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领域中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进展

2012-09-15 09:06周成林赵洪朋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加工运动员运动

周成林,赵洪朋,张 怡

运动领域中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进展

周成林1,赵洪朋2,张 怡3

随着研究技术手段的发展,运动员的认知问题开始受到关注。近年来,学者们采用事件相关电位、功能磁共振等技术探讨运动员在空间注意、注意瞬脱、视觉搜索、时间知觉、知觉预测、运动决策、自动加工、执行控制等认知过程中的神经特征和脑空间定位,并在大量试验基础上构建了知觉动作技能认知加工的理论模型。该领域今后发展趋势有:注重建立明确的研究假设,统一研究设计标准,真正实现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重复性;改进专家—新手范式,增加研究对象的不同层级;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及技术手段,进一步完善各种技术整合联动方案,在同一时间内记录认知过程的行为、眼动和脑神经变化的特点;在相同研究任务情况下,拓展纵向追踪研究和应用训练研究;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比赛情境,使试验任务更接近于现实;设置不同任务及不同任务试验之间的联系及整合,努力剥离认知各部分的独特特征及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神经机制。

运动认知;研究技术;认识神经心理学

选手在运动过程中认知加工方式的优化不仅反映了运动员技能水平的高低,而且决定着比赛的胜负。近年来,这一领域受到运动心理学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在运动认知领域的研究涉及运动注意、运动知觉、运动记忆、运动直觉、运动思维与运动决策等方面,以跨运动项目的专家与新手的认知差异为主要研究思路。

1 运动认知理论的突破性及发展趋势

运动认知的早期研究集中在刻意训练(Deliberate practice)理论方面,其基础是运动专长的能力观(强调心理控制能力)、知识观(强调知识获得)和信息加工观(强调知识应用过程)。我国学者周成林[1]及其科研团队进一步整合了运动认知的相关理论,并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构建了“知觉动作技能认知加工理论模型”(见图1),认为选择性注意与工作记忆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选择性注意在工作记忆的多个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但是两者的关系在运动认知的研究中并未涉及。其可能原因是:(1)研究者没有意识到两者关系的价值;(2)运动场景难以把握,即使复制了“情景”也无法复制“情境”;(3)缺乏先进的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及仪器与设备,实验研究与效度控制较为复杂。

作者单位:1.运动健身科技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体育学院上海200438;2.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沈阳110102;3.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上海200438。

图1 知觉动作技能认知加工理论模型[3]

2 运动认知领域研究新技术运用效果及前景

经过理论梳理与分析,运动认知领域研究今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突破:(1)知觉动作技能获得是知识与技能在某种机制上的改变而导致优势的获得,其实质是在认知信息加工过程的某一阶段,其结构机制方面发生了改变所致。(2)知觉动作技能作为动作技能与认知发展的结合体,并没有专门的理论对知觉动作技能获得的认知加工特征进行阐释。运动专家认知优势的行为表现特征为研究者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评定指标,但是他们并没有从内在信息加工特征上对其进行诠释。(3)国内外对认知领域的研究比较庞杂,无论是运动决策研究,还是知觉预测研究或是视觉搜索研究,从认知心理学的宏观视角出发,都是知觉动作技能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未来研究可从视觉搜索、识别、预判、决策等信息加工整体过程的行为表现及机制进行切入展开。(4)在知觉动作技能研究中,对知觉学习和知觉训练的探讨并不全面,理论依据尚显不足。从信息加工视角出发,综合考察知觉动作技能的发展可能更有利于运动优势的获得。

