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评价

2012-09-03 03:05周秀梅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21期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中西医结合疗效

周秀梅

[摘要]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及推广价值。 方法 从本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抽取140例,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治疗,30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2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74.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R5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c)-0151-02

反流性食管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由胃与十二直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而引发的食管黏膜炎症,其典型临床表现为胃食管反流,但也可无任何反流症状,而仅仅表现出上腰疼痛及不适等消化不良症状,典型反流综合征可引发胸骨后颈部放射的灼痛感,反流及胸痛等。该病病程长且复发率高,会进一步恶化为食管溃疡及食管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本院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0年12月~2011年9月来本院就诊的RE患者中随机抽取140例,并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0例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19~69岁,平均(43.5±11.2)岁;病程0.5~7.0年,平均4.6年。对照组70例,其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18~67岁,平均(41.3±14.5)岁;病程0.6~6.5年,平均3.5年。排除幽门梗阻、上消化道癌肿及冠心病心绞痛等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每日2次,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 mg,每日3次,口服。30 d为1个疗程,服用2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柴胡疏肝加味汤加减治疗:柴胡、陈皮、栀子、蒲公英、法夏、竹茹各15 g,黄连、槟榔、枳实各12 g,生甘草6 g,煅瓦楞子25 g,乌贼骨30 g。辨证加减:若胃阴亏虚则需滋养胃阴,可去栀子、蒲公英、黄连加沙参、石斛、玉竹各15 g;若胃气亏虚则需益气健脾养胃,可去栀子、蒲公英、黄连加茯苓、党参各15 g,山药20 g,黄芪25 g;若脾胃虚寒则需健脾养胃、温中散寒,可去栀子、蒲公英、黄连加砂仁、炮姜、肉桂各10 g;若大肠实热则需清火泻热,可加生大黄6 g经酒制后服用;若肝郁气滞则需疏肝理气和胃,可加青皮、香附、佛手各15 g;若瘀血内阻则需活血化瘀,可加丹参20 g,红花、桃仁各12 g;若湿浊阻中则需芳香化湿和中,可加佩兰12 g,白蔻仁10 g,藿香15 g;若饮食停滞则需消食导滞,加隔山撬25 g,谷芽15 g,神曲20 g。每剂取1 000 mL水煎,取汁600 mL,每日3次,每次200 mL,饭后1 h服用。30 d为1个疗程,服用2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进行胃镜及病理检查,对结果进行评定。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经胃镜检查,糜烂破损消失,食管黏膜润滑光泽。病理检查无炎性细胞浸润;显效:症状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经胃镜检查,食管炎症基本消失。病理检查,极少炎性细胞浸润;有效:症状有所好转,经胃镜检查,食管炎症有所消失。病理检查,少数炎性细胞浸润;无效:症状未得到改善或加重,胃镜檢查、病理检查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为痊愈、显效及有效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详见表1。

3 讨论

RE是由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所导致,可引发反酸、烧心、胸痛等症状,并会损害气道、咽喉等食管以外的人体组织。目前发现西方国家RE的发病率较高,成年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达7%~15%,成人每天1次反流约占7%。有资料显示,我国该病发病率也较高,近年来其发病率在8%左右。由于我国民众对该病的认知率及就诊率低且误诊率高,故造成表面上我国该病发病率较西方国家低。该病的发病率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男女发病率比率为(2~3)∶1,且逐渐呈年轻化趋势。最新资料显示,儿童RE发病率高达17%,其中超重儿童尤甚[1]。

RE病位在食管,与脾胃、肝、胆相关,牵涉到肺。该病的发病机制与肝胆脾胃功能失调关系紧密。古代医集中提到该病多因饮食化酸、湿热郁阻、胃火上炎所致[2]。《诸病源候论》中记述:“噫醋者,由上焦有停痰,脾胃有宿冷,故谷不消,谷不消则胀满而气逆,好噫而吞酸”[3]。《丹溪心法·吞酸》中记述:“戴云:湿热在胃口上,饮食入胃被湿热郁遏,其食不得传化,故作酸也”。现代中医药中,孔秀英[4]认为,在食管的影响因素中,胃功能的影响至关重要,要使胃气达到通降则又有赖于肝气疏泄功能的正常发挥。该病发病往往因人的情志刺激导致肝气郁结无法疏泄,肝气犯胃从而胃酸上逆、胃失和降,进而浸淫食管而致。故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中,肝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陈洁[5]的观点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多因情志失调、忧思恼怒、饮食不节,饥饱无度,致使肝胃郁热,脾胃虚弱,热结食道;胃失和降、肝气犯胃是该病发病的关键所在,故必然会导致气郁化火及热结食道。

本研究采取柴胡疏肝加味汤加减治疗。方中柴胡为君,疏肝理气,利肝疏泄,加速胆汁排泄,以助脾胃消化;臣以竹茹、法夏结合燥湿化痰、降逆和胃,增强胃之降浊功能;君臣结合可理气和胃。槟榔、枳实可消食化积、降气导滞,以利胃肠之浊气排出体外;蒲公英、黄连、栀子相伍,以其苦寒之性以达泻胃火、清肝热之功效,使胃肠之郁热、湿浊毒邪降泄于体外;乌贼骨、煅瓦楞子可制酸,以保护胃黏膜;以生甘草调和诸药,可缓急止痛。方中诸药佐以西药,可达疏肝清热、降逆和胃之效,最终使肝气得疏,脾气得升,胆气得泄,胃气得降,从而使RE得以有效治疗。

本研究通过柴胡疏肝加味汤佐以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对比,得出中西结合治疗RE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但需指出的是,尽管中医药对RE的治疗效果显著,但对该病的认识和研究较多的是依据中医专家经验,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及统一的辨证论治标准[6],对此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许春晓,时琰琰,魏海英. 反流性食管炎13例随访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4):153-154.

[2]刘彬彬,叶蔚. 反流性食管炎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辨证论治思路[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0):2275-2277.

[3]蒙杏泽,朱小晓.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20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临床医生,2008,36(8):47-48.

[4]孔秀英. 疏肝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9例[J]. 吉林中医药,2007,27(10):18.

[5]陈洁.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0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2(12):27-28.

[6]李美霞,金小晶.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2):215-216.

(收稿日期:2012-04-09本文编辑:陈俊)

猜你喜欢
反流性食管炎中西医结合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艾普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0例分析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常规治疗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中药汤剂配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0例临床观察
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用对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