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对服务业发展拉动机制的研究

2012-09-05 06:35:42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东道国协整服务业

曹 薇

服务贸易对服务业发展拉动机制的研究

曹 薇

服务贸易对服务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拉动作用,不仅表现在扩大服务业规模、增加就业人数等直接影响方面,而且还表现在人力资本积累、产业结构升级等间接拉动作用。从跨境服务贸易和服务业FDI两个方面来分析了服务贸易对服务业的拉动机制,并采用VAR模型检验了拉动机制的实际效果。

服务贸易;拉动机制;服务业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以及全球产业重心向服务业转移,服务贸易逐渐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源,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自20世纪90年代,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已超过货物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定义,服务贸易可以分成四种方式:跨境支付、跨境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为了分析方便,本文将四种方式合并为两种:即跨境服务贸易和商业存在,其中以商业存在的方式进行的贸易主要表现为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扩大。

一、跨境服务贸易对服务业发展的拉动机制

跨境服务贸易,指通过过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移动的方式而产生的服务贸易。多数实证研究表明,跨境服务贸易对服务业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一)直接拉动机制

11技术溢出效应。在开放经济系统中,跨境服务贸易为进口国的技术进步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并降低了该国的技术进步成本。首先,从过境交付来看,远程技术服务和在线数据库服务都是促进进口国技术升级的主要途径;其次,从境外消费来说,去往世界各地留学、进修,可以学习他国先进的思想、理念和知识技能;在自然人移动方面,进口国邀请国外具有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的研究人员来国内讲授,或者解决一些技术难题等,能够增强进口国的技术开发能力和应用吸收能力。通过研究中国1985-2008年服务贸易进口和技术进步关系时,得出服务贸易进口每增长1%,技术进步将增长01098769%的结论。

21就业效应。尽管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形式不同,但服务贸易对就业的影响机制和货物贸易基本一致。根据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贸易乘数原理,一国服务贸易出口无疑会对国内就业,包括服务业就业产生影响。服务贸易的大力发展,伴随着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不仅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而且使得一国服务业结构优化、生产率提高,吸收就业人员的能力增大。同时,通过对外劳务输出、承包等活动,向海外输出劳动力,也可以缓解国内就业压力,转移部分剩余劳动力。虽然服务贸易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结构性失业,但总的来说,服务贸易对就业的结构性影响主要体现在吸纳别的产业转移过来的劳动力,并且产生新的就业行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上。因此,服务贸易发展对就业总量的影响必定是增加的作用大于削减的作用。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收入和服务业就业人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服务贸易出口收入对服务业就业有积极作用。

(二)间接效应

11产业结构升级。一国的产业结构并不完全取决于资源禀赋,还同贸易结构、技术研发水平等因素有关。跨境服务贸易,一方面推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它们在服务业内部的产值比重,直接带动了服务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先进的服务管理技术与管理理念,以及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引入,使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逐步实现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状态的演变,并最终实现服务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升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服务贸易有利于一国利用比较优势发展劳动生产率较高的服务业,淘汰生产率较低的服务行业,进而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产业的水平,不断培育服务业新的竞争优势。此外,跨境服务贸易的发展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涌入第三产业,并逐步提高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推动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演进,实现经济整体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21联动货物发展效应。跨境服务贸易的发展,有利于承接国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规模的扩大,进而促进承接国货物贸易发展。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快速崛起,技术水平以及人力资本存量相对有限使得企业在生产规模的日渐扩大中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导致生产效率降低。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专业化服务,有利于企业协调好产前、产中、产后各个阶段,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货物贸易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将生产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外包给新兴市场国家,从而集中人力、物力开发新技术,提高产品价值,最终将更具市场竞争力的货物出口到其他国家。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服务贸易总规模的扩大,可以带来货物贸易出口规模的加倍增长。

二、服务业FDI对服务业发展的拉动机制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服务业FDI成为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增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直接拉动机制

