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良
(淮海工学院大学生村官研究所,江苏连云港 222001)
论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战略意义
李义良
(淮海工学院大学生村官研究所,江苏连云港 222001)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在新的发展时期作出的重大决策。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加快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战略安排,是培养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的事业接班人的战略安排,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实现农村小康的战略安排,对于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大学生村官;基层党组织;接班人
自2008年以来,大学生村官工作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社会各方的广泛支持。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各地已有大学生村官近21万人,覆盖了全国行政村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此事具有长远战略意义。习近平副主席要求着力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多次指出:此举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富民步伐的重大举措,也是改革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扩大基层党政干部来源的重要改革。由此可见,中央决定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绝非是一时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权宜之计,而是一项确保农村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培养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的事业接班人和着眼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这就要求适应新形势,始终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探索村级党组织建设新思路,开创新局面。
当前,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基层党组织也面临着诸多考验,主要表现是:在实践中面临着“不好管”的尴尬和“管不着”的惆怅,在队伍建设中面临着“年龄老化”的困惑和“文化偏低”的无奈。当前,我国农村很多地区影响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环境因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承包经营,二是家庭劳务输出。家庭承包经营,使农民拥有更多的经济生活自主权,获得经济活动以及其它各种活动更多的自由和自主,但是也出现了“无事不理你,有事依靠你,办不成事责怪你”的“不好管”情况。家庭劳务输出,使更多的农民走出家门,走出农村,走出土地,脱下农装,成为寓居城市的建设者,但遥远的距离给村级党组织带来了“自劳自食不求你,走南闯北不理你,有灾有难全靠你,稍不顺心就骂你”的“管不着”的惆怅。在选拔使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问题上,很多地区由于受传统选拔方式的影响,“就地取材”现象普遍。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使村党支部书记来源受到很大限制,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健康发展,导致有些地方出现“矮子里拔将军”或者老党员“轮流坐庄”等情况的发生。据调查,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50%以上,35岁以下仅占6.9%,队伍年龄老化现象突出。伴随着队伍年龄老化的是文化程度偏低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村党支部书记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9.5%。随着农村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村党组织负责人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重,一部分村党组织书记眼界不宽、知识不足、精力不够等问题显得愈加突出,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村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提升。
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开展,吸引了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来到农村,他们有知识、有文化,年纪轻、脑袋活,想干事、敢创新,为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如许多大学生村官来到村里后,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通过手机短信、微博、飞信等现代化实时互动平台,编写一些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短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党的涉农政策和本地党委政府的发展思路向农村干部群众讲清楚、说明白,让他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把农民群众不知道、不理解而又事关切身利益的事情讲清楚、讲透彻,让群众听到党的声音,感受党的温暖,享受党的政策,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宣传员”和“播种机”。比如湖南益阳大学生村官把中央一号文件编成红色短信:“一号文件落实早,设施农业尽修好。田间灌溉渠道化,大小电排全配套。送水有了截留闸,抗旱保粮不用跑。用水不忘幸福源,丰收归功党领导。”让这一“红段子”在当地唱响。实践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历练一段时间后,其所具有的年纪轻、有知识、思路宽、干劲足的特点日益呈现,完全可以成为新一代村党组织书记的源头活水。从目前实践情况看,各地在这方面都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已有3.5万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逐步成为村党组织的骨干力量,实现了“本土村干部”队伍的“升级换代”。
有深厚感情的党的事业接班人的战略安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宏伟的事业,任重道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对中国社会有深刻理解的骨干力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需要一代又一代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接班人。改革开放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对吸收、培养年轻干部都十分重视,基本上能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进行培养、选拔,在此期间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年轻干部,有的已经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有的则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为人民做着不平凡的事业。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到“机关门”“三门”干部的增多,有些干部理想信念缺失,为人民服务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忽视了世界观的改造。现在的年轻干部都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没有经历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那种艰难困苦、坎坷曲折的人生旅程。