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筑贵州“精神高地”

2012-09-06 03:53余心声
当代贵州 2012年12期
关键词:高地贵州精神

文Ⅰ余心声

论构筑贵州“精神高地”

文Ⅰ余心声

在长顺县敦操乡麻山腹地,有这样一群乡干部,他们背着背篼,每天翻山越岭数十公里,风雨无阻地往返于陡峭崎岖的山间,为村民送去代买的生活用品、生产物资,送去党的政策和致富信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们用双肩背来了民心,背出了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

这些在崇山峻岭深处挺起的铮铮脊梁,不仅展现了贵州人的坚强意志,开拓了贵州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疆界,更是贵州“精神高地”上铸就的一座精神丰碑。

省委主要领导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没有“精神高地”,就解决不了“发展洼地”的问题。贵州要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既要遵循经济规律,更要高扬精气神,只有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全省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全省上下的热情和干劲,才能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

历史也告诉我们,没有精神支撑的民族注定会行之不远。人类史上有的国家因天灾而倾覆,有的文明因战争而消亡。中华民族在五千年长河中曾经历太多的艰难,但文明血脉一直未绝,民族历史一直绵延,正是在与每一次灾难的较量中,我们的民族不断激发出新的精神源泉。百年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血火锻造,新中国成立以来自立自强的艰辛探索,30年改革开放时代大潮的荡涤洗礼,丰富着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迈入新世纪新阶段,从抗击非典到迎战特大自然灾害,每一次严峻考验,都是一次民族精神的再现与升华。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伟大精神的历史延续,是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伟大的精神是时代的旗帜,是干事创业的支撑,是发展跨越的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贵州要加速发展、后发赶超,与全国同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要有一种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钢铁意志,要有一种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用精神的力量奏响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雄浑乐章。

“黔处天末,崇山复岭,地狭民贫。”这是前人对贵州勾勒的悲情轮廓。然而,千百年来,生于斯、长于斯的贵州人荜路蓝缕、上下求索,始终以磅礴的精神力量,推动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顶云公社“率先实行包产到组”,大关村人“抠万年土、造米粮川”,贵州铝镁人连续六年实现平均每天申报一件专利,冷洞村人“石旮旯里种出金银花”,毕节、安顺两大试验区20多年创新探索,“四在农家”、“多彩贵州”品牌的成功打造......贵州高地上不断绽放出璀璨的精神花朵。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勤劳勇敢智慧的贵州人,孕育并践行了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三线建设精神、大关精神。在迎战新世纪特大旱灾中,挺立起了“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而今在奋起跨越赶超的“赛场”上,我们正高扬着“开放创新、团结奋进”的贵州时代精神。这些精神的价值,比创造的财富还要宝贵、还要长远。

这些精神,是扎根贵州,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进的崇高品质,悠悠岁月中积淀成为贵州人的精神家园和动力源泉。

这些精神,是摆脱贫困,寻求富裕,建功立业的不懈追求,饱含了一代代贵州人为家乡的繁荣发展和后来居上的执著梦想。

这些精神,是涓涓溪流,最终汇就成贵州精神的浩瀚海洋,是我们构筑贵州“精神高地”的不竭动力、丰厚源泉和重要支撑。

在新的起点上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构筑贵州“精神高地”,是现实的呼唤、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

人穷志不穷。经济相对落后,精神却不能落后。7年前,胡锦涛同志视察贵州并深情期望:“贵州的同志要有志气、有信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就是要求贵州的干部群众要不甘落后、后来居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对于贵州来说,由于追赶发展的压力异常沉重,而技术支持、人力资本等现代化的动力因素又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精神力量的重要性就尤为突出。

振兴贵州,赶上全国发展的步伐,是每一个贵州人心中的夙愿。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正努力变梦想为现实,推动贵州经济起飞,去年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的位次大幅前移,经济增速进入全国前三位。如今,逐鹿西部、渐比中原,检视自身、找准优势,贵州在中国发展战略格局中的独特价值日益凸显;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后发赶超的身影在贵州高原阵阵萌动。

不同领域、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人们以各自的方式表达同一个声音:贵州加油,贵州雄起!

