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
(泰山学院旅游学院,山东泰安 271021)
新课改环境下地理教学论课程内容的重构
徐健
(泰山学院旅游学院,山东泰安 271021)
地理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应用理论”学科,是地理教师职前培养阶段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它关系着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质量。重新构建其课程内容,必须明确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作用和地位,以及构建应遵循的原则。
课程理论;地理教学论;内容重构
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改革最重要媒介的教师培养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教师教育专业化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随着我国师范教育的转型和教师教育内涵的提升,如何提高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质量,将关系到我国的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任务。而地理教学论作为地理教师职前教育中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其设课目的和课程内容能否适应上述需要,是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决策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更是从事这一学科教学和研究工作者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从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创立班级授课制的兴起,到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的“五段式教学法”的流行,人们自然对教师的“教”重视起来,“怎样教”成了热门话题。于是与此对应的“教授”一词被人们所接受。在近代班级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下,“教学”的语义演变为“教授”。直到后来我国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的法子必须依据学的法子,先生(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他极力主张把“教授”改为“教学”并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全部课程中的“教授法”改为“教学法”。我国当代教育家顾明远说: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教学活动既重视教学的活动,又强调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从哲学层面来看,教学是包含师生两个侧面的矛盾运动的统一过程。教和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彼此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着。
与此相应,中学地理教学论的名称从过去的强调实践操作的“地理教授法”,到重实践应用的“地理教学法”再到强调实践操作的“地理教材教法”,到重理论升华的“地理教育学”,直到今天的理论、应用并重的“地理教学论”,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历程。从课程名称的演变轨迹不难看出,“地理教学论”已远远超出了“地理教学法”或“地理教材教法”,体现了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已由单纯地研究“教法”转变为“教法与学法”并重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变化过程。
(一)地理教学论学科性质
无论是在自然地理学还是人文地理学庞大的分支科学体系中,我们都不能找到地理教学论合适的位置,它是属于研究地理学科教学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教育学科,是既不同于以理论研究为主要任务的教育学,也不是以实践为目标的教学法;是既体现对地理学科教学实践的理论概括,又体现理论指导下积极有效地解决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的学科教学论。地理教学论隶属于教育科学体系,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应用理论”学科。可简易概括为:教育科学→教育学→学科教学论→地理教学论。
(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地理教学现象一般来说包含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教学反馈和教学环境等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几个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地理教学论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国内外地理课程的发展、探索地理课程与社会的需要,依据地理学科的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探索设计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研究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于地理教学,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教材,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学会生存等。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建设者、人力资源(资本)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掌握地理学科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地理学科教学和进行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的引路人。
(三)开设地理教学论课程的目的
任何自觉的实践都需要理论的指导,没有科学的理论便没有理性的实践。理论虽然来源于实践,但毕竟又不同于实践,它是对实践活动的抽象和概括。作为即将走上地理教师工作岗位的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学生,或者尚未有丰富地理教学经验的新地理教师,以及希望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广大一线的地理教师,除了掌握必需的教学理论之外,对地理教学论在实践性和应用性方面的要求更现实、更迫切。
地理教学论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设置不仅要符合社会发展对师资培养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而且要立足于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同时还要注意目标本身要切实可行,既不能深不可测、高不可攀,更不能陈旧落后、老生常谈。为此,我们将地理教学论的设课目的概括如下:使学生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地理教学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地理教学和进行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四)地理教学论的作用和地位
与非师范院校相比,学科教学论可以说是师范院校的特色学科和师范性的支撑学科;在本校与其他学科相比,从学科性质、设课目的、能力培养等方面分析,其目标的指向性、内容的教育性、学科的综合性和应用的实践性也是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突出的地位。当然地理教学论也不例外。
改革开放以来,应该说地理教学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不能不承认,与其它学科教学论相比,地理教学研究的发展是缓慢的,也是不平衡的。多数问题的研究重心仍然倾向于技术层面的讨论,侧重于理论研究,实践方面较少,缺乏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能力,因而制约了地理教学理论的发展,更谈不上对地理教学的发展能有什么促进作用。究其原因,首先是人们认识上的偏见,认为这门课程无所谓。其次是地理教学论内容滞后于目前教育状况,学科本身的功能和价值凸显不够,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所以重新构建地理教学论的课程内容,既是适应教师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科本身自我提升的有益探索。
目前师范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所表现出的问题比较多,首先,理论研究方面不足,其次,地理教师职前教育改革力度与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极不相称,职前教育专业化改革相关研究缺乏深度与广度。这造成了很多地方院校职前地理教师的质量不能满足地方基础地理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主要表现为:培养理念不科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不协调、实践体系不完整、人才评价标准与培养目标不相符合,所培养的职前教师往往自主学习、继续学习能力不足,研究能力欠缺,从而阻碍了其在职期间教学能力的有效提高,缺乏职业发展持久力。重构地理教学论课程内容势在必行。