2.1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应用与效果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ERP)是给感觉系统或脑的某一部位施加或撤消特定刺激时,在脑区引起的电位变化[4]。该技术通过记录分析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等信息,揭示人类认知加工的脑机制。近年来,我国学者应用该技术对运动领域中的空间注意、注意瞬脱、视觉搜索、时间视觉、知觉预测、运动决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1.1 空间注意特征的研究 该领域研究主要采用提示范式,考察不同提示情况下运动员与非运动员的注意加工特征。杨爱华,殷小川[5]采用有效提示、无效提示和中性提示对一般大学生和二级乒乓球运动员视觉空间注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有效提示条件下的反应时快于无效提示和中性提示条件下的反应时,乒乓球运动员比一般大学生的大脑加工视觉信息的速度快;其可能的神经机制是乒乓球运动员对视觉刺激的反应敏感,正向活化的波幅大、范围广,负向活化波幅小、范围窄;(2)P1、N1有对侧脑区效应,对侧脑区波幅更大,潜伏期更短;两组被试P1、N1成分波幅大小的显著区别表现在左侧视野;(3)P2成分体现出了显著的提示效应,两组被试在有效提示条件下的波幅小于无效提示条件下的波幅。

2.1.2 知觉预测的研究 运动员的知觉预测是指在对手动作启动前,利用部分信息或先行信息预测对手战术意图,进而提前选择应对策略或启动应答行为的信息加工过程。赵洪朋,周成林[6]将知觉预测过程分为视觉搜索、动作识别、预判3个环节,采用专家—新手范式,综合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眼动记录技术,对优秀散打运动员信息加工各阶段的认知特征与神经机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发现:(1)优秀运动员通过动用较多的心理资源对有效进攻点进行精细加工,进而提高了视觉搜索的速度和准确性;搜索难度越大,动用的心理资源越多,加工速度越慢;(2)优秀运动员技术动作识别时通过动用较多的心理资源,有效抑制了无关刺激的干扰,将注意指向关键信息,使信息匹配速度加快,从而提高了技术动作识别效率;信息量越大,识别动用的心理资源越多,准确率越高;(3)优秀运动员预判早期动用的心理资源多,注意集中程度高,记忆系统中的心理模式激活速度快,进而提高了预判效率;信息量越大,预判动用的心理资源越多,认知加工准确率越高;(4)基于视觉搜索和预判任务的专项情境知觉训练能使散打初学者掌握经济合理的搜索策略,有效提高预判效率。

2.1.3 注意瞬脱的研究 注意瞬脱(Attention blink)是在多重任务的系列快速视觉呈现中,主体对目标刺激的正确辨认阻碍其对时间上与它相近的后继刺激的辨认现象。王小春,周成林[7]采用事件相关电位记录技术,对女子散打运动员注意瞬脱期间的注意加工特点以及神经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女子散打运动员与普通女大学生均有注意瞬脱现象,前者出现时间点较晚,持续时间较短;其大脑皮层额区和顶区诱发的N100、P300峰波幅较小,N400峰波幅较大,P300峰潜伏期较短。

2.1.4 时间知觉的研究 运动员的时间知觉是指在比赛中预先估计、判断和掌握自己和对手行动的开始时间和动作的终止时间。冯琰,周成林[8]采用时间复制和专家—新手范式,运用事件相关电位记录技术,对高水平花剑运动员的时间感优势特征及可能的神经机制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发现,高水平花剑运动员时间知觉过程既经济又有效,其复制短时距的运动准备过程短、控制加工启动早、投入的注意资源少、控制加工的自动化程度高。其时间感优势的可能机制为,特定脑区诱发CNV的脑神经活动水平较低、诱发产生CNV的时间较早。而且,花剑运动员的时间感知能力存在一定“低估”倾向,前额叶处存在显著的大脑右半球优势效应。

邬米娜,殷小川[9]通过比较乒乓球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在不同任务要求下对长、短时距进行知觉反应时的脑神经活动变化特点。结果发现:(1)乒乓球运动员时间知觉的准确性优于普通大学生;(2)CNV波幅可能与时间知觉的准确性有关,CNV波幅越大,对时间的知觉越准确;(3)在时间复制法中,被试的CNV的波峰潜伏期与靶时距越接近,时间知觉的准确性越好;(4)CNV的波峰潜伏期可以作为时间知觉准确性的评定标准。

