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长春
德国双元制高职教育模式探析
——以亚琛应用科技大学双元制电气工程专业为例
逯长春
德国职业教育素以“双元制”特色闻名于世。“双元制”高职教育首次出现于1977年,其核心特点是以企业为主,把国家承认的某一职业培训与大学专业教育相结合,重视教学与研究的实践导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致力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对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具重要启示。
德国;双元制;高职教育;亚琛应用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专业
德国经济经过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快速发展之后,七十年代进入了滞涨时期。同时,由于人口结构变迁,社会老龄化问题突出,以及伴随新科技革命的到来,技术革新日新月异、社会进入终身学习形态。专业技术人员在数量与能力结构上向以机械制造、化工、汽车产业等为主体的德国经济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此,德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成立了新的高等教育机构:应用科技大学和职业学院,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随后,双元制职业教育开始向高等教育领域延伸,1977年法尔茨-莱茵州应用科技大学推出“职业一体化大学学习”(BerufsinterierendStudium),标志着双元制高职教育的诞生。它适应了时代和经济界的要求,得到快速发展。当前,双元制高职课程主要在以下四个学科领域提供:工程科学与技术专业、经济科学、信息科学与经济信息科学、护理与社会工作。其中,55%的学生选择了经济科学,但是,近年来在数学、信息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等领域(MINT专业)提供的双元制课程正在增多。[1]
亚琛应用科技大学是德国最著名的应用科技大学之一,成立于1971年,是由部分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组建而成,拥有亚琛和余利希两个校区,其中亚琛是德国工业名城,余利希是德国著名的研究中心。该校在教学与研究领域现有220名教授,450名职员,学生规模达9500名左右。可以在工程科学、经济科学和设计等专业领域提供47个学士学位和20个硕士学位的课程,并在6个专业领域提供7个双元制专业教育。本文以亚琛应用科技大学双元制电气工程专业为例,简要介绍德国双元制高职教育概况,并简论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双元制高职教育有四种基本课程模型,分别是:培训一体化、实践一体化、职业一体化、职业伴随的双元制高职课程。其中亚琛应用科技大学双元制电气工程专业所实施的是“培训一体化双元制高职课程模型”(AusbildungsintegrierendeStudiengunge)。[2]这种模型是双元制高职教育最主要的课程模型,其特点是:职业培训与全日制大学学习进行集成。入学者不要求有职业经验,但要求有高校入学证书和与培训企业签订的培训协议。培训在大学基础阶段进行,培训完之后要参加工业和贸易或手工业行会的考试,如果合格,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学完大学课程,成绩合格会获得学士或硕士学位。亚琛应用科技大学双元制电气工程专业的毕业文凭是工学学士,可以继续深造硕士学位课程。常规学习时间为8个学期,共计180个学
44分。
双元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创建初期定位为: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高级技术人才,使学生接受应用性较强的职业训练,即培养从事制造、维修、施工、运行、管理岗位工作的人才。这种应用型人才以广泛使用的基础理论和新兴科学知识为基础,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工艺改革技能,适应了现代科技知识密集型企业的需要。[3]
亚琛应用科技大学双元制电气工程专业的重点是能源技术,致力于在所有学科上传授和培养学生实践导向的知识和能力,使毕业生能运用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方法分析技术工艺流程,具有实际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学生们将接受电气工程技术培训,并接受行会考试。他们将会获得企业操作流程和概念框架(Rahmenbedingungen)的细节性知识。通过大学学习获得的工作和学习方法将会使他们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更容易接受技术的革新和新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同时,也能专业地表达和维护自己的专业立场和问题解决方案,能与专业人士或门外汉沟通专业问题及其解决之道,并能担负工作团队所赋予的职责。通过大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们能够跟上技术变迁的步伐,能拥有良好的职业前景。
学生在毕业后可以在以下职业领域:电力工业、能源供应、能源资讯服务业、机器设备制造、化工业、汽车业以及其他涉及到能源供应自动化和最优化的领域,从事研究与开发、管理组织工作、项目规划、设计与制造、生产维修、组装调试、质量监控、市场销售、资料汇编与管理、培训进修等工作。
双元制高职教育有四种课程模型,不同的课程模型所需要的申请条件并不相同,就亚琛应用科技大学双元制电气工程专业而言,申请者应首先了解相关信息,并与一个(合作)企业签订成为管理工程的电气工程技术员的培训协议,这是大学录取的条件之一。然后大学会与培训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它规定了培训的实施进程和内容。此外,还需要申请者具备应用科技大学或普通大学的入学资格。
