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峰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江苏 常州 213164)
休闲体育参与者动机与行为的关系研究
陈建峰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江苏 常州 213164)
目的:探讨大学生休闲体育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改编的《休闲动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进行休闲体育动机和行为的测量,并建立休闲体育动机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和休闲体育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模型。结论:投入规范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投入规范与休闲体育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无动机和外在规范则与休闲体育行为呈显著负相关。
休闲体育动机;休闲体育行为;结构方程模型
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兴起的休闲体育是人类社会、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休闲体育行为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在闲暇时间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行为科学告诉我们,人的各种活动无不与其动机等心理因素有关,体育活动动机是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它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进行体育活动的行为则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通俗地讲,动机就是激励人们行动的主观因素。
国外休闲体育的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已初见端倪,而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有许多体育学者对休闲体育的理论进行了研究。李晓东和彭刚(2001)从休闲体育的时间性或活动性特征来界定休闲体育概念;王深在《人的发展观论休闲体育》中论述了休闲体育能促进人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作用;卢锋在《休闲体育活动分类研究》中从体育休闲的目的和动机出发,将体育休闲活动分为7类。这些研究成果,大都是对体育休闲的价值功能及定义等方面进行研究,但对于休闲体育活动动机及行为方面的研究涉及较少。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本研究对江苏省部分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社会学、心理学常用的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方法进行研究,这将有助于问题的澄清。
1.1 研究对象
对常州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常州纺织学院、常州轻工学院、南京信息学院的520名大学生进行整群抽样,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65份(男213人,占45.8%;女307人,占66.0%),有效回收率89.42%。
1.2 研究方法
采用SPSS17.0、LISREL8.7软件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2.1 大学生休闲体育动机量表
在量表的设计上,首先查阅了以往有关休闲体育动机的因素,并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休闲体育动机量表采用黄仲凌和高俊雄(2005)改编,量表参考了Baldwin和Caldwell(2003)青少年闲暇时间动机量表的研制。根据本文研究目的,把“休闲动机量表”改为“休闲体育动机量表”(如题项“参与某些休闲活动”改为“参与某些休闲体育活动”)形成了初始问卷包括18个题项。
此问卷的效度检验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主成分分析,其5个维度的总解释度为62.42%,因子旋转采用最大正交旋转,球形Bartlett’s检验P=0.000,KMO=0.805,表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根据本研究目的,因子载荷的绝对值0.5为基准,删除了载荷绝对值低于0.5的“休闲体育动机”中的第17项(“参加这项休闲体育活动,是为了让人不生气”),对余下17个项目在进行主成分正交旋转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0.813,P<0.001,达到了显著水平,结合“碎石检验”和Ntoumanis(2002)的动机分类。将休闲体育动机分属于以下5个维度:无动机(与习得性无助类似(pelletier&Vallerand等,1995),外在规范(威胁、被迫、尊重他人)、投入规范(关注、欢迎)、认同规范(技战术、生活技能、期望、正面反馈)、内在动机(愉悦感、自由感、自主性、主动性)。休闲体育动机的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分别是无动机α为0.782,外在规范α为0.701,投入规范α为0.621,认同规范 α为0.781,内在动机 α为0.794,均符合信度统计要求。
休闲体育动机5因子结构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图1),模型的拟合指数分别是:χ2/df=2.121,GFI=0.932,AGFI=0.905,RMR=0.035,IFI=0.929,CFI=0.928,RMSEA=0.052。多数学者认为,模型统计检验指数GFI、AGFI、IFI、TLI、CFI均应大于0.90,RMSEA应小于0.08,χ2/df值介于1-3之间为佳。根据以上模型拟合标准,整个模型的拟合程度相当好。因此,休闲体育动机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可以接受,并可以用作分析休闲体育动机的基本构念框架。
图1 休闲体育动机的因子模型
测量模型的收敛效度采用 Fornell和Larcker(1981)提出的3个评估指标:(1)所有标准化的因素负荷量大于0.5且达到显著水平;(2)组成信度值(composite reliability,CR)大于 0.5;(3)潜在变量的平均变异抽取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大于0.5。由表1可见,除投入规范、认同规范的平均变异抽取低于0.5外,其余潜在变量的平均变异抽取和建构信度均达到0.5,说明本研究潜在变量的解释能力基本符合理论要求。17个项目的标准化因素负荷量位于0.58-0.85之间,且t值都大于1.96,达到显著水平(P<0.05;图1),这表明所有17个项目均能显著地被各自所属的因素解释,各项目在该因素上均呈现收敛结果,即研究中所有测量项目均聚敛于各对应的构面测量项目,测量模式具有一定的收敛效度。
表1 测量指标的标准化因素负荷及潜变量组成信度、平均变异抽取量
2.2 休闲体育行为量表
