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负债风险控制及优化管理问题的探讨

2012-09-01 10:09王国强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年7期
关键词:负债贷款财务

王国强

一、引言

1999年,国务院做出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决策,于是招生人数由1999年160万人跃居到2011年672万人,增长速度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精英教育逐渐走向普及教育。然而财政性教育拨款却鲜有增长,至今未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的目标。于是,各高校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开始大规模银行贷款活动,《2007年中国教育蓝皮书》披露,到2006年底,全国高校贷款规模在4500亿元到5000亿元。报告显示部分高校已存在严重的财务风险,有可能引发社会风险。本文拟对高校负债办学出现的问题和产生的风险进行探讨,从高校的角度出发梳理高校贷款项目管理程序,提出高校贷款规模模型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设,拓展收入渠道,增强负债偿还能力的建议分析。

二、高校负债管理出现的问题

(一)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公立高校的收入主要依赖财政拨款和学生收入,其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强有力的政府背景,使其缺乏相应的负债风险意识,在工作上也忽视预警机制的建立和负债指标的分析。金融机构也由于此原因,对高校的贷款审批缺乏严密的可行性研究,造成比较宽松的贷款环境。当贷款规模大到无法偿还时,银行将高校提起诉讼,高校将贷款压力转嫁给政府,政府出于维护稳定的因素考虑,只好承担起高校的贷款负担。

(二)高校负债管理权责不明确

高校对负债风险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银行贷款的审批程序一般较为简单。可行性分析的论证也不严密,因此造成大量举债。虽然高校取得法人地位,高校的高级管理者对银行贷款应付全部责任,但我国高校高级管理者一般由上级管理部门任命,其岗位的轮换使高校负债变成无人主管,同时贷款使用及偿还方案不明确、监察审计部门不问责使高校贷款变成名副其实的烂摊子。

(三)负债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高校对负债管理不予重视,致使财务主管部门缺乏相关财务指标的统计和分析,高校管理者只重视贷款金额而不重视支付及偿还能力以及未来发展潜力的分析,致使贷款后高校只能偿还利息无法支付本金,为高校未来发展带来沉重负担。

三、高校负债管理策略分析

(一)推动权责明确的负债决策和执行程序,加强贷款资金管理

负债办学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机遇,但过度举债为高校带来沉重的财务压力,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打击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内部应该谨慎审批和开展贷款活动,广泛征求广大教职员工的意见,通过严格透明的贷款审批程序执行方案并进行有力的监管,使贷款项目与学校长远发展规划相适应。

举债高校应建立以校长总负责,其他副校长具有连带责任的贷款管理委员会负责贷款活动的立项和审批以及按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责任。财务、基建、监察审计、工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贷款项目的论证方案的制定、管理、执行和监督。资金使用部门向财务处提交资金使用申请,财务处结合本单位财务情况和资金使用方案进行财务方面可行性论证,然后将论证结果交给贷款管理委员会讨论,贷款管理委员会将同各二级单位负责人进行综合论证,全校教职工荐言献策,将其讨论结果交校长审批,然后财务处向所属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提交贷款申请。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后学校执行高校向银行贷款活动。资金到账后,资金使用部门如基建处必须严格按照贷款资金使用方案执行,不得超标准使用资金,更不许贪污腐败的事情发生,言于律已、勤俭节约。监察审计部门监督贷款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完成进度并向贷款管理委员会定期汇报。总之,高校应推行公开透明、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贷款申请、审批和执行程序,做到责任到人、各司其职。

(二)加强高校贷款规模控制

高校作为事业单位的特殊地位,其固定的收入来源及大比例的财政拨款使其往往忽视负责风险分析和财务预警机制建立。负债比重最大、风险最高的部分为银行贷款,其主要用途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教学规模。适度贷款能够为高校发展提供支持,然而贷款规模超过一定界限同时采取不适当的贷款方案将会为高校的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和沉重负担。所以,高校应结合自己的财务状况,综合分析筹资能力和支付能力来确定贷款规模。

2004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文章探讨了高校合理的负债标准并给出了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模型。它使高校首次采用统一规范的数学模型对自身财务风险和贷款规模进行测算,为今后高校负债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年,杨剑耕在《高校负债能力评价方法探讨》文章上进一步修改了模型,它更加适合高校的财务报表,此模型所取数据直接依据科目汇总表。该模型为:

累计新增贷款控制额度=事业基金——一般基金期末余额+专用基金——修购基金期末余额+未来期间结余分配现值总额-未来期间对于基期还本付息金额增量的现值总额

其中,“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余额反映了高校历年形成的可自主安排的收支节余,“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累计余额反映了在事业收入或经营收入中按比例提取可以在未来购置固定资产的资本性支出。未来期间结余分配现值总额反映了高校在未来期间收支结余可供新增贷款使用资金,该项指标为预测值,可根据国民经济增长率预测高校年度结余资金。未来期间对于基期还本付息金额增量的现值总额衡量已签订贷款合同每年还本付息增加值。