2.1.5 视觉搜索的研究 视觉搜索描述了将视觉注意指向环境相关线索的过程[10]。运动心理学家对视觉搜索行为的关注是源于恰当线索信息的利用和有效的搜索策略,可帮助运动员在运动中赢得时间,进而获得胜利。赵洪朋,周成林[11]采用专家—新手范式和事件相关电位记录技术研究了散打运动员视觉搜索的特点及神经机制。结果发现:优秀运动员在特征搜索时具有速度快的特点,主要与其大脑皮层顶区、枕区激活时程较短、付出的心理能量较多有关;优秀运动员采用了以追求速度为主的反应策略;任务难度不影响其特征搜索的反应速度,但影响心理资源的消耗量。李晓娜,李安民[12]以乒乓球运动员发球动作视频为实验材料,探讨视觉搜索的认知加工过程及认知机制。结果发现:(1)乒乓球运动员视觉信息加工效率高于普通大学生;(2)乒乓球运动员采用自上而下的知觉加工方式,普通大学生采用自下而上的知觉加工方式;(3)波幅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乒乓球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知觉分析过程引起的,乒乓球运动员的知觉分析是基于对有效信息的分析,而普通大学生则是基于对无目的搜索与猜测的信息的加工。

2.1.6 运动决策的研究 运动决策是在时间压力下,根据有限的信息,在运动情境中感知信息、加工信息和采取行动的过程[13]。徐璐,李安民[14]从决策特点和决策过程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了乒乓球运动员在运动情境中的决策认知加工特点。结果发现:(1)运动员的决策是基于对运动信息认知加工的结果,而大学生会受到反应选择偏好的影响;(2)运动员的运动信息知觉过程,是一个模式识别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特征匹配起着重要的作用;(3)当运动员知觉到的特征与头脑中预存模式的特征差异越大时,就需要分配更多的中枢资源于视觉搜索过程中,以提取更多的关键特征来完成识别,从而使反应时延长;(4)在速度和准确性两因素上,运动员更倾向于快速反应;(5)运动员在中枢资源容量有限的前提下,除了数据驱动的加工外,还对运动情境的模式识别进行了概念驱动的加工,将更多的中枢资源分配于特定信息的搜索和提取中,这也使得运动员的视觉搜索模式更为经济有效;(6)运动员的决策过程可以概括为:提取特异性特征→激活相关模式→搜寻关键特征→模式识别→做出决策→运动输出。如果搜索到的特征不足以完成模式识别,则中枢加工过程需要返回到对关键特征的搜索和提取上,直至模式识别的完成,继而做出决策,完成运动输出。张玉慧,李安民[15]以乒乓球发球为认知情境,探讨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在不同决策任务下认知加工特征及神经加工通路。结果发现:(1)国际健将组在发球旋转判断中出现两两混淆,即“转”、“不转”容易混淆,“侧上”、“侧下”容易混淆,而二级组则是4种发球旋转都出现混淆;(2)在视觉信息加工提取阶段,大脑顶区在视觉信息加工初期有对信息的引导作用,在这阶段国际健将组运动员顶区激活程度比二级组高,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加工模式;(3)国际健将组运动员左右半脑对视觉信息的加工上表现出不对称性,国际健将组运动员主要启用了右脑枕区资源,而二级运动员左右枕区都有激活;(4)运动员大脑信息加工的通路具有方向性且不可逆,视觉刺激信息沿枕—顶通路传导,国际健将组在枕区激活到顶区激活消退的时间短于二级组,这为正确做出决策节省了时间;(5)在发球判断过程中,国际健将组完成认知活动是一种节省模式,表现为动用大脑枕区和顶区资源较少,效率更高。

