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恩才
(1)存货
计提存货的跌价准备适应于当期的期末存货的成本比当前市价较低,从而造成了企业将面临存货的损失,将相应的损失部分应从企业资产中扣掉,计入企业的当期损失。否则将出现企业资产的虚拟计算。存货的可变现的净值与成本的差额进行存货跌价的准备,实现了对企业存货期末的真实成本。一般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存货的跌价计提,同时由于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不是一个财务部门能够完成的,需要设备、材料、技术、采购等部门进行配合才能够进行。
(2)固定资产减值
企业的固定资产在自然损耗的过程中还将产生许多无形的损耗。企业应在期末检查内部的固定资产,若是市场上价格大幅度下降则将影响企业的固定资产,造成企业固定资产实际价值的减值。由此,企业应通过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实现对固定资产期末价值的调整,从而切实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价值。同时固定资产的减值计提也需要单位内部的多个职能部门进行协作,根据实际变化的实际情况,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真正价值,做好固定资产减值的计提工作。
(3)坏账准备
企业的应收账款包括赊销形式形成的款项,企业的部分应收账款收回困难。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应采用备抵法按期估计企业的坏账损失,形成坏账的准备,可通过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赊销百分比法、个别认定法等方式进行企业坏账的准备。通过备抵法提取坏账准备金,则能有效抵消坏账对企业所产生的破坏作用。企业在提取坏账准备过程中,是在企业的坏账还未发生之前,根据企业历史资料和经验,确定应收款项可能发生坏账的可能性。从而达到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最终效果。
企业的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一直采用了直线折旧法,每个会计期间的折旧额相同。在未考虑资产的经济寿命、市场物价的波动以及相关技术因素的变革状况下,尤其在环境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使用的一些设备,致使企业的磨损费用补偿不足,企业的设备相对落后,企业的产出相对较低而成本的支出则较高。
根据企业的会计准则,企业的收入应在相应的条件同时满足后才能进行确认。一般情况下企业会根据对方企业的信誉情况确定销售方法,同时在根据不同的销售方法确定收入方法,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确认中应符合几个条件,首先,企业应将商品的所有权上主要风险转移给买方;其次,企业未保留与所有权相关的继续经营权;再次,与交易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了企业。最后,企业的相关成本以及收入能够明确计算。若是劳务交易的结果难以明确估计,企业还应对收入进行分别计量以及确认,第一,已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则应按已发生的劳务成本收入计算,并按照同样的金额结算成本;第二,已发生的劳务成本得不到全部的补偿,则按照能够得到的劳务成本的确认收入;第三,已发生的劳务成本完全不能得到补偿,则应将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作为当期的费用,忽略收入的计量。
企业应对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的实际运行以及经验进行总结,规范谨慎性原则应用的范围、比例以及相应数据进行规范。计提的各项减值准备可按照实际情形设计不同的谨慎性比例以及数据的参考。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制定具体的操作指南,实现对企业的相关会计实践的指导,提高会计工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当前由于谨慎性原则在具体实践应用中范围不明确、不规范,导致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不强。还应明确谨慎性原则应用范围。实际上就同类企业采取的会计原则是肯定会有所区别,所以提高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也是必要的。
会计原则的应用过程中,应将可靠性原则为首要的原则,而谨慎性原则应建立在可靠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贯彻和利用,当谨慎性原则与企业会计原则中的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相互矛盾,就应根据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进行首要原则的制定,灵活性较高。若是具有较高的确定程度可优先谨慎性原则,根据市场情况、企业处于不同的时期采取相应的会计政策,从而合理实现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