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俊娣 张晓秋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体育部,山东威海 264200)
“休闲”被誉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五大推动力之首。在“2009年海峡两岸都市休闲体育·体育教育上海论坛”上,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等地的9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体育·休闲·教育: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展开了精彩论述。在此次论坛上,专家们达成共识——“有钱”、“有闲”、“有人”才能搞好休闲体育。其中,“有钱”是指购买运动器材和服装、观看比赛、参加培训班等都需要一定的支付能力;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所拥有的闲暇时光将增加,即需要“有闲”;至于“有人”,主要是指休闲体育人才需求将进入旺盛期,尤其需要具有休闲运动指导和休闲体育市场开发与经营管理能力兼备的人才。专家建议,政府应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以适应个性化休闲体育服务时代的需求。
同年,“休闲”作为一个专门领域,被正式纳入行政管理范畴,“引导休闲度假”被正式确定为国家旅游局的职能,相关管理工作有了特定的机构归属。国务院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全民健身条例》以及“全民健身日”的设立,不仅为“休闲”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激励,更引起了全社会对旅游休闲、文化休闲、体育休闲的重视。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2011年7月29日正式颁布实施《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并决定每年8月份的第一个周末至10月31日在山东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国民休闲汇”活动①http://sd.people.com.cn/GB/173228/173259/15287965.html。
“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在全国多地相继实施,将旅游与教育、体育、健康、养老等有机结合,不仅带动了相关消费,更激发了人们的休闲意识。旅游、体育、文化等相关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加快,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休闲、健身、娱乐需求。
休闲作为一种文化消费方式,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众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2009年国家旅游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国内第一本有关休闲发展的《休闲绿皮书》,内容涵盖我国休闲及相关产业发展状况,我国旅游休闲、文化休闲、体育休闲的现状和趋势等。绿皮书指出,我国“大休闲”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有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居民旅游休闲、文化休闲、体育休闲及其他等休闲消费的规模在17000亿元左右,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56%、GDP的5.07%。据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预测,山东省国民休闲目标是到2015年,国民休闲意识进一步增强,参与休闲人数和有效休闲时间明显增加;休闲经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文化、旅游产业收入相当于GDP的14%左右①http://sd.people.com.cn/GB/173228/173259/15287965.html。
社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导致现代生活方式的极大变化,在各种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前提下,休闲成为衣、食、住、行之后人们的主要追求。广泛的休闲化趋势,表现为现代人群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的休闲活动类型。通常有旅游休闲、娱乐休闲、体育休闲和养生休闲之分。其中,旅游休闲包含以参观异地风光、名胜古迹的异地旅游和近郊的短程旅游。体育休闲包含参与慢跑、游泳、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的传统休闲;从事骑马、网球、高尔夫等高端项目的贵族休闲;进行滑翔伞、攀岩、野外生存、蹦极、冲浪等运动的时尚休闲。养生休闲包括饲养各种花、鸟、鱼、虫及宠物、理疗、按摩等的怡情休闲;擅长琴棋书画、摄影、收藏、扑克、麻将等的爱好休闲。这些类型的划分充分显现了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休闲化趋势,尤其是体育健身类休闲,明显反映了所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已不再只是集体组织的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也不再仅仅是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带有对抗性甚至危险性的篮球、足球等比赛,人们开始追崇体能消耗少、经济负担小、忘却烦恼、锻炼轻松化的“轻松体育”、“快活体育”。休闲体育的兴起标志着群众体育的与时俱进,不仅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更注重精神调节与心理调适,既健身又悦心,而且日益呈现出社会化、休闲化的趋势。
休闲体育的发展是体育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是人们利用余暇时间达到健身、娱乐、消遣和宣泄的目的,从而产生最佳心理体验的一种有意义的现代生活方式②刘凯、顾长海:《谈休闲与休闲体育》,《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1期,第39-40页。。它的产生,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与其自身应运而生的特性是密不可分的。
