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胜发
长久以来,我国烟草企业受到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不太重视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这也对我国烟草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预算管理作为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重点阐述了烟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并提出了烟草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原则和思路,旨在对烟草企业预算管理理论和实践有所帮助,推动烟草企业预算工作更好地发挥管理控制作用。
所谓全面预算管理,就是指一个企业根据其经营战略和发展目标的要求,采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调整以及考核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全面预算管理通过业务、资金、信息的整合,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作业高度协同、战略有效贯彻、经营持续改善、价值稳步增加的目标,是一种集系统化、战略化、人本化理念为一体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企业社会改革的深化,经济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社会竞争也日趋激烈,烟草企业过去简单粗放的管理体制已经暴露出许多弊端和不适应,片面的垄断保护政策使得企业管理过分依赖国内市场,缺乏竞争能力,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更加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形势。作为一名烟草行业从业人员,作者认为,我们只有把全面预算工作落到实处,认真做好企业的内部管理,打好扎实基础,才能更有效地迎接世界企业的挑战。
有部分烟草企业的管理经营者思想过于陈旧,对全面预算的内涵与目的认识不到位,依然没有摆脱过去“预算管理就是财务预算”的误区,导致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重视不够,执行乏力,有的企业预算管理刚性有余,活力不足,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没有真正把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落到实处,甚至出现了为预算而预算的奇怪现象,企业管理者没有把全面预算管理当作是企业发展的一项核心任务来抓,对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不光不能起到全面预算的目的,反而浪费了企业的人力、物力,企业内部内耗、内斗等现象严重,严重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在我国的烟草行业中,许多企业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性,事无俱细,面面俱到,主次不分,误认全面预算就是管好那点日常费用,忽视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战略目标的结合:企业战略目标缺乏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支撑,或是企业预算目标不能体现出其战略引导性。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决策与执行过程普遍流于形式。不注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企业的经营决策者缺乏长远眼光,导致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过分追逐短期利益。
有部分烟草企业管理者只注重追求企业的自身发展和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对员工实现个人价值需求的支持,企业内部缺少有效的激励措施,导致员工职业道德意识淡薄,专业素质较低,缺乏对企业内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另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缺乏“硬约束”,企业员工不能明确知道预算目标、自己在此过程中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企业的预算管理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使得企业内部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缺乏执行力。
对于烟草企业而言,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管理经营者必须对其编制、决策、执行、监控、调整等全过程加以重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企业都未能有效地建立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考评机制,缺乏有效的内部与外部监督;企业上级管理部门对企业员工的监管流于形式,不能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当前的企业预算管理执行情况实现有效反馈,不能把预算控制的各项具体指标落到实处,影响了烟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烟草企业中,合理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可以达到屏蔽市场波动、降低企业管理风险、提高企业管理和经营效率的目的。作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逐步完善我国烟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从而实现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在烟草企业内部,管理者要通过多种渠道的舆论引导和宣传,强化员工的预算管理意识。各分管部门也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设立直属的预算管理机构,加强与下属员工的互动交流,逐步在企业内部形成一张全面预算管理网络;另外,企业应该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实际,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相应规章制度,把员工的个人业绩考核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相挂钩,力求做到一视同仁、赏罚分明,把员工的全面预算执行情况作为年终评比、晋升、任免的重要依据,从而促使员工加强预算管理意识,并逐步把预算管理融入到日常实际工作中去。
企业的预算编制过程就是企业计划如何分配企业资源从而实现其战略目标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动态的、相互协作的。预算编制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预算管理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把它与企业的经营方针、经营目标等有机结合,坚持企业效益优先,以收定支,收支弹挂,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坚持权责分离,确保企业预算管理的可操作性,改变以往仅由财务部门全盘操控的局面,将收入、支出逐级细化,落实到卷烟品种、费用预算、专项预算等各个环节,层层分解,最终逐步形成以全面预算为手段,以成本费用和资本性支出为控制重点的预算管理模式。
为了保证企业全面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的预算考核机制建设。企业可以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逐步建立起各级管理部门的权利、责任、利益模型,通过预算考核,从根本上杜绝以往经常出现的责任不明、权力集中、利益冲突等情况。另外,企业经营管理者还要以预算目标为考核标准,以预算完成情况为考核核心,通过预算目标与实际执行情况的对比来制定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务必做到赏罚分明,使员工的工作业绩与利益直接挂钩,从而督促员工提高预算编报工作的质量,防止无预算开支,从而实现预算、核算、结算的闭环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企业要及时对预算执行情况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公示栏等形式,向全体员工及时反馈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和成本控制情况,并最终形成月度、季度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并加以归档,以备后续查阅。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预安排,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预算不是一劳永逸,包治百病,而应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完善全面预算调整审批机制,不断调整完善,以服务于经营,服务于发展战略,不然全面预算就成了阻碍企业发展的拌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