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蒲柏的田园思想与辛弃疾的田园思想之比较

2012-08-30 21:14侯文夏
青年文学家 2012年13期
关键词:田园生活亚历山大辛弃疾

侯文夏

摘要:亚历山大·蒲柏是英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古典主义诗人,曾被法国作家伏尔泰称为“欧洲最伟大的诗人”。蒲柏主要创作讽刺诗和说教诗,但也有少量的田园诗。他的《幽居颂》就是诗坛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无独有偶,早在12世纪的我国,生活在南宋时期的一位词人,一生力主抗战北伐,但壮志难酬,他的词风以豪放为主,亦有婉约佳作,他就是辛弃疾。两位诗人生活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年代,却有着相似的思想和无奈。本文就将通过对比分析两位诗人的诗来阐述亚历山大.蒲柏的田园思想。

关键词:亚历山大·蒲柏;辛弃疾;田园生活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3-0182-01

一、背景

亚历山大·蒲柏是18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他也是全部英国诗史上艺术造诣最高的艺人。”[1]然而12岁那年的那场大病毁掉的不仅是他的健康,还有他一生的命运。从那以后,蒲柏体弱多病,身体畸形,他的一生行走都很困难。然而,这些困难的处境并没有使这位敏感的诗人退缩,他反而更加勤奋的学习,他只能通过自学来改变自身的命运。

辛弃疾生活在被金侵略的南宋,他的家乡,山东济南,在他出生前13年就已被金占领。他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军,收复失地,但是他的种种建议和次次上书都未被当朝统治者所接纳,只得闲居江西长达20年之久。辛弃疾一生光复故国的壮志难酬,志向得不到施展,只得将一腔忠愤发而为词。他的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浑,以豪放为主,他“善于熔铸经史,语言多有创新,许多名篇历传不衰。”[2]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二者虽然都屡遭不幸,命运多舛,但都是以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坚持自己的创作,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世界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为世界文学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作品分析

亚历山大·蒲柏的《幽居颂》颂扬了简朴纯真的乡村生活,那里是如此恬静和安宁,这与作者所处的喧嚣的城市形成强烈对比,因而也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全诗如下:

幽居颂

精心照料父辈留下的田地 尽情呼吸属于自己田地的空气

这样的人,必定是有福之人牛奶自供,面包自给

他的绵羊为他编织毛衫他的树木夏天为他遮阳

冬天供他取暖胸中了无牵挂

岁月缓缓而行身体健康,心灵安宁

日子平静——这样的人,我们为他祝福

夜晚安睡闲来读书,偶有创作

伴有冥想的纯真是多么的惬意

活着,默默无闻死后,无人哀悼

从这个世界悄悄离去无需石碑铭记

诗中所描述的乡村那清新的空气,新鲜的食物,不仅能够提供给人们健康的营养和能量,最重要的是乡村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亲近大自然的机会。蒲柏对乡村生活的渴望源于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于这个饱受生活刁难的诗人来说,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悄悄地来,悄悄地离开。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描绘了一个农村五口之家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把这家老小的神情面貌描写得惟妙惟肖,使人读了有一种浓厚的乡村生活的气息,表现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全诗如下: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斗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由于常年在农村居住,作者对农村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与农民也有了较多的接触。这首词的环境和任务搭配得极为和谐,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小溪旁边一家五口人的生动生活。尽管全诗描写的是农村的和平安静,朴素舒适的生活,但这并不能说明作者对现实抱有逃避的态度。极力主张抵御金军,光复祖国是作者一生的志向,而他对乡村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能激起他对祖国统一大业的热忱。

三、亚历山大·蒲柏的“归园田居”与辛弃疾的“归园田居”的不同

不可否认,亚历山大·蒲柏和辛弃疾都是他们那个时代最杰出的诗人,尽管二者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他们都以自己的学识征服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同样也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但是,鉴于二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有根本的不同,二者的田园思想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亚历山大·蒲柏生活在18世纪的英国,在经历了17世纪一系列的动荡的历史事件之后,英国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在文化方面,18世纪标志着欧洲启蒙运动的开始。亚历山大.蒲柏就是这一运动的领跑者。在他的作品中,他对当时的英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批判,对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并试图用一种更为理性的准则来衡量社会生活。他的诗句语言凝练,意义深远,他的诗也就陈为了“反对社会上一切不文明的恶势力的武器”[3]在这样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宁静的乡村成了他的避风港,成了他小憩的乐园。正如诗中所说:

活着,默默无闻

死后,无人哀悼

从这个世界悄悄离去

无需石碑铭记 。

辛弃疾则不同。他所生活的南宋朝廷当时已经风雨飘摇,面对金军的大举入侵,朝廷已无力阻止。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沦陷,他自己也亲眼目睹了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但由于他思想激进,坚决主张抗金,很受当朝统治者的排斥,所以一直得不到重用。

由此可见,前者显然没有为社会动荡所困扰,因而可以更专注于学术,他的归隐实际上是出于个人的意向,实质上是一种逃避;后者面临着内忧外患和自己的郁郁不得志,只能归隐田园,度过余生,他的归隐某种程度上不是自愿的,而是为形势所迫。

四、结语

亚历山大·蒲柏和辛弃疾都向往宁静的乡村生活,他们都将自己的心血奉献给了他们的那个时代。纵观蒲柏的一生,命运不济使得他愤世嫉俗,在道德上讽刺一切伪善,反映在诗歌中则是以诗为武器,鞭笞一切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正是在这位最讲究的诗人手里,英国诗有力地发挥了它的多方面的社会作用”[4]辛弃疾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祖国的沦陷,政治上的不得志,他的豪情壮志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为他的词构成了悲壮的基调。历史的车轮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无法还原当时两位诗人的处境,但是我们依然能在他们的作品中追寻着他们的足迹,与他们细细品味乡村生活的点滴,与他们共享归园田居的愉悦。

参考文献:

[1]、刘意青(主编):英国18世纪文学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p71。

[2]、上疆村民(编): 宋词三百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p175。

[3]、刘意青(主编):英国18世纪文学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p85

[4]、王佐良 (著): 英国诗史:译林出版社:1997,p197

猜你喜欢
田园生活亚历山大辛弃疾
威廉·亚历山大:通过画笔让西方了解中国
亚历山大的消暑之物
亚历山大诉耶鲁大学:美国依据第九条提起的校园性骚扰第一案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我向往的田园生活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学龄前期儿童患“亚历山大Ⅱ型”1例
田园生活
山林石屋,北京城边的田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