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企业向中国东北三省直接投资的特点分析*

2012-09-10 05:47宋龙镐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东北三省比重金额

宋龙镐

(韩国江南大学 中国学学院,韩国 龙仁 446-702)

自1992年8 月24 日,中韩建交已近20 周年。这20年来,韩国和中国东北三省之间的经济合作交流也不断发展。当前双方的经济合作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韩国经济复兴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以中国东北地区为中心,开展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成了两国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1]。本文将对韩国企业向中国东北三省直接投资的特点做出分析,并提出今后扩大投资以及经济合作的建议。

一、韩国企业向中国东北三省直接投资率相对较低

中韩建交20年来,随着两国间贸易规模的发展,韩国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也不断增加。基于这种大环境,韩国企业向中国东北三省的直接投资也持续增加。但这种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辽宁省,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投资率相对较低。2011年在向中国东北三省的直接投资国排列当中,韩国企业与向中国全国投资的直接投资国排列中同样是继中国香港和日本之后的第三位,但在向个别省份的外国人直接投资国排列中被挤出前三位。即在辽宁省虽保持中国香港和日本之后的第三位,但在黑龙江省排加拿大之后的第四位,在吉林省则排意大利和德国之后的第五位。因此,我们可以了解中韩建交以后韩国企业对中国的关注度和直接投资虽以较快的速度增加也呈现出较高的投资率,但对东北三省的关注度和直接投资率还是相对较低的。

中国东北三省和韩国在地理位置上相近,自然环境和产业条件相似,文化差异较小,而且又有在语言和文化上同本性的朝鲜族人力资源,对韩国企业来说有比较良好的投资环境。于是在中韩建交前后一段时间里,韩国企业对东北三省的投资倾向相当高。但是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效果突飞猛进的1990年代后半期开始,中国的核心成长产业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中心,东北三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对被疏远,韩国企业的直接投资也随着山东省和渤海湾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成为中心而增加,对东北三省的投资逐渐减少。

从1990—1993年,韩国企业向中国东北三省投资的次数和金额在向中国全国投资中均占30%以上。但从1994年起,投资次数的比重虽保持30% 以上,金额的比重却大大减少到了20%以下。这就意味着韩国企业不仅对中国东北三省的每次投资的金额减少,而且说明韩国大企业大幅减少了投资。2001年以后,尽管韩国企业向中国全国的投资大幅增加,但向东北三省的投资次数的比重减少到了20%以下,金额的比重也减少到了10%以下。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是:第一,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因而东北三省的经济相对萧条。第二,韩国企业主要是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主的加工贸易形态的投资较多,因而投资过程中选中了进出口容易的港口邻近地区。

从2007年开始,韩国企业向东北三省投资的次数和金额的比重均有所增加,而且每次投资金额也不断加大。尤其是从2010年起,与投资次数的比重(2010年12.1%)相比金额的比重(2010年19.4%)大幅增加,韩国大企业向东北三省的投资也不断扩大。这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成本的上升和韩国企业为了开拓市场增加投资的必要性带来的结果;更是因为最近中国东北三省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使韩国企业(尤其大企业)对其投资的关注度增大。从目前的累计数值来看,韩国企业向中国全国的投资次数和金额的比重中东北三省各占20.0%和12.7%,其规模还较小(如表1 所示)。

表1 韩国企业向东北三省和中国全国的直接投资情况

二、韩国企业在各省直接投资的次数和金额存在差异

从韩国企业对中国东北三省的投资按地区分布来看,辽宁省最多,其次是吉林省,黑龙江省最少。韩国企业投资之所以辽宁省最多,是因为该省是东北三省中唯一一个邻近海域、进出口港口设施俱全、地理位置离韩国最近的省份。并且由于改革开放带来制造业的基础较好,对外资企业施以政策优惠,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有较高的理解力等优惠,中韩建交前后至今,韩国企业的直接投资在东北三省中辽宁省最多。

由表1 可见,从2011年累计数值来看,韩国企业对东北三省的投资次数为4 329、金额为4 380.4百万美元。其中对辽宁省的投资次数为2 856、金额为3 296.3 百万美元,次数和金额比重中各占66%和75%左右,相对比较高。尤其2008—2011年出现投资次数减少金额却增加的现象。这就意味着每一次的投资金额有大幅上升,而且这时期韩国企业向辽宁省的每一次投资金额比全国的大得多。之前辽宁省中小企业或私人企业为主的投资较多,但2008年起逐渐转变为以大企业的投资为主。换言之2008年之后,韩国大企业对东北三省的关注度上升,尤其对辽宁省的投资大大增加,这是因为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和中国劳务成本的上升所带来的韩国中小企业的投资大幅减少,韩国大企业依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积极参与辽宁省政府所进行的大规模开发事业。

