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学习目标:
1.能围绕人物特点组织材料,选择比较典型的事例写出人物的个性,写出真情实感。
2.开展学习过程,能借鉴课文、例文等描写手法刻画人物,修改文章。
3.能观察、记录相关信息,愿意将习作与他人分享。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设趣 让人物特点“明”起来
1.视频情境
(1)呈现台湾陈树菊老太太的照片,播放视频。讨论:陈老太太的什么事感动人间?(板书:事例)由此看出陈老太太的什么特点?(板书:特点 乐善好施)
(2)小结:同学们,怪不得美国著名刊物《时代周刊》把她评为2010年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时代周刊》给出的理由是她的榜样作用“用自己的力量去扶贫救困,她是一个多么善良的人。”
2.话题语境
(1)情境描述。“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乐善好施的陈树菊老奶奶,她的鲜明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是凑巧,前些日子,我给一个名叫小林的同学布置了一篇作文,内容是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呈现课题),好家伙,一听到这题目,你猜他有什么反应?(呈现图片:‘囧’)我就问他为什么?他说,俞老师,没见过特点鲜明的人啊!我就启发了,小林啊,你读五年级了,我们不是读过《将相和》这篇课文吗?勇敢机智的蔺相如就是特点鲜明的人啊!(板书:勇敢机智)他说,那是,可是蔺相如是两千多年前的人,好像没有什么感觉。我再启发他,那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严监生那样吝啬到死(板书:吝啬到死)的人呢?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嘴里叨咕着,‘没见过,我家的人才不会那么小气!’”
同学们,我就这样地启发他。说到后来,他猛然想起,他说:俞老师,还真有一个人,他是个“奥运迷”(板书:奥运迷)。北京奥运会那会儿,他成天盼望着,还到处宣传。我说,好啊!那就写这个人吧。二十分钟不到,他就把这篇文章写上来了,我们来看看: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我有一个邻居刘爷爷,今年78岁了。刘爷爷啊,喜欢抽旱烟袋,喜欢唱小曲。喜欢啊喜欢,喜欢得不得了,不得了啊不得了。
刘爷爷还喜欢看北京奥运会的节目,北京奥运会是全中国人民希望的呀,期待的呀!刘爷爷天天希望,天天期待北京奥运会快点到来,他真是太希望北京奥运会早点来到啊!
8月8日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刘爷爷看着电视转播,很高兴,很兴奋,他一直在说真好,真好,真好啊!不小心,旱烟袋还把床单烧了个黑窟窿呢。
刘爷爷每天看着奥运会的比赛,他每一场都看,他向大家宣传比赛的情况。他到处宣传,他随时宣传,大家都说他是奥运会的宣传员。
刘爷爷真是太喜欢奥运会了!真是喜欢得不得了啊!
(2)“网络”讨论。我看同学们都笑了。是的,一看这篇文章,我也发蒙。于是,我想到一个办法,把他这篇习作放到博客上(当然是隐去他的姓名),请网友评论评论,让我们来看看网友的评论:
加菲猫:“喜欢啊喜欢”,“喜欢”得我发晕!我也差点掉进“黑窟窿”了!
“爱幻想的海豚”:不会是凑字数吧,当年老师要求写四百字,我就写“今天我去菜市场买菜,大白菜才六毛钱一斤,真便宜呀真便宜,真便宜呀真便宜,……(以下省略五十次‘真便宜呀真便宜’)”,正好凑足四百字。
“千金”:哈哈,作文问题不少嘛,大伙儿给这位同学支支招吧!
(3)“归因”探究。问题在哪儿呢?假如你来写,你准备怎么写,选一处聊聊。学生交流,预计学生会谈到“特点有”,“语言太啰嗦”,“不够展开”,“细节描写没有”,“不生动”等。教师要注意某些地方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交流中如果学生谈到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一组”,顺势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
小结:同学们,刘爷爷的特点,这篇文章虽然用了“观看奥运开幕式”、“宣传奥运”(板书)这两个方面的事例来写,但主要问题在于没有把这两个事例展开写,没有通过言行、神情、心理等方面进行细致写,所以文章就非常干巴了,只剩下“高兴、兴奋,真好,真好啊”这些空洞的话了。
(4)修改建议。如此来说,对于小林的这篇问题作文,在事例的展开描写上有哪些修改建议?
可以写刘爷爷看时的表情、动作,抓住最具刘爷爷特点的细节写出他的鲜明个性;刘爷爷宣传时说些什么话,做些什么动作也要具体写,周围的人怎么反应也可以写一写,这样更加突出刘爷爷是个“奥运迷”啦。
(5)片段对比。呈现原文以及修改的片段进行对比分析、讨论。
原文:刘爷爷看着电视转播,很高兴,很兴奋,他一直在说真好,真好,真好啊!
