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辉 龚淑英 张汉新 李淦成
(1.长兴县农业局 长兴 313100;2.浙江大学茶学系 杭州 310058)
茶产业是长兴农业七大特色产业之一,也是部分乡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为详细掌握茶叶生产现状,全面收集茶叶生产者的政策诉求,切实促进农业部门工作决策,不断推动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我们随机对全县有代表性的90余户生产主体(茶园面积≥5亩,其中有注册商标者占51%)进行了深入的问卷调查,通过对结果的统计和分析以及讨论,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调查显示(见表1),85%的生产主体主要种植白茶(白叶一号品种),6%的主要种植适制紫笋茶的品种,种植两者差不多者占9%。长兴近5年茶园面积增加近3万亩,其中白茶超过60%。
在树种和树龄方面,76%的生产主体主要是无性系良种,19%的主要是有性系老品种,种植两者接近者占5%。茶树良种化是茶叶高产优质的前提,提高良种茶树比重是提升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
调查结果表明,54%的生产主体来自茶叶产销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50%左右,33%的占比几乎达到100%,13%的认为在家庭总收入中其茶叶方面的收入很少。由于茶叶生产季节的高度集中性特点,再加上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茶农的致富门路和收入来源逐渐呈多样化趋势。
对于那些茶叶收入占比远不及100%者,56%的生产主体还从事其它种植、养殖行业,如种植苗木、水果、蔬菜、养蜂等;32%的还从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如经营生态农庄、休闲餐厅、酿酒出售等;12%的还从事工业投资,如机械、轻纺、石矿等。
长兴地形多为丘陵,山区和平地较少。60%的生产主体的茶叶主要种植在缓坡丘陵地带,38%的主要在高山(海拔≥400米)处,仅2%主要种植在平地。“高山云雾出好茶”,表明具有一定高度的茶山上出产的茶叶品质胜过平地茶,长兴紫笋茶的独特花香和白茶的上乘内质与其茶山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当前规范农业生产、农民降低作物产销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实力的有效组织形式。调查中发现,34%的生产主体已经加入了专业合作社,33%的尚有加入的意愿,其余33%的从未想过加入、也不太了解专业合作社。据统计,长兴50亩以上的茶叶种植基地共有295个,而目前的茶叶专业合作社仅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大,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和覆盖面需要进一步扩大。
长兴茶叶生产主要以名茶为主,采茶工是制约当前名茶生产的重要因素。91%的生产主体的采茶工人是外招的一般人员,以安徽、河南和苏北等省份和地区居多,为期1个多月的整个茶季里他们均吃住在茶场;9%的为亲朋好友,可能跟采茶工难招或管理不便等有关。
在芽叶加工程度上,50%的生产主体主要是自己加工成干茶后销售,9%的以直接出售青叶为主,而41%的销售青叶和制成干茶后再出售的量各占一半。在大户和茶企的品牌影响力尚不够大的情况下,将优质的青叶直接出售给大企业有助于提高其经济效益。由于白茶的市场效益较好,长兴出售的青叶多为白茶原料。
对于青叶或干茶销售,52%的生产主体是客商上门购买,46%是主动跑市场,还有2%是通过其它途径,如电子商务等。
病虫害防治是茶园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茶叶是待冲泡的饮料,对其农残的含量和施药次数的要求特别高,当前提倡尽可能多使用农业防治、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被问及茶园一年中喷施农药的次数,61%的生产主体不超过5次,28%的基本不喷,11%的则多于5次。有些茶园生态环境优越,天敌数量较多,食物链和食物网一直处于平衡的动态中,基本上无需施用农药。
在所喷农药的类别方面,84%的生产主体是生物农药,如清源保、百草一号、苦参碱等,9%的是化学农药,另外7%的是其它农药,如无机农药、除草剂等。由此看来,长兴茶农的质量安全意识较强,茶叶产品也是符合无公害标准的。
频振式杀虫灯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加上黄色外壳和味,引诱害虫飞蛾扑灯,外配频振高压电网触杀。蚜虫等害虫的成虫对黄色敏感,具有强烈的趋黄性,黄板粘虫是茶树病虫绿色防控的有效手段,非常适合有机茶园虫害防治。对于茶园杀虫灯、黄板等无公害防治方法,46%的生产主体未曾使用,31%的已在使用,23%的不知道、也不了解。据一些人告知,杀虫灯夜晚可能会将别处的害虫吸引到自家茶园来,对其使用颇有顾虑。
施肥是实现茶叶增产提质的关键手段之一。在投产茶园每年的尿素用量方面,69%的生产主体基本不再使用,28%的约为10-30公斤/亩,3%的超过30公斤/亩。实践表明,氮肥施用过多会导致白茶叶片叶绿素合成增加和芽叶白化程度下降,进而影响其品质。