在东北三省中韩国企业投资位居第二的是吉林省。但与辽宁省或中国全国的平均相比,在投资次数和金额上都很小。尤其每一次的投资金额在东北三省之中最低,所以解释为大部分投资是中小企业或个体企业,即韩国大企业对吉林省的投资几乎没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一是该省无港口,陆路上以北韩为界无法直接来往,因此交通十分不便;二是该省产业以农业和重化学工业为主,对以出口为目的的韩国企业来说缺乏合作的互补性;三是该省与其他地区相比,市场经济体制尚未成熟,地方政府对外国企业的关照和服务相对有不足之处。因此,韩国企业向吉林省的投资增加速度缓慢,投资规模也仅仅停留在零散的水准上。

但从2010年起,投资次数虽然减少但投资金额大幅增加。特别是2010年韩国企业向吉林省的投资和2009年相比增加了1 614%。从2010年韩国企业向中国各个地区投资的排列上看,吉林省取代江苏省、山东省和辽宁省跃居第一位,是比较意外的现象。这是因为韩国韩亚银行(Bank of Hana)对中国吉林银行进行大规模的股份投资(投资股权比率18%)[2]。虽然一个大规模银行的投资占大部分投资比重,但具有以下两大重要意义。一是长期以来向吉林省投资形成主流的中小企业被大规模银行所替代;二是投资在非制造业,又是高级服务行业的金融产业。有了这种金融产业,韩国企业进出此地区时,得到金融资源的可能性有所提高。由于这种变化,到2011年9 月末,不仅投资总额大幅增加,而且每次投资金额也大幅上升。预计今后韩国企业尤其是中坚企业和大企业向吉林省增加投资,并且有可能对市场开拓型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加大投资。

在东北三省中韩国企业投资最少的地区是黑龙江省。其原因有:一是从地理位置看黑龙江省和韩国交往不易;二是冬天天气寒冷的气候环境;三是以重化学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等因素。虽然每一次投资规模有所上升,但这并不是韩国企业投资次数增多,而是其和中央政府所属的石油及地下资源的开采、木材等自然资源的开发、重化学工业领域等规模较大的企业进行协助来往,其投资的规模也就自然而然增大。不过这种投资规模比全国每一次投资规模的平均数还低,可想而知韩国企业向黑龙江省的投资仍以中小企业的小规模投资为主流。而且2008年之后韩国企业向黑龙江省的投资次数和金额均呈现大幅减少趋势。这是因为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中小企业资金状况恶化,对东北三省尤其是投资环境最不利的黑龙江省减少投资。

三、投资企业规模比较小(大企业比较少)

韩国企业向东北三省投资的另一大特点是投资企业的规模比较小。这是由于韩国企业向东北三省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上,而不是在大企业上。如表2 所示,从2011年9 月的累计数值来看,韩国企业向东北三省的投资中大企业投资次数为164、金额为2 288.8 百万美元,其比重各占4%和52%。相反,中小企业和其他小规模企业(个人、个体企业、非营利团体)的投资次数和金额各占96%和48%。即韩国企业对东三省的投资中,大企业的投资次数虽少(4%)金额却大(52%);而中小企业以下规模的企业投资次数虽多 (96%)但金额却很小(48%)。虽然对中国全国的投资情况也与之相似,但这说明韩国企业向东北三省的投资主要是以中小企业和小规模投资为主。另外,韩国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并不认为东北三省是有投资吸引力的地区。这一点证明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实施对韩国企业的投资没有多大成效[3]。不过2010年之后,韩国企业向东北三省的投资比重在次数和金额方面都出现大幅增加的情况,预计今后大企业的投资也将逐渐增加。

表2 韩国按照企业规模向东北三省直接投资情况

四、单独投资方式(外商独资企业)的比重比较高

韩国企业向东北三省投资方式上的直接投资情况如表3 所示。从2011年9 月末累计数值看,单独投资方式(外商独家企业)的次数和金额所占比重约为54%和54%,其比率高于合资或合作的投资方式。尤其是1998年之后单独投资比率开始大幅增加,2008年之后该比重呈现日益增加的趋势。但是与向中国全国的单独投资比率数值(2011年9 月末累计次数占66%,金额占54%)相比略显低,而且与向中国全国的投资相比单独投资比率最近的增加幅度也略小。

表3 韩国企业向东北三省投资方式上的直接投资情况

以此来看,韩国企业向东北三省的投资与其对中国全国的投资相比,在投资方式上有多样化表现。但单独投资的比重原来就很大,而且逐渐增大的趋势来看,不只是为与中国大规模国有企业协助来开拓中国内需市场的投资很少,也是为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上的贡献度还不太明显。

