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2011年载文基本情况分析

2012-09-06 04:53吕增艳章永林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作者群载文学报

吕增艳,章永林

(通化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吉林 通化 134002)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ISSN 1008-7974/CN22-1284/G4,以下简称《学报》)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通化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类期刊,主要发表校内外具有较高理论价值及学术水平的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论文。经过30余年的发展,学报整体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被多家重要数据库全文收录。本文以《学报》2009~2011年所发表的36期共1 437篇论文为统计源,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统计分析其载文量、信息密度、基金论文、引文、出版时滞、稿源学科分布和作者情况等载文基本信息,力求准确、客观地反映出《学报》的发展状况,揭示出《学报》载文和引文的一般规律,积累、总结办刊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学报质量提供依据。

一、载文基本情况

1.载文量、信息密度分析

载文量是衡量学术期刊吸收和传递情报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作为遴选核心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1]《学报》在2009~2011年的3年间共计出版学报36期,其中人文社会科学20期,自然科学16期,刊载学术论文1 437篇,共4 032个页码,平均每期刊载论文39.92篇,篇均页码为2.81,信息密度为0.18,即5.70篇/印张。各年度载文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2009~2011年《学报》载文情况分析

载文量的多少可以反映期刊信息量的大小,篇密度则是衡量论文论述深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篇密度越大,刊物的信息量越大,但文章的篇幅会缩短,论述的深度也会有所降低。从表1可以看出,3年来学报载文量和篇密度较为稳定,每期页码亦保持稳定,在高校学报中,处于高出平均值的位置[2]。表明学报信息容量丰富,文章篇幅适中,论述较为充分,文章质量有保证。

2.基金论文分析

基金论文是衡量所载论文学术质量高低较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它与期刊的定位水平、社会影响及编辑的组稿能力有直接关系。

表2 《学报》2009~2011年论文获基金资助情况(篇)

从表2可以看出,《学报》3年共发表基金论文数为492篇,占总发文量的34.28%,且3年来基金论文呈上升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保证了《学报》的创新性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同时,在统计过程中发现,校内作者的基金论文比例远高于校外作者,显示出责任编辑的组稿能力,同时也可看出《学报》已成为反映我校教学、科研最新研究成果的首选平台。

3.引文分析

引文即文后参考文献部分。作为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文章内容的信息来源解释、揭示、佐证,同时还是对作者的知识吸收能力和利用能力的证明。引文量是确定期刊质量、级别的一个重要参数,引文量偏低,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期刊的质量和作者观点的可靠性。

表3 《学报》引文统计

从表3可以看出,《学报》3年来引文数量保持稳定,有引文文章达到99.94%,篇均引文数为6.38条/篇,达到了中国优秀科技期刊所要求的引文数5篇以上的标准。对引文数量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学报的信息吸收能力和作者对文献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反映作者的知识水平、研究水平和掌握相关资料的情况,特别是对外文文献的利用,体现出论文作者借鉴和吸收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成果的能力。

4.出版时滞分析

论文出版时滞是论文收稿日期和出版日期的时间差,是期刊传播信息及时性的一个指标,它关系到科研成果能否迅速交流,还关系到作者的研究成果能否较快获得首发权。国际知名期刊的发表周期很短,一般不足60 d,我国21种获奖高校学报的出版时滞为248 d,即8个月.按照我国期刊质量评估标准的要求,出版时滞低于280 d为优[2]579,从表4可知,论文的发表时滞相当短,3年平均载文时滞6个月以内的占发文总数的82.59%,说明编辑在审查录用稿件时能及时将审稿意见反馈给作者,工作效率高。同时,这一点对于增强投稿者的信心是有好处的,相信这个优势会吸收更多的稿件,让学报办得更好。

表4 《学报》载文时滞统计

二、载文学科分布

栏目是学报的“窗口”,是学报办刊宗旨和特点的具体体现,是学报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学报质量的集中体现。读者可以通过栏目了解期刊的主要内容,作者可以依据期刊栏目划分决定投稿的方向,编辑则根据栏目的需要决定论文刊发的先后顺序,甚至决定某一篇论文的录用与否。3年来《学报》主要栏目学科分布见表5.

表5 《学报》2009~2011年栏目学科分布

经济学研究 23 9 7 39 5.39% 长白山资源研究 9 5 2 16 2.24%历史研究 15 18 9 42 5.80% 体育研究 24 27 41 92 12.90%语言学研究 28 20 14 62 8.56% 教育技术研究 10 8 7 25 3.51%文学研究 28 18 22 68 9.39% 图书馆·传媒学研究 13 10 15 38 5.33%艺术研究 6 11 11 28 3.87% 教育教学研究 31 34 38 103 14.45%社会学研究 22 21 20 63 8.70% 实践教学研究 21 21 34 76 10.66%教育·心理学研究 46 46 29 121 16.71% 地理研究 4 4 3 11 1.54%实践教学研究 21 15 33 69 9.53% 其他 12 17 25 59 8.27%其他 19 16 8 43 5.94%合计 267243214724 合计 216224273713