2.1.7 不同情绪状态下运动员认知优势的研究 情绪作为脑内持续存在的状态对认知加工起驱动作用。于洁,周成林[16]以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和激活抑制模型作为理论依据,以体育图片为诱发材料,采用西蒙任务,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研究了不同情绪状态(正性、中性和负性)对运动员执行控制的影响和内在机制。结果发现:(1)与中性情绪状态相比,运动员在正性情绪状态下决策速度慢,负性情绪状态下决策速度快,随着决策难度的增加决策效率下降;(2)与中性情绪状态相比,正性情绪状态下运动员冲突控制发生慢但控制力高,而负性情绪状态下冲突控制发生快但控制力弱;(3)正性情绪使运动员注意、识别和抑制更充分,负性情绪使运动员注意、识别和抑制更快速,中性情绪对认知加工的速度和强度的影响较小。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黄琳,周成林[17]采用专家—新手范式、西蒙任务,运用事件相关电位记录技术,探讨了不同情绪状态条件下篮球运动员的冲突控制能力的变化特点。结果发现:(1)情绪状态、任务难度影响篮球运动员任务执行的反应时和信息加工的进程,且表现出男女的差异;(2)在运动情境下,负性情绪比正性情绪对认知过程产生更多的干扰和负面影响,这可能是由于认知与负性情绪争夺注意资源有关;(3)与执行一致性任务相比,执行冲突性任务需要投入更多的认知资源;负性情绪对冲突控制能力的影响大于正性情绪的影响;在负性情绪状态下执行冲突性任务,运动员并没有表现出优于普通大学生的控制能力。

2.1.8 自动加工的研究 高水平运动技能来自长期运动训练和条件反射引起的适应性变化,以及比赛实践中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与总结,这些外部变化反过来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因此,研究运动员动作技能的自动化与其脑机能之间的关系成为国内运动心理生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如王峥,任未多[18]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ERP成分—失匹配负波(MMN)探讨闭锁与开放性项目运动员大脑自动化加工过程的差异。结果发现:(1)在经典范式下,与射击组相比,篮球组大脑皮层对听觉信息的早期预处理活动相对较弱;(2)无论经典还是优化范式下,射箭组MMN的潜伏期分布均较篮球组集中,说明射箭组辨别声音刺激间差异的时间短,辨别差异的能力较强;(3)优化范式较经典范式下诱发的MMN波下平均面积大,表明MMN完全消除了N1成分的影响,所得到的波形更加纯粹。

2.1.9 ERP成分P300作为监控手段的研究 ERP成分P300是反映大脑认知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已经被证实可以用来测定包括注意、判断、思维、记忆、动机、感觉、推理等高级的心理活动。目前,该成分除了用于说明认知加工过程快慢、心理负荷量的大小,还用于监控运动员的认知状态。如邹军等[19]对散打运动员进行心境状态量表(POMS)问卷调查及视觉事件相关电位测试发现,健将、非健将级运动员的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赛前和冬训期间相比无明显变化,健将运动员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振幅赛前和冬训期间相比变化不明显,非健将运动员在多点有显著性差异。蓝永生,赵敬国[20]探讨太极拳锻炼对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发现:(1)长期从事太极拳运动可以提高受试者对外界刺激的信息加工速度,表现为P300潜伏期显著缩短;(2)为期6周的太极拳锻炼可使P300潜伏期呈降低趋势,而幅度呈升高趋势,显示太极拳锻炼对认知功能具有正向影响效应;从影响效果看,每周运动5次的太极拳锻炼效果好于每周3次的锻炼;(3)太极拳锻炼对Pz、Cz和Fz各记录点P300的影响效果有所不同。花小艳,赵敬国[21]探讨广播体操锻炼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发现,经过6周的广播体操锻炼,受试者对外界刺激的信息加工速度得到优化,增加了注意力资源投入,表现为广播体操锻炼使P300潜伏期逐渐缩短,波幅逐渐增大;5次/周的锻炼效果明显优于3次/周。宋国萍,张侃[22]探讨了驾驶疲劳对听觉注意的影响,发现驾驶疲劳后新异刺激引起额中央区的P3a潜伏期没有显著变化,幅值显著降低;驾驶疲劳后靶刺激引起中央顶区的P3b潜伏期没有显著变化,幅值显著降低。说明驾驶疲劳后听觉非随意注意能力、注意加工能力下降。

