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约记者 李慎宁
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2012年“三农”工作的重点,并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着重长远谋划的政策措施,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部署。
2011年岁末,如期迎来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会上讨论修改了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
事实上,在12月份结束的年度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已经释放了重要信号,透露了2012年一号文件的主题。会议明确提出,2012年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努力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据知情人士透露,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步伐,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
目前,我国耕地资源约束趋紧。据统计,我国耕地面积已从1995年的19.5亿亩减少到2010年的18.18亿亩。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同时,水资源约束也十分突出。我国水资源人均2100立方米的规模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从淡水资源看,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主要执笔人之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曾在多个场合都反复强调,目前依靠增加物化投入推动粮食增产难度很大,必须立足于现有农业资源,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步伐,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
陈锡文指出,加快农业科技的改革发展,是当前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只有依靠农业技术进步,才能满足全社会不断增长的农产品消费需求,解决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也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农产品国际竞争中,占据应有的一席之地。
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2012年将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而且要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技。
科技界人士普遍认为,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2012年“三农”工作的重点,并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着重长远谋划的政策措施,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部署。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其中种子技术是最核心、最基础、最重要的关键技术。据统计数据显示,除大宗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育种外,目前中国有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以及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还是依赖进口。如果种子这个源头问题不解决,维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将无从谈起。
对于目前中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全国政协委员、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称,研发单位太多,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而种子产业则缺乏龙头型的大公司,全国8700多家种子公司,其中只有10家公司上市,这些所谓的上市公司销售额也不算很大,研发能力极弱。
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召开了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工作会议,确立了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重要地位,指明了现代农作物种业的发展方向。同时,18个省(区、市)人民政府也已印发了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基地建设、提升种业创新能力、扶持企业发展、强化种子管理机构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国家各有关部门也正在研究落实各项配套政策;大型骨干企业正在加快进行兼并重组,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种业科研人才。这一系列动作都预示着种业重大发展机遇的来临。
据知情人士透露,2012年的一号文件将试图打造全面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通过生物育种技术确保良种质量。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业界对种业的关注将会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延 伸 阅 读
2004~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关农业科技政策摘要
2004年
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
要围绕增强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改革农业科技体制,较大幅度地增加预算内农业科研投入。继续安排引进国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资金。增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已有科研成果的中试和大面积示范推广。引导和推动企业成为农业技术创新主体,允许各类农业企业和民营农业科技组织申请使用国家有关农业科技的研发、引进和推广等资金。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国家推广机构和其他所有制推广组织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场、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建立与农业产业带相适应的跨区域、专业性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支持农业大中专院校参与农业技术的研究、推广。
2005年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要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要不断提高国家科技投入用于农业科研的比重,有关重大科技项目和攻关计划要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资的规模。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抓紧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国家基地的创新能力建设,搞好农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
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继续实施“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搞好大宗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扩繁推广。从2005年起,国家设立超级稻推广项目。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优先扶持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组装集成与配套技术开发。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扶持科技示范户,提高他们的辐射带动能力。
加快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力度。国家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主要承担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11.80,-0.15,-1.26%)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抗旱,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职能。对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各级财政要在经费上予以保证。同时,积极稳妥地将一般性技术推广和经营性服务分离出去,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发挥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积极培育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科技型企业。探索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机制和新办法,对农技推广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度,鼓励各类农技推广组织、人员及有关企业公平参与申报。
2006年
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在机构设置、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实行新的运行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国家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继续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针对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加快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节约资源和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推广。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在国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加强种质资源和知识产权保护。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加强气象为农业服务,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2007年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加强国家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创新能力建设。启动农业行业科研专项,支持农业科技项目。着力扶持对现代农业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技术研发。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成果的集成创新和中试熟化。建立鼓励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在农业科技研究中的作用。
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推进农科教结合,发挥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积极作用。增大国家富民强县科技专项资金规模,提高基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要积极开发运用各种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启动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改革农业耕作制度和种植方式,开展免耕栽培技术推广补贴试点,加快普及农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积极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水产养殖技术,降低饲料和能源消耗。
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要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走符合国情、符合各地实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加快粮食生产机械化进程,因地制宜地拓展农业机械化的作业和服务领域,在重点农时季节组织开展跨区域的机耕、机播、机收作业服务。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实施“金农”工程,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加快建设一批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公用农业数据库。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启动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积极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作用。
2008年
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切实增加农业科研投入,重点支持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强先进实用技术集成配套。加强产学研密切结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活动。推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提升农业区域创新能力。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实施种子工程和畜禽水产良种工程。
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快构建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抓紧落实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继续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投入力度,扩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范围。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免费强制免疫,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偿机制。加快研制高效安全农药、兽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基础工作,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并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助。
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培训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加快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创业富民、创新强农。加快构建县域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发展城乡一体化的中等职业教育。支持高等学校设置和强化农林水类专业。
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推进“金农”、“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示范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建设,积极探索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的途径和办法。在全国推广资费优惠的农业公益性服务电话。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2009年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重点支持关键领域、重要产品、核心技术的科学研究。加快推进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整合科研资源,加大研发力度,尽快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高产、优质、高效的转基因新品种,并促进产业化。实施主要农作物强杂交优势技术研发重大项目。强化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支持龙头企业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加强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深入推进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支持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技推广一线工作。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培养新型农民。采取委托、招标等形式,引导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力量承担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项目。
2010年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
切实把农业科技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上,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体系建设。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推动国内种业加快企业并购和产业整合,引导种子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抓紧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发展农业产学研联盟,加强农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抓紧建设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机构,扩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范围。积极发展多元化、社会化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启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特设岗位计划,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推进农用工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大力推广机械深松整地,支持秸秆还田、水稻育插秧等农机作业。
2011年
强化农田水利科技支撑
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力争在水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获得一批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加大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