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晶晶,宋锦平,游桂英
King的达标理论重点关注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特别是护士与病人之间,人际间系统的相互作用。对护士和服务对象来说,双方都要通过感知、判断、行动、反应、互动等过程,最后才能达到相互影响[1]。强调护理的重点是促进护士与病人在护理活动的过程中共同参与及相互作用,鼓励病人主动参与实现获得最佳健康状态目标的活动。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病人在手术前会发生比较复杂的心理变化,这些心理因素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和预后。2009年9月—2009年11月将King达标理论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的术前心理护理中,护士通过与病人的交流与互动,感知病人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43岁~74岁(57.0岁±6.8岁)。均诊断为冠心病,结合临床症状、负荷试验显示所支配区域心肌缺血情况,有实施介入手术的指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临床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方法 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心理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King达标理论进行病人术前心理状态的评估、诊断、计划、执行和评价。时间为术前1d~3d。
1.2.1.1 评估 评估是所有护理活动的基础,准确全面的评估对顺利达到预期目标十分重要。King理论强调评估在互动中进行,她认为由于人们的知识、背景、技能、能力、结果价值观及目标不同,每个人对现实的描述表现各异,对事物的理解存在差距[2]。沟通是证实感知准确性所需的行为,因此,护士在与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必须重视对方的感受,通过面对面交流、查阅病历等方式了解病人的病史、心理状态及对手术的认识及顾虑,真心与他们交流,使得所收集的资料准确真实,为合理有效地对病人进行术前心理支持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互动与感知,发现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术前病人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有:①精神过度紧张,心理承受能力差。由于惧怕心脏手术或对手术持怀疑态度、担心疾病性质、害怕疼痛、担心预后等问题,常常造成术前心理压力过大,忧心忡忡,情绪不稳定。护士在与病人的沟通中发现,由于担心手术,很多冠心病病人倾向于保守治疗,一旦入院,对住院和手术十分焦虑,表现为情绪紧张,整日处于不安状态,甚至担心手术失败。②担心经济问题。由于介入治疗的手术费用相对较高,很多低收入或未参加医保的病人常会担心医疗费用的支付会给自己及家庭带来负担,因而在手术前会再三追问手术的费用,严重者甚至不愿意手术。③希望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病人术前角色衰退,容易产生孤单、被忽视的情感体验,心理依赖增强,常常希望家属及子女能常伴左右,希望医护人员能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1.2.1.2 诊断 King认为,诊断是护患分享彼此评估的结果,即诊断的内容必须是护患双方一致认可的。冠心病病人自我照护能力下降,对心脏介入治疗知识了解较少,对介入治疗环境感到陌生,术前易产生紧张、焦虑、孤独、依赖等心理状态。针对这一服务对象,护士必须以尊重、理解的态度给予其专业化、人性化的指导与帮助,尽量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避免病人出现角色强化,以更好地达到双方预期的目标。
1.2.1.3 计划 King理论指出,病人有权参与计划过程。护士应尊重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的意见和建议,与病人交换信息,共同制定护理目标。同时,也应鼓励其家庭成员参与,合作性地探讨达到目标的方法,建立有效的心理护理计划。通过综合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计划主要为减轻术前紧张、无助感,增强手术成功的信心。
1.2.1.4 执行 King强调执行属于交流的延续。这种交流并非仅限于语言性沟通,主张病人主动参与实现目标的行动。护士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使病人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以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3]。在与病人交流的过程中,护士应利用“精神”“语言”“行为”等潜在积极因素,帮助病人在术前处于治疗、护理的最佳心理状态。用解释性、鼓励性和具有说服力的语言,向病人讲解介入手术治疗的有关知识,阐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手术;介绍消除紧张、焦虑的方法;针对担心手术费用的病人,告诉他们从长远来看,手术能从根本上治愈疾病,这样可以减轻今后个人或家庭的负担;向担心手术失败、术后恢复不好的病人介绍同种疾病病人的手术治疗情况,并邀请术后病人现身说法,通过交流,使其消除不必要的顾虑、恐惧和紧张,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增强治病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4]。
1.2.1.5 评价 King提出,在护患互动中,若相互感知准确,就会发生交流,在护患之间存在交流,就能达到目标,若目标达到,就能使大家满意,护理就会有效[5,6]。评价时应对照之前设定的目标,客观评价各项措施取得的效果。若达到目标,则结束护理程序;若目标未达到,则进入新一轮的循环。
1.2.2 评价工具 采用心脏病人心理状况问卷(HPPQ)测定两组的差异性,该问卷由荷兰鹿特丹Erasmus大学心胸中心与医学心理部合作编制,专用于测量心脏病病人心理状况。该量表共52个条目,分为4个维度:①自主健康感;②无能为力感;③沮丧感;④社交障碍感。经李宁等[7]编译并测定其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α为0.65~0.90。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
表1 两组病人HPPQ评分比较分
将King达标理论运用于冠心病病人术前心理护理,能有效发挥病人主动参与康复和维持健康状态的积极性,促进病人积极参与自我保健和监测措施,对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的恢复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表1显示,HPPQ评分表明,观察组病人的自主健康感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无能为力感和沮丧感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病人能对介入手术表示理解,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术前准备,以主动积极的姿态迎接手术的到来。而两组病人的社交障碍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King达标理论尚不能对病人的社交障碍产生显著影响,可能与住院环境、人际交往等有一定关系,护士还应采取其他措施共同帮助术前病人减轻社交障碍感。护士掌握了达标理论的概念知识能够准确地理解病人发生了什么,其家庭成员发生了什么,以及能够提出怎样应对建议[8]。King达标理论通过评估病人的感知、沟通、互动等,确认病人需要帮助的问题,护患共同决策、制定针对问题的目标和计划,通过护士和病人或家属共同执行计划,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将King的达标理论运用于手术前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促进护患交流,病人能有效表达自身的心理状态及需求。通过验证表明,当护士和冠心病介入手术病人共同制定目标后,通过正确的感知,护士能为病人提供专业帮助,共同应对术前的心理问题,使病人在手术前和手术中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密切配合手术治疗,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手术后的康复。经护患的交流与努力,观察组病人能正确看待介入治疗手术,术前心理障碍有所减轻,增强了生活的信心。King达标理论的应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发展了护理理论,促进了护理发展。在冠心病介入手术前,护士对病人的心理问题给予认真正确的解释指导,获得病人的理解和信任,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充分体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宗旨,也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King达标互动护理理论不仅可以使用在冠心病病人术前心理护理中,在其他术前心理护理中也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但同时也应看到,King达标理论用人文科学的概念解释护理现象较多,但对护士应具备的有关医学知识和技能却未加说明。因此,应该评判与分析护理模式的优与劣,通过临床护士的不断探索,寻找更适宜的护理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促进护理学科的不断向前发展。
[1] 姜冬九.整体护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90-302.
[2] 陈铭华,许素娜,黄映贞.King达标理论在产妇产后住院期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8(4):29-30.
[3] 朱慧,江秋英,黄桂雅.King目标实现理论在肿瘤病人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6,20(3A):607-609.
[4] 郭兰军.手术病人术前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9):3006-3007.
[5] 王斌全,赵晓云.伊莫金·金和她的达标理论[J].护理研究,2008,22(3B):751.
[6] 黄金.King的达标理论[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9):772.
[7] 李宁,熊英.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理状况和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01-803.
[8] 宋海燕,杨桂芹.引入服务人员五次修炼 提高服务质量的尝试[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