五、对制造业的投资比重相对低,对非制造业的投资比重比较高

从2011年9 月份累计数值来看,韩国企业向中国全国的投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在次数和金额上各占2%和1%;第二产业(制造业)的比重在次数和金额上各占73%和79%;第三产业的比重在次数和金额上各占25%和20%。韩国企业向中国全国的投资比重当中制造业居高,非制造业相对较低。这说明一直以来韩国企业向中国全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以降低劳务成本为主的制造业上,而且对开拓中国市场服务行业的投资甚少。韩国企业向中国东北三省各行业的直接投资情况如表4 所示。

表4 韩国企业向中国东北三省各行业直接投资情况

在同期韩国企业向中国东北三省的投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在次数和金额上各占3%和1%;第二产业(制造业)的比重在次数和金额上各占72%和55%;第三产业的比重在次数和金额上各占25%和44%。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韩国企业向中国东北三省的投资比重仍以第二产业(制造业)最高,但对中国全国的投资相比较第二产业(制造业)的比重相对偏低,第三产业的比重较高。首先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就说明了投资种类走向多样化的。再者2010年起对第三产业的投资超过第二产业的投资,包括金融、物流、交通、信息产业等高级服务业的非制造业领域的投资不断扩大,使投资行业较快地趋于多样化。相反,第二产业(制造业)的比重出现相对低的现象则说明,以制造业投资为主的韩国企业对东北三省的关注度较低,即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主要基于重化学工业为中心的制造业方面,因此要成功推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有必要积极引进韩国制造业企业的投资。

六、投资制造业的种类以服装、食品、木材制品、化学品和矿物制品为主,在投资非制造业的种类中批发零售业所占比重较低

在制造业方面韩国企业向中国东北三省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服装、食品、木材制品、化学品和矿物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对机械设备、电子通信配件、金属加工品等一些高增值产业的投资也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对光学精密机器、汽车、运输设备和医药品等尖端技术产业的投资甚少或呈减少的趋势[4]。因此可以说,在制造业方面韩国企业向中国东北三省的投资还是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

在非制造业方面,韩国企业向中国东北三省的投资次数排序依次为批发零售业、酒店饮食业、农林渔业和建设业。从2001—2009年,酒店饮食业、农林渔业和建设业不断增加,但与之相反,批发零售业的发展几乎接近为零[5]。这反映了中国东北三省市场的封闭性和内需市场的狭小性,即东北三省政府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改革开放的效果还没有及时反映到韩国企业的投资上。不过从2010年起,随着批发零售业领域和物流、金融业、信息通信等高级服务行业的企业陆续增加投资[4],预计韩国企业也将为了开拓东北三省的内需市场而积极增加投资。

七、扩大韩国企业向东北三省投资的建议

1.积极推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改善东北三省的投资环境

2002年开始实施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以辽宁省为中心在对外开放和产业高度化方面开始出现可视性的成果。但在这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负作用。如大规模国有企业改革中产生的失业问题;适应不了市场经济体制而产生的不良企业等问题。因此,在东北三省的经济改革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国企的合理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整顿、引进外资的问题,为此,中国政府应通过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扩充物流、金融、税务、社会福利、生产资料及原料的供应体系、发电、自来水等社会基础设施,并努力改善各种服务和建立支援体制等投资环境。

2.努力扩大韩国大企业投资,积极支援韩国中小企业进入

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大规模国企的结构调整。东北三省的产业基础主要是以规模较大的重化学工业为主,因而可以通过与韩国大企业的通力合作增进改革的成果。对于韩国企业来说,也是能在中国市场上以重化学工业为基础建立据点的好机会。另外,在韩国大企业对中国国企的合并(M&A)、促进战略事业的合作投资、社会基础设施(SOC)建设的技术及经验的传授、研究开发(R&D)基地建设、确保市场据点、金融及物流等大规模服务行业的合作方法等方面,积极引导韩国大企业向中国东北三省进入。

为了发展小规模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有必要积极引进韩国优秀中小企业。为此,应强化提供信息与资金支援(贷款、补助金等)的服务,并对高级原材料和零部件以及资本财产业进行政策性支援,开放中国的内需市场。此外,积极引导与韩国大企业相连的中小企业共同进入,构筑韩国和东北三省的垂直、水平产业合作体系,努力形成有效的产业链。

3.韩国企业的投资在地区、种类和合作方式上进行多样化

韩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辽宁省和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这对中国而言有可能成为加深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的因素,对韩国来说也是扩大投资地区问题上的障碍要因。另外,在东北三省投资的韩国企业其合作方式上喜欢选择独资企业的方式。这种独资企业的方式,在技术转移和企业合理化改革方面对中国企业影响不大。而对韩国企业来说,从长期来看,在向东北三省市场的有效进入和抓住政府的政策机会以及企业的当地化等方面是相对很不利。因此,应积极推进韩国企业向中国东北三省投资的地区、种类、合作方式的多样化。为此,中韩两国政府有必要积极进行宣传活动,积极合理调整提供信息系统和支援政策等。

