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2-09-07 10:49
关键词:体育局体校后备

史 青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杭州310036)

浙江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史 青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杭州310036)

通过对浙江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历史探索与研究,以及对浙江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现状的调查,剖析浙江排球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浙江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对策.

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发展对策

排球在浙江竞技体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浙江男女排自1956年成立以来多次在全国排球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并向国家队输送了许多优秀运动员.2004年,浙江男女排却先后遭遇保级的尴尬.究其原因,后备人才断层是不可回避的现实:1980到1986年间出生的球员在主力名单上寥寥无几,存在长达7年跨度的球员空白,女排甚至几年没从体校挑到人,这充分说明这一阶段浙江排球后备人才的匮乏.近年来虽然加大了后备人才培养的力度,但竞技水平没有得到明显提高[1].一个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高水平的后备人才培养,而后备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浙江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历史探索与研究,以及对新的社会背景下浙江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的剖析,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浙江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对策.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浙江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其创建历程、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

1.2 研究方法

1.2.1 实地考察

先后在上海、江苏等国内排球先进省市以及嘉兴、绍兴等省内地市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国内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及发展趋势.

1.2.2 专家咨询

就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相关事宜,向国内专家进行咨询.

1.2.3 座谈会

在省运会以及省青少年排球比赛期间,邀请省体育局、各地市体育局、各地市体育运动学校、传统项目学校的领导及教练员就有关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进行座谈、研讨.

2 结果与分析

2.1 排球后备人才概念的界定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训练系统从层次结构上划分为三级:高级,指省排球队;中级,指省、地市级体校和体育运动传统项目学校(高中部分);初级,指县区级的业余体校、体育运动传统项目学校(初中、小学部分)和初中、小学运动队[2].所谓排球后备人才是指三级训练网中的中级和初级即中小学运动队、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各级体校的运动员.

2.2 浙江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历史变迁

浙江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20世纪60至80年代,逐渐形成了以业余体校为中坚的培养体系.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面临着因社会环境因素变化所引起的严峻挑战,运动员文化素质低而再就业难的现实、社会对人才学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体育运动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不少地市体校取消了投入较大且市场效应较差的排球项目,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培养目标、年龄衔接等还难以适应培养优秀排球后备人才的需要.

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社会力量的参与,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开始发生变革,逐渐从单一的体育局或教育系统办的模式中“走出来”,呈现出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组织形式和单一的利益主体及价值取向向市场经济体制下利益多元化、目标多元化、组织形式丰富化和训练形式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如何把握这一有利时机对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将会对浙江排球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3 浙江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现状

2.3.1 浙江排球后备人才的数量、年龄和地域分布

表1 浙江排球后备人才基本情况一览表/人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截止至2011年5月,浙江省11个地、市注册排球运动员总计1 207名.而2004年,全省注册运动员共340名,其中长年保持训练的仅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男女排和湖州女排约120名运动员.可见,目前我省排球后备人才的数量大大提高,已与2004年江苏省排球后备人才的数量(1 000余名)相当,这表明,浙江省排球普及程度有了大幅提升.

在地域分布方面,目前浙江省的排球后备人才主要集中在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等地市,湖州、台州后备人才数量虽然不多,但一直保持较高的训练水平,舟山则只有女子运动员,丽水仅2人,衢州为空白;从人员属性看,本地出生1 166人,新浙江人29人,人才引进只有12人;浙江省排球后备人才主要出生于1993~2001年,人数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年龄结构合理.近5~10年是他们的成长阶段,如果训练得当,未来10~15年他们将成为浙江排球的中坚力量.

2.3.2 浙江排球后备人才的训练组织形式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浙江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形式有3种:一是就读于体校并训练的青少年运动员,约444人;二是就读于中小学、由体育局指导训练的普通学校运动员574人,他们大部分处于小学阶段;三是就读于中小学、自我组织训练的学生,约189人.其中杭州市区后备人才全部集中在体校训练,其他地市只有重点队员在体校训练.可以看出,普通学校成为体校的生源基地,优秀队员基本上集中在体校训练.

图1 浙江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图

2.3.3 浙江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结构

随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除体育局、教育系统外,社会力量作为后备人才培养的另一重要渠道被寄予厚望.但浙江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仍依赖体育局和教育系统两个传统的渠道,两者间的衔接关系如图1所示,基本采用小学→初中→体校互相衔接的培养体系,且中学与体校之间存在一定的年龄衔接冲突.根据调查结果,隶属于体育局系统的各级体校共有运动员117名,隶属于教育系统的排球传统项目学校和普通中小学共有运动员1 090人,而来源于社会力量以及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员尚为空白.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力量的投入还仅限于一线队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由于招生来源、培养目标以及年龄衔接等关键问题的冲突,还未真正成为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渠道.

