.43±0.46 1.63±0.26 0.047偏执 1.53±0.64 1.54±0.55 0.948 1.51±0.38 1.52±0.47 0.928精神病性 1.71±0.46 1.72±0.36 0.926 1.64±0.38 1.69±0.65 0.717其他 2.01±0.35 2.02±0.55 0.933 1.55±0.56 1.87±0.48 0.024
干预前,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SCL-90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和其他指标上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各维度得分比较(表3)
干预前,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SF-36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各维度得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各维度得分比较(±s)
维度 干预前实验组 对照组 P值干预后实验组 对照组 P值生理功能 80.13±3.38 79.28±3.18 0.324 84.78±2.77 81.02±2.01 0.000心理功能 64.12±4.21 65.38±4.38 0.265 80.68±4.76 71.21±3.56 0.000肌体疼痛 67.59±3.57 66.59±4.37 0.339 82.93±3.68 73.68±3.46 0.000总体健康 53.32±3.13 52.36±4.03 0.311 68.98±4.86 56.42±3.76 0.000活力 48.63±3.83 47.23±4.02 0.178 64.75±4.23 61.65±4.36 0.009社会功能 48.58±4.03 47.56±3.83 0.323 70.02±4.14 54.05±4.64 0.000情感功能 54.62±3.84 55.93±3.63 0.185 78.76±4.36 60.50±4.28 0.000心理卫生 45.83±3.86 44.62±4.12 0.250 65.28±3.52 51.26±3.36 0.000
随着病程的延长,终末期肾病患者将出现不可逆转的心、脑、肾、神经等器官的并发症,可使致死致残率升高。血液透析作为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方法,需要长期维持。然而,这种透析疗法却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抑郁症状被认为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一项对美国和欧洲253个透析治疗中心的5 356名血液透析患者的研究[5]表明:20%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指的是在团体情况下,将认知与行为干预疗法有机结合,以使团体干预对象在情感、认知、态度、行为等方面产生一定改变,其目的就是协助个人人格及行为上的改变,从而促使个体在交往中不断的认识和完善自我,它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
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MHD患者在干预前SDS和SAS的得分都较高,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团体认知行为护理干预不仅对患者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同时还改变患者的认知态度和方式,使患者的认知、情感等各方面达到协调。实验组患者经过接受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后,抑郁和焦虑症状都较干预前有显著的下降,这与国外研究结果相一致,Ismay P.Kremers等[6]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了伴有人格障碍的抑郁症患者。其次,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和其他指标上的得分低于对照组。可见,临床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及时和患者及家属进行细致入微的交谈,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以仁爱之心,同情体谅患者,同时给予热情的关怀和耐心的劝慰[7],从而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加快疾病的好转。此外,本研究对患者进行生命质量评分,结果表明,干预后实验组MHD患者的SF-36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表明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在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方面效果更好。这些结果也说明,团体认知行为干预中合理的情绪疗法,可帮助患者形成合理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心态,从而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并促进患者的生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1] 李俊,翁敏,韩冰冰,等.重视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心理治疗[J].医学与哲学,2010,31(9):50-51.
[2] 洪珍珍,杨筱敏,黄蔷薇,等.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2002-2003.
[3] 郭海纹,崔岩,魏丽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5):406-408.
[4] 李俊,刘朝杰,李宁秀,等.生命质量评价量表SF-36中国量化标准研究[J].华西医大学报,2001,32(1):36-38.
[5] Lopes AA,Bragg J,Young E,et al.Depression as a predictor of mortality and hospitalization among hemodialysis patients in USA and Europe[J].Kidney Int,2002,62(1):199-207.
[6] Kremers IP,Spinhoven P,Dyck RV.Autobiographical memory in depressed and nondepressed patients with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after long-term psychotherapy[J].Cognition And Emotion,2006,20(3/4):448-465.
[7] 付清华.温情医疗服务干预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4):37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