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汉大学为例谈高等院校校园道路交通规划

2012-08-21 11:21宋思齐赵涛杨红
山西建筑 2012年24期
关键词:武汉大学大学校园道路交通

宋思齐 赵涛 杨红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0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我国高等院校校园建设(包括老校区的改建、扩张,以及新校区的建设)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校园道路系统是校园的主要组成内容之一,构成了校园空间环境的基本骨架,其规划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校园规划建设的优劣。随着私人小汽车的快速普及,大学校园的交通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直接影响着师生的生活行为方式,校园内部的交通问题也层出不穷,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我国当代高校校园的道路交通规划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

武汉大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其交通组织在全国高校内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武汉大学为例,对其交通系统现状进行研究,发现不足之处,借此探讨我国高校校园道路交通规划中需注意的问题。

1 武汉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基本情况

武汉大学是中国办学历史最悠久和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坐落于东湖之滨,珞珈山脚下,地处武汉市二环线上,占地面积5 166亩,校园风景如画,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1]。

武汉大学于2000年由原武汉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原湖北医科大学等四所大学合并而成。原武汉大学校区现为武汉大学文理学部校区(一区),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现为武汉大学工学部校区(二区),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现为武汉大学信息科学学部校区(三区)、原湖北医科大学现为武汉大学医学部校区(四区)。目前,武汉大学校本部由文理学部校区、工学部校区与信息科学学部校区组成,医学部校区则与校本部较远。然而武汉市的一条主干道“八一路”将信息科学学部校区与文理学部校区、工学部校区分隔开,造成本部内部车行与人行交通的极大不便。

1.2 静态交通组织

校园内静态交通组织系指解决各种交通工具(如汽车、自行车等)的存放问题。自20世纪初以来,随着武汉大学校园内机动车数量的迅猛增加,停车设施数量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停车问题,近几年新修建或改扩建的4幢建筑(如计算机学院大楼、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大楼等)均配套建设有地下停车库。另外,2011年,校方在校本部主校门修建了一处大型地面停车场。目前,由于专用停车设施不够,大部分汽车只能沿路停靠,或占用人行通道、广场等,交通安全隐患十分严重。另外,杂乱的停车场也破坏了校园的优美环境。

目前,武汉大学校园共有31处自行车停车设施。自行车停车设施采用自行车棚或露天停放的形式,环境较拥挤和凌乱。部分车棚由于年久失修,已破损严重。

1.3 动态交通

原武汉大学校区规划建设时结合地形,采用的是环形自由式的道路系统。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原湖北医科大学的校区均采用的是方格网式的道路系统。自2000年合校以来,虽然武汉大学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校园建设,但各个校区的道路网系统仍基本保持不变,道路系统现状见表1。

表1 道路系统现状

目前,武汉大学各个校区采用的均是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武汉大学各个校区的车行路深入到教学楼、行政办公楼、学生宿舍楼等,汽车在校园到处穿行。校园车行路较窄,除了局部地段外,主干道均为双车道,上下班高峰期拥堵严重。学校现已对外来机动车辆进行管制,实行收费政策,以控制校园机动车交通流量。学校设有校园巴士,主要有工学部、湖滨枫园、医学部三条线。虽在沿途设有临时停靠点,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出入校园的问题,但医学部与本部之间的距离较远,而通往医学部的巴士数量又极少,定时定点,且末班车只工作到18:30,没有考虑到医学部的同学需要到本部学习化学试验等课程的需要。

校园为了与城市道路系统相联系,在各大校区均设立有主校门和若干个辅助校门,而在各主要校门附近又均设立有城市公交车站点,极大地方便了师生等的出行。

2012年4月13日,法国航空公司(Air France)向武汉大学捐赠300辆自行车,意图通过大学生将“绿色出行”的理念传播开。然而,武汉大学校园现未设置专用自行车道,自行车须与机动车共用车行道,交通安全隐患严重。

武汉大学校园的步行系统较零碎,各校区的教学中心区、学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行政办公区等各功能区内部均未形成完整的步行空间,机动车可任意穿行。联系各功能区的专用步行道很少,车行道两旁的人行道均较窄,在步行人流较多的地段和时段(如上下课的时间),行人不得不占用车行道。

1.4 道路公用设施

武汉大学校园的道路公用设施包括路标、照明、绿化、垃圾箱、校车站点等。武汉大学校园面积很大,且地形复杂,故出入校园易在错综复杂的小道上迷失方向。但校园道路指引系统不完善,指示牌较少,此问题已被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游人所抱怨。校园道路照明设施基本满足要求,但设施美观度不够。武汉大学校园的道路绿化配置做得很好,但由于树木缺乏修剪,树枝经常会刮擦大型车辆,除了几条主干道设置了简单的分类垃圾箱以外,其他垃圾箱均为混合垃圾箱,且不够美观。

2 对策

针对武汉大学校园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研究从六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2.1 规划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理念。

校园的规划设计是为师生等营造教学、科研与生活环境。因此,必须注重和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校园道路交通规划中,应坚持步行者优先的原则,为残障者设计无障碍通道。

2)“可持续发展”理念。

大学校园道路交通规划应注重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提倡绿色出行。

2.2 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1)系统性与整体性。

大学校园道路是城市道路的延续,是校园教学、科研与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因此,大学校园道路规划设计是校园环境整体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符合校园环境总体设计要求。

2)实用性。

实用性即满足使用要求。与一般城市道路相比,高校校园道路有其个性和特殊性,高校校园道路既是交通性空间,又是生活性空间。高校校园道路交通还具有“阵发性”与“交叉性”的特点[2]。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高校校园道路交通的特点,使其满足大学教学、科研与生活的各方面需要。