(一)时代的发展,向教师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我国从2002年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师资培养体系、师资培养质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新的挑战,重新构建地理教学论的课程内容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顺应时代潮流,与国际先进的教师教育理念接轨,认为教师要有良好的专业化发展,必须从大学阶段的教师职前教育这个起点抓起,使未来教师有一个良好的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能的“初始化”开端。
第二,积极响应《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教师的要求,以“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这一共识为出发点,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教育观为先导,以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为载体,努力实现地理教师职前教育与基础地理教学实践对接、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对接,使地理教师专业化成长与中学地理新课标的实施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
第三,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提出的“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精神为指导,响应和践行“服务地方、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应对社会对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师资的需求,确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地理教师职前教育理念,这无疑是其进一步凝练特色,为地方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不断输送新鲜血液而采取的“内涵发展”型的改革。
第四,地理教学论研究内容的重构,有助于培养职前地理教师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和基本的研究能力,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实现向“理论—实践—理论”螺旋循环发展的“研究型”教师培养模式的转变,从而优化提高了职前地理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五,地理教学论研究内容的重构,还能为同类院校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目前国内的地理教师职前教育研究多侧重于分析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对各个地方的适应性较差,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同类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更是超前的。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高素质的教师
我国从2002年实施课程改革,到现在已近10年了,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课程改革相比,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是比较大的,持续的时间也将很长。同时,这场改革势必波及我国教育的其他领域,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高等师范教育以及教师教育。另外,回顾、反思几年来的课改试验,中学大多数一线教师都有这样一个共识:越改越不会教了;而新毕业的学生到工作岗位上需进行“二次加工”后方可使用。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教学脱节,教师认识不足,经验缺乏。重新构建学科教学论课程内容,是培养适应新课改高素质教师的迫切需要。
(三)地理教学论课程内容本身急需重新构建
由于我国目前基础地理教育的师资绝大部分来源于高等师范院校,在职师资培训任务也大多由高等师范院校或教育学院承担,因而对于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的师生来说,认识、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髓,了解新课程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框架结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方法等,实乃当务之急。可以说,不同学科、不同版本的学科教学论教材,都曾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起到了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就地理课程教学方面的教材分析,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课程内容陈旧,滞后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二是课程内容偏重于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比较关注从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忽视对教师素质和专业化发展的全面培养。虽然最近几年一些新版地理教学论教材的编排理念新颖、起点较高、内容鲜活,但还有不少需要改进之处:一是从高校教师教学和师范生学习情况出发,本着“适量、适性、适时”的“三适”连环教育策略,把握好地理课程内容起点的“度”,不要急于求成。二是新的地理课程内容要进行整合,使其形成一个目的明确、内容完整、逻辑严密的课程内容体系。三是要结合本乡土地理知识和学生的实际能力,从身边的地理知识出发,使教材内容更富有灵活性。
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中就提出“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并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由此在上述分析、认识的基础上,对重新构建地理教学论的课程内容,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教学目的的明确性
不论什么课程目标都是通过课程内容来实现的,也就是说课程内容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构建课程内容必须依据设课目的,否则将毫无意义。地理教学论课程开设的目的性明确,要求教师从理论和观念上引导师范生“入门”,从教学技能培养训练上引导即将从事地理教学的学生“上路”、“顺手”,从教科研思路上使他们开阔眼界。总之,紧紧围绕地理教学论的设课目的去构建课程内容,是我们应该首先明确的问题。尽可能地对学生的职前培养“一次性”完成,不要再到工作岗位后用人单位还要进行“二次加工”方可上岗,耽误了正常教学工作的进行。
(二)教学理论的指导性
理论是人类认知的成果,是艰辛探索的宝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实践的明灯。地理教学论是“研究地理教学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既包括教师的教,同时也包括学生的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如果构建地理教学论课程内容,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就等于没有“灵魂”。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学科教学论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从本质上讲,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所以,地理教学论首先要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础,以教育学理论为指导,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科学的学习方法解决好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飞跃”。
(三)教学技能与实践的基础性
根据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重构其教学内容应以基础地理教育改革需求为导向,秉承师范基础,强调教师的综合素质,从“终身学习”、“研究型教师”、“技能型教师”等理念展开思考,培养具有“教、学、研”为要素构成的“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的有效教学的新型职前地理教师,为地方基础教育输送合格的人才。因此,构建学科教学论的课程内容,要重视教师从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对地理教师职前技能的培养,应从教学语言的运用、三板艺术的掌握、地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地理教学的评价、教学方法的运用、地理教学论文的编写等方面进行培养与训练。教材的编写要突出本学科较强的实践性:一是课程内容要紧密结合地理学科教学实际,二是要给师范生必需的、基本的实践训练机会。如果课程内容不能很好地突出实践环节,那么,有关理论的指导将成为空洞的说教,有关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将变为纸上谈兵。再说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根本谈不上教学,更谈不上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
