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楠,胡鸿涛
(河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河南 郑州 450008)
目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g angiography imaging,DSA)诊疗技术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一种方便易行、创伤性小的实时影像采集处理系统[1],图像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DSA诊疗效果。笔者通过回顾河南省肿瘤医院2006年6月~2010年1月78例肝癌DSA造影图像,分析与造影参数有关的相关性技术因素,以保证肝癌DSA图像质量。
78例肝癌介入病人(未包括使用微导管病人),年龄34~80岁,平均54岁,其中男性50例,女性28例。采用GE公司GE-LCV+血管造影机,美国MARK-V高压注射器,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300(广州先灵药业有限公司)。
所选病人均采用Seldinger技术,将导管置于肝癌供血血管进行造影。对所选病例的图像进行分类,分为结节型、巨块型和弥漫型。分析时排除机器设备、后处理软件等因素的影响,从与造影相关参数(流率、总量及采集桢数等)的选择上进行质量评判。图像质量经评判分为优、良、差三等级。优:造影动脉主干及分支显影清晰,可分辨出的最小血管直径≤0.5 mm,失真度小,对比度适中无伪影;良:造影动脉主干及分支显影较清晰,可分辨出的最小血管直径≥1.5 mm,失真度不大,对比度较差有少量伪影;差:造影动脉显影不清,图像模糊无法用于诊断[2]。
通过对所选病例进行分析判断,图像质量优43例(结节性21例、巨块16例、弥漫型6例);良26例(结节型13例、巨块8例、弥漫型5例);差9例(结节型3例、巨块6例、弥漫型无)。适于造影参数流率结节型图像质量优为3 ml/s,图像质量良为4 ml/s,图像质量差为2 ml/s,对应去除图像质量差,p值应为3;巨块型优、良、差均为4 ml/s,p值应为4,得出所使用造影参数适合用于直径>1 cm而<3 cm的结节型肝癌及直径>6 cm的巨块型肝癌,见表1。
表1 图像质量与相关造影参数
在排除机器设备、后处理软件等因素的影响下,造影剂的浓度、流率、压力、总量是影响DSA成像的关键因素,血管内的碘需要达到一定浓度,癌肿的供血血管或病变方能清晰的显示,但高浓度、高压力及高灌注量可诱发血管痉挛,不利于肝实质期毛细血管的显示;采集桢率的选择亦不仅影响图像质量还影响DSA的检查质量,应在同比满足诊断要求下,降低桢率,减少辐射剂量[3]。因此造影时要根据病变的部位、大小及性质、造影的目的和要求,合理选择造影剂的注药速率、总量和采集桢率,保持癌肿供血血管良好的充盈状态,是取得高质量DSA图像的基础[4]。通过对所选DSA图像的分析,作者认为针对不同的肝癌类型选择不同的造影参数可取得高质量的DSA图像。
肝癌依据血管造影可分为三种类型:①结节型,肿瘤为多数大小不等的结节,以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为主;②巨块型,肿瘤为单一的巨大肿块,其周围也可有小结节围绕,以肿瘤血管推移,肿瘤包绕动脉为主;③弥漫型,表现为均匀散在的微小癌结节,以肿瘤血管、血管湖、肝动脉-门静脉瘘等为主要表现[5]。
结节型肝癌的供血血管较单一,增粗不明显,肿瘤染色呈密度增高的结节状影,边界较清楚,造影剂的注射流率过快或造影总量过大时,会引起造影剂返流而使正常肝实质显影,使肿瘤与肝实质对比度下降,反之会造成肝动脉显示时间过短,静脉期、实质期缺如[4],两者都使图像质量降低而达不到诊疗要求。动脉期每秒采集桢数需要多一些,可较好显示供血血管的走形、粗细及有无分支,静脉期、实质期的采集桢率可小一些,能保证获得高质量的DSA图像。
巨块型肝癌的供血血管较多且增粗,可见动脉包绕,肿瘤染色呈密度增高的团块影,故其内部血管容量亦较大,部分病例肿瘤内有坏死,染色不均,可见密度减低的充盈缺损区,富血管的肿瘤征象的显示程度与该部位的碘含量密切相关[6]。因此应在造影剂的流率与总量上选用较大的值,可使肿瘤供血血管保持较好的充盈和肿瘤自身的染色显影,反之癌肿供血的近端和远端血管之间缺乏连续性,得不到完整、饱满、连续的供血动脉影像,实质期也得不到肿瘤的充分染色。动脉期、静脉期的每秒采集桢数不需要过多,实质期的采集桢率需要大一些,这样可显示肿瘤内有无坏死或坏死区域的大小。
弥漫型肝癌供血血管较杂乱,供血血管通常无明显增粗,造影图像以染色与充盈缺损夹杂为主,造影剂的注射流率不宜过快、造影总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造影剂返流而造成癌肿供血血管造影剂流量相对减少,但如果造影剂总量过小可使肿瘤的染色不充分。动脉期、静脉期每秒采集桢数需要多一些,可较好显示供血血管有无分支分流或有无动-静脉瘘,实质期的采集桢率可小一些。在伴有肝动-静脉瘘的病例中,造影时会发现瘘口前血管显示清晰,而瘘口后血管由于造影剂分流入肝静脉导致灌注量减少,显示不清,此类病人应根据瘘口大小、位置及数目的多少等不同情况选择造影参数。
[1]董 斌,李新煜.DSA图像质量控制[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6):81-83.
[2]张俊龙,章建伟.影响数字减影图像质量的因素[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3,17(4):248.
[3]徐朝霞,李惠民,张学昕,等.DSA在肝动脉造影中的技术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4,13(3):139-140.
[4]赵建基,马大庆.肝动脉DSA中的影像质量控制与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17(6):591-592.
[5]李天晓,樊青霞,王瑞林.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6]余建明,冯敢生,曾 军,等.选择性与超选择性造影对肝内占位病变定量分析的影响[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