3)生态性。

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是全球性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环境意识水平最高的人群的主要集聚地之一,大学在进行校园规划建设时应积极建设“绿色”校园,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3]。在进行校园道路系统规划建设时应注意结合原有的地形、地貌,尽量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应采用“绿色”建材,尽量使用透水铺地、嵌草砖等。

4)文化性与艺术性。

大学校园规划建设时应在文化性与艺术性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营造出学府意境。校园道路是校园形象特征的构成要素之一,道路的走向和线形是组织校园建筑群体景观的重要手段,其规划建设的文化性与艺术性对校园整体的文化性与艺术性有着重要影响。作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武汉大学是武汉市最闪亮的“旅游名片”之一,每年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众多,尤其是樱花盛开的季节,更是游人如织。因此,武汉大学在进行校园道路规划建设时应特别注意考虑文化性与美观方面的要求。

5)经济性。

大学校园道路的造价占校园室外工程总造价的比重较大。因此在规划设计时,节地、节材、节能、节省维护费用等是应考虑的重要方面。

6)超前性与灵活性。

大学校园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因此,大学校园道路交通规划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计性与超前性。但是由于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的有限性以及局限性,规划方案必须要有弹性与灵活性,要留有发展余地,宜采用分期发展的生长式规划。

2.3 静态交通组织

停车位的紧缺和停车的随意性是当代我国校园道路交通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中,应当注意解决好各类交通工具(如汽车、自行车等)的存放问题。校园静态交通组织应以安全、方便、经济为原则。各类存车设施在空间的分布上应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4]。各类存车设施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地面停车场、建筑底层架空、地下或半地下停车场、停车楼等等[5]。

如前所述,目前,武汉大学校园的机动车停车设施严重短缺。鉴于武汉大学校园面积较大,武汉大学宜分别在各主次校门附近、各教学中心区外围、学生生活区外围选择适当地方修建集中停车设施,既避免机动车穿行各功能区,又方便驾驶人使用,教师生活区则宜以组团为单位修建集中停车设施。由于校园用地十分紧张,为节约用地,停车设施宜采用地下或半地下停车场、建筑底层架空、多层停车楼、露天多层架式停车场等,见表2。

表2 增设停车场情况

对于自行车也应作统一安排,在学生生活区、教学核心区、行政办公区、教工生活区等均可设停车棚或利用建筑底层架空集中停放,也可利用空地、草坪等进行统一放置。

2.4 动态道路交通组织

校园动态交通组织可分为四种基本形式:人车分行式(平面上或空间方向上的分离)、人车部分分行式、人车混行式、人车共存式。武汉大学目前采用的是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汽车与人行的矛盾问题十分突出,极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本次规划拟将现有的车行路区分为:可行路、限行路、禁行路等[6],避免汽车在校园任意穿行,道路等级[7]见表3。分割文理学部校区与信息科学学部校区的城市主干道“八一路”应考虑下穿。

表3 道路宽度推荐指标 m

武汉大学校园面积较大,因此应考虑设置专用自行车道,提倡绿色出行,同时设计好行车路线、线型等[8]。

在教学中心区、学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行政办公区等功能区内部宜设置步行区如步行道、广场等,它们之间宜设置专用步行道相联结。步行空间设计要有利于学习、休息、交往等,要充满绿意和体现人文精神。

2.5 道路公用设施

为实现校园道路的各种功能如交通、公共空间、防灾救灾等,除了道路主体以外,校园道路还需配套建设完善的公用设施,如照明、绿化、垃圾箱、校车站点等。武汉大学交通路线复杂,却缺少完善的交通指引系统,给校园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十字路口、丁字路口及转弯处等应设置详细的指示路标或电子地图,使整个校园的道路交通网更为清晰的展示在行人面前[9]。同时应设置技术先进、造型美观的分类垃圾箱。

2.6 交通管理与控制

科学的交通控制与组织管理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校园道路网的交通运输潜力。目前,与国内其他的高校一样,武汉大学校园的交通管理与控制水平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武汉大学应利用其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城市规划等学科的优势,研发并应用计算机校园道路交通网络控制技术[10],使校园的交通控制与组织管理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从而减轻目前校园道路交通的压力。

3 结语

以上通过对武汉大学校园交通现状的研究以及规划设想的提出,我们发现在高校校园道路交通规划的建设中应以“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规划设计指导思想,遵循“人车分流,步行优先,自行车次优先”的原则,根据校园的总体功能布局,结合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的特点,努力创造出安全、高效、舒适的校园道路交通网络,营建出人文意蕴浓厚的优美的“绿色”道路空间形态以及景观。

[1]武汉大学.武汉大学简介.武汉大学校园网,http://www.whu.edu.cn/xxgk/,2012/1/30.

[2]宋泽芳,周逸湖.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93-107.

[3]Yuan Yongyou,Liu Jingwei.Exploration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inese Universities[M].Yanan: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0:1097-1100.

[4]罗丙军,李淑庆.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优化研究[J].中国水运,2009,9(3):227-228.

[5]范佳山.“超大型”高校校园内部交通安全问题初探——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为例[J].建筑技术及设计,2008(2):86-93.

[6]王建国.从城市设计角度看大学校园规划[J].城市规划,2002(5):29-32.

[7]龚 岳.大学校园部分道路指标数值的研究[J].南方建筑,2002(3):65-67.

[8]ZHAO Ying,AN Xiu.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Design Features of the Modern Campus Sign System[J].Overseas English,2011(9):397-398.

[9]罗丙军.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优化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09:40-45.

[10]邹艳红,向南平,刘兴权.基于GIS技术的校园道路管理信息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0(7):42-44.

猜你喜欢
武汉大学大学校园道路交通
武汉大学
校训展示墙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欢迎订阅2017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欢迎订阅2017 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