少数同志对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没有足够的认识,相反,还一味地对现状挑毛病,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索取,在于理所当然地享受奢侈的生活,以为只有那样才叫幸福,才叫人生。这一类人常常讥笑老一辈革命者不懂得享受。因此,他们一切从自己出发,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在这样一种世界观的主导下,思想道德素质就难免会下降,甚至一定会犯错误。二是忽视理论学习。有一些年轻干部,一提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内心就感到烦燥,认为这是在讲大道理,摆花架子。有的人振振有词地说:天天讲学习,还不是腐败现象依旧。有的人错误地认为,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就行,没有必要再去讲学习,因此认为学习理论是没有意义的。殊不知,没有正确而坚实的理论基础作指导,经济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当然,有些人表面上没有忽视理论学习,但在实际上,他们有的是为学理论而学理论,断章取义地学,脱离实际地学,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等等。由于没有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学,往往单凭热情干事情,把感想当政策,影响理论学习的深入,也影响干部队伍基本素质的提高。三是缺乏实践锻炼。不经过实践锻炼的干部,既没有感性认识,也没有理性认识,所以其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格素质等也就无法提高。然而,有些年轻干部则怕苦怕累,贪图安逸,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去,经不起艰苦环境考验。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不能在实践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这样的干部党和人民是不需要的。
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开展,为我们党培养熟悉基层、了解农村、热爱农民的年轻干部开辟了新的渠道。大学生村官任杰4年多来,扎根苏北一个经济薄弱村,从听不懂方言、不被群众接受,到融入当地、带动致富强村,成为当地大学生村官优秀代表,靠的正是“把群众当亲人”和“群众是真正英雄”这一朴素群众观的认识,在做好群众工作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成长成才开辟更加宽广的空间。因此,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要将党与群众血肉联系这根血脉绵延不断保持下去,使我们党常盛不衰,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我们党的干部在基层中锻炼出来,在群众中成长起来。实践表明,干部从哪里成长起来,就会对哪里有感情。温室里长不出能经风雨的花朵,坐在机关大楼里培养不出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让其在与群众日常生活中增进感情、在基层实践中增长本领、在艰苦环境里磨练意志,一步一步地成长成才。只有这样成长起来的干部才能对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也只有这样成长起来的干部才能从老一辈那里接过“接力棒”,当好“接班人”,使党的宏伟事业蒸蒸日上。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就是党中央基于这样的认识,为保证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而作出的战略决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一个顺应新时期发展战略转变、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新任务。它承接了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的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方略,是对“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多予少取放活”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指导思想和方针的落实和推进。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扎实稳步推进这一目标任务的实现。
一方面,大学生村官来到农村,依靠当地特色资源,发挥自身敢想、敢干、信息灵通的优势,在现代农业、养殖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等方面创办创业项目,以此带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和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科学发展。当前,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村官都从不同角度探讨和实践各种创业模式,如联合大户、建立专业合作社、抱团创业、大学生村官+大户+基地,等等。众多大学生村官依托不同的创业模式,成为兴村富民的生力军,把大户拥有的资金、管理经验,合作社拥有的市场渠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与自己的创新意识、开拓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多途径创业带民致富,成为大学生村官群体的一道靓丽风景。江苏作为最先开展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省份,目前全省共创建各级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区(基地)534个,在岗大学生村官中有4521人创办项目,吸纳资金28.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7.1万个,帮助一大批农民脱贫致富。
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其文化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繁荣了农村文化。他们依据自己在农村所见所闻,结合自身特长,编写工作情景剧,丰富文化艺术题材,展现新时期大学生村官的风采,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方式,引导农村形成“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的精神文明新风,引导农民群众革除各种陋习,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农民群众明荣辱之分、做光荣之事、拒为辱之行,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大学生村官用实际行动使农民群众思想解放了、观念更新了,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劲头足了,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多了,积极向上、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文明新风在农村逐步兴起。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始终高度重视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去历练,让他们成为农村社会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支力量,是党的事业的历史传承和发扬光大。只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真正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理解,思想更重视,措施更加强,落实更到位,大学生村官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就会越来越兴旺,越来越发达。□
责任编辑:彭安玉
D630.3
A
1004-1605(2012)10-0046-03
本文为2011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1SHD013)中间成果。
李义良(1972-),男,江苏连云港人,淮海工学院副教授,江苏省大学生村官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大学生村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