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卢中辉
竞争力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源泉。城市竞争力是指在社会经济结构、价值文化、制度政策等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一个城市在所属区域中为自身发展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从而获得城市经济的持续增长[1]。城市竞争力涵盖要素较多,不同学者源于研究视角的不同,研究成果并不一致。郝寿义等人选取综合经济实力、资金实力、开放程度、人才及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基础设施及住宅六个方面,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上海等七个城市进行定量研究[2][3]。徐康宁依据环境、经济和体制三大类要素,构建69个具体指标的测度体系[4]。倪鹏飞则提出城市竞争力的弓弦模型[5]。尚正永等人从总量、质量、流量三个方面选取34个对象构建山地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6]。
对江苏省各地级市竞争力研究主要集中于吴利华(2001)、王阿妮(2003)、李奇松(2005)等利用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城市竞争力主要因素及指标测算,王慧(2007)进行了基于因子分析、主成分、关联度多种方法的竞争力综合评价。本文结合江苏省各地级市的实情,参照文献[4][6]从规模总量、发展质量、要素流量三个方面,对江苏省城市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
城市竞争力涉及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环境等众多方面,但城市的本质是各种要素的空间集聚与扩散,因此,遵循主体性、综合性、潜能性和可用性四条原则,从城市的规模总量、发展质量和要素流量三方面,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用地规模、城市环境与设施等12个二级指标,确定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权重确定方法一般有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法、层次分析法等,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分层,具体指标权重确定参照文献[7]。对应各层次指标,权重从高到低依次为P、Q、R、S、T。首先确定13个城市某指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再用两指标的差值进行内插比较,从而确定其他城市的级别。
式中P、Q、R、S、T为城市某一指标对应等级,Xp、Xt分别为等级P、T所对应的指标,Xi表示其他等级所对应指标。相互间等级差值以5%和10%较为合适,p、q、r、s、t为各等级对应的数量,权重计算公式为:Pp+Qq+Rr+Ss+Tt=100%。采用该方法计算得到权重系数,见表1。
表1 指标体系与权重系数表
原始数据从2010年的江苏省统计年鉴以及相关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得到。为消除指标间量纲的影响,应该对原始数据进行极值标准化,公式为:Xi=(xi-xmin)/(xmax-xmin)。式中,xi为原始值,xmax为最大值,xmin为最小值,得到三级指标的标准化值。
表2 准则层指标得分
计算公式为其中:Y为二级指标值,W为二级i2i指标的权重。综合竞争力指数(总得分)等于目标层与一级权重乘积之和,计算结果见表3。
经过对目标层计算、制图,分别得到十三个中心城市的规模总量指标、发展质量指标、要素流量指标的折线图,见图1。
图1 城市竞争力指标排序图
表3 目标层指标得分
根据各城市得分利用SPSS15.0统计软件做聚类分析,将结果分为四类,见表4。
表4 城市竞争力分类
从计算结果看,苏州规模总量、发展质量、要素流量都最高;南京、无锡次之;淮安、宿迁两市综合竞争力最差。总体上看,各城市的发展差距较大,改革开放以来,苏南、苏中、苏北格局未有大的改变。苏中、苏北城市应加强区域协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地方特色,提高整体竞争力。
规模总量是城市竞争力的基础,不仅体现当前城市发展的状况,并能掌握获取未来区域竞争资源的优势。总量方面,苏州市得分最高,南京市紧随其后,宿迁市最低。各城市在规模总量上差距较大,说明它们之间经济总量水平存在一定的层次性。
发展质量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城市健康发展的硬软环境支撑,是城市富于竞争力的重要保证。质量方面,苏州、无锡二市得分最高,镇江、常州紧随其后,盐城、宿迁由于基础设施、教育文化、产业结构相对滞后,得分最低。
要素流量体现出城市经济集聚和扩散功能的发挥程度。要素流动强度方面,苏州市得分较高,南京次之。扬州、镇江、连云港、徐州四市得分比较接近。淮安、宿迁得分最低,铁路运输及利用外资相对落后。
[1]宁越敏,唐礼智.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和指标体系[J].现代城市研究,2001(3).
[2]郝寿义,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以若干城市为案例[J].经济科学,1998(3).
[3]中国广告协会.城市竞争力成为理论实践中热点问题[EB/OL].http://www.cnadtop.com/brand/chengshi/009/6/18/aaf2a11b-d751-4f25-86b1-127ea0819237.htm,2011.
[4]徐康宁.论城市竞争与城市竞争力[J].南京社会科学,2002(5).
[5]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与基础设施关系的实证综述[J].中国工业经济,2002(5).
[6]尚正永,张小林,白永平.丘陵山区城市竞争力的定量评价——以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地级市为例[J].山地学报,2009(9).
[7]白永平.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水资源保障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