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木宝
虽然伊拉克举办的四轮油气招标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这却表明了该国油气工业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伊拉克拥有丰富的油气储量。但是,在经历了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国际制裁以及美伊战争之后,石油工业近乎停滞。伊拉克战后经济百废待兴,为确保战后重建资金,政府一直希望增加原油产量,因而开始尝试与拥有雄厚资金和先进技术的外资公司进行合作。
2009年6月30日,伊拉克政府就8个油气田的长期开发向通过资格初审的31家国际石油企业招标。这是自1972年伊拉克实行油气资源国有化以来,外国能源企业第一次有机会涉足伊拉克的油气资源开发。招标项目包括鲁迈拉油田、基尔库克油田、巴伊哈桑油田、祖拜尔油田、米桑油田和西古尔纳油田等6块油田以及阿卡斯气田和曼苏里耶气田。
但是,这场招标出师不利,计划中的8个油气田竞标最终仅有一处拍出,其他7个未能达成协议。中国石油—BP联合财团提出的条件优于埃克森美孚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联合财团,前者承诺将鲁迈拉油田的日产量从目前的110万桶提高到280万桶,并报出3.99美元桶油报酬的场内低价。但是,伊拉克石油部一口咬定最高桶油报酬只能是2美元。中国石油—BP最后以2美元桶油报酬达成协议,成就了第一个也是唯一成功的竞标。
□ 2012年5月30日,伊拉克石油部举行的第四轮能源开发招标活动现场。CFP 供图
招标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伊拉克石油部锁定的最高桶油报酬远低于竞标者能够接受的最低桶油报酬。伊拉克石油部为数个油田提出的超额生产报酬是最高每桶2美元。这个报酬标准让石油公司难以接受。
巨大的投资风险也是拍卖会未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如果竞标成功,石油公司可以拥有油气资源20年。但是许多石油巨头都非常担心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会产生巨大的财务风险。所以这次拍卖会对投资者来说并没有很大的吸引力。另外,这次伊拉克政府是以开发和服务合同的方式来招标的,而没有采取产量分成合同方式。这种招标方式的条件过于苛刻,遭到一些企业的抵制。
3个月过后,伊拉克在第二轮招标中开出的条件依旧“刻薄”,但各大石油公司纷纷放下姿态,准备在伊拉克大干一场。此轮招标吸引了包括BP、雪佛龙、道达尔以及壳牌公司等在内的44家国际石油公司参加竞标。此轮油田合同招标共10个项目,分别是巴德拉油田、东巴格达油田、盖拉夫油田、迈季嫩油田、奈季迈油田、卡雅拉油田、西古尔纳—2油田、哈勒法耶油田以及幼发拉底地区东部和中部的两个油田群。
2009年12月11日第二轮油气招标正式“开锣”。在当天的招标中共有两块油田被成功拍出,其中中国石油、法国道达尔以及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组成的竞标团竞得哈法亚油田开发权。壳牌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组成的竞标团竞得迈季嫩油田开发权。第二天,又有5块油田的开采权分别被俄罗斯、安哥拉和马来西亚等国的能源巨头拍得。至此,此轮招标共拍出10块计划项目中的7块。本轮竞标的最大一单合同被壳牌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组成的竞标团夺得。迈季嫩油田位于伊拉克南部石油港巴士拉,储量高达126亿桶,是世界最大的未开采油田之一。
俄罗斯鲁克石油公司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赢得了西古尔纳—2油田的开发权。该油田位于伊拉克南部,是一个总储量超过129亿桶的超大型油田。两公司最终与伊拉克方面达成一致,将桶油报酬定为1.15美元,并将油田的日产原油量提升至180万桶。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和日本石油勘探公司联合竞得哈拉夫油田的开采权,该油田的储量约为9亿桶。两公司计划将每日最高开采量提高到23万桶。
□ 伊拉克炼油工业制约油气工业发展。 李晓东 供图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韩国天然气公司、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和土耳其石油公司组成的竞标团赢得了巴德拉油田的开采权。该油田位于伊拉克与伊朗接壤地段,是一个储量为1亿桶的油田。
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以桶油报酬5美元赢得了凯亚拉油田的开采权。卡雅拉油田的储量为8亿桶,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计划将其日产量提高到12万桶。同时,该公司还赢得了储量为9亿桶的奈季迈油田,并将目标定为每天11万桶。
中国石油、法国道达尔集团以及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赢得了哈尔法油田的开采合同。哈尔法油田位于伊拉克南部,估计储量为41亿桶。
2010年10月20日,伊拉克启动开发其境内三块天然气田的第三轮油气招标。与前两次招标不同的是,此次招标的三个项目全部为天然气田。准备招标的这三块天然气田分别是位于伊拉克西部安巴尔省的阿卡斯气田、东部迪亚拉省的曼苏里耶气田以及南部巴士拉省的锡巴气田。伊石油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这三块气田已探明天然气储量共3180亿立方米。
出人意料的是,当13家获得投标资格的国际油气公司名单公布后,人们没有发现国际超级石油公司和中国三大油企的身影,上榜的分别是意大利埃尼公司、法国道达尔公司、韩国天然气公司、日本三菱公司、土耳其TPAO公司、日本伊藤忠公司、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科威特能源公司等。最终,伊拉克此轮招标的三大天然气区块被韩国、科威特、土耳其和哈萨克斯坦四国的能源公司瓜分。
由土耳其石油公司、科威特能源公司和韩国天然气公司组成的竞标团赢得了伊拉克东部曼苏里耶气田13年的开发权,计划日产量为640万立方米。曼苏里耶气田储量约为1270亿立方米。
一个由科威特能源公司主导的竞标团赢得了伊拉克南部锡巴气田9年的开发权,计划日产量为280万立方米。锡巴气田储量近340亿立方米。
阿卡斯气田则由韩国天然气公司和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联合中标。阿卡斯气田的储量约为1580亿立方米。
2012年5月30日,伊拉克油气招标驶入了第四轮。此轮招标共推出了12个区块,其中7块为天然气田,5块为油田。与以往招标不同的是,巴格达首次规定,同库尔德地区签署勘探协议的公司不得参与此轮招标。美国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就被剥夺此轮竞标的资格。此轮招标的合同模式均为服务合同,而不是产量分成合同。另外,以前的3次招标都是针对提高成熟石油和天然气田产量的,此次则多为新油气田。
由于此轮招标条件并不吸引人,招标区块基础设施差、投资风险大、预期回报低、经济性差,所以,外国石油公司反应冷淡,很多公司不愿落槌定音。最初获得竞标资格的共有47家企业,其中8家最终决定退出竞标,剩下的39家油气公司最终参与招标。
结果可想而知,在两天的招标中,只有3块石油和天然气区块拍卖出去。在5月30日招标的6个区块中,只有一个区块达成勘探协议,科威特能源公司、土耳其TPAO公司和阿联酋的火龙石油公司组成的联合体获得了这个区块的勘探开采权。另外4个勘探区块未能吸引到任何一个公司的出价。5月31日,俄罗斯鲁克石油公司和日本Inpex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中标一块。巴基斯坦国家石油公司赢得了伊拉克东部一块天然气田勘探合同。
综观这四轮油气招标可以看出,由于国内政治局势动荡,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招标条件不佳等诸多原因,伊拉克油气招标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但值得指出的是,美国入侵伊拉克,付出了鲜血和金钱的代价就是为了伊拉克丰富的石油资源。但在四轮的招标中,美国公司是铩羽而归。可见,伊拉克已经完全脱离了美国的掌控,伊拉克油气工业也走上了独立发展之路,尽管前进的道路布满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