2.2 功能磁共振技术应用及效果

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是在MRI的基础上,通过测量个体完成特定认知任务时,局部脑区磁化率的改变,了解与功能相关的脑区结构功能状况。其基本原理是,检测大脑皮层血流动力应答过程的一过性磁场,即检测局部脑血流内去氧血红蛋白变化水平。田旻露,周成林[23]以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和认知神经科学为理论基础,以汉语语义流畅性测验为言语任务,运用功能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儿童言语流畅的加工脑区,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动作技能训练对言语流畅的影响。结果发现:(1)中国儿童汉语言语流畅加工呈大脑双侧化激活,显著性激活脑区有:左额下回、左额上回、左侧苍白球、左叶下区、左丘脑、左侧顶叶楔前叶、右叶下神经核团外、右小脑后叶、右额下回,这些脑区分别同言语流畅任务中的工作记忆、长时记忆、选择性注意和执行控制中的选择—抑制等认知加工相联系;(2)12岁以下儿童大脑激活模式具备了汉语加工的基本特征;12岁以上儿童具有较强的特征搜索和选择能力,主要和左额中回的强烈激活有关;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言语发展的过程呈现出从部分向整体发展,学会字形和字音的转化,加强言语工作记忆这一特征;(3)右额下回在男性和女性言语流畅加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女性的左额下回激活更加强烈,印证了女性在完成与执行功能相关的言语任务中表现出的优势可能是因为具有更灵活的词汇搜索策略;(4)长期的动作技能训练会改变个体的言语神经加工模式,运动区和言语区具有相互激活的特征。汉语加工主要集中在双侧额下回,即是大脑功能的布洛卡区。由于加工脑区接近运动脑区,因此动作技能训练对汉语加工的影响可能会更为明显。

2.3 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及效果

竞技比赛中会发现,运动员的认知优势往往是以外在的运动操作来展现的,常常是心—眼—手高度协同。由此可以假设,运动员的肢体行为、眼动变化、脑神经活动一定具有同步性。但是如何证明这种一致性呢?为此,近年来国内学者综合运用反应时技术、眼动记录技术和事件相关电位记录技术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研究,试图证明运动员认知优势的内外一致性。如击剑运动员运动决策研究[14,31-32]、散打运动员知觉预测研究[6]、乒乓球运动员的视觉搜索研究[12]均尝试性地使用3种技术的结合。

当然,更多学者单独采用眼动记录技术来研究运动专家的认知优势。如段宇昉等[24],王丽岩等[25]研究乒乓球运动员发现,专业运动员采用了相对合理的搜索模式,即注视时间越短、注视次数越少、眼跳距离越小,注视分配和注视轨迹比较简单、集中,更专注对手的胸(肩)部、手腕和球拍部位。廖彦罡等[26]研究排球运动员发现,专家组被试首次注视点时间较长,注视次数少,注视持续时间较长;专家组的注视范围较为宽广,注视点少而分散;专家组的注视多以球的位置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散开,重要信息区内都有较多的视觉注视。赵用强等[27]研究网球运动员发现,中小学生网球运动员的决策准确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其眼动模式更有效化,具体表现为注视次数、注视时间、眼跳距离等眼动指标的提高,即能更快、更有效地注视到网球信息。张帆,李京诚[27]研究羽毛球运动员发现,专业组被试比非专业组被试能够搜索到更多的有效信息。刘翠娟[29]研究散打运动员发现,专家组比新手组注视时间长,注视频率多,专家组的观察行为更趋建设性和一致性。李安民等[30]研究重剑运动员发现:(1)个体的视觉搜索过程可以根据兴趣区内首注视点出现的时间划分为视觉搜索前期和视觉搜索期两个阶段;(2)在视觉搜索前期,个体的认知加工方式为平行加工,不需要中枢视觉系统的参与,而在视觉搜索期,个体的认知加工方式为序列加工,并且需要注意的大量参与;(3)在视觉搜索前期,运动员在运动经验的引导下获得更多更有效的视觉信息,使其在兴趣区内首注视点的形成,进入视觉搜索过程表现出明显的优势;(4)在视觉搜索期,运动员在视觉搜索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时间和空间优势:时间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搜索到有效视觉线索所用的时间和对有效视觉线索进行视觉分析加工所用的时间更短,空间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搜索到的线索更有效及对视觉线索的分析更经济、快捷。