4.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应用

中韩合作相关专业人才不足现象是已进入中国的韩国企业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尤其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对被冷落的东北三省地区的专业人才更加稀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积极采用在华韩国留学生和在韩中国留学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从长远来看,研究出专业性教育项目,有计划地培养对实务精通的地域专家。今后中韩经济合作所需的不仅是精通语言的人才,而且是应具备当地适应能力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地域专家。目前迫切需要专业人才的领域是经济与法律、税务与会计、金融、贸易实务、市场流通、信息技术(IT)等行业和领域。因此,不仅在语言能力和当地适应能力方面,而且能取得专业知识的教育过程的设置与应用迫在眉睫。这种教育项目应由中韩两国大学等高等教育机关和相关政府机关联合进行[6],并致力于两国人才市场的国际化。此外,有必要应用中国政府试运行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即给专业相关的两国大学生提供参与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机会,若能扩大中小城市的乡村企业和私营企业与韩国的优秀中小企业建立协助关系的话,对东北三省地区的均衡发展将会起积极作用。

5.限制环境污染,扩大环保合作,进行合作研究与开发新能源

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最大的负作用之一属环境污染。中国近30年经济的持续快速成长也导致了很严重的环境污染。尤其是中国东北三省,产业结构多以重化学工业为基础,对自然环境也造成极大的破坏;而且严重的黄沙和冬季因寒冷烧煤供暖造成的大气污染也很严重[5]。随着中国东北三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对该地区的居民,很可能对邻国的居民生活质量都造成影响。因此,中国政府应对该地区强化实施有关环保法规,引导企业和居民转变对环保的认知,并积极引进韩国环保企业,增强中韩环保合作。此外,应积极开展两国合作研究与开发新能源,预防东北三省的环境污染,并把其视为该地区经济的新成长产业。

6.推动东北地区企业大规模向韩国投资

时至今日,在中韩两国之间经济合作交流上中国企业对韩国的投资相对不佳。尤其东北三省的中国企业对韩国的投资是几乎全无状态。但最近中国经济的国际化推进(引进来→走出去)和经济成长的需要,中国企业向韩国扩大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实际上以电子机器、器械和化工等制造业为中心,对韩国的投资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制造业为主的中国企业扩大向韩国的投资,可以增加从中国到韩国出口原材料和零部件,有利于中国的贸易收支赤字的缩小。

韩国拥有比较完善的社会基础设施、稳定的内需市场、优秀的应用技术和高级人力,因而对中国企业来说,韩国具备十分良好的投资环境。在华开分公司的韩国企业已有众多,通过和它们的合作中国企业能够安全地进入韩国市场。中国企业通过向韩国投资可以有效地传授生产技术、经营技术和开拓世界市场的经验,也可以创造调整企业结构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好机会。

7.为开放北韩构筑协助体系,促进合作投资

长远来看,中国东北三省的经济振兴问题有可能成为中国、韩国、日本、俄罗斯、蒙古和北韩等东北亚各国以及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共同参与的区域经济合作模范事例。最近北韩引起的东北亚政治和和平不安问题的解决点在于其改革开放的进程上。并且今后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中国东北三省起中心作用的可能性大,因此为了开放北韩,中韩两国构筑协助体系是十分重要的事件。东北三省的企业和韩国企业以协助体系为基础,共同参与北韩的经济开发,或积极推进中—韩—北韩的经济合作事业,要加以努力维持东北亚的和平共存。

[1]宋龙镐.中国东北三省与韩国之间贸易关系的特点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3).

[2]韩国进出口银行海外经济研究所.2010年上半期我国对中国直接投资的情况和发展[Z].2010.

[3]宋龙镐.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与中韩经济合作[J].社会科学论丛(韩国江南大学),2006,(22):181.

[4]韩国进出口银行.海外投资统计[S].2011.

[5]韩国进出口银行.以事例为中心的东北亚进出战略——中国东北地区[Z].2006.

[6]宋龙镐.中韩经济合作结构的两面性与其改善方案[J].中韩社会科学发展与政策(韩国江南大学),2004,(创刊号):140.

猜你喜欢
东北三省比重金额
2001年-2020年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资金来源情况表
初中地理《东北三省》教学案例与反思
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深入东北三省 全力推进科学抗内涝保秋粮丰收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立案
东北三省滑雪产业的空间拓展路径
成交金额前10名营业部买入的前3只个股
一周资金净流出金额前20名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