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光志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所长)
2010年冬季至今,我国许多猪场都发生了非常严重的仔猪腹泻,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该病的主要特点是:易感猪群主要为2~10日龄的新生仔猪;临床表现为严重腹泻、呕吐和脱水等,腹泻之后部分肠管充气,肠壁变薄,一些仔猪还出现了胆囊肿胀;发病率可达50%~100%,且死亡率较高;在某些猪场会反复发作,间隔时间约20天;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月甚至半年;传统的腹泻病主要发生在较寒冷的冬季,而2012年炎热的7~8月仍有很多腹泻病发生。
引起腹泻的原因分为非传染性因素和传染性因素。非传染性因素包括营养性腹泻、应激、卫生条件、环境因素、母猪无乳或减食等,其中营养性腹泻主要由换料、霉菌毒素超标、生熟料交替等原因引起。传染性因素包括病毒、寄生虫、细菌和真菌等。
由于腹泻疾病的种类较多,每种病的病因和表现都有所不同 (表1),可参考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测作出全面诊断。
目前检测到感染率较高的腹泻病毒有3种,即流行性腹泻病毒 (PEDV)、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TGEV)和轮状病毒(RV)。
多次病料检测结果显示PEDV是腹泻的主要致病原因。2010年12月至2012年3月,使用PCR方法检测了我国部分省市71个猪场的送检病料,TGEV阳性率为50.7% (36/71),PEDV为74.6% (53/71),RV为19.7% (14/71), 库布病毒为28.2% (20/71),其中PEDV阳性率最高,其次是TGEV和RV,库布病毒的检出率虽然很高,但健康猪群中的检出率也很高。2011年2月至2012年4月,对来自4个直辖市和23个省的119个猪场442份病料进行检测,TGEV检出率为29.2% (129/442), PEDV为73.7% (326/442), RV为6.8%(30/442)。通过对病毒全序列的比对,发现新流行PEDV的S基因与参考毒株存在5个不连续氨基酸的插入突变和2个连续氨基酸的缺失突变,该特征与韩国近年来流行毒株的特征相一致。因此,可以推测,国内目前的流行性病毒可能来自于韩国。虽然流行性病毒腹泻被普遍认为是此次腹泻流行的主因,但由于未分离到病毒,无法进行回归验证。
表1 猪常见腹泻病的临床鉴别诊断
进一步应用病毒宏基因组学理论,结合454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以研究潜在的致病因素。虽然该方法不能真实反应某一类病毒的真实感染率,但能筛选到很多未知的病原,其原理是将病料中所有病毒的序列都扩增出来,利用454进行大量测序,将序列结果在genebank中进行比对。结果显示,发病猪的病料中发现了多种病毒,来自6个省15个猪场的98份腹泻粪便样品中阳性率较高的三种病毒分别是库布病毒 (56.12%)、星状病毒 (53.06%) 和肠道病毒 (39.79%)。这三种病毒在正常猪群中都不是致病明显的病毒,但有报道称它们都可以引起腹泻。由于没有健康猪群的数据对比,无法肯定这三种病毒就是致病菌。2012年对来自河南、山东、上海、广西4个省8个猪场的20份发病猪和9份健康猪的粪便样品进行宏基因组学方法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腹泻病猪的粪便中流行性腹泻病毒是优势病毒;库布病毒在发病猪和健康猪的粪便中均可检出,且检出率相当高;X病毒是以前从未检测到的一种DNA病毒,病猪和健康猪均有检出,目前此病毒已分离得到,但还未进行回归试验。
表2 腹泻仔猪病毒群落分析
引起腹泻的病毒还有库布病毒、猪博卡病毒、猪杯状病毒、猪捷申病毒和星状病毒等小RNA病毒和DNA病毒,这些病毒在猪群中的感染率非常高,但单独致病力不强,可能是潜在的腹泻病原。
库布病毒于2007年在匈牙利的猪群中首次发现,我国2009年由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的于杰民等首次报道 (97/322)。猪博卡病毒于2009年首次在瑞典患仔猪断奶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猪体内被鉴别。上海兽医研究所在2010年建立了此病毒的PCR检测方法,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75/191),发现此病毒在我国猪群中感染率也很高。该病毒从细小病毒中分离得到,也会引起腹泻。猪杯状病毒包括诺如病毒和札幌病毒,属RNA病毒。诺如病毒早在1968年于美国发现,札幌病毒于1980年在日本札幌首次报道。猪捷申病毒与肠道病毒类似,可引起轻微的腹泻,2003年和2009年在我国的猪群中均分离到该病毒。该病毒分离后进行回归试验,结果显示能引起轻微的腹泻症状。星状病毒是无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颗粒呈圆形,具有5~6个小角,呈星状结构。1980年,首次由Bridger通过电镜在3周龄小猪的腹泻粪样中观察到。Shimizu等 (1980)报道猪星状病毒在猪群中普遍存在,而且常同冠状病毒、嵌杯状病毒、轮状病毒等混合感染造成猪急性胃肠炎。我国上海交通大学华修国 (2010)等获得一株能在PK-15细胞上生长的星状病毒,这类病毒也会引起腹泻。
腹泻的传播途径有两种,即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垂直传播就是母猪将疾病传染给仔猪,切断此传播途径的最好方法是不给仔猪吃母乳,但是可操作性较小。水平传播是腹泻最广泛的传播方式,且传播能力很强。目前,我国的生物安全大环境水平较低,动物的异地运输和死淘动物的处理措施还不是很规范,人员流动及猪场的消毒不彻底都存在着传播疾病的隐患。产业技术体系的相关研究人员到猪场采样,猪场将样品送出检测,这些都是易出问题的环节。一些猪场使用了不合格的疫苗,免疫后反而使其他疾病如牛的病毒性腹泻的感染率升高,这可能是因为疫苗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污染的犊牛血清,引起了病毒的水平传播。
目前,我国一部分猪场的圆环病毒病和蓝耳病感染率较高,且蓝耳病活疫苗使用较多后,也可能导致猪群的免疫力低下,引起潜在细菌和其他病毒的继发感染。猪感染这两种病毒后,也会发生腹泻,使腹泻的临床表现更加复杂。因而,控制好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可间接提高猪群的抵抗力,减少腹泻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