密切规范的校企合作关系是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前提条件,欲申请大学就读者,需要预先直接与企业签订培训协议,然后去大学注册学籍,大学再与培训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就全德而言,学生在企业中申请一个双元制学习位置的竞争十分激烈,大约50:1,有的(一般是在大企业)竟高达1000:1。候选者的学业证书成绩并不是评判是否被录取的唯一标准,企业对候选者的社会能力,如诚信、独立性、灵活性、学习热情等给予高度重视。健全的申请材料是必须满足的前提条件,申请者在申请材料中应清楚写明自己的动机和兴趣。而最重要的评判方式是面试。申请者要注册亚琛应用科技大学双元制电气工程专业的学习,必须先与以下培训合作企业ForschungszentrumJülich GmbH、DeutscheMechatronicsGmbH、EWVGmbH、MIELE&Cie.KG、NEUMAN&ESSERGmbH&Co KG、SIGCombiblocGmbH、OerlikonSchlafhorst、DüRRECOCLEANGmbHCleaningandFiltrations Systems、OTTOJUNKERGmbH、LEONIKerpen GmbH、Boll&KirchFilterbauGmbH之一签订培训协议。
课程设置采取模块化模式构建,分为“核心课程”(Kernstudium)和“深化课程”(Vertiefungsstuium)两类课程,其学习历程如表1所示,课程(内容)安排如表2所示。[2]在电气工程专业8个学期的大学学习中,其中第1-5学期同时进行职业培训,并在培训结束时进行作为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的行会考试。
第1-2学期在企业和职业学院中进行职业培训与基础理论学习。亚琛应用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基础阶段课程在职业学院中实施,目的是有效递进到第3学期的学业。在第3-4学期大学生们每周4天在亚琛应用科技大学学习,1天在职业学院或企业接受培训。第3学期结束之后要进行第1部分的行会考试。而假期要在企业接受培训。第5学期和第3-4学期一样,只是要求在结束时进行第2部分的行会考试。然后,培训阶段就此结束。第6-8学期的课程学习全都在大学中进行。第8学期的工作包含一个实践项目和学士论文或设计。
表1 双元制电气工程专业学习历程
表2 双元制电气工程专业课程安排
总体而言,第1-5学期主要进行电气工程专业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础教育。从第6学期开始专业原理阶段的学习,大学生们将认识经典的电气系统以及运用工程技术工艺。
双元制电气工程专业的学习在余利希校区,余利希是德国著名的研发中心。余利希校区有州内著名的能源技术能力发展中心;有与余利希研究中心良好的联络;有太阳能研究所;有长期的电气技术领域的教育传统。除此之外,余利希校区的双元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还有下述特点:(1)电气工程技术的基础课程与为企业管理工程培养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结合起来;(2)实践导向的大学学习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3)可以继续在余利希和亚琛学习硕士学位课程,如能源系统或机电一体化;(4)焦点为能源技术,但却在宽泛的领域上,如电厂中的电力装配、光电、风力发电设备、核电厂装配等;(5)与余利希校区的太阳能研究所合作。
此外,电气工程技术的专任教师大都与许多研究项目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项目既有高校内部的,也有来自外界企业的(或合作)。大学生很早就能接触或参与到这些研究项目,这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也保障了在能源工程技术现实问题中进行定向培训。
为了规范专业教育,大学特地开发了《考试规则》,详细规定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学制、课程设置、考试,等等。比如第11条是“实践项目”的规定,其中第2款规定:实践项目的许可必须向考试委员会提出申请,前提条件是在第七学期前能提供已获得120个学分的证明;所有实习和核心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在IHK的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质量保障和发展是高校管理的核心事务。为保障教学质量,大学于2007年5月设立了受校长和主管教学副校长领导的“质量发展中心(Zentrale Qualit覿tsentwicklung)”。它的任务是制定和实施可持续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德国与欧洲现实发展的背景下对大学的教学提供支持。质量发展中心有两个工作领域:即授权和博洛尼亚(Akkreditierung undBologna);高校教学论(Hochschuldidaktik)与评估。
德国双元制高职自从诞生之日,便受到德国各界的积极支持,发展十分迅速。联邦职教研究所(BiBB)的安德烈·斯塔茨(AndreaStertz)女士说:“双元制大学教育呈增长趋势,我们的数据库显示课程数量比去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1]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已初步成型,但高级应用型人才却严重不足,成为制约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瓶颈。反思德国发展双元制高职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科技和教育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仍主要停留在专科层次,不能够满足经济结构转型、科技创新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教育需求层次上升的要求,客观上需要更高层次的高职教育。因此,希望教育主管部门、企业界和教育界适应形势,加强合作,努力开拓高职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尽快完善高职教育体系,加强基础建设,增强职教吸引力。