修改文:烟花升腾,映红了整个北京城,夜空下的鸟巢,流光溢彩。刘爷爷一直乐呵呵地看着,那眉毛随着眼神一翘一翘的,仿佛眉毛也在欢腾。他脸庞通红,还不时地来两句小曲呢,花白的胡子也跟着在颤动,在伴奏。看到中国运动员入场时,刘爷爷兴奋地挥舞着旱烟袋,瞪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的中国奥运健儿,高兴得眉飞色舞,随手把烟袋往床上一扔,双手一拍大腿,大喝道:“好!精神!还是中国运动员精神!看来准有戏!”那唾沫星子直飞向刘奶奶,刘奶奶斜了一眼,鼻孔里哼出一句:“一把老骨头了,还像个小孩,不怕小辈笑话!”
深入讨论:同学们,开幕式这个事例,你觉得哪些细节描写最能表现刘爷爷是个“奥运迷”的?预计学生会从“眉毛在欢腾;胡子在伴奏”;“双手一拍大腿,大喝道……”等方面谈。老师则随机引导“是的,通过神情的刻画,兴奋的心情充分表现,人物立刻就栩栩如生了。”“展开动作与语言的描写,写出刘爷爷看开幕式的投入、忘我,体现了他是个‘奥运迷’。”……
3.小结提升。孩子们,看来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还得要抓住特点,用典型的事例,通过细节的刻画来表现人物,人物形象才会跃然纸上。
二、动笔试写,让人物特点“突”出来
1.激活素材。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去了解、采访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是吧。同桌之间相互介绍一下,这个人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事例,你准备写哪个片段?
2.学生交流。老师在交流中简要点评,主要看特点是否突出,事例是否典型。
3.学生试写。教师巡视,发现、记录一些典型片段。
三、互动评改,让人物细节“亮”起来
1.投影较为优秀的片段评改
学生谈,师小结,比如:是的,用上这样的手法人物就跃然纸上了;稍稍夸张,表现幽默,这招好!真是不错,这么一个眼神,人物就跳动起来,鲜活!
2.呈现稍差的习作片段进行讲评
(1)问这位同学,你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片段,你现在有什么启发呢?
(2)其他同学来评评看,学生交流,教师用红笔做一些补充。
3.小结
如何把人物写鲜活呢?其实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以让人物活起来,动起来,传神起来。让我们再来欣赏课文当中的一些精彩片段。适当链接《临死前的严监生》等课文片段,再度引发学生欣赏“细节描写”的精妙。
4.修改,二度评议
(1)提出修改要求:现在请你根据刚才评改同学习作所收获的经验,用红色的笔好好修改自己的文章,要求:认真读自己的片段;仔细修改自己的文章,补充一些细节描写,尽量将片段写细致、鲜活,让读者觉得你所写的人就在面前一样。
(2)学生自改,二度评议:再次呈现一位学生的作品:同学们看看哪些地方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引导学生评议,评议从细节描写、人物言行以及环境烘托、正面侧面等角度进行。
(3)交流:将你自己觉得修改得比较成功的地方,说一处给同桌听听。
(4)精彩片段展示:请几位同学将自己所写的精彩片段进行展示,教师不做细评。
四、关注整体 让人物个性“活”起来
1.关注整体。同学们非常能干,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事例写得非常精彩了。那么写一个人物的特点是否这样就行了呢?根据你们的经验,你认为还要关注些什么?关注人物的外貌;关注详略的安排;关注事情之间的过渡;关注开头结尾……
2.例文再议。好,让我们再次浏览一下《刘爷爷·旱烟袋·筛子眼》这篇文章,你觉得在详略安排、过渡、开头结尾这些方面还有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的?(学生简单交流)
3.讨论文题。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方面需要关注,但是一篇文章也需要一个好的题目呀!让我们再次来回顾本学期学到的一些好题目,呈现:
直接以事件命题:《晏子使楚》中的晏子能言善辩,维护国家尊严;《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神机妙算。
借物喻人,托物抒情来命题:《金色的渔钩》中的老班长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桥》中的村支书舍小家为大家,体现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以反映的中心来命题:《梦想的力量》中的瑞恩为梦想、理想而奋斗;《将相和》中的蔺相如勇敢机智、为国着想;《金钱的魔力》中的托德和老板“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丑陋灵魂。
以人物绰号命名:《刷子李》中的俗世奇人李师傅技艺高超,卓尔不凡。
(1)尝试取题:如果我们要给自己的习作取一个题目,将用哪一种方法呢?想一想,给自己的习作取一个题目。
(2)讨论交流。
五、延展成篇 让人物形象“立”起来
1.根据自己所取的题目,在片段的基础上将文章写完整。
2.口头发表。让学生在小组内公开讲述自己这一特点鲜明的人,小组评议,推荐出本小组中特点最为鲜明的人进行全班讲演。利用全班讲演的机会整体讲评学生习作,重点讨论事例与细节的描写,布局谋篇的方法。
3.评选此次习作之“个性人物吉尼斯”,给予班级“授奖”。
4.书面发表,将全班同学此次习作装订成册,供全班同学阅读。
设计思考:
此次习作的力点是“要写出人物的特点,要运用课文中的一些写人方法,写某一方面的特点”,另外,要学会“相互欣赏、评改”。针对上述要求,在设计时主要思考两个方面:
一、关注起点 以“学情”定目标
生本课堂要以学为主,故要“因学设教”。写人文章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已有一定基础,故学生的学习非零起点。人教版教材3—6年级“写人”作文循序渐进的年段要求为:
