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聂迎利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2011年7月7 ~11日期间,调研组对上海市奉贤区、青浦区、崇明县的12家规模奶牛场进行了调研。从调研结果看,上海市奶牛养殖水平较高,管理规范,奶价稳定,奶业发展形势良好。具体调研结果如下。
12家奶牛场中,国有奶牛场有8家,占66.66.%;集体和联营的奶牛场各2家,分别占16.67%(图1)。
12家牛场建成时间均较早,其中,2家建于1979年,2家建于1981年,1家建于1992年,2000年之后建成的有7家。建场时间较早的牛场,均未采用专业的设计和建造公司进行设计建造。
图1 奶牛场性质分布
1.2.1 总体情况
一是员工总数。调研的奶牛场的员工总数相差较大,最少的42人,最多的75人。从调研数据看,奶牛场员工总数呈现奶牛存栏数越高,员工总数越高的特点,即有75人员工的奶牛场存栏奶牛1600头,有42人员工的奶牛场奶牛存栏773头。
二是学历。所有员工中,学历最高的为大学本科,且人数极少,在所调研的奶牛场中,每家仅有1人,占奶牛场全部员工总数的1.73%;其次为大专学历,人数略有增加,在1~9人之间,共有29人,占全部员工总数的8.36%。二者合计占全部员工总数的10.09%。
三是工资。从总体来看,只有1家奶牛场人员的平均工资低于2000元/月,为1846元/月,其余奶牛场均在2000元/月以上,最高的为2500元/月。在调研的奶牛场中,人员的工资与学历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大专和本科学历员工的工资普遍高于平均水平,而本科学历员工的工资比大专员工高500~750元/人·月。
1.2.2 场长
场长是整个奶牛场的核心,对奶牛场的生产管理与经营状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规模奶牛场。因此,调研的奶牛场均配备了1名专职的场长。尽管这些场长从事奶牛养殖的时间不等(3~28年),但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且有畜牧兽医专业背景。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保证他们有效地开展工作,有的场长可以同时管理2家千头规模的牛场。由于场长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其工资也相对较高,在5000元/月以上,最高为6200元/月。
1.2.3 其他员工
调研的奶牛场均配备了专职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且人员分工明确。技术人员主要为兽医师、配种员、营养员和质检员;工人主要为配料送料工、挤奶工、饲养员和粪污处理员。从人数来看,兽医师和配种员一般为1~3人,营养员和质检员均为1人;工人人数则根据奶牛存栏有所不同,配料送料工为2~6人,挤奶工为11~22人,饲养员为6~25人,粪污处理员为1~12人。从员工的学历来看,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例达到68.29%;工人中没有大专以上学历,全部为初中或小学学历。从员工工资来看,技术人员工资普遍高于工人工资。技术人员中,配种员的工资最高,可达到5000元/人·月,调研奶牛场中,有半数奶牛场的配种员的工资已经高于场长;其次是兽医师(最高为3050元/人·月)和营养师(最高为3250元/人·月),质检员相对较低;工人中,配料送料工和挤奶工工资相对高于其他员工,比例在10%左右。
另外,每家奶牛场还配备了相应的行政和后勤人员,主要包括办公室、财务、采购、食堂、保洁、保安等,人数在16人之间。为了节约成本,有1/3的奶牛场的行政和后勤人员由内部员工兼职。这些人员的学历普遍不高,没有大专以上学历,工资也是全场最低的。
1.2.4 培训
调研奶牛场均十分重视对员工的培训,每年都会组织内部培训,还会邀请国内外专家进场进行培训。同时,还会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员工外出参加各种会议、论坛;参加人员一般为场长、兽医师、配种员、营养师和质检员,工人和行政人员则很少有这样的机会。