仅仅提升教育层次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着坚定而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即始终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导向。双元制高职教育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主导,培养高级实用型人才,其基础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紧密、完善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获得只有工作现场才能赋予的实践以及细节性、隐性知识,并能使理论与职业实践相互促进,进行高度融合,生成优良的职业能力。“校企合作”可以使学校、教师服务于经济和工业发展,拉近与企业界的距离,有利于实践导向的教学和研究。我国高职院校虽然已把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产学脱节、缺乏足够的指导、系统化不足,等等,客观上要求增强产学合作的内涵。
双元制是一种“平行的二元性”的课程体系,要在校企合作中完善“二元性”的课程教学,就必须改革单一的“一元”或完善“先理论后实践的交替式二元”课程体系。实现理实课程设置的一体化、系统化。教学内容应与职业实践相联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于某些非专业性课程可以合并开设,挤出时间进行实践训练。教学方法应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导向,重视学生的参与教学和研究。因此,高校要重视对教师进行教学法的培训,尤其是对年轻教师进行培训。要优化教学组织和方式,提高教学的实践导向和效率。要重视对专业建设质量的严格控制。
我国高职学生的招录途径是国家统考和从中职的单招。其方式是学校与学校的对接,企业作为学生将来的雇佣单位没有在其中发挥任何作用。双元制高职则不然,学生要获得大学录取,首先必须要与培训企业(一般是大学的合作者)签订协议。培训企业不仅看重学生们的书面学业成绩,也看重其社会能力。培训企业可以从众多的申请者中挑选未来的员工,这也降低了学生们未来的就业门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我国统一的以成绩定“录取”的高考招录制度很有改革的必要。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学历之高等”和“办学导向之职业”的特点,因此,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一般要求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有5年工作经历,其中3年企业经验。而我国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相比地位普遍较低,对高层次教师的吸引力不够,教师学历普遍不高,职业实践经验也较为缺乏。对此,我国要进一步优化教育体系,来提升高职的地位和教师待遇,增强对高层次教师的吸引力,普遍提升教师学历,并应大力实施在职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提升在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吸引优秀企业实践专家到学院任教,完善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此外,应继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改善高职的教学实训条件。
[[1] Deike Uhtenwoldt.Duale Studiengunge liegen im Trend[N/OL].N24. (2010- 2- 22) [2012- 3- 15.].http://www.n24.de/news/newsitem_5869960.html.
[2] Dualer Studiengang Elektrotechnik PluS Bachelor of Engineering[EB/OL]. [2012- 03- 15].http://www.fh- aachen.
[3]曹丽君,张烨,杨燕萍.德国第三级教育中的双元制教育对我国高职本科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9(26).
Abstract:Vocational education in Germany is world- famous for the“dual system”. The“dual system”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irst appeared in 1977,its core characteristics is to take enterprise primarily, and lies in associating a nationally- recognized job training with university educa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e- orient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pay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practice ability. This is committed to developing advanced applied talents education mode, to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th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keywords:German; dual system;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Aache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electricalengineering
[责任编辑 曹稳]
Analysis of the German Dual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Dual System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 the Aachen University ofApplied Sciences for Example
LuChang-chun
逯长春,男,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G719
A
1674-7747(2012)19-00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