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2012-09-06 06:29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委员秦海翔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2年1期
关键词:建筑节能新建住房

◎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委员 秦海翔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紧紧抓住民生这个主题,多措并举,开拓进取,创新体制机制,全力推动住房保障、房地产市场调控和建筑节能等各项任务的落实,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符合首都特点和实际的住房保障建设管理体系日益完善

自2007年以来,北京市按照“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的住房保障思路,全面构建了新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制度,随着2011年10月18日北京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本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的通知》及配套政策的陆续推出,标志着北京市公租房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初步形成了具有北京市特色的保障性住房“四房”供应体系。为进一步优化住房供应结构,推动住房保障向“以租为主”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创历史新高。为实现保障性住房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北京市各部门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强化服务意识,继续坚持土地、规划、资金、手续办理“四个优先”建设推进模式;各区县积极落实责任,克服重重困难,解决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全力以赴推进各项任务的组织落实。

(二)保障性住房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创新“三多一统筹”建设模式,即坚持多主体建设,多方式筹集房源,多元化筹集资金,统筹建设、管理政策及标准。全市已落实公共租赁住房项目98个,房源10.3万套,全年新开工总量达到6万套,住房保障方式加快向“以租为主”转变。

(三)保障性住房融资瓶颈问题取得突破。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创新保障房建设投融资体制,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努力破解保障房建设的融资难题。2011年6月30日,北京市住房保障建设投资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北京市财政一次性注资100亿元作为资本金,成为全国最大的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不到半年时间,这一平台已经充分发挥出了财政资金放大效应,广泛吸引社会资金进入,目前已落实融资贷款55亿元,签订综合授信额度750亿元。同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引公积金、银行贷款、社保、信托等各类资金参与保障房建设,对进一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发挥重要的资金保障作用。

二、完成房地产调控“稳中有降”的年度工作目标

北京市政府2011年3月29日公布了2011年新建普通住房价格控制目标,明确2011年北京新建普通住房价格与2010年相比“稳中有降”的控制目标。北京也成为全国第一个明确提出房价下降调控目标的城市。

经过一年的调控工作,截至目前,北京市新建普通住房成交均价比去年下降6.3%,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同比涨幅累计回落6.9个百分点,环比连续3个月停涨后在10月份开始下降,居民家庭首次购房比重接近90%,各项主要指标变化符合调控预期。与此同时,北京市房地产投资结构明显优化。2011年1~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2.7%,比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3.3个百分点,其中保障房投资增长1.2倍,占住宅投资31.5%,比重同比提高12.8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调控引导和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更为明显。在2011年的调控工作中,北京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了切实措施,确保了“稳中有降”目标的实现。

(一)加快完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从严落实限购措施。为确保限购政策落实到位,北京市加快完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并通过与人力社保、税务、金融等部门信息共享,开发完成购房资格自动核验系统,实现了从认购、签约到权属登记全过程核验,以及新房、存量房全覆盖的限购监管机制。同时,提交申请、信息比对与审核、结果反馈等全部手续都实现了网上办理,最大限度方便购房人。新政后,所有申购住房家庭全部纳入审核,截至2011年12月15日, 共完成资格核验18.3户,审核通过17.3万户。

(二)持续加大执法力度,保障调控政策落实到位。2011年,北京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执法机制,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建立属地为主、全市统筹的多层次、互补式执法体系。同时,围绕调控大局,锁定热点、突出重点,加大综合执法检查的力度和频次。今年以来开展建设房管执法检查5.1万项次,行政处理处罚3863起,执法查处总量两年翻两番;对327个项目执行预售资金监管和限购政策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集中约谈122家开发企业,对15个问题项目实施行政记分和限制网签;检查经纪机构及门店5416家,房地产中介服务市场秩序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强化执法,不断规范市场秩序,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保证各项调控政策的落实,今年涉及房地产市场的投诉同比下降25%,群众满意率提高16%。

(三)加强市场监管和服务,全面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一是全面实施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和价格引导,2011年将259个项目预售资金全部纳入监管,保护购房者合法权益,合理引导133个项目低价入市,稳定市场预期。二是多部门联动,加强非住宅市场监督管理,严格商业、办公类项目按照规划用途建设和销售,有效防止商品房销售中扰乱市场秩序的违规行为。三是规范存量房和租赁市场,成功开展存量房交易平台试点,推行房源核验等系列综合服务;完善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规范群租,稳定租金。四是应用房地产批量评估技术调整存量房计税价格,有效治理“阴阳合同”,维护市场秩序。五是及时调整更新普通住房价格标准,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六是严格实施了一房一价,明码标价,切实保护了购房人的权益。

三、大力推进建筑领域节能减排,担当起全市节能降耗的主力军

2011年8月17日,《北京市“十二五”民用建筑节能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明确了我市“十二五”时期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确定的节能量620万吨标准煤的预期性目标,占全市节能降耗任务的41%,成为全市节能降耗的主要领域。为积极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北京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采取了多措并举,新旧建筑节能齐头并进,新能源“开源”传统能源“节流”双管齐下。

(一)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节能设计标准。截至2011年11月底,北京市新增城镇民用建筑2280.5万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1324.9万平方米,公共建筑955.6万平方米,全部按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设计建设。北京市累计建成节能住宅30817万平方米,占全部住宅的77.2%;累计建成节能民用建筑38981万平方米,节能民用建筑占现有全部民用建筑总量的58.6%。

(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稳步推进。截至2011年11月底,全市完成城镇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324.3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210万平方米。北京市累计完成城镇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2397.39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2530万平方米。

(三)既有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建设不断深入。2011年,北京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继续完善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用能监管平台。加强对65栋市级政府机关、258栋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的数据分析,截至11月底,共完成大型公建能源审计176栋。做到了节能减排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四)抗震节能型农民住宅新建和改造取得明显成效。北京市结合新农村建设,组织农村新建抗震节能型农民住宅和既有农民住宅抗震加固改造试点,探索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模式。截至11月底,北京市2011年完成新建抗震节能农宅24658户,既有农宅节能保温改造22376户。一年完成的任务量达到北京市过去四年(2007年启动至2010年)完成的总任务量的83.8%。

(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加快推广。2011年,北京市新建30万平方米集热器面积的太阳能热水建筑,推广了400万平方米建筑浅层地能或污水源热泵采暖,新建了4万平方米太阳能光热采暖建筑,建设了12.9兆瓦装机容量的光电建筑发电设施。太阳能光热、地下热源等新能源应用面积大幅增长,光电应用取得突破。目前,由北京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起草的《太阳能建筑应用项目管理办法》即将发布。北京市计划从2012年开始在全市新建民用建筑中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

(六)绿色建筑和住宅产业化试点工作加快推进。2011年,北京市的绿色建筑推广工作从单体建筑向绿色建筑园区扩展。未来科技城绿色建筑示范园区、丽泽金融商务区低碳生态园区、海淀北部新区绿色低碳园区、门头沟区中芬生态谷等一批绿色建筑园区开始规划建设。2011年积极推进产业化施工的住宅项目落地和开工建设,积极推进绿色建筑认证。

(七)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取得成效。2011年,北京市砖、砌块、建筑轻板三大新型墙体材料系列产品的总生产能力达到每年101亿块标砖,实际生产能力每年68亿块标砖。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每年可消纳固体废弃物52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55万吨、二氧化硫11.6万吨。从1988年我市建筑节能推广以来,建筑节能为建设“绿色北京”、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建筑节能新建住房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曹新建水彩画作品欣赏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及其建筑节能检测
现代建筑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