奶牛场存栏数在773~1600头之间,其中1000头以下的2家,10001500头的4家,1500头以上的6 家。
调研奶牛场中,成母牛占全群的比例在55%~60%之间的有6家,占50%,有2家低于55%,4家高于60%。从总体看,牛群结构较为合理。
调研奶牛场的奶牛全部为荷斯坦奶牛,其中一半的奶牛场的奶牛是建场时从国外引进的。调研的所有奶牛场都是通过人工授精进行繁育的,使用的冻精分为普遍冻精和性控冻精2种,普通冻精方面,完全采用国产冻精的有4家奶牛场,完全采用进口冻精的有2家奶牛场,其余6家同时采用国产和进口冻精。性控冻精方面,有6家奶牛场还采用了国产或进口性控冻精,进口性控冻精主要来自加拿大。虽然性控冻精的配种成功率略低于普通冻精,但产母犊率可以达到90%。
调研奶牛场中,有三分之一的牛场完全采用拴系饲养,其余奶牛场则采用拴系和散放结合的方式。
被调研的奶牛场TMR采用比例较高,全部奶牛场都采用了TMR饲喂技术,且均为进口的立式设备,容积在8~25立方米。
调研发现,所有奶牛场均采用了管道式挤奶,其中1家还采用了鱼骨式和提桶式挤奶。从所使用的设备来看,奶牛场全部采用的是进口挤奶设备;从挤奶次数看,均为每天挤奶3次。
所有奶牛场均已充分认识到奶牛饮水的重要性,认为水是奶牛生长、维持、生产、繁殖等过程发生生化反应的物质基础。因此,所有奶牛场均配备了专用的饮水设备,主要为特瑞碗。
奶牛场对牛床重要性的认识也是一致的,他们均配备了牛床,牛床垫料主要为橡胶和木屑,还有1家采用了木板。
1.6.1 饲料精粗比
精饲料和粗饲料的比例各奶牛场之间有一定的差别,调研奶牛场精粗饲料比例在50∶50左右,使用粗饲料比例较多的,可以达到总饲料的70%;使用粗饲料较少的,占总饲料的45%。
1.6.2 粗饲料
被调研的所有奶牛场均选择了美国苜蓿,价格在2170~2800元/吨,蛋白质含量为18%~20%。有2家奶牛场还同时选购了国产苜蓿,价格为1900元/吨左右,蛋白质含量为15%左右。
所有奶牛场均饲喂了羊草,主要购自黑龙江和内蒙古,价格在1400~1600元/吨,只有1家较低,为1340元/吨。
所有奶牛场均采用了全株玉米青贮,除1家购自饲料公司(价格为435元/吨)外,其余奶牛场均为自种自贮,制成后价格为235~435元/吨。
另外,有2家奶牛场还饲喂了草颗粒、燕麦草和稻草。草颗粒主要用于饲喂围产后期奶牛,价格为1500元/吨;燕麦草主要用于饲喂围产前期奶牛,价格为2600元/吨;稻草主要来源于当地的农副产品,饲喂稻草是为了降低成本。
1.6.3 精饲料
调研奶牛场均使用自配的全价料,其中,玉米的价格为2350~2500元/吨,豆粕的价格为3000~3400元/吨,甜菜粕的价格为1950~2100元/吨。
1.7.1 疾病防治
调研发现,调研奶牛场用于疾病防治的费用每年在20万~45万元之间,平均每头牛为60~1000元/年。从疾病种类看,上海地区奶牛场常见的疾病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乳房炎、肢蹄病和繁殖障碍疾病。
乳房炎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为1.3%~3.0%,高发时间为每年的6~9月。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乳房治疗或乳房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治疗费用为每头牛200~400元。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5%~15%,高发时间为每年的5~9月,隐性乳房炎主要在干奶期进行治疗,治疗费用为每头牛10~45元。隐性乳房炎主要通过CMT法和DHI进行检测,检测频率为每2个月1次、每月1次或每月2次。
肢蹄病的发病率为3%~6%,高发时间也在每年的5~9月。主要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进行修蹄,每头牛的治疗费用为20~200元。肢蹄病及时发现和处理,治愈率较高,夏季时治愈率相对较低;对于久治不愈的患牛一般淘汰。因此,奶牛场均非常重视对肢蹄病的预防,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为奶牛提供舒适的环境;提供合理的营养配方;每年修蹄2次;蹄部药浴。