11技术溢出。经营服务业的跨国公司由于其技术优势主要是现代的服务手段和管理方法,在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时无法将其彻底分离,彼此之间多数只能构成水平分工的关系,即服务业跨国公司向海外分支转移的技术更接近母公司的水平。因此,服务业FDI已成为新知识、新技术的发源地、传播者和推动器。同时,通过示范和竞争效应、人员流动等,服务业FDI促使东道国企业技术进步。(1)示范效应。指东道国通过模仿学习外企的新技术、新设计、工艺流程、管理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2)竞争效应。由于外资企业的进入加剧了市场的竞争程度,为捍卫自己的市场份额,东道国企业也加大研发力度,借以增强产品的科技含量,加速生产技术、设备的更新升级。已有的研究表明,引入服务业FDI可以带来竞争效应。(3)人力资源流动效应。指跨国公司的雇员流动到当地企业或自己创建公司,从而把跨国公司先进的服务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等重要信息带到本地企业,产生溢出效应。这种人力资源流动,可有效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4)关联效应。外资企业与东道国企业通过市场关系长期形成供给方面的联系,有利于东道国企业吸收外企在产品、服务、工艺及营销等方面的经验。采用VEC模型对中国服务业FDI与技术进步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服务业FDI每增长1%,技术进步将增长01033901%的结论。

21就业效应。服务业范围广、层次多,可以容纳相当多的就业人数。由于自然人移动的障碍、劳动力成本的差别,以及东道国政策限制等,服务业FDI在东道国内建立分支机构时,必然会大量雇佣当地劳动力。同时,无论是传统服务行业,还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东道国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充沛的劳动供给,以及专业素质人员,深受跨国公司青睐。一般而言,跨国公司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其规模扩大的同时,不仅需要更多的雇员,也会对其他相关行业产生需求,如物流、金融服务等,间接提高了其他服务业的就业率。另外,外国附属机构的竞争有利于国内同类产业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效率,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这完全有可能导致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张、就业增加。分析中国服务业利用FDI的就业效应时,得出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每变动1%,将会引起服务业就业人员比重变动01244%的结论。

31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模型,揭示了人力资本增值越大,则部门经济产出越大,并承认人力资本积累是产业发展的真正源泉。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吸收技术外溢的能力就越强。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必须依赖于对东道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由于外资企业对东道国劳动者的雇佣和岗位培训,以及东道国雇员和国外专家一起工作所产生的“学习效应”,都会使东道国人力资本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另外,跨国公司对高素质人才给予高薪待遇所产生的“传导效应”,能够通过劳动力市场刺激东道国本地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尤其是私人投资的动力会显著增强。

(二)间接效应

11产业结构升级。服务业FDI对东道国产业升级效应,主要表现为服务业内部高质量服务行业的发展。首先,由于服务具有难以分解、消费与提供同时性等特征,跨国公司关于服务方面所有的技术与经验都要向国外分支机构传递,能够明显地提升东道国相关行业的水平。其次,服务业FDI所带来的人力资本积累,扩大了优势产业的发展,通过产业之间的优胜劣汰,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由于产业结构的升级更依赖于人力资本的禀赋程度,而不是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的丰裕程度。由于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人力资本充裕的产业将吸引生产要素不断流入,并导致技术含量、产品附件值低的产业逐渐收缩,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1产业联动效应。跨国公司投资东道国服务业,需要从制造业等其他产业购买一些必需品,投入到服务业的发展运行中。在服务业需求增加的刺激下,制造业等产业的生产能力提高,产品供给力加强,而制造业若想获得进一步发展,无疑需要更多专业服务,包括生产者服务、分配服务和消费者服务等,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实证分析认为,服务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对服务业的产业结构提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通过探讨服务贸易对服务业发展的拉动机制,可见无论是跨境服务贸易,还是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在技术溢出、人力资本积累、产业联动等效应下,服务贸易对服务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开放经济体系下,服务贸易自由化是必然趋势,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都积极开放国内服务业市场,支持服务贸易发展,引导外资进入服务业。下文将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分别对跨境服务贸易、SFDI和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性进行检验。

三、跨境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分析方法。选取的变量为1982-2010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SGDP)、服务贸易出口额(EX)和服务贸易进口额(IM)。所有数据都换算成以1982年为基期的实际值,单位为亿元;其次,为消除时间序列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对实际值取自然对数。

(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运用非平稳数据进行回归可能导致“伪回归”现象,而宏观经济数据并不都是平稳的,因此首先需要进行平稳性检验。

11描述性分析

在1982-2010年期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与SGDP都处于上升趋势,可以粗略判断二者不是平稳时间序列。

21单位根检验

在协整检验之前,先用单位根ADF检验方法来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ADF值小于临界值,说明该时间序列是平稳的。如果不平稳,还需继续对变量的n阶差分进行检验,直到序列平稳。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c表示含截距,t表示含趋势项,d表示滞后期数;滞后阶数根据AIC和SC信息准则确定。△表示变量序列的一阶差分。