表5的统计客观地反映出《学报》栏目建设的发展演变过程。从中可以看出:(1)《学报》栏目设置多样。传统学科如政治学·法学研究、历史研究、语言研究、文学研究、经济研究稿源稳定,保持了《学报》的传统学科优势;(2)重点(或特色)栏目突出。重点(或特色)栏目是学报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编辑创意的表现形式。《学报》特色栏目能够反映当前学术前沿信息及学校的学科发展特色。3年来特色栏目载文量稳中有增,这主要是建立在有坚实的作者群为后盾的基础之上的。“语言理论研究”专栏自2009年9月开办以来,吸收了国内外众多语言理论研究专家的稿件,为此栏目的持续开展提供了优质的稿源及稳定的作者群,同时,通过此栏目的开设,使学报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声誉,知名专家、学者的踊跃投稿也使刊物作者的职称、学历等诸方面指标得到了显著提升;“高句丽历史文化研究”作为学报的特色栏目,既体现出《学报》对我校重点学科发展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视和关注,同时也为我刊“创品牌”奠定了基础。目前面临的情况是该栏目主要作者为校内教师,要想长期可持续发展,还需开拓校外作者群,以增强栏目的发展潜力;“实践教学研究”栏目,发表了一批反映教学一线最新教学研究成果的优质稿件,突出了学校的师范性特点,形成了《学报》的另一个特色。但是,将各科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均归入“实践教学研究”栏目,从栏目分布上无法体现出本校各院系(部)的学科优势,不能充分反映出本校各专业实践教学科研的实际情况,容易导致文献查询的偏差,影响栏目数据的准确性和栏目编排的科学性。从目前特色栏目的发文比例上看,特色栏目刊载的论文数量需进一步增加。(3)统计发现,《学报》依托长白山地域文化特色研究的稿件偏少。“长白山文化研究”3年来发文仅占社科学报发文量的2.35%,“长白山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发文量仅占自然科学学报的2.24%。通化师范学院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主的省属多科性师范院校。《学报》不仅要反映本校多学科教学和科研的最新成果,而且承担着反映地方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科研成果的社会责任,因此,学报不仅要呈现出多学科性,而且也应呈现学术性、应用性与地方性相融合的特点。但是,《学报》在依托地域文化特色的栏目建设方面发展缓慢。“长白山历史文化研究”、“长白山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栏目还有待于开发新的作者群,吸收优质稿件,使学报真正成为传播长白山地域文化的“窗口”,以繁荣地方文化事业。

三、作者情况分析

1.稿源分布

《学报》不仅刊载校内师生的研究成果,而且也刊载校外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高质量的外稿不仅可以提高学报的学术水平,同时还可以带动校内相关学科的发展,提升校内论文的研究层次,实现内稿外稿之间的良性发展。3年来《学报》作者90%以上为高校教师及研究人员,刊发内稿594篇,占41.34%,外稿843篇,占58.66%(详见表 6)。

表6稿源分布及作者情况统计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校内外作者的发文总数相差不大,但从其用稿率来说校内稿件的用稿率就远远高于校外作者的用稿率。《学报》在以学术质量为选稿用稿的唯一标准的同时,兼顾校内教师的评职,完成立项、科研工作量等现实需求。随着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逐步提高,相信投稿的校内作者会有所增加,也需要编辑进一步加大对内稿的组稿力度。

2.作者合作情况

合作研究是一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研究方式,表现在科研论文上就是共同署名。论文的合著率是研究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及衡量论文研究深度和广度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反映作者良好的合作精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所刊载论文学科交叉程度、涉及领域的广度和学术研究的深度[3]83。3年来学报刊发的1 437篇论文中,独著730篇,作者为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合作论文为707篇,合著率为49.19%,且3年来呈均衡状态。

3.作者职称、年龄、学历结构

分析作者的职称、年龄和学历结构,可以发现学报作者群的基本状态,有助于学报发现、培养和稳定作者群。由表6可以看出,学报的作者群职称由正高、副高、中级和初级职称的教师和研究人员组成,此外,还有在校的博士、研究生以及少数的本科生。初级和中级职称的作者比例最大,分别为25.19%和32.43%,这两支队伍是学报的主要作者,可见,他们是创造力最强、科研活动最多的群体。此外,副高级职称的比率为19.21%,正高级职称的比率为11.76%,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另外,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本科生的论文也占一定比例,此类作者群思维活跃,知识结构新,是科学研究的后起之秀,表明学报在扶持和培养人才发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年龄结构上看,以31~40岁的作者最多,占51.89%,这部分作者大多都具有高级职称及中级职称,是各教学科研单位的骨干力量,经验较为丰富,研究成果较多。

[1]陈浩元.科技期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王立明.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

[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1.

[4] 王 鑫,刑殿福,马 瑶.《高师理科学刊》2006~2010 年载文分析[J].高师理科学刊,2011(5):77.

[5]杨梦媛.近年来我校学报载文和引文统计分析[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0(4):31~35.

猜你喜欢
作者群载文学报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文以载道与道以载文
致敬学报40年
《甲寅》周刊:民国新闻业的“孤臣孽子”
从启蒙者到批判者——《读书》杂志作者群体分析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核心作者群统计分析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