繁殖障碍疾病主要有子宫囊肿、胎衣不下、子宫炎等,高发于每年的9月至翌年的3月。主要采用抗生素和激素治疗该病,且治愈率较高,但久配不孕的牛只因无生产价值只能淘汰。
1.7.2 疫病防控
所有奶牛场对口蹄疫、布病和结核病均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措施,包括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车辆,隔离人、畜、车,按政府动物防疫机构制定的免疫程序开展免疫工作,做好各项防疫消毒工作等;并定期开展检疫,对于发现的阳性牛,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图2 奶牛场泌乳牛年均单产分布情况
调研奶牛场生鲜乳均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交售给当地的乳品企业,价格按照上海原料奶收购价格形成机制实施方案执行,实行按质论价。各奶牛场生鲜乳营养指标和卫生指标情况良好,乳脂率在3.40%~3.50%之间,乳蛋白率在3.12%~3.24%之间,干物质含量在12.0%~13.0%之间,细菌总数被控制在了10万 CFU/mL以下,体细胞数在40万个/mL以下。
调研奶牛场的直接饲养成本为2.02~2.40元/kg原料奶,其中精饲料占40%~45%,粗饲料占60%~55%;完全饲养成本为3.36~3.50元/kg原料奶,其中直接饲养成本占60%~68%。
从效益情况来看,调研奶牛场泌乳牛的年利润差距较大,奶牛场整体利润差距也较大,但只有1家奶牛场由于个别原因出现了亏损。其中,效益最好的奶牛场,泌乳牛年利润为4735元/头,净利润为400万元;效益最差的奶牛场,泌乳牛年利润为2000元/头,净利润为80万元。
奶牛场粪污处理主要采取3种方式:直接还田;沼气处理之后沼液、沼渣生产有机肥;先固液分离,然后固体还田或烘干后用作垫料,液体进行沼气处理或者达标后排放。从调研结果看,先固液分离再进行处理的方式逐渐被奶牛场采用,有6家(占50%)奶牛场采用这种方式;2家直接还田;2家先进行沼气处理;另外2家采用沼气处理与直接还田相结合的方式。
从粪尿收集方式来看,有三分之一的奶牛场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工清粪方式,其余奶牛场都已开始采用铲车清粪、水冲清粪、电动机械刮板清粪方式等现代化的粪尿收集方式。
上海市星火奶牛一场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奶牛福利。如根据奶牛体形的变化,对颈夹进行了调整;对原来水泥铺木屑的牛床垫进行了改善;为了降低牛舍的温度和湿度,2008年时对风扇进行了统一更新,现在又配备了天津上一直径1米的风扇,并安装了喷洒装置。尽管外面环境气温高达三十八九度,但上海牛奶集团香花鲜奶有限公司的牛舍内却让人感觉很凉爽,因为牛舍都配备了水帘和风扇。
上海是我国最早进行生鲜乳定价机制探索的地区之一。1986年6月,上海市牛奶公司召开了“牛奶收购按质论价”讨论会,1989年2月起,“上海市生奶收购按质论价方法”正式实施。其后,该方法不断完善,如调整基础计价指标,增加检测指标,建立健全第三方检测机制等。2011年4月1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物价局)、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原料奶收购价格形成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原料奶收购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原料奶收购价格由收购基本价格及浮动幅度、质量差价等因素构成,浮动幅度不超过6%。基本价格由市发改委(物价局)会同市农委,依据市物价局成本调查队监审的饲料成本、人工成本和费用,以及7%利润制定。具体收购价格由原料奶生产、加工企业以收购基本价格为基础,在规定的浮动幅度内协商确定。通知还规定,要继续实行按质论价政策,切实发挥价格杠杆在提高原料奶质量和加强食品安全中的作用。上海市原料奶的政府指导价和优质优价政策,维持了原料奶收购市场的稳定,保障了原料奶生产者和加工企业的合法利益。调研奶牛场负责人均表示,上海的乳品企业都很好地执行了生鲜乳价格形成机制,生鲜乳收购价格稳定,均在3.90元/kg左右。