只有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人的整体素质充分提高,休闲体育才能步步趋向和趋近理想的人性意蕴和境界,休闲体育才能应运而生。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③陈明:《中国居民体育消费问题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S1期。。当恩格尔系数达到65%时,开始出现娱乐消遣性消费,当恩格尔系数低于40%以下时为富裕生活。资料显示,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4805元,比2005年增长64.9%,年均增长10.5%;恩格尔系数从2005年的36.7%下降至2010年的35.7%,下降1.0个百分点,标志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又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出具的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将分别降低到37%和43%左右,说明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居民消费阶段。从这个阶段开始,人们不仅“有闲”,而且“有钱”,“有闲”和“有钱”形成休闲体育产生、发展必要的前提和基础。生活的休闲化极大促进休闲体育的发展,反过来,休闲体育的发展对社会文明起到健康的引导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休闲体育是人类文明发展、人们对自身有了科学认识以后的产物。教育家说:一个不能教会孩子善渡余暇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而社会学家则说,一个不能引导人们开展健康休闲的社会也必定是不完善的社会;未来学家认为,发达国家已经进入“时尚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将紧随其后,中国也已经出现了时尚休闲时代的某些征象,进入休闲时代的气势和速度势不可挡。
改革开放以来,在综合国力、国家形象都得到极大提高的同时,我国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文化事业都得到了根本的巩固和相应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也由满足生理需要跨度到满足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6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就曾充满豪情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现在,各级党委和政府,正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体育运动形式而言,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身心健康需要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文化结构和以休闲为主的体育运动形式,成为人们新的追求和重要的文化选择。
任何时代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休闲体育也是休闲时代的必然产物,其最大特点就是新颖性、独特性、休闲性和个别性。它是社会体育的时代标志,一方面直接提高了标志着现代人生活质量的幸福指数;另一方面,娱乐的休闲化在不经意之间,为人们在追求享乐的层面上提供了遏制“黄、赌、毒”的良药妙方。休闲体育正是符合了现代人们生活休闲化的要求。
竞技体育亦称竞技运动,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竞技体育的目是为了战胜对手,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所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它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系统的训练充分调动和发挥运动员的体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潜力;比赛具有激烈的对抗性和竞赛性;比赛按照统一的规则,具有国际性,成绩具有公认性;现代竞技体育具有很强的观赏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竞技体育已经发展地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规范,而随着各种运动的不断普及,喜爱和观看竞技运动的人也逐渐增多,让不同的运动都能长盛不衰,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众多的传媒媒体,对普及全民健身知识宣传,发掘更多的体育人才,培养青少年的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休闲体育是人们在闲暇时间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①邓力:《传统体育与时尚体育的辩证探讨》,《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114-117页。。休闲体育的目的是为了娱乐和健身,它不受体育运动技术的约束,只要在运动中获得乐趣,达到休闲运动的目的,不管有没有运动基础都可以愉快地参与其中。它的显著特点是参与人群广,多以娱乐、健身、交流为目的;时间自由,参加休闲体育的人群大多都根据自身的时间来安排活动;参加休闲体育的人群大多都是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不受年龄的限制;运动强度可随时调整。
从定义上看,两者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职业化,一个是业余化;从特点上看,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最终的目的;而二者的相似之处则在于它们都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积极的社会效益(如图所示)。