在投产茶园每年的复合肥用量方面,59%的生产主体在40-70公斤/亩左右,34%的基本不使用,其余7%的多于70公斤/亩。
据多家茶场反映,菜籽饼是目前改善茶叶品质、茶园施用效果均较好的农家有机肥料。在投产茶园每年的菜籽饼用量方面,66%的生产主体约为150-200公斤/亩,25%的超过200公斤/亩,9%的基本不使用。
在投产茶园每年的鸡粪用量方面,44%的生产
主体基本不使用,38%的大致在300-400公斤/亩,18%的超过400公斤/亩。部分茶农指出,施用鸡粪除了用量多导致劳动强度大外,还存在含有鸡虱等缺点。调查得知,有些茶农还使用鸽粪作茶园肥料。
表1 长兴县茶叶生产主体问卷调查结果
对于老茶园改植换种,36%的生产主体不太愿意,32%的表示十分愿意,另外32%的认为视具体的补助情况而定。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的有性系老茶园存在上市迟、产量低、外形品质差等缺陷,茶农对老茶园改植换种的意义有待进一步明确,政府需要继续出台对老茶园改植换种加强补助的扶持政策。
在那些不愿意对老茶园改植换种的生产主体中,50%的认为老品种制茶品质好,20%的主要是因为改后2-3年茶叶无收成,10%的则看重老品种抗冻,还有20%的认为是其它原因,如改植换种技术不成熟等。
长兴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令人称奇、望尘莫及的。对于紫笋茶进贡800余年、茶圣陆羽撰写《茶经》、顾渚贡茶院等茶文化史实,61%的生产主体表示知道一些,25%的认为是相当了解,14%的回答说不了解。由此看来,除了市民、茶叶经营者和饮茶人士外,对本县的茶叶生产主体普及长兴宝贵的茶文化史实显得刻不容缓。长兴陆羽国际茶文化节在2010中国农事节庆影响力指数排行榜中名列第十位,目前已成功举办三届,其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影响力之深远为茶叶界罕见。43%的生产主体认为陆羽国际茶文化节对自身茶叶销售的积极影响较大,32%、25%的分别感觉还行、较小。
根据调查结果,69%的生产主体认为其乡(或镇、街道)农办对茶叶生产相当重视,29%的感觉一般,仅2%觉得很不重视。正常情况下,茶叶生产受重视程度取决于其是否为当地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紫笋茶是长兴的传统茶叶产品,白茶是近十年来顺应市场需求迅速发展的、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茶叶。为了推进茶叶增效、茶农增收工作,实现长兴茶产业转型升级,县里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尝试整合两者资源即将白茶逐渐融入到“长兴紫笋茶”的范畴。对于这一做法,48%的生产主体认为还行,34%的评价非常可取,14%的则感觉不可取,4%的提出了其它的意见或建议。
长兴县无论是总面积还是每年新发展的规模,白茶明显超过其它茶树品种,大面积、过于单一的品种结构、白茶品种本身的弱质性(抗逆性较差)可能会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较大的风险。建议政府对适制优质紫笋茶的其它茶树良种加大补助力度,为紫笋茶提质增效奠定坚实的基础。茶叶生产具有较强的农业属性,设施化程度和调控水平相当低,茶叶生产者适当从事多元经营有助于分散投资风险和保障经济收入。但是,不主张在忽视茶园管理的情况下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其它产业中。
虽然现有的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存实亡,成为某些私营企业主谋取相关资金补助和合理避税的工具,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对于稳定茶农青叶售价、增强大户产品竞争力和保持茶叶收入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绝大多数的生产主体的采茶工都是大批外招的,如何长期有效管理庞大的队伍、创新采茶工生产与生活新模式、充分调动其采摘优质原料的积极性以及保障一定的工资报酬成为摆在当前茶企或大户面前的难题。茶园施肥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化的技术性话题。目前,长兴县以施用菜籽饼(150-200公斤/亩)并配合一定复合肥的方法效果较好。虽然一些人认为有性系老品种的制茶品质较好,但老茶园改植换种是未来茶产业发展不可扭转的趋势。此外,加强长兴茶文化宣传工作的双重定位,既要让外人特别是饮茶人士知晓,又要使县内茶叶生产者熟悉,充分发挥茶文化服务茶经济的功能。
1 凌彩金,苗爱清,赖兆祥,唐颢.东镇县上莞镇茶叶发展现状调研.中国茶叶,2010,(2):35-36.
2 周海东.莲都区大港头镇茶产业发展调研.蚕桑茶叶通讯,2010,(1):26-27.
3 王伟兵,李业荣,朱克西,饶志坚.生态茶园持续发展的财税政策思考——以云南宁普县的调研为样板数据.当代经济,2010,(9):75-77.
4 杨秀芳,刘雪慧,孔俊豪,涂云飞.现阶段我国黑毛茶产品质量及生产状况调研报告.茶叶,2011,37(1):17-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