2.4 运动认知领域研究新技术前景

通过对上述研究的梳理与分析可以发现,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在运动认知各个领域应用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运动专家认知优势的神经活动特点。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有:(1)由于研究者视角和切入点不同,研究假设各异,加之该技术的仪器设备型号特点的差异,致使该领域的研究缺少验证性实验,结论的可信度有待进一步检验。因此今后在解决相同任务时,应统一研究设计标准,增加验证性研究。(2)运动专家的认知特点主要体现在运动情境中,虽然现有研究也在模拟运动情景,但是与现实状态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这种情境下所得出结论应用与推广时应考虑偏差性。而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可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比赛情境,使实验任务更接近于现实。(3)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虽然时间精度高,可以较好地记录大脑信息加工的时程,但是在溯源方面却存在精度不够的问题,因此,要想更好判断高水平运动选手的认知过程中大脑哪一区域参与活动,必须使用空间定位更高的功能核磁共振(fMRI)技术,或运用时间和空间同时采集的技术。(4)由于研究运动认知的每种技术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说明认知加工的个别特点,因此今后应进一步完善各种技术整合联动方案(同一任务多种实验方案),在同一时间内记录认知过程的行为、眼动和脑神经变化的特点。(5)认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认知各环节间必然有内在联系,但是现有研究似乎并没有完全剥离出某种认知过程的特点,同时也缺乏各部分间关系的神经机制研究。因此,设置不同任务及不同任务实验之间的联系及整合,将是运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今后努力的方向。

3 运动认知研究方案设计现状及发展方向

3.1 研究方案设计现状

科学的研究必然有其科学的范式。在运动认知研究领域中,学者们多数采用专家—新手范式,也有学者在专家—新手范式中加入非专家层级,如冯琰[31]在其研究中将研究对象分为健将组、一级组、二级组和无等级组,进而探索在新手向专家的发展过程中,哪些因素是导致专家优于新手的原因。在研究设计方面,学者们主要采用混合实验设计,试图通过比较组间差异证明运动专家的认知优势,通过组内差异说明认知难度、认知情境对认知特点的不同影响[32]。研究中的自变量主要是刺激情境,即采用电脑屏幕呈现一般情境或运动情境,要求被试对情境任务快速做出判断。因变量主要有正确率、反应时、眼动指标和ERPs波形的潜伏期、波幅。主要研究方法有口语报告法、眼动记录法、反应时记录法、事件相关电位记录技术和空间、时间遮蔽技术等。

3.2 未来发展方向

纵观目前运动认知研究实验设计现状可以发现,体育运动复杂与动态性使很多研究设计过程中的任务还不够明确,导致结论比较宏观,缺乏完成具体任务所得出行为与机制的确切指标。因此今后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实验假设的确立,使实验任务简明、具体,并能反映认知加工的特点,实验方案操作性强,体现研究设计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重复性。(2)进一步改进“专家—新手”范式,通过增加研究对象的不同层级,获得更多的变量信息,进而说明运动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及神经机制。(3)根据研究任务,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及技术手段,弥补单一方法的缺陷,全方位证明运动员的认知优势特点及机制。(4)在相同研究任务的横向比较研究中,拓展纵向追踪研究及在实践中的应用训练研究。

[1]周成林,刘微娜.竞技比赛过程中认知优势现象的诠释与思考[J].体育科学,2010,30(10):13-22.

[2]张明,张阳.工作记忆与选择性注意的交互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1):8-15.

