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华
医院财务内部审计是面向控制和面向未来的,非常强调信息的及时性,而财务是医院经营运转的核心工作。医院只有通过建立规范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思想和业务素质过硬的财务内部审计人员,并且不断改善内部审计的环境,规范内部审计制度,定期进行医院内部审计,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医院的核心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现代医院内部,审计机构自成立之日起就应将本医院的财务管理和控制活动置于内部财务审计的经常监控之下。由于医院财务管理具有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灵敏度高等特点,要求医院财务的内部审计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必须逐步趋于科学化,必须更加重视采用抽样审计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内部控制系统的实质性测试工作。医院负责内部财务审计的人员还必须努力提高职业素质,在对医院内部财务控制系统的健全性与有效性进行检查、分析的基础上,善于从中确定审计工作的范围和重点,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医院内部审计的内容按照目的可以分为内部财务审计和内部经营审计。其中,医院财务内部审计的目的是检查财务部门的工作情况以及财务会计法规和制度的遵循情况,根据查出来的问题协助财务部门解决。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通过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对揭露和抑制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严肃财经纪律,建立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促进医院合法经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医院整个内部财务控制的对象和内部财务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都是内部财务审计的内容。从财务活动的内容看,包括医院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耗用、资金收回和资金分配;从财务管理和控制的循环看,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控制、财务分析等内容;从内部财务管理控制系统的构成要素看,包括财务控制环境、财务风险评估、财务控制活动、财务控制中的信息与沟通等方面。
(1)内部审计程序和方法本身隐含的审计风险。所采取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是否科学、适用,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形成审计风险。一是抽样审计必然与实际情况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使审计结论产生偏差;二是由于现代审计强调成本效益原则,审计人员可能会选择认为对审计结论影响较大、成本较小的审计程序,而这可能导致一些影响审计意见正确的程序被放弃,使审计结论出错,引起审计风险;三是目前内部审计采用的审计方法是制度基础审计,这种审计方法过分依赖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本身就蕴藏着较大风险。
(2)医院经营风险导致的审计风险。现在很多医院领导还是致力于追求经营业绩,但往往忽视了在追求经营业绩的同时,对相应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后勤行政部门的监管,造成医疗水平和经营业绩上去了,内勤部分还是很严重滞后的,从而必然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
(1)医院领导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及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我国不少医院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是迫于法律规定或行政命令,而非出于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因而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尽合理,部分医院将内部审计设在财务部门或将其与其它科室合并。同时,有些医院领导不明白内部审计的真正意义,将内部审计视为可有可无,没有把它有机地融入到医院的管理体系中,使其真正担负起管理、监控的双重责任,这些都会使内部审计风险加大。
(2)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审计人员与被审单位的各个部门各种利益密切相关,使得内审机构及其人员独立性不强,不能自主地开展工作,作出的审计处理决定有时也得不到有效地贯彻执行。而且医院内部审计一方面受国家或上级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对本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另一方面又要受本单位行政领导,工资福利及晋升等都需由本单位解决。
(3)内部审计审计面的广泛性与多样性。医院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业务的日趋复杂,使得内审对象及内审面逐步扩展,为内部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内部审计的业务也已不再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工程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而是更多地向管理领域渗透,审计职能从经济监督转变为以监督为基础的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
(4)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一般而言,检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没有关系,只是与审计人员对某项认定执行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有关,如果审计人员由于工作失误或工作能力差而采用了不适宜或无效的审计程序,则有可能发现不了差错和非法行为。同时审计人员也可能因为假设、观察、推理等错误思维导致审计报告与审计对象相背离。
(5)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暂时还不是很健全、完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有些法律法规出台相对滞后,致使在内部审计过程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对有些问题难以认定判断并解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单位对财务监管和内部审计的要求不断提高,逐渐向效益管理延伸。要把财务监管和内部审计寓于服务之中,结合行业特点,不断拓宽内部牵制领域,从而实现内部审计职能向经济评价、管理、服务职能的转变,财务监管职能向经营监管、管理监管、投资监管的转变;查错防弊向“创造价值”的转变;监管办法、手段由单一、原始向多元、先进的转变,使财务监管与内部审计服务于医院的改革、改善和拓展医院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每个审计人员都要牢固树立审计风险意识,而要真正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关键是提高审计质量。内审人员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监督与评价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中注意防范。
在传统观念中,财务监管和内部审计的主要对象就是医院的财务部门,针对医院的收入支出还有预算等环节进行监管和审计。而实际上医院财务监管机制应该贯穿于医院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将对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发挥重要的作用。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好坏,作用发挥是否充分,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关键。使领导转变观念,提高对内审工作的重视,积极指导和支持内审机构开展审计工作,将内部审计纳入工作日程,对内审机构提出严格的要求;加强财务监管,从各方面给内审人员以支持,努力为审计部门排除工作上的阻力,帮助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使内审机构较好地行使审计职能。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医院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第一位,健全医院的“质量、安全、服务、监督审计”等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医院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使医疗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