年级单元三上三下要点选材自由度大(熟悉)提示方法(通过“事情”)选材提升难度(自己)四上四下2 3 5 7 7话题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介绍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或感人的事情成长故事我敬佩的一个人选材再提难度(两人关系)提示方法(通过“事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立意(成长)巩固方法训练(“故事”)选材自由,立意集中 强调情感(敬佩)
年级单元五上五下选材和立意的自由度更大六上1 5 5话题我和书的故事一个特点鲜明的人用一两件事介绍小伙伴要点巩固方法训练(“故事”)但载体集中(“书”)提高选材要求(小伙伴,两件事)
我们看到在这篇习作之前,写人的文章涉及到6次,在选材、写人物特点方面均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我们要考虑到学生写人习作不是零起点,关键在于如何写出这个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以及个性化的表达。
就本册书的编排看,本册书的编排也以“人物”为重点。第二组“难忘童年”的童稚少年,比如《童年·冬阳·骆驼队》中天真的英子;第三组“言语表达艺术”中充满智慧的晏子等。至于第四单元“令我们感动的人”,第五单元“经典名著”,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等一篇篇文章无不为我们刻画了一位位个性鲜明的人物。作家正是用典型的事例,大量的细节让孩子去亲近这些人物,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为“以读促写”提供了广阔的写作背景。
但是,我的思考是:小学习作是姓“小”名“习”的,要从学生的视角,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与人物,而不能从作家、从文学性、艺术性的高度来要求学生习作,更不能用象《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那样的经典来要求学生。现在的选文从学生习作角度而言,文学艺术性过高,作家所塑造的人物非常具有典型性,是文学艺术上的典范之作。因为太具集中、典型,塑造得似乎是完美无瑕,反而使得学生只能欣赏、仰视了!尤其对中低水平的学生难度更大,如果我们老师再提高文学性、艺术性的要求,那学生真的是“望文兴叹”了!所以,教学时我尽力还原儿童的视角,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去建构。我所做的是:
1.课始从生活切入,选择台湾卖菜老太太这一普通人的角度让孩子感受身边就有这样的人。
2.引导时的趣味营造,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同学在笑声中诊断问题,降低学生对写人文章的惧怕感(写人文章难度是比较大的),同时也稍稍带来一些陌生化的效应,增强学生对材料的新鲜感。
3.例文的陌生选择,例文的选择之所以没有从课文中选择,一则考虑陌生化,二是我觉得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更有亲切感。同时放大改之前、改之后的对比,给予学生更为鲜明的修改效应,让学生产生修改后效果更好的意愿。
通过以上策略,力求学生达到能够写出人物个性,关注细节描写。不要求学生具有很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典型性,但要求学生做到“事例具体、特点鲜明”。
二、凸显过程 以“全程”谋效能
《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评价的建议中有这么两条:一是“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查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二是“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通过引导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因此,我们要树立起全程评价的概念,特别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要把习作视为一项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所以,作前我布置学生进行调查、采访、了解自己要写的人,解决学生材料问题。
有了写前指导,学生不会拿到一个题目而束手无策。我将本课的力点放在指导写法上,即如何更好地表达才能写出人物的鲜明特点。我安排如下的一些策略:
1.诱导,通过问题文章的诊断、支招,唤醒学生对写人文章的表达方法的理解。
2.指导,通过学生片段的练写与评改,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练写,巩固方法。
3.二度评改,展现学生修改后的习作,进行展示,达到提质与提量,收到课堂增量的效应。
4.关注文章整体,一节课只能从一个片段的角度来体现,显然这是零碎的。高年级习作还要考虑到材料的组织,即如何布局谋篇。我引导学生浏览例文全文,关注详略、过渡,开头结尾等……同时提供给学生一些命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外将文章写好。这也是对学生课外习作的一种指导。
5.作后指导,注重学生的讲评与“发表”,再一次将习作重点点亮。
让指导与评价覆盖我们习作的全过程,这是习作指导的力点,是每一个老师都必须牢固树立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