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伟,马贵胜
(临沂市临沭县第一初级中学,山东 临沂 276717)
思维定势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人的一种思维惯性,即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习惯思维方向。人一旦采用某种思维方式获得成功之后,就会形成一个定势,碰到新问题,也要用老经验去试一试,按固定的模式去验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对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有重要的影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一规律,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来解题,有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但有时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妨碍思路的打开,甚至产生思维惰性。我们来看两个实验:
[实验1] 例1:求证:(1)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各边的距离之和是定值;
(2)边长为a的正n边形内任意一点到各边的距离之和是定值。
实验对象:初三甲组20人,乙组20人,丙组20人.
实验方法:甲组直接证(2);乙组先证(1)再证(2),教师不作提示;丙组先由教师分析(1),然后指出(1)与(2)的异同,学生再做题。
实验结果:甲组正确率仅20%;乙组(2)的正确率达50%,另有28%的会(1)而不会做(2);丙组的正确率高达86%。
这一实验表明:甲、乙、丙三组学生的正确率逐渐升高,说明解(1)所产生的思维定势(解题所用到的知识和思维方法)对(2)有了积极的影响;特别是丙组,在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定势积极作用加以正确指导的情况下,思维定势所产生的正迁移的效果更加明显。
求k的值。
实验对象 初三学生50名。
这一实验表明:思维定势是造成部分学生盲目套用某种解题方法的主要原因,属于典型的负迁移。
以上两个实验表明:思维定势对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有重要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关键是怎样积极使之产生正迁移,又要注意克服思维定势所产生的负迁移。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对知识和技能的联系、对比、类比、转化,为学生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把握课题内容和实质,找到与之相适应的知识联系,习惯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释同类现象,并确定解题策略。
例3:如图,AB=CD,G、H 分别是AD、BC 的中点。求证:∠BEH=∠CFH
思维定势诱导1:证两角相等常用的方法——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平行线…
诱导结果:利用等腰三角形证明.这为本题确立了关键的解题方向。
思维定势诱导2:使两角转换到同一个三角形中的方法——平移、旋转、对称……
诱导结果:采用平移。
思维定势诱导3:角平移的常用方法——中位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
诱导结果:连结AC,添中位线GM、HM,这就把已知和未知条件连接起来了。
教师在设疑、启发、诱导的过程中,既要排除不合题意的思路,同时启发用不同思路得出不同解法.通过正确诱导学生的思维定势,发挥其积极影响作用,使学生在思考或处理同类或相似问题时,不走或少走弯路,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思考效率和综合解题能力。
思维定势在思考有创新性的问题时,往往起到阻碍作用,因此,突破思维定势就是要善于主动摆脱原来的思维模式,将思路指向新的领域或新的客体“.空城计”是大家熟知的一个三国故事:身经百战的司马懿深知“兵不厌诈”,结果担心诸葛亮的空城里有“诈”,疑心空城内部有十面埋伏,在150000比2500军士的优势下而不敢进城。是思维定势使司马懿中了“空城计”,而诸葛亮的“空城计”的设计则是典型的突破思维定势的好例子。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突破思维定势,消除其在解题中的消极影响呢?
正确的思维来源于正确的概念,而学生常因概念模糊而产生错解.例如常有学生在解x2-16>0时,错解为:移项 x2>16,两边同时开平方得 x>±4。这是受解方程概念的定势的影响;解>0时,错解为:去分母得x>0,这是受整式不等式的影响。因此应通过概念的应用让学生深化理解概念,避免因某种思维定势误入歧途。
根据中学生心理特点,他们对于某一新知识和方法,开始苦于掌握不了,而一旦用熟了后又会形成思维惯性,甚至有时乱用。
因此,可以通过做一些初看起来似乎适用于某一公式或方法,但仔细分析又行不通的特例(如本例),让学生体会某一公式或方法的局限性,以便今后解题用同样的方法时能突破思维定势,从而采取灵活的解题策略。
在正确的熟记概念法则的基础的同时,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是突破思维定势的关键。
1.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针对部分学生对貌似相同的问题不认真审题,不能正确分析题设与结论的差异,教师在教学每一道例、习题时,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题设和结论中所有条件及相互联系,以便正确解题。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广开思路,一题多解。针对思维定势影响解题的灵活性,那么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可防止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实践证明,一题多解是活跃学生思维的好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司马光砸缸》是大家熟悉的故事:在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一个盛水的大缸中时,在场的小朋友想的是“人离开水”的救人方法,可因为水缸又高又大,而无法实现;司马光却顺着相反的作用过程思考,即想法是“水离开人”,于是有了“砸缸放水”的方法,救出了伙伴。逆向思维使司马光获得了成功,这个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有时按常规思路解题困难较大时,若采用逆向思维,则能有效的突破思维定势。
习惯思维 用加减消元法先求出未知数x,进而求y。
显然2002、2003是二次方程m2-xm+2000y=0的两个根,∴2002+2003=x,2002×2003=2000y。
∴x=4005,y=2005.003。
综上所述,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正确诱导学生的思维定势,促进思维渐进性向突变性发展,又要适时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打开新思路,发现新思想、新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和综合解题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