量表采用武汉体育学院梁德清(1992)修订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该量表从三个方面(锻炼者的时间、强度、频率)来评定锻炼者活动的行为,主要是测量研究对象上一个月进行体育运动的总量。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其PARS-3的重测信度为0.82。
3.1 休闲体育参与者的动机与行为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本文根据休闲体育动机和行为的研究结果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理论(图2),无动机、外在规范、投入规范、认同规范、内在动机作为外生潜变量(exogenous-latent variable),休闲体育行为作为内生潜变量 (endogenous latent variable),显变量 (observed variable)C1、C6、C11、C18作为外生潜变量无动机的外生指标(exogenous indicators)其他显变量类同;显变量锻炼时间、锻炼频率和锻炼强度作为休闲体育行为的内生指标(endogenous indicators)。
本研究采用了joreskog和Sorbom建议的模型设定方法,即首先建立多个模型,然后对这些模型进行评价,通过模型比较得到一个可以相对有效的和节俭的模型,根据构建结构方程的理论依据,专业知识,本研究设定了可以接受的3个相互竞争的模型:模型1包括所有路径(图2);模型2把无动机与认同规范,无动机与内在动机和外在规范与内在动机间的路径设为0,其他同模型1;模型3是把无动机、外在规范、投入规范、认同规范、内在动机间的所有路径设为0;分别对这3个模型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确定数据拟合较好且相对节俭的模型,采用极大似然法对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估计和检验,3个模型的拟合结果(表2)。结果表明,模型1(GFI、AGFI、CFI和IFI均大于0.90),RMSEA小于0.05,说明假定的模型1与数据拟合最好,整体而言,综合各项指标的判断,模型1的整体模型适配度可以被接受。因此,我们认为模型1是解释休闲体育动机和行为关系的一个较好的模型(图 2)。
图2 线性结构方程模型理论图
表2 三个模型的拟合指标
从模型的标准化解的结果可以看出,构成休闲体育行为的3个指标中,休闲体育时间和频率回归系数较高,分别为0.50和0.49这2个指标能较好地描述休闲体育行为。对休闲体育行为影响因素依次为投入规范、无动机、外在规范、内在动机和认同规范,其效应系数分别为0.51、-0.47、-0.32、0.20和-0.19(表3)。
对参与休闲体育行为影响最大的是投入规范,与休闲体育行为呈显著正相关(P<0.01),投入规范反映的是个体将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理由内在化,但实际并非具有自我决定,而仅是将控制其参与活动的外在理由以内在化取代,说明我们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更多地是为了得到他人的欢迎、关注而去锻炼的,这是一种外部动机,不是说这种动机不可取,主要是外部动机的效应异化而不稳定,它不是人对休闲体育活动本身感兴趣而产生的动力,而是受外界的吸引下产生的动机,这很容易造成中断休闲体育的行为,不利于休闲体育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提示我们,应该重点将外在动机不断内化,才能起到良好的推动行为的作用。
表3 模型1假设检验结果
关于无动机的研究,前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如Fortier et al(1995)研究发现,无动机的个人有可能很快从参与行为中自动剔除出去。Deci和Ryan(2000)研究认为,去动机事件意味着无效的事件经历着去动机的个体产生无胜任力的感觉这种感觉削弱内部动机。本次研究也证明,无动机可以显著负向预测休闲体育行为,这一点符合蔡赓、季浏和苏坚贞(2004)无动机对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存在着与积极的体育锻炼感觉维度呈负相关,与消极的体育锻炼感觉维度和外部动机呈正相关的特点。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我们,这是因为处于迷茫、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去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大学生,更没有活动的行为。
外在规范对休闲体育行为起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这可能是因为休闲体育活动的动机越来自外部(躲避处罚、外部权威),就越不愿意参与大强度、长时间、频率多的休闲体育活动。这也提示我们,要想提高大学生的休闲体育活动行为,就要其端正大学生学习态度和运动动机,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认同规范对休闲体育行为呈负作用但不显著,表明休闲体育活动中存在知行分离的现象,即休闲体育活动认识和休闲体育活动行为相脱离。这与有机辩证元理论(organismic dialectical metatheory)研究一致,即外部动机内化的失败将对内在动机产生削弱作用。这一点提示我们,如何使外部诱因互动形成休闲体育活动动机,从而使潜在的因素转化为外显的行动是提高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积极性的关键,同时也是休闲体育活动习惯形成的有效保证。可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有机整合理论(organismic integration theory,OIT)有其合理性,即非内在激发的活动通过外在动机的内化与整合而发生作用。
大多数的研究表明,内在动机与参与行为之间存在一种很强的正向关系,Alexandris&Tsorbatzoudis(2002)的研究支持了这一结论,但是本次研究发现,内在动机与休闲体育行为之间呈正相关但不显著,这可能有几个方面的原因。(1)本研究采用的量表改自于黄仲凌、高俊雄(2005),虽然该量表已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但是,本研究将原量表题项中的“参与某些休闲活动”改为“参与某些休闲体育活动”,这样的改编问卷,可能会导致分析的偏差。(2)郭志强等(2010)、杨桦(2010)调查认为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动机主要集中在增进健康、保持体型、扩大人际交往等几个方面,与本研究所谓地内在动机题项涵盖的内容不一,这可能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内在动机与行为没有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关。3)这可能与学生的休闲体育活动的外在动机太强抑制学生的内在动机,不利于学生进行活动有关。
投入规范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其次依次为无动机、外在规范、内在动机和认同规范,其效应系数分别为0.51、-0.47、-0.32、0.20和-0.19。
投入规范与休闲体育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无动机和外在规范则与休闲体育行为呈显著负相关。
认同规范对休闲体育行为呈负作用但不显著;内在动机与休闲体育行为之间呈正相关但不显著。
