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平祥/文
图典的幻象
——储婷“幻象·历史记忆”作品展读解
邓平祥/文
ILLUSIONS OF ILLUSTRATED CLASSICS—— INTERPRETATION OF CHU TING’S EXHIBITION“ILLUSION ·HISTORICAL MEMORY”
储婷,1974年生于北京。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平面设计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2004年获得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硕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基础部主任。
立志于油画却进了中央美院设计系平面专业的储婷,顺乎专业的惯性又进了母校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接着是留校任教。
她的硕士论文是《中国平面设计的白银时代——论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平面设计》,论文的选题是历史性的,这似乎与生于70年代的这一群体的特性有些不符,尤其是一个女性。学位论文的切入点“白银时代”也多少超越了这一代的兴趣点和阅读视野。由此可见,储婷比较她属于的一代,在精神结构上是完备的。这在一个深度价值被不适当地贬低(对应精神结构的纵向坐标),而平面价值又同时被不适当地抬高(对应精神结构的横向坐标)的时代,是颇为难得的。
储婷的这篇硕士论文做得很好,既有独到见解,又有深度。所以以论文为基础而改写的文章《开局与突破——中国平面设计的“白银时代”》能够在中国权威文艺理论刊物《文艺研究》上发表,就是一种明证。
储婷的《幻象·历史记忆》系列作品,无疑是与她的硕士论文有直接关系的,可以肯定的是,她在做硕士论文的过程中所接触的大量视觉性的图典激发了她的灵感,使她产生了绘画表达冲动。这是完全不同的领域,但二者的精神动力却是一源,并且文字的表达对于她在绘画表达时的思想性内容和精神品质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一
幻象·记忆一NO.12 布面丙烯 120cmx100cm 2011年 储婷
幻象·记忆一NO.21 布面丙烯 100cmx80cm 2009年 储婷
在西方艺术的批评话语中,对于艺术表达关系的变革有“面对自然和面对图典”两种向度的命题,进一步说,传统艺术以面对自然形态为宗旨,而当代艺术则拓展到面对“图典”的时代。具体说就是,当代艺术的形式、图示、题材等,其来源多是图典。所谓图典即传统图典、符号、图形等资源,表达方式就是上述资源的重新阐示。
储婷的作品首先是面对“图典”的一种表达,一开始就是对“当代”的登堂入室。具体到图典,储婷的“图典”资源有两大系列,一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女性,再具体一点就是活跃在上海等都市的女性,在身份上有名媛、女星、文化人或商业模特等。看到这些画家笔下的女性形象,首先给人的感觉是美貌形象后面的气质,这种气质是女画家所生长的时代所没有的,但这种气质的魅力是最使画家动心的,然而这气质的魅力究竟是何物?当然可以说出某些似是而非的观念,诸如教养、文化和德性的养成,礼仪的训练,乃至美学等,但要再深入一层,则就是文字语言止步的时候了。这种久违的美好气质是如此撩拨人的心灵!于是我想到了《新周刊》访谈所载《陈丹青——赳赳民国》一文中“民国范儿”的概念,画家身份的陈丹青使用的方法全是视觉和图示的,且看他的高论:“我喜欢看样子。所谓‘民国范儿’,先是一种‘样子’吧,和如今满眼所见不一样。”“你们新周刊今年发了一幅难得的照片,是胡适在美做大使,几个绅士淑女围着他,各人的装扮、姿态,室内的陈设,全是对的——单是这张照片,可写一篇民国与共和国文化差异的大论文——可是拍摄那一刻,他们哪在乎民国不民国。现在各驻外使馆,你见过吗?”文章之中,陈丹青有关“民国范儿”的精粹、精惊之论引人深省。虽都是史思,但出口则是感性和直觉。
再看储婷的系列作品,很有异曲同工之感,但问题是,陈丹青和储婷的年龄相差近三十岁,完全是两个时代的人物,陈丹青对民国人物的认知得自与他亲近的父辈一代,而储婷的父辈则完全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人物了,对于民国女性的如此表达,传达出的精神信息是什么?或者说,女画家的视觉发现,表征着什么?女画家一系列对民国女性的表达是蕴含着主体的精神自觉的,而这正是我对她的作品关注的基点所在。
和民国女性主题对应的是储婷所表达的她的同时代男女形象,更确切说就是她所熟悉的同学、同事、朋友的形象。这是画家所更为熟知的形象,他们与“民国范儿”的差异是什么,怎样评价等,储婷的态度和答案尽在直觉和图示之中。
储婷的民国女性形象的表达,是超越个体生存经验的表达。对于她作品中的民国女性形象,她没有直接的感性经验,她是从图典中发现和寻找表达资源和灵感的,她的敏感和表达的冲动是来自于文化和血缘的,由此这就是一种民族的历史记忆。从这个意义上说,储婷的这个历史记忆就显得更加难得和可贵。中国的“70后”、“80后”乃至“90后”由于政治、社会和教育的原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文化问题,正如本文前面所述,从整体上说,他们身上的精神坐标系,表征历史、深度、形上性和神圣事物的纵向坐标是被不同程度地贬损了的,而表征着物质、欲望、世俗性、功利心的横向坐标却又被不适当地放大了。所以这几代人,普遍对历史的事物缺少兴趣,于是对“历史的记忆”以及和历史记忆对应的问题都缺少热情和兴奋点。面对这样的普遍性问题,不少有识之士表示了忧虑,因为一个“失忆”的民族是不可能真正图强和复兴的,于是有人呼吁医救之道只有回到人的精神原点——真实和良知。而“历史的记忆”首先就是一个求真的问题,有了真,人的知性和德性就有了生长点。
幻象·记忆一NO.17 布面丙烯 145cmx120cm 2011年 储婷
二
从储婷作品艺术本体归类的角度分析,简单的学术归类,似乎很难准确地把握其性态。油画、水彩、彩墨等,都不能状其形式,而表现主义、现实主义,或者写意意象等,亦都有勉强。总体说,我以为它是个人性的私家语言,在造型上它的源头应是西方的体系,从文化上说无疑是现当代性的。这是一种综合性的现当代语言,大致上可以说是表现性的、意象性的,兼及东西的绘画语言。
储婷本科和研究生的学科背景都是设计专业。设计专业的背景很容易冷静、理性、装饰,但储婷的作品却非常自由、感性、率意,由此看来,她是一个有很好的绘画感觉和绘画激情的画家。她在绘画上的才情使她的作品能以简练的甚至粗犷的笔触传达出精致的感觉,这种才情是非常难得的。
幻象·记忆一NO.14 布面丙烯 100cmx70cm 2011年 储婷
图1 幻象·记忆一NO.16 布面丙烯 100cmx70cm 2011年 储婷
图2 幻象·记忆一NO.1 布面丙烯 240cmx170cm 2011年 储婷
图3 幻象·记忆一NO.25 布面丙烯 120cmx80cm 2012年 储婷
图4 幻象·记忆一NO.15 布面丙烯 100cmx70cm 2011年 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