(四)教师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理念仅局限于职前教育,但现在这种“一次性”的师范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了。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享用一辈子的知识技能。未来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习标准、道德标准、价值取向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教师也不可能期望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东西受用终生,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于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有所选择,有所发挥。所以构建学科教学论的课程内容,不仅要立足当前,还要着眼于未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地向教育提出新的挑战。随着我国师范教育的转型,教师教育不再局限于职前培养,教师的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向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地理教学论的课程内容,应该为地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以课堂内容为载体,结合我们多年教学实践的体会和积累,对地理教学论课程内容进行重构。该课程内容体系包括绪论、理论基础、技能培养和实践训练(放在平时)等四个模块,各模块的所占的比重及主要内容如下。
(一)绪论
此模块所占整个内容比重为5%。
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理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和国情教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知道地理教育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起着积极作用。理解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全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就必须解决我们世界面对的主要问题和困惑: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粮食问题等,这对于我们从事地理教育的工作人员来说,提出了新的挑战。让学生知道地理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不仅需要时间去认识,而且更需要理论的引导,所以这部分内容的构建,主要包括地理教学论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学科性质以及理论基础等几个方面。
(二)理论基础
此模块所占整个内容比重为25%。
理论是概念、原理的体系,是系统化了的认识。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研究遵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所创立的目的——手段传统教学范式,沿袭了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等人设置的教学理论框架,许多教育家一直努力做了些新的中国化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在这一章里内容的构建,主要从学生的教学理论基础出发,让学生了解教学理论的起源、发展变化以及各学派的基本观点,让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分为:
1.地理课程论
课程论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研究课程的设计、编制和课程改革的理论,包括课程的设计理论、编制理论、改革理论等。本节主要讲述课程理论的含义、主要内容、课程理论的性质、地位、相互联系和自我演变、课程改革理论研究的要点、地理课程的含义、中外地理课程的设置以及地理新课标的解读等。
2.地理教学论
教学理论所关心的是怎样最好地教会学生想学的东西,怎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是描述学习。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Ausubel,D.P)继续发展了这种思想。教学理论必须建立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而且还需要把焦点对准教学实践。本节从西方教学理论的起源《大教学论》谈起,阐述《普通教育学》的形成及其发展以及对当代教育学理论的各种流派做简要介绍。主要包括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地理教学的目的、地理教学的方法和地理教师的作用。从教学经验的总结,到教学思想的成熟,再到教学理论形成与发展,让学生了解教学理论是人们对教学实践活动的认识不断深化、不断丰富的过程,明确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地理学习论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理论是一种处方性和规范性的理论,而学习理论是描述性的,学习的过程既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加工、储存,又是信息的输出和反馈的过程。由此构建本节主要内容有地理学习的基本理论、地理学习的心理、地理学习的策略等。
4.地理教学评价论
对于一个完整的有效教学过程来说,除了完成教学从准备到实施的工作以后,还需要有最后的评价,评价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合理,实现与否,课堂行为是否恰当,教学效果是否良好,说到底,教学是否有效,都要根据评价的结果才能制定,本节将从教学评价的基本情况、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堂行为的评定,以及作为教学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作业的布置等方面进行展开,主要包括地理教学评价概述、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以及学生家庭作业的布置等方面。
(三)技能培养
此模块所占整个内容比重为30%。
1.地理教学中“三板”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板书、板图、板画是一个优秀地理教师手中营造地理教学情境的“武器”。一堂好的地理课,往往也是与充满“地理味”的板书、板图、板画相联系的。在以黑板为主要载体的一般教学条件下,“三板”教学技能水平与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直接相关。即使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装备条件迅速改善的形势下,“三板”教学在地理教学中仍然具有“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且在自制幻灯、投影和课件时,仍然离不开“三板”的设计基础和基本技法。鉴于此,本节内容主要从学生学习层面考虑设计,内容主要从板书、板图、板画的种类、特点、作用、绘制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设计,并附大量的“三板”模仿练习。以此提高学生的“三板”技能。
2.地理教材分析
地理教材是中学地理教学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其中,中学地理教科书是组成地理教材的核心与基础,地理教材既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又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在地理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分析地理教材则是指教师认识地理教材的结构特点与教育功能的过程。这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进行的基础工作,能否认真分析教材是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这一节内容主要论述教材分析的重要作用、分析教材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地理教材的使用等。
3.地理教学设计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应用系统方法,全面、综合地考虑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制定地理教学目标,研究地理教学对象,分析地理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媒体,直至编制出地理教学方案的过程。地理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异常关键。因此,掌握课堂教学设计技能是教师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随着地理教育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地理课堂教学进行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一节内容包括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导言设计、板书设计、课后作业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
