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东,龚晓林,彭泽华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12)
中部地区区域性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探索*
——以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为例
陈文东,龚晓林,彭泽华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12)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研究,分析总结地处我国中部、经济欠发达的湖南省省级区域性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经验,提出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在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区域性;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
读者的文献资源需求是千差万别的,而单个的乃至一个地区的图书馆,都不可能包罗所有文献资源为读者服务。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从总体上减少资源建设成本,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传统文献资源为主的时代,由于纸质文献利用方式的独占性,在共享方面,受到时间和空间条件的制约,一直未进行有效的实践。进入数字资源时代后,数字资源利用方式的非独占性、可复用性以及在时间空间方面的泛在性,给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真正实现带来了契机。区域性高校数字图书馆在经济发达地区不断涌现并成功运行。
地处中部地区的湖南省,政府财力有限,各高校图书馆经费更是严重不足。在这种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区域性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由湖南师范大学承建的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项目,通过近8年的建设与运行,形成了中部地区特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为解决湖南省高校教育文献信息资源供需的突出矛盾,省教育厅于2004年统筹启动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湖南师范大学通过方案竞标的方式获得项目承建资格,由学校图书馆开展具体的建设工作。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2005年完成基础设施和初期资源建设,正式对全省高校服务,如今已建设成不可或缺的区域性高校信息文献共建共享中心。
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原则是:共建共享,适度超前,量力而行,分步建设,稳步发展。建设目标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构建湖南地区高校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云服务体系,有效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均衡配置与合理共享,搭建全省高校教学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协助和推动高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省高校信息获取的普及性和方便性,为建设教育强省和服务文化强省发挥支撑性作用。
1.较好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区域性高校数字图书馆是解决教育资源共享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从建设经费角度看,单个学校分别建设难以有足够的经费保障,且从整体上易于造成重复建设;从资源体系看,单个学校更注重特色学科的发展,资源构成难以满足综合性办学需求。因此,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有利于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统一规划、统一实施、集中管理。符合“两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2.弥合省内高校教育文献信息资源的禀赋差异
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多年来的建设成功优化了全省高校的教育信息资源结构。对于像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985”部属院校,资源采购经费充足、学科优势明显;但对于相当一部分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本身所拥有的可用资源十分有限。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有效发挥了均衡资源配置的作用,使得资源能公平地在共享联盟内无障碍流动,消除了资源鸿沟,弥合了整体差异,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在资源建设上的“以大馆带小馆,以强馆促弱馆”。
3.促进全省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信息素养是对信息社会适应的一种能力。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为全省高校师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条件和信息氛围,通过对数字资源利用的宣传和培训,促使广大师生在利用数字资源的过程中自觉获得信息素养教育,全面掌握查询信息的能力。
4.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思路
推进数字教学资源共享是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重要建设内容,依托数字图书馆建设区域性高校数字教学资源中心是解决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良好解决方案。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在省教育厅的统筹下,开展了多年教学资源共享项目的建设实践,包括精品课程、实践教学资源等,为业内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思路。
5.提升承建高校的信息化水平和文献信息资源质量
2004年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刚起步不久,信息化基础服务能力还相对薄弱,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立项建设,大大促进了学校的网络环境、硬件基础设施的提升。同时,通过与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互补,改善了湖南师范大学的文献信息资源结构。依托该项目立项的湖南师范大学数字图书馆项目成为学校“211”三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亮点之一。
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在近8年的建设中,逐步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采用数字资源集中存储为主的方式,形成了区域性资源云服务中心。先后建设了一个电信级的一体化中心机房、近160TB的海量存储系统(SAN)、高性能服务器集群、虚拟化云计算平台等,依托湖南师范大学校园高带宽多路出口光纤网络辐射全省高校,提供完善的平台、资源服务。
1.构建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公共服务平台
(1)信息门户网站。通过建设统一的信息发布和资源服务门户网站(http://www.hnadl.cn),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信息的统一发布、数字资源导航展示、资源一站式检索、资源使用互动、参考咨询、IP地址管理等功能,建立了为全省高校师生服务的信息窗口。
(2)搭建湖南省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互联网上的信息总量呈现大量的增长,用户不再愿意接受繁杂的资源获取途径。基于为读者提供良好资源获取体验的目的,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了全省资源共享平台(http://hn.hnadl.cn),依托超星公司的百链云图书馆技术,通过资源元数据仓储技术、一站式检索技术、OpenURL技术等,将零散分布在全省38所高校的97个数据库及其图书馆馆藏纸本目录进行整合,为全省高校读者提供一站式的检、取服务。
(3)建设服务教育信息化业务和管理的相关平台。结合“十五”、“十一五”、“质量工程”项目的开展,为促进我省质量工程相关项目建设、管理的信息化,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依托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基础设施条件,先后建设了湖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网,用以支持全省高校精品课程网站的在线制作、互动教学、精品课程申报及展示等;建设了湖南省高校实践教学资源信息平台,用以支持全省实践教学类质量工程项目的展示和资源共享;建设了湖南省普通高校课程教学资源平台,主要用于支持全省高校课程竞赛业务的开展等。
2.建立立体化的资源内容体系
目前,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已经形成了以商业数据库为主、馆藏目录信息(OPAC数据)为支撑、特色资源为辅助、教学资源为补充的立体化资源格局。