[3]王洪彪. 羽毛球练习者知觉动作技能部分特征研究———选择性注意与工作记忆视角[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9.

[4]NEISSER U,BECKLEN R. Selective looking:Attending to visually specified events[J]. Cognitive Psychology,2004,7:480-494.

[5]杨爱华,殷小川.乒乓球运动员空间注意特征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4):35-43.

[6]赵洪朋.优秀散打运动员知觉预测过程认知特征与神经机制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

[7]王小春,周成林.女子散打运动员注意瞬脱特征及神经机制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3):76-81.

[8]冯琰,周成林.高水平花剑运动员时间感优势的脑神经机制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1):35-44.

[9]邬米娜.乒乓球运动员时间知觉的ERP 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09.

[10]Richard A Magill.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M].张忠秋,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11]赵洪朋,周成林.优秀散打运动员特征搜索的特点与神经机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4):74-77.

[12]李晓娜.乒乓球运动员视觉搜索的ERP 特征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9.

[13]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14]徐璐.乒乓球运动员决策过程认知加工特征的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

[15]张玉慧.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发球旋转判断过程中神经心理机制的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

[16]于洁.不同情绪刺激下运动员执行控制特征及机制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

[17]黄琳.不同情绪状态下篮球运动员执行控制特点及机制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

[18]王峥.射箭与篮球运动员脑自动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08.

[19]邹军,屠嘉衡,苑建齐,等.散打运动员赛前与冬训期间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 的比较[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9,28(6):675-677.

[20]蓝永生.二十四式太极拳锻炼对事件相关电位影响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21]花小艳.广播体操锻炼对事件相关电位影响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22]宋国萍,张侃.驾驶疲劳对听觉注意影响的ERP 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3):517-420.

[23]田旻露.儿童言语流畅的认知特征及神经机制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

[24]段宇昉.乒乓球运动员预期判断攻球线路的眼动特征与反应时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08.

[25]王丽岩,李安民.不同刺激呈现方式对乒乓球运动员视觉搜索特征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5):32-39.

[26]廖彦罡,张学民,葛春林.排球运动员观察运动情境图片的眼动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2):133-137.

[27]赵用强,汤长发.中小学网球运动员眼动特征的实验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23(6):81-85.

[28]张帆. 羽毛球运动员判断杀球线路的眼动特征与选择反应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09.

[29]刘翠娟.散打运动员视觉搜索中眼动的实验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4):507- 509.

[30]李安民,高耀.重剑运动员在运动情境中视觉搜索优势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10):54-58.

[31]冯琰.高水平花剑运动员认知优势特征及神经机制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8.

[32]高耀.重剑运动情境中视觉搜索的ERP 活动特征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9.

Advance of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in Sport

ZHOU Chenglin1,ZHAO Hongpeng2,ZHANG Yi3
(1.Dept.of Scientific Research,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China;2.Dept.of PE,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China;3.School of Kinesiology,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sport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has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and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have been used to study the neuropsychological features and brain spatial map of spatial attention,attention blink,visual search,time perception,perceptual prediction,decision-making,automatic process,and executive control in athletes.The future study in this field is supposed to focus on:(1)Putting forward specific hypotheses,centralizing design standards for the scientificness,rigorous,and repeatability;(2)Improving expert-novice paradigm,and extending study sample;(3)Combining different techniques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haviors,eye movement,and neural change during cognitive process.(4)Developing longitudinal studies and practical training with the same task;(5)Using virtual reality technique to simulate the sport situation;(6)Designing different tasks,and isolating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lated neural mechanism.

sport cognitive;research techniques;sport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G804.87

A

1005-0000(2012)03-197-05

2012-04-20;

2012-05-01;录用日期:2012-05-03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创新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1zz15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9BAK62B02)

周成林(1960-),男,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运动认知理论与应用。

猜你喜欢
加工运动员运动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订阅单
认识“超加工食品”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不正经运动范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运动员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