4.地理教案的编写
地理教案又称地理课时计划,它是为地理课堂教学而准备的书面计划,也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教案的编写是将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各个方面以某种形式记录下来,是教师备课的书面成果,是教师上课的重要依据。教案是个人化、情境化的产物,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情境所写的教案就不一样,而且有很大的差异。有些教师习惯于写详细的教案,有的教师则喜欢写简单的教案,这主要取决于教师自己的经验、习惯做法和学习活动的性质等。这一节内容包括教案编写的意义、基本格式、基本类型以及教学案例解读。
5.地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应用
在当今的科技信息时代,任何领域的改革或多或少地受到现代技术的影响,在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时,必须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学校教学的改革协调起来进行。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现代教育技术包括电化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又称电化教学,是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手段在教学领域里的运用。具体地说,就是用幻灯机、电影机、录音机、语言实验室、电子计算机和卫星等现代化工具,辅助教学活动。这一节内容包括电教媒体的功能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于地理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
6.说课设计与练习
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教师或者是教学研究人员,针对指定的课题,系统地说明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根据。说课和上课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说课是集编、导、演、研、教于一身的综合的教学过程。这一节内容包括说课与上课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地理说课的要求、顺序以及基本内容等。
7.地理课堂教学的组织与技巧
在课堂的45分钟里,学生的学习不可能始终保持一种状态,他们有振奋、愉悦,也有疲倦和松懈,所以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心理特征,巧妙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效组织地理课堂教学,防止教学疾病像教学失明、失聪、失控、失范等“四失”现象的发生。这一节内容包括课堂的组织、调控、学生活动安排、教学研究、教师专业素质的养成及其发展等。
8.地理教学科研论文的撰写
地理教学科研论文是地理教学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是地理教学科研的汇报手段,并且也是揭示地理教学规律的主要形式。结合地理教学论科目的特点和教学实际,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或者让学生把自己的每天的教学实践感受凝练出一个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教学的经验和教训,学会运用已经学过的地理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一节内容包括科研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的叙写、论文写作提纲的拟定、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结果的分析处理、课题总结等。
(四)实践训练(放在平时)
教学只所以称之谓艺术,是因为课堂教学给予充分自由创作的余地,可以像美术家、音乐家、艺术家及文学家等那样,进行艺术创造,但这种创造必须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技能的提高。所以教学实践训练部分所占比重较大,此模块所占整个内容比重为40%。
具体训练方式:
1.坚持平时学生的训练,包括粉笔字的练习、三案的编写、课堂教学设计的实施、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语言的运用、课堂教学实践练习等等。
2.板图板画练习,功夫用在平时,主要的参考资料有教师自己编写的《板图板画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一书,进行练习,并作为课下作业。
3.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对学生各方面进行测试、检验,及时纠正课堂教学练习中出现的问题,经常举办一些课堂教学技能比赛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理念,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处在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时期,高师职前教师培养的模式多种多样,地理教学论课程内容的设置也是百花齐放。但不管怎样,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根据现在学生的教学实际情况,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基准,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紧密联系中学教学实际,结合国内基础地理教学现状和地方人才需求,从课堂教学实践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课堂组织、教学设计三板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增加教学实践的内容,力争填补同类教材实践教学方面的不足,以此提高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质量,努力为中小学提供大量合格的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
[1]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夏志芳.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施良方,催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钟启泉.课程知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刘雍潜.学与教的理论与方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梅焕钧)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theory course content reconstruction Research
XU jian
(The Institute of Tourism and Resources Environment of Taishan University,Taian 271021,Shandong)
The geography teaching theory is an important compulsory course of Geography Education inhigher normal colleges,which is of theory and practicality.And it takes an important role in Geography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revealing the geographical teaching rulesand guiding geography teaching practice.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pecialized courses in pre-service training stage of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ers,which affects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basic education teachers.By discussing the disciplinary nature,function and position of geography teaching theory,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necessity,urgency and principles of the course content reconstruction.A specific reconstruction scheme is put forward which contains from the whole structure to specific chapters.
New Lesson Change;Curriculum Theory;Geography teaching;Content reconstruction
D-42
A
1672-2590(2012)02-0134-07
2012-02-11
徐健(1969-),女,山东泰安人,泰山学院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