竞技体育以它特有的特点和魅力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四年一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个展现竞技体育的巅峰舞台就是最具有代表力的说明。据相关资料显示,奥运会的收入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转播权出售的媒体收入,二是现场门票收入,三是来自各级赞助商的收入,四是标识衍生所产生的收入(如吉祥物和各种周边产品的开发)。以我国申办的奥运会为例,数据显示,在奥运会筹备期间,奥运经济对北京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提供的报告显示,在2005~2008年的“奥运投入期”内,北京市GDP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11.8%,较“十五”期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2007年受奥运影响GDP的拉动幅度增长最大,达到1.14%,2008年为0.85%。2004~2008年间,奥运因素共拉动北京GDP增加1055亿元。如此规模的竞技赛事还有足球世界杯、美国职业篮球联赛、F1赛车、网球四大公开赛等等。
休闲体育消费需求将随着社会消费需求的提高而提高,其相关产业的专业化发展,将不仅是对人力资源的创造,更为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
因此,无论是政府的政策,还是财政的投向、教育的设置、民间资本的投资引导,都应当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健康的需要、娱乐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不可偏废。
休闲体育不仅能提供人们对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的需求,其价值还表现在它的产业经济学意义上,它给社会带来的经济产出,远远大于社会对它的经济投入。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体育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特色文化产业的形式,关键是有特色、有创新。目前,休闲体育消费作为一种集时尚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社会文化现象,已逐步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
中国作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体育市场,一旦提出一个新的理论,必然会形成体育市场又一轮新的冲击波。在现代中国,这已经不是理论的推定,而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事实①许晓容:《休闲体育发展的必然性论析》,《体育与科学》2009年第1期。。例如:在极限运动刚刚流行时,沿海地区一批颇有远见的商人就创建了专门生产滑板、滑板车或滚轴溜冰鞋的企业;在户外运动刚刚兴起时,市场上很快出现了帐篷、背囊、登山鞋、滑翔伞、潜水用具、热气球、冲浪板等一大批体育用品专业企业。为促进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北京大兴区结合自身条件,提出了独特的以“极限运动为主题”、以“打造体育新引擎、引领时尚新生活”为理念的体育产业发展思路。在举办全球职业极限运动巡回赛的基础上,整合已有优势资源,优化组合,形成时尚体育创意产业的规模效应,建设北京时尚体育产业主题公园,引领了休闲体育的发展。所以说,只要有一项体育运动成为时尚,其相应的体育场馆、俱乐部就会发展起来,当一个休闲体育运动已不再受到欢迎时,商家就会寻找下一个休闲体育运动项目,就会涌现一批时尚潮人为不断变化的时尚休闲运动消费,从而创造出更大的财富。
从长期看,不断扩大的休闲体育消费需求才是体育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体育与商业市场完美结合在一起,商业市场造就休闲体育运动,虽说初衷应该获得更多的是经济利益,但同时也带动了人们健身的热情,增加了全国体育人口数量,不仅能增强国民体质,而且更重要的是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拉动内需注入了不可估量的财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走向成熟,休闲体育根据自身的特点,休闲体育必将是推动体育经济、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势推行,全民族的健身体育呈现出空前活跃、百花齐放的可喜景象,蕴含着新时代中国体育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全民健身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流动的、动态的发展过程。休闲体育为全民健身构建了新平台。从建国初期倡导做广播体操、打各种球类、跑步、召开运动会,到改革开放后普遍兴建全民健身路径、召开趣味运动会,再到现今休闲体育、娱乐体育、趣味体育、旅游体育、都市体育、景观体育、极限运动等,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动态的变化,每个时代的社会体育都留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记。现代社会蕴含时代精神的各种创新,体育迎合了人民群众“求新、求变、求乐、求效”的要求,所以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回响,融合流行时尚元素。把这种被社会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呼唤出来的创新体育加以归纳总结,并顺势纳入到全民健身计划新的发展规划之中,为新时期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就会在更大社会范围的人群中得到顺利的推广,把少数人的创造变成多数人的财富,使休闲体育造福更多的人群,为构建和谐社会做积极贡献②邢小泉:《国际时尚运动会产业价值》,体总网:http//www.sport.org.cn .。