本研究的结果说明,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外在动机要强于内在动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抑制学生的内在动机,这一现象,无论是对学校体育教学还是对群众体育活动的推广,以及对竞技体育的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1]莫再美,何卫东.广西城市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3):93-95.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709.
[3]Baldwin C K,Caldwell L L.Development of the free time motivation scale for adolescents[J].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2003,35(2):129-151.
[4] NtoumanisN,Standage 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hievement goals and multidimensional motiv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J].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2002,(24):101.
[5]Fortier L C P M,Brière K M T N,Biais M R.Toward a new measure of intrinsic motivation,extrinsic motivation,and amotivation in sports:The Sport Motivation Scale(SMS)[J].1995,18(3):21.
[6]Lei M,Lomax R G.The effect of varying degrees of nonnormality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J].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2005,12(1):1-27.
[7]梁德清.我国大学生应激及体育锻炼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1992.
[8]Jöreskog K G,Sörbom D.LISREL 8:User’s reference guide.Chicago:Scientific Software International[J].Inc Chicago:Scientific Software International,1996,(4):43.
[9]Lepper M R,Sethi S,Dialdin D,et al.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J].Developmentalpsychopathology:Perspectives on adjustment,risk,and disorder,1997,(6):23-50.
[10]Fortier M S,Vallerand R J,Briere N M,et al.Competitive and recreational sport structures and gender:A test of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sport motiv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1995,(26):24.
[11]Deci E L,Ryan R M.The"what"and"why"of goal pursuits: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J].Psychological inquiry,2000,11(4):227-268.
[12]Alexandris K,Tsorbatzoudis C,Grouios G.Perceived constraints on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ipation:Investigating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intrinsic motivation,extrinsic motivation and amotivation.[J].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002,34(3):233-252.
[13]郭志强,朱丽丽,赵芝玉.普通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的参与行为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5):73-75.
Relation between Motive and Behavior of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ipants
CHEN Jianfeng
(Sport Dept.,Changzhou Textile and Clothing Vocational College,Changzhou 213164,China)
Goal: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university students'motive and behavior of the recreational sport.Methods:The recreational sports motive and behavior are tested with the Recreational Sport Motive Scale and Sports Activity Rating Scale.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model of recreational sport and recreational leisure sports motives and behavior relationship model and recreational sport motive and behavior relation model are established.Conclusion:the investment regulation is the main driv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participation of recreational sport.Investment regulations and recreational sports behavior are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related,while non-motivation,external criterion and leisure sports behavior are negatively related.
recreational sport motive;recreational sport behavior;structure formula model
G804.8
A
1672-268X(2012)03-039-04
2012-01-11)
常州科教城院校基金项目“高职休闲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与实践”(K201130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