从检验结果可知,这三组时间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都不是平稳的,但经过一阶差分变化以后变为平稳序列,已不存在时间趋势和序列自相关,说明它们都是I(1)(一阶单整)序列。

31协整检验(Johansen检验)

由于协整检验是基于VAR模型的,所以首先要建立变量之间的VAR模型,而建立模型的关键是确立模型的滞后期数。本文根据AIC和SC信息准则,选取滞后阶数2。

协整关系检验结构(特征根迹)

检验结果显示,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和服务贸易出口、进口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可以得出协整方程为:

LnSGDP=314451+119813LnEX-019844LnIM

(0159123)(0153138)(0145674)

其中,括号里是T统计量的值。

从协整方程可以看出,我国的SGDP与服务贸易进出口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服务贸易进口对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起到负向作用,而服务贸易出口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

41设立误差修正模型

在确定了服务贸易进出口和SGDP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之后,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可反映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

在服务业增加值、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之间协整关系的基础上,确定差分形式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方程(最优滞后阶数选择标准参考调整后的可决系数、AIC和SC等标准)如下:

VEC模型向量系数

结果看出,服务贸易进出口短期内会偏离它们与SGDP之间的均衡关系,不过却会以非均衡误差的0107247倍进行修正。

51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确定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并不能说明二者之间的因果方向,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进行分析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一般有两种形式:对于非协整序列间的因果检验适合用VAR模型进行检验;对于协整序列间的因果检验适合用VEC模型进行检验。本文的服务贸易进出口与SGDP指标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因此选用第二种检验方法,其计量结果见下表。

由上表可知,在5%的显著水平上,服务贸易进出口均不是服务业S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因为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规模都较小,虽然在协整关系上与SGDP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但尚不足以成为推动服务业持续发展的原因。而服务业的增长是服务贸易进出口的Granger原因,而且服务贸易进出口之间互不构成格兰杰因果关系。

四、结论及建议

(一)主要结论

通过分析服务贸易对服务业发展的直接和间接拉动机制,并采用VAR模型检验跨境服务贸易、服务业FDI和服务业增加值之间的相关性,得出以下结论:11服务贸易出口和服务业发展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我国应当继续推行出口导向政策,积极扩大服务贸易出口,从而可以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然而,服务贸易进口对服务业发展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明显。21服务业自身的发展无论对服务贸易出口还是进口而言,都具有正向效应,正说明服务业是服务贸易扩大的基础。31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大力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因此一方面我们应从长远角度看待FDI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更要关注FDI拉动服务业发展的间接效应。

(二)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服务贸易发展,进而带动我国服务业的发展。

11改善服务出口结构,增强我国服务业的竞争优势。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代表国际服务贸易未来发展方向,而我国的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在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很小,进一步发展的潜力较大。因此,在继续深化我国在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服务行业的传统优势外,我们应以国际市场为导向,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尤其是加强对金融、保险、咨询等服务行业的政策倾斜,优化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

21完善基础设施环境,积极引导外资进入。基础设施对一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础设施滞后会阻碍比较优势的发挥。加入WTO以后,我国迎来了服务业开放和大发展的新局面,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涌入,提高了国内服务市场的竞争程度,加快了服务业管理机制转变。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外资对城市的基础设施要求比较高,尤其是中心城市的CBD商业区往往是以金融、咨询、专利服务等为代表的服务业聚集地。因此,应注意在服务贸易发达的城市发展CBD区域,完善其软环境,吸引外资进入。

31扩大教育投入,加快培养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主要集中在知识密集型行业,相应地服务贸易的竞争也来自于人才的竞争。造就一大批精通业务、熟悉国际规则、掌握多门外语的服务贸易复合型人才,是推动服务贸易的重要基础。因此我国政府应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大对高科技的研究开发及教育的投资力度,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智力资源,并适时调整服务贸易专业内容安排,增强专业的先进性与适应性。

(责任编辑 张讯)

曹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硕士(邮政编码 100070)

F719

A

1672-6359(2012)02-0035-04

猜你喜欢
东道国协整服务业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经济(2022年10期)2022-10-12 05:28:26
论投资者——东道国仲裁中法庭之友陈述的采纳
仲裁研究(2019年1期)2019-09-25 07:41:00
国际投资仲裁庭对东道国反请求的管辖权探析
仲裁研究(2019年2期)2019-09-25 07:31:46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智富时代(2019年2期)2019-04-18 07:44:42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智富时代(2018年3期)2018-06-11 16:10:44
晚近国际投资协定中东道国规制权的新发展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43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中介服务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5
服务业集聚区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