就休闲体育学而言,它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我国开展的时间尽管相对较短,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休闲意识的逐步加强,休闲体育专业必定能够在我国高校得到全面发展。这一专业200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首先在武汉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设立③黄天宇、冯岩:《我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开设现状及对策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年第3期。,随后各大体育院校相继开课,体现了休闲体育的教育价值,只是根据地域特点,面向休闲领域专业方向有所侧重。比如沈阳体院包含户外运动、高尔夫运动和冰雪运动实践与指导专业;广州体院包含休闲体育及娱乐保健康复与娱乐经营管理、娱乐行政策划管理专业;还有其他院校的体育旅游、户外与拓展训练机构、体育咨询公司等休闲体育工商企业以及全民健身中心等政府或公益机构,主要为社会培养从事指导、组织、策划、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些专门人才是以适应社会发展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素质为目的的“开放式”人才模式来培养的,并注重及时获取休闲体育实践发展的新信息、新动向,以保持与社会需求的同步,将为休闲体育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社会价值文明。
休闲体育项目类型繁多,应科学选择,兼顾教育性、健身性、娱乐性、地域性、实用性、多功能性和安全性的原则。把开展好的,经过实践证明比较成熟的休闲体育项目可纳入学校的体育竞赛计划,这样有利于在更大面积范围内宣传和推广。例如:拓展训练、定向运动、攀岩、滑雪、轮滑、小轮车等当今比较流行的项目。但是不管哪种休闲体育项目进入中国都应当是有序的,它必然会受到政策、资金、地域、气候、场地、器材、设备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要多方论证和考察,通过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的广泛宣传,使人们逐步认识到休闲体育是群众体育的基础,逐渐形成适合自身条件,具有特色的休闲体育体制。而且,在经济上要让公民能够承受得起,把它和中国的文明与文化建设、育人环境建设结合起来。
发展我国的休闲体育,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我国拥有湖泊、水库面积达1072万公顷,可以大力开展多种水上运动。我国的地形多种多样,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可利用这些有利的先天条件大力开展野外生存、定向越野等休闲体育项目。
然而,对于大多数城乡居民来说,开展休闲体育活动主要还是依靠工作生活区间有限的户外环境资源。目前各地城乡积极购置体育器材,增加了休闲体育的发展空间,为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基础条件。但是,体育设施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仍是制约我国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快体育设施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要积极引进和培养休闲体育项目的师资,加强休闲体育项目的教材建设以及对休闲体育的科学研究工作,即加强软件设施的建设。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都应想方设法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是社区建设中专兼职体育辅导员的培训,尽快解决师资短缺问题。高等体育院校要注重休闲体育项目的师资培养,各级各类体育科研机构都要加强对休闲体育的科研工作,特别对休闲体育项目成因和流行趋势进行系统调查和研究,从而起到引领休闲体育新潮流的积极作用。
对于体育产业而言,竞技表演和休闲健身是其两大核心。2010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在中国体育界引起很大反响。这是中国首份在国家层面上对中国体育产业进行规划梳理并提出目标任务的政策性指导意见。分析人士认为,《指导意见》将制订产业振兴规划的方向瞄向了代表经济发展软实力的体育产业,它将唤醒体育产业2万亿市场。体育行业的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共同认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相当大,尤其是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但差距同时也意味着潜力和挑战。在这方面文化产业的改革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2009年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对体育产业的改革有着巨大的借鉴作用。实际上体育产业是大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按照发展文化产业改革成功的方法和经验来推进体育产业发展是一条比较好的路径。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其休闲体育的发展在相关政策和改革的配合下前景可期。
简单地说,时尚就是“时间”与“崇尚”的相加。在这个极简化的意义上,时尚就是短时间里一些人所崇尚的生活,是在特定时段内率先由少数人尝试、预认为后来将为社会大众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式①李井平:《时尚体育兴起的社会背景及其价值》,《体育与科学》2004年第3期。。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在海口举办了“时尚运动与全民健身研讨会”。时尚体育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被人们普遍采用、最为流行的,以健身、健心、健智、娱乐、休闲、社交为目的的社会体育项目。其本意为一切流行的社会体育项目,既包括可以竞技的各项运动,又包括以个人活动为主的健身娱乐活动。时尚体育的不足之处是它昙花一现,具有时代性、暂时性,休闲体育有些项目是在时尚体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持久性、稳定性。时尚体育项目与休闲体育项目在很多项目上有重合的现象,尤其是针对年轻人的时尚运动休闲方式,如野外生存、定向运动、轮滑、瑜伽、跆拳道、拓展等项目,逐渐被广泛接受和追崇。北京时尚体育公园极限体育营地,就是北京市体育局后奥运时代体育产业重点扶持项目,并获得政府给予的体育产业专项引导资金。同时,本项目还是北京市政府“投资北京”25个重点推介项目之一。时尚休闲体育公园成为一个国内外青少年健身、互动的平台,时尚体育与休闲体育有机结合,形成一门新兴的时尚休闲运动,对发展休闲体育带来不可估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