在商业数据库资源方面,目前统一采购的中、外文资源及平台有22个,资源基本覆盖普通高校的所有学科类别,所涉及的资源类型不但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标准文献、专利文献、报刊文献、文摘索引,还有视频资源及在线学习、考试平台等。另外,通过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整合的全省各高校单独购置的数据库资源也是此部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数据总量达到1.2亿条。
馆藏目录信息资源主要是由通过资源共享平台整合的全省高校OPAC数据构成,元数据总量约为1000万条。
目前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自建特色资源体系正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之中,建成的特色库主要有湖湘文化数据库、湖湘人物库、书院数据库、有色金属数据库、刘少奇研究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主要立足湖湘文化特色,挖掘、展示湖湘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在教学资源建设上,主要依托教育信息化业务和管理平台,从2008年起全面收集、整理了我省精品课程、优秀实习基地、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特色专业、教学竞赛、学生学习竞赛成果等方面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逐步的梳理,使之成为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补充,突破文献信息资源主要为科研服务的界线,主动向教学一线推送信息资源服务。
3.形成多层次的资源共享服务体系
全省高校师生通过校园网内任一台联网的PC终端,就能方便、快捷地享受到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服务。通过平台、资源的保障,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一站式的资源检索、知识管理、文献获取(直接下载或文献传递)、在线即时参考咨询等多层次的线上资源共享服务,提供优良的资源利用体验。
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在多年建设过程中,充分融合了政府、高校、商业数据库及软硬件产品商家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确保了项目的有效推进,形成了“省教育厅主导、湖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指导、湖南师范大学责任承建、全省成员高校共建共享、相关企业提供支持”的合理建设机制,机制模型如图所示。在建设经费上立足湖南经济发展现状,采用“政府出资一部分,高校分摊一部分”的经费方式,省教育厅每年资助约三分之一比例经费,其余由成员馆高校按一定比例分摊,适当照顾新升本院校和专科院校。这种建设模式既有利于调动高校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又确保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最大限度地符合高校实际,从而赢得学校的拥护和支持。
图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机制模型
1.经济效益
“普通高校数字资源总体支出成本达到理想的状态,其资源整合能力和信息化服务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总的数字资源购置节约经费达70%,这在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区域性数字资源建设中具有典型意义。”——湖南省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委员会专家组对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效益的评估以不同方式体现了这样一句话。以2011年为例,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可用的22种资源总经费约500万元,这22种资源对本科院校单独购买报价总计约为90万元,以32所本科院校计算,各学校累计应付经费为2880万元,其直接节省经费程度甚至超过70%。从高校来看,新升本院校在经费分摊框架下只需要分摊约7万元(如下表所示),就能享有全部资源使用权,大大降低了其教育资源投入成本。
2.服务效益
近几年来,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成为了二本院校教学科研的重要支撑,甚至直接成为部分民办高校的核心主干资源,认为项目的建设是政府对民办高校最实惠的支持和帮助。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项目负责人陈凌评价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是中西部区域性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个成功范例。
3.培养人员队伍
通过数字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加强了对技术与信息服务人员的培训培养,提高全省普通高校同业人员的技术与服务水平,培养了一支能较好服务我省数字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高水平人员队伍。
表部分高校分摊经费情况
湖南师范大学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项目承建单位后,与省教育厅签定了承建协议书,承建项目过程中,注重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的责任。在多年的建设和运行中,得到了教育厅和广大成员单位的认可。
1.坚守承诺,认真履行协议责任
我校在承建项目的过程中,在财力、人力及其他条件方面,严格按协议书中的约定,给予积极配套和支持。经费上配套到位,在图书馆设立专门的办公室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工作,有一个技术维护和信息服务专业队伍,建设了高标准的专业机房和高水平的网络环境。
2.强化责任意识,富有奉献精神
项目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作为承建单位,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克服困难,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转。在项目一期建设完成后,有一段时间政府经费出现困难,为不使项目中断,保持广大成员单位的信心,我校挺身而出,及时垫资,保证项目建设渡过了难关,才有了项目后来的继续发展。
3.科学规划,注重项目建设整合,避免重复浪费
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注意将高校数字图书馆项目与本校的其他项目能共享的部分进行整合,如能源、网络、机房等,避免重复浪费,还能集中资金提高整体基础设施的性能。
4.摆正位置,不越位,不揽权
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体制是省教育厅主导,湖南省高校图工委指导,广大成员单位参与的共建共享项目。我校既是承建单位,又是成员单位。既要履行好承建项目的职责,又要承担起作为成员单位的义务。行政上接受教育厅的领导,业务上接受省高校图工委的指导。
1.扩大资源建设规模,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相较国内其他省市的同类建设项目,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的资源规模还有待扩大,需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完善资源建设结构,在充分调研师生资源需求的基础上,加大对商业数字资源的引进、整合力度,加强对特色文献的数字化建设等,扩大资源范围。
2.扩大服务范围,为文化强省建设发挥“智库”作用
随着资源共建共享基础体系的完善,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诉求日渐强烈,可逐步考虑面向一定范围的社会公众开放,通过技术更新、宣传创新(如主动送培训进校、进机关等),实现项目“共知”层次的深化,进一步提升高校师生及其他社会用户的信息素养,从而扩大资源共享范围。
3.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共享
最近,湖南省教育信息化重点项目——湖南省高校数字教学资源中心立项依托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应利用这个有利契机,加强对优质教学资源的收集、整合、标引,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主动服务教学一线,构建区域性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公共服务体系。
4.创新教育教学资源服务内涵,构建知识化的信息服务空间
当前社会已逐渐进入知识化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将成为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网络社区化、空间化更进一步加强了知识的流动和深层次应用。作为湖南省的高等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中心,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也需创新服务内涵,通过云技术的更广泛应用,构建个性化、知识化的信息服务空间,为读者提供从信息到资源到知识的新服务模式。
5.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需充分适应市场规律的发展,紧跟技术潮流,进一步整合好政府、高校、社会、企业之间的关系,促进自身长期良性发展。☉
(编辑:金冉)
book=52,ebook=103
G250.73
:
:1673-8454(2012)13-0052-04
*本文系湖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11L039)及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0C0968)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