这种深切认同,再一次印证:贵州要突破环境的硬约束,走出“发展洼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赶超跨越,首先要实现精神上的赶超跨越。构筑“精神高地”,不仅是一种客观、历史、必然的选择,更是一种主体、理性、智慧的选择。

“背篼干部”展现了贵州人的坚强意志,是贵州“精神高地”上铸就的一座丰碑。(本刊记者 李 森/摄)

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可以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不断显露,但在紧急关头、重大事件中,更容易瞬间爆发。一个群体的精神世界,可以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逐步长成,但更能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熔炉中显现本色。一个地方的精神取向,可以从英雄人物、典型代表那里找到答案,但更应在广大人民的普遍行为和社会实践中得到张扬。

贵州“精神高地”,立足发展、源于实践、契合时代,它以长期革命建设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充分体现了贵州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质。它既是贵州建省600年来悠久历史的积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贵州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

构筑贵州精神高地,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不仅要把这项工作融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领域、各方面和全过程,扎扎实实地搞好宣传和实践活动,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更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其内涵和外延,充分发挥好“精神高地”的势能,凝聚起实现后发赶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强大精神力量。

多少年后,历史将表明,矗立在贵州高原上的“精神高地”,是当代贵州人留给未来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标注成这个时代最鲜明的回忆。因为它锻造了4000万贵州儿女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豪迈的志气信心、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优良的党性作风,在黔中大地创造奇迹,在岁月深处写下荣光。

贵州“精神高地”是理想信念的高地。只有大力奏响热爱祖国、热爱贵州、建设贵州的最强音,才能点燃发展的昂扬激情。

理想信念决定着人的精神状态,决定着干事创业的成效乃至成败。对于普通群众来说,没有理想和信念,就没有生活的追求和奋斗的目标;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没有理想和信念,注定就无所作为甚至跌入腐败和犯罪的深渊。

贵州人历来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始终彰显了贵州人民心系国家发展、勇担时代使命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汶川抗震救灾,贵州子弟兵顶住身体极限,为抢救生命不眠不休;北京奥运盛会,贵州“拳王”邹市明一举夺冠,实现中国拳击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贵州人民向全国献上了一幅“成功、圆满、精彩”的壮丽画卷……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构筑贵州“精神高地”,更加需要坚定信仰、矢志不渝,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远大的目标立足于贫弱的基础,历史的豪情蕴藏着现实的挑战。在加速发展、后发赶超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将这一理想信念转化为热爱贵州、建设贵州的满腔热情,坚定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紧紧立足贵州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中央的精神与贵州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推进各项工作,把全省干部群众的力量涓滴相积、汇川成海,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贵州“精神高地”是志气信心的高地,只有进一步树立自觉自信自强的贵州意识,才能进一步把发展速度提起来、再提起来。

志气和信心是最耀眼的精神火焰。一个地方的贫穷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志气和信心。近年来的发展表明,贫穷落后并不是贵州的代名词,更不是贵州的固有标签。只要真正做到自觉自信自强,就一定能够实现后发赶超。

自觉,就是认清使命谋发展。面对中央的殷切期望和全省各族人民的追求和梦想,全省党员干部要自觉认识到肩负着重于泰山的历史使命,自觉做到自我加压、主动作为、敢于作为,不为任何困难所阻,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聚精会神、锲而不舍地把富民兴黔的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自信,就是找准优势促发展。秀甲西南惊世界,细数优势竞风流:地之势,位处西南交通大枢纽,铁路、公路、航空、通讯网络纵横交汇;文之势,多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积淀丰厚、多姿多彩、绝无仅有;物之势,山川形胜,钟灵毓秀,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力之势,全省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劲。各势齐发,势不可挡,一定能创造一个高于过去、高于西部、高于全国的发展速度。

自强,就是立足自身求发展。中央和国务院给力贵州,我们更要自我发力。在后发赶超的进程中,要坚决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彻底消除“庸懒散慢”的思想惰性,敢和强的比、敢与高的攀、敢同勇的争、敢跟快的赛,攻坚克难、闯关夺隘,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以必胜的信心和坚定的决心,千方百计地保证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贵州“精神高地”是精神状态的高地,只有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进取精神,才能让加快发展的动力源更加强劲。