从浙江省队的队员来源来看,截止到2011年底,浙江省排球队和沙滩排球队在训队员共112名(表2).他们主要来自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等地市,从外省引进的仅1名队员.浙江省排球队的一线队员都来自体育局系统的各级体校,无一人直接来自传统项目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可见,目前在浙江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体育局系统仍占主导地位.

表2 浙江省排球队运动员来源情况一览表/人

3 发展对策

3.1 可借鉴的国内外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正从体育系统独办的模式逐渐转向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培养渠道不断得到扩展:主要依靠体育系统的各级体校,教育系统的体教结合试办二线学校、试点学校、体育传统学校正处于发展、巩固和完善阶段,社会力量参与后备人才培养则处于起步阶段[3].

美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初级阶段为中学,第二阶段为大学,大学排球水平最高,一流排球队员主要来源于大学.俄罗斯基本沿袭原苏联体校→专业队→国家队的三级网培养体系.古巴主要依托教育系统培养后备人才,排球是学校的必修课程之一,优秀的后备人才集中培训,费用由国家承担[4].在日本,高中队为主要的后备人才库,优秀后备人才主要来自实业团体和高中队尖子队员,其培养体系如下:1)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实业团队或一般队→国家队;2)直接从高中或大学队入选国家队[5].上述国家的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有着相同之处,即学校体育系统、体育俱乐部和社会体育组织是培养后备人才的主要组织形式,以学校培养为中心、以俱乐部为依托开展各种排球训练和竞赛活动,依靠课余训练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6].

3.2 浙江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对策构想

综合国内外的培养体系可以看出,浙江省教育系统在后备人才培养上与国外差距较大,普通学校课余训练形式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根据浙江省各地市经济和排球发展水平,笔者认为:杭州、温州、宁波等大中城市,可采用以学校为中心的学习体系与以体校为依托的训练体系相结合的方式;而小城市和乡镇,则可以学校为中心开展学习和业余训练,体育局系统对训练和竞赛进行指导.

对群众基础且排球市场开发较好的杭州、温州、宁波等城市,应扩大排球的普及面,使之走向社会化,积极引导社会和个人、企业等多种力量共同参与后备人才培养,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各种形式的业余训练组织,拓宽业余训练渠道[1].经济落后地区则可突出重点,走“精兵之路”,采取“小塔基、高塔尖”的方式进行布局和重点投入.

4 结 论

浙江排球后备人才的数量较之前几年有了较大提高,年龄结构合理,但各地市的训练组织模式有所不同,发展水平仍十分不平衡.优秀后备人才多集中在体校训练.以教育系统为基础,以体育系统专业训练为主导的传统培养体系没有质的转变.培养渠道相对单一,社会力量和高校在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力度亟待加强.

因此,可突出教育系统主体作用,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后备人才建设,实现人才培养主体多元化;大中城市采取以学校为中心的学习体系与以体校为依托的训练体系相结合的方式,而小城市和乡镇应主要以学校为中心开展学习和业余训练;经济发达地区应扩大排球的社会普及面,使之走向社会化,经济落后地区走“精兵之路”.

[1]史青.浙江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J].科教导刊,2010(12):171-172.

[2]程静静.我国竞技体育后备队伍培养体系的历史变迁及发展态势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2.

[3]张嫒.河南省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开封:河南大学,2008.

[4]周明华.排球后备人才选拔与训练体制的比较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19(5):73-74.

[5]白海波.中日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5):104-106.

[6]陈亚仙.江苏省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与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2.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Zhejiang Volleyball Reserve Talents Training System

SHI Qi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36,China)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es on the history of Zhejiang volleyball reserve talents training system as well as the survey on its current situation,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llenges of Zhejiang volleyball reserve talents training,and put forward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the system based on the successful practices at home and abroad.

volleyball reserve talents;training system;development strategies

G842

A

1674-232X(2012)03-0280-04

10.3969/j.issn.1674-232X.2012.03.018

2012-02-22

浙江省体育局科研项目(134-15,2009).

史 青(1963—),女,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E-mail:shiqing1963@163.com

猜你喜欢
体育局体校后备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亳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文旅强市步铿锵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德育是0.5+0.5=1的过程——访石泉县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罗来琦
业余体校击剑训练发展趋势
无后备灵敏度的220kV变压器后备保护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