该模型更加贴近高校财务报表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计算简便、操作性强。只有对自身支付能力和财务状况有全面了解,才能使高校做到有针对性的防范高负债给学校造成的不利影响,使贷款规模在可控的范围内,最大发挥其资金使用效益,为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和发展贡献力量。

(三)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为了对高校负债进行全面的监控,及时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增强财务风险预警能力,高校财务主管部门应该建立一套负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负债分析及预测风险的能力。高校作为事业单位一种非营利机构,资金来源虽然稳定但是比较单一,负债能力有限,无力承担巨额债务,为了保证高校的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对自身偿债能力、支付水平、发展能力等指标的分析变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校需要建立一套负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衡量负债风险和偿债能力。

1.偿债能力指标

(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高校的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它反映了高校债权保障的程度。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偿债越有保证,风险越低,贷款越安全。目前高校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在8%~12%之间波动,一般控制在20%以内,否则就会出现较大的财务风险。

(2)收入负债率。收入负债率=(高校年末债务累计额/当年总收入)*100%,这一指标反映了高校在有限收入中需要承担负债的比例。由于高校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学宿舍费收入,收入较为稳定,因此负债总额越小,则该校偿债能力越强。

(3)债务依存度。债务依存度=(高校当年还贷总额/当年总支出)*100%,这一指标反映高校当年支出对当年举债的依赖程度。

2.支付能力指标

式中:Fx方向最大误差为4.55%,Fy方向最大误差为11.49%,Fz方向最大误差为2.65%,Mx方向最大误差为0.45%,My方向最大误差为0.36%,Mz方向最大误差为1.54%。

(1)近期支付能力。近期支付能力等于年末货币资金结存额可供支付的未来期间。该指标越大,支付能力越强,还贷能力就越强。可供周转月数最好不要低于3个月。

(2)远期支付能力。高校远期支付能力=支出的长期净资产/年末货币资金。学校的可支出的净资产包括无限制的净资产,即一般基金、受到暂时限制的净资产,它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越大,说明学校可支配的自由资金越多,贷款偿还的风险就越小。

3.发展能力指标

(1)收入支出比率。收入支出比率=学校当年支出总额/学校当年收入总额,如果该指标大于1,则表明学校当年结余为负数,收不抵支,存在动用历年结余或负债资金弥补支出的情况;如果该指标小于1,则表明学校当年有节余,财务运行处于正常状态。通过收入支出比率可以看出,学校当年的收入是否能满足日常支出,是否有多余的资金偿还贷款。所以应控制好日常支出范围,不得超范围乱花钱。

(2)净资产回报率。净资产回报率=净资产的变化额/总的净资产,该比率反映了学校净资产的增长情况,该比率越大,说明发展能力越强,偿债越有保障。

(3)净收入比率。净收入比率=非限定净资产的变化额/非限定总收入。该比率反映了高校可动用的净资产留存比率,该比率越大,说明高校的发展能力越强,偿债越有保障。

(四)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提倡多种经营模式

高校作为事业单位收入来源应突破传统,利用其人才和科研优势,开拓创新、多措并举,拓宽收入渠道,既一定程度上缓解学校贷款压力,也增强了全校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一,高校作为我国最高层次的教学基地,具有极其丰厚的人才储备和配套教学基础设施,高校应提高其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的不同层次辅导班、课程班、进修班。既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先进知识的需求,提高了高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高校创造了可观的收入来源。

第二,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产、学、研基地建设,积极将科研成果商业化,用社会资金投资促进高校科研事业发展,同时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加速利用贷款进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回笼。或者,高校创办校办企业,高校以其科研成果入股,发展高校与社会企业的横向联合,并获取相关收益。因此,高校应重视其内涵建设,提升其科研实力,吸引社会各界对高校的资金投入和捐助活动。

第三,后勤经营管理社会化,引入BOT管理模式。BOT(Build-Operate-Transfer)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高校可以把学生公寓、食堂、大学生会堂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转让给建设公司并签订特许权协议,学校可承诺相应的入住率、就餐率或大会堂经营权,再运行一定年限后,将该基础设施产权移交给学校。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财务压力,缩小风险。

四、结束语

负债分析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使高校教育事业平稳运行,使负债资金成为推动高校发展的动力而不是制约发展的瓶颈,高校高级管理者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各级管理者严格审核贷款项目立项,加强财务主管部门对日常负债指标的分析,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同时,高校也要拓展渠道,开拓经营思路,积极利用本身优势,扩大收入,增强高校社会影响力和地区声誉,为今后跨越式发展储备力量。

[1]杨剑耕、袁春燕高校负债能力评价方法按讨[J].财会月刊2009(12).

[2]徐爱兰、胡振华.我国高校负债融资优化模式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6).

[3]田志龙、高校负债的成因与对策[J].税务与经济,2008(9).

猜你喜欢
负债贷款财务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你的负债重吗?
136家房企负债直逼5万亿万科、绿地和保利负债均超30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