生鲜乳的优质优价是建立在第三方检测机制基础之上的。上海市早在正式实施生鲜乳收购按质论价办法时就开展了第三方检测,委托上海乳品培训研究中心统一测试。经过近20年的发展,第三方检测机制日益完善,目前由国家乳品检测中心进行检测。第三方检测主要体现的是“公平、公正、公开”的精神。调研奶牛场负责人均表示,当自己的检测结果与乳品企业不一致时,均会进行第三方检测,而且对检测结果双方都十分信服。由此可见,第三方检测机制充分发挥了作用,保护了奶牛场的利益,提高了饲养积极性,也减少了奶牛场和乳品企业之间不必要的摩擦。
被调研的奶牛场负责人均表示,上海地区普遍存在优质苜蓿不足的问题。奶牛场虽然均购买了苜蓿,有的还购进了进口苜蓿(进口苜蓿蛋白质含量为18%~20%,国产苜蓿一般为15%~16%),但出于成本考虑,奶牛场普遍的做法是:苜蓿主要用于饲喂泌乳牛,特别是高产牛,而处于低产期和干奶期的成母牛,以及后备牛则只饲喂羊草、草颗粒和燕麦草等。调研的奶牛场中,只有1家奶牛场用苜蓿饲喂全部奶牛。
优质苜蓿饲喂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海地区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不适合种植苜蓿。调查显示,虽然调研的奶牛场均有自己的饲料地(除1家租用了600亩地外,其余奶牛场均有自己的饲料地,面积在780~1200亩之间),但是这些饲料地主要用于种植青贮玉米,以满足牛场对青贮的需求。
苜蓿是奶牛优质高产的基础,但相对较高的价格,特别是进口苜蓿,增加了奶牛场的饲喂成本。因此,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对积极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农户和专业公司或奶牛养殖场进行补贴,降低奶牛场饲喂成本,增加其效益。
相对于其它养殖行业,奶牛养殖工作技术含量高,工作量大,工作持续时间长,但工资相对偏低。调研发现,上海地区奶牛场遇到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技术人员和工人短缺。奶牛场负责人表示,现在饲料涨价,就是奶价不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工资也不涨,因此很难招到人,招到了人也留不住人。技术人员主要从大专院校招聘,但年轻人在牛场待不住,不稳定,培养一段时间就离开了;而像清粪、挤奶等工种,人员就更加缺乏,有些奶牛场四五个人要给200头牛挤奶。上海本地人不愿意做,一般都是从外地来的农民工,人员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建立奶牛场技术和管理人员培训机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提高有关人员的水平;同时,奶牛场应提高员工的薪金待遇,改善工作环境,为员工营造和谐的工作气氛、良好的沟通环境、广阔的发展空间,给员工带来归属感,让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愿意从事奶牛养殖业。
随着上海市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上海可以用来发展奶牛养殖业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近年来,奉贤杭州湾北岸区域又成为了上海新一轮城市建设的亮点,该区域涉及浦东新区(原南汇区)、奉贤、金山3个区,使当地本来就有限的奶牛养殖用地变得更加紧张。由此给奶牛场带来了3个方面的压力:一是需要搬迁;二是对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饲料用地会进一步减少,粗饲料供应紧张问题日益严重。
建议合理统筹规划,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率,并对奶牛养殖用地给予政策倾斜,同时,在技术上、管理上帮助奶牛场合理运用有限土地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