“精神爽奋则百业俱兴,精神懈怠则百兴俱废”。极目骋怀,令人欣喜的是,一种加快发展的风气在黔中大地日趋浓厚;一种后发赶超的共识在干部群众中高度凝聚;一种团结拼搏的精神在洋溢激荡。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倍加维护。

实现后发赶超,必须弘扬创业精神。“老干妈”勇闯世界的意志,“力帆骏马”与时间赛跑的劲头,“背篼干部”平凡而伟大的坚守,无不充分证明:创业改变人生,创业成就价值,创业助推发展。要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全力推动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各地各部门要以服务创业为天职,以成就创业为己任,旗帜鲜明地为创业者撑腰,尽心尽力地为创业者护航,全力营造宽松和谐、适宜创业的良好氛围。每一位创业成功人士要继续发扬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开拓精神,不畏艰难、埋头苦干的求实精神,永不满足、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在新的起点上奋力拼搏,勇创大业,铸就更大辉煌。

实现后发赶超,必须弘扬创新精神。能否充分抓住当前发展的大好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关键要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机制、创新的举措。要求新思变、敢为人先,主动顺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整体趋势。着力健全创新体系,大力提升创新能力,着力推动“产学研金政”相结合,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突破环境约束和要素制约,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

实现后发赶超,必须弘扬创优精神。要实现后发赶超的目标,就必须要有赶超的精神、跨越的豪情,就必须要有争先的决心、创优的信心。不仅要真抓实干,而且要争比进位。各地各部门都要强化争先创优意识,锁定目标,奋力赶超。要始终怀有争先恐后的紧迫感,确保各项工作干就要干成,干就要干好。对待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任务都必须始终保持高标准、严要求,思想上高度重视,精力上全心投入,用先进的理念来谋划发展,按优秀的标准来推进工作,努力争取最好的效果。

构筑贵州“精神高地”,最终要体现在工作作风上。贵州精神高地上,蔚然而成的定是务实之风、实干之景。

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贵州工作时曾强调:“要把贵州事情办好,关键在党,关键在领导班子,领导班子的关键在作风。”在贵州崛起,奋力赶超的新征程中,党员干部作风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加速发展的速度、加快转型的深度、推动跨越的强度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每个党员干部都将经历作风的“大阅兵”、“大锻造”,惟有“干字当头、敢字为先、拼字求胜”,惟有像“背篼干部”那样,渗透在身体力行中,渗透在日常的工作、平凡的坚守中,才能淬出耀眼的精神钢火。

有形的背篼在肩上,无形的背篼就是务实的作风。务实就是从实际出发,真正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民生财政”、“民生预算”的思想,进一步加大对民生实事支持力度,实施好“十大民生工程”,办好“十六件民生实事”。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切实转变作风上下功夫,扎实开展“四帮四促”、“三个建设年”等活动,责随职走,心随责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真正带领群众从发展的困顿中突围,孜孜以求幸福美好的彼岸。

雷锋曾在日记中写道:“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干事创业、服务群众,只有转化为党员干部的群体意识,才能迸发改变时代的“爆破力”。当“背篼干部”这个普通的名字成为一个精神符号,当学习“背篼干部”精神成为一种常态,贵州党员干部队伍焕发的新的发展激情,定能在精神的高地上绘就时代恢弘的画卷。

一个时代的伟大精神,总是会成为这个时代发展历史的最好诠释和注脚。

贵州,在后发赶超的道路上,迎来了腾飞振兴的曙光。这是4000万贵州儿女所向往的“风气日开、智慧日出”的开放贵州,“常思将来、常敢破格”的创新贵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贵州,“欢歌代替了悲叹,笑脸代替了苦愁,富裕代替了贫穷”的奋进贵州。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在即,贵州科学发展的新征程将全面开启。站在贵州精神高地上,沿着几代人开辟的光辉道路,迎着跨越发展的壮丽前景,我们坚信——

更加美好的未来必将属于自觉自信自强的贵州人民!(责任编辑/蒋叶俊)

猜你喜欢
高地贵州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燕晗高地
高地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贵州,有多美
高新区“三十而立”——高新区成全省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苏格兰高地求生记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