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话轮的特点

2012-08-20 06:56杨英敏
关键词:网民交际语言

杨英敏

(武汉科技大学 外语学院,湖北 武汉430081)

一、网络语言的含义

网络语言的产生并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通过随机的问卷调查,70%的网络语言的不同层次是网络语言历史发展的一个方面的共时反映。中国网民使用的语言仍然是现代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并没有形成迥然不同的完整体系,由此可见,网络语言并不是完全一种新的语言而是现代汉语的变异。可是与日常生活语言相比较,网上的语言从内容上看,有些与网络技术有关;从传输方式上看,网络语言是依靠键盘输入的、电脑屏幕显示的。例如“哭”的情绪,用汉字输入,只有“呜……”等为数不多的方式,而在电脑上可以用键盘敲出各种图形来表情达意。这些因素,构成了新的语言——网络语言。对于“网络语言”的定义,国内的研究学者却是众说纷纭,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劲松、麒可在《网络语言是什么语言》中指出:网络语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指的是网络时代、e时代出现的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另类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指的是自称网民、特称网虫的语言;

(二)周洪波在他的专著《中国网络语言词典》的序中写道: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大体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及BBS上常用的话语;

(三)于裉元认为,“网络语言”本身也是一个网络用语,起初是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指后者,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论坛和聊天室的具有特点的用语;

(四)何洪峰在他的《从符号系统的角度看“网络语言”》进一步指出,网络语言是指媒体所用的词语,其基本词汇结构及语法结构形式还是全民使用的现代汉语,这是它的主体形式;二是指IT领域的专业术语,或是指与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或者网络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其三从狭义上来说,是指网民所创造出来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

综合前人的研究,我们认为,网络语言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包括人类自然语言和物理技术语言。前者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为实现人际沟通与交流而使用的语言,后者指的是为保障网络媒体的正常运行和发展而使用的技术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则指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信息收集、发布和交换时使用的自然语言,包括BBS、聊天室用语等。本文所讨论的网络语言,是从其狭义层面上展开讨论的。

二、网络语言形成的基础

1994年4月,我国正式加入Internet,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了历年中国上网用户的数量,到1999年6月,中国上网用户达400万;到2000年12月底,中国上网用户的数量是2250万;到2004年6月,数字已经上升到8700万,而最新的调查表明,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上网用户的总数量已经突破了4.5亿人。其中对网民的个人信息统计如下:

网民年龄分布表

网民的文化程度分布表

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网民而占绝对优势,实际上网络语言也首先是由年轻人群开始创造和主要使用的,青少年的叛逆心理和追求个性化的心理特征促使他们在网上交流过程中适度放弃词汇本意,尽可能地对传统语言做出偏离。另外,在网民结构中,学历在大专和本科以上的分别占到了23.0%和24.7%,他们多是高收入者,这样一群在年龄、学历智商、收入上均占优势的群体对英语都较熟悉,因此英语词汇和缩略语大量出现也不会影响交际。由于这些人的思想与时俱进,追求新潮,因此网络语言具有不同于日常用语的特点,那么网络语言在话轮上也一定有自己的特点。

三、网络语言交际中的话轮的特点

话轮是说话者角色的转换。支持话轮的机制是一套依次选用的规则。根据萨克斯(Sacks)的观点,话轮转换发生通常有三条可遵循的基本规律。第一,在话轮形成后,当前发话人便可挑选下一发话人,那么这个被挑选的人自然有资格作为下一个话轮的发话人;第二,如果在当前话轮已经形成,却又不具备当前发话人选择下一发话人的条件时,则受话人可以采取自我选择的策略主动争取发话机会;第三,如果当前发话人不能有效地利用技巧选择下一发话人,而受话人又不主动争取发话时,则当前发话人只得继续发话。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我们采用“无停顿、不抢话”的话轮规则。所谓“无停顿、不抢话”指的是谈话当中,如果两个人同时发起会话,那么其中一方会马上停下来,把说话的机会让给对方,做到“不抢话”;另一方面,如果谈话中出现了稍长时间的停顿,那么就会有人马上找一些哪怕是无关紧要的话题来谈,以避免“停顿”现象的出现。但是,在网络语言中,这一规则已经被打破,在这些交际活动中,网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交际方式。在日常面对面的口语交际或电话交际中,发话者和受话者之间的信息传递一般没有明显的时间延迟现象,而在网络交际中,交际双方所有的交流信息都是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传递的。当发话人发话后(往往是通过键盘输入的文字信息),信息由计算机进行编码后通过网络传递出去,对方电脑接收后进行解码还原,受话人通过阅读获得发话信息,这个过程往往有时间上的延迟。由于网络状况、电脑运行速度、交际双方操作电脑的熟练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这个延迟的时间变得较长。因此,便出现了网上会话中特殊的话轮转换。

(一)交叉性的话轮替换

日常会话中如果双方在同一时间发话,其中一个便会马上让位于别人。在会话开端或在话轮与话轮之间转换的位置上,偶尔会出现双方同时说话的情形,但是正常情况下这种情形不可能持续很久,很快就会通过彼此的协调恢复到一个人说话的局面。换句话说,A的话轮结束以后,B才能接过话轮,或者当A接过话轮,B就必须中止话语。话轮替换基本上是在一条直线上进行的。在网络交际时,双方可以同时发话,而且不必让位。这是因为在网上我们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开始打字发话,打些什么内容。交换信息后,大家可能就双方谈论的话题加以回答、评述。这样,网上会话就会出现日常会话中绝不可能发生的现象,即整个会话的过程都有可能是一种双方同时发话、同时受话的局面,有两条主线同时交叉并行发展,如A与B之间的对话(QQ聊天实录):

A:你是干什么的MM?

B:你是哪儿的?

A:能看下你的照片么?

B:设计师。

B:papa。

A:杭州

B:M

B:你是做什么的?

A:残念……想看涮都不行

在这个例子中,由于A和B同时发话,两个问题(“你是干什么的?”和“你是哪儿的?”)同时出现,导致交谈下去的几个话轮处于两线交叉并行状态。同时,由于多个话题同时进行,必然会导致某些话题被受话者忽略,因此,也会表现出话轮不完整的现象。

(二)转换关联位置的特殊性

日常会话中话轮替换的时机通常发生在“转换关联位置”上,即发话者话流出现停顿,这时受话者认为发话者的话语即将结束,轮到自己发话。然而,网上会话时,只要屏幕上显示了对方的来话,不管意思完整与否,便可判断轮到自己发话。默认规则是只要一方把自己的话发出去,就把话轮交给了对方。网上会话并不存在日常会话中话轮“替换”的问题,也没有关键的“转换关联位置”,谁都可以在任何时候发话。如以下的2010级研究生群的聊天记录:

忠:gx我们夺冠!

晶:你还敢讲话啊?

靖:但是请问忠是?

忠:我都帮忙夺冠了

忠:right

晶:还真是4人民

瑞:忠是内奸

忠:748

靖:小赵是地下分子

忠:深入敌后

晶:呃…辛苦我们伟大的内奸了

忠:GG是执行特殊任务的

婷:执行特殊任务的内奸!

晶:9494

忠:7456

在这个例子中,忠、瑞、婷三人之间并不存在关键“转换关联位置”,他们都是没有等到轮到自己说话时就发起会话,可见这与日常生活中的话轮“替换”的问题不同。

(三)叠合性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网络沟通的施受主体又有着叠合性的特点。与日常交际过程中施受主体随交际活动的进行而相互转变不同,网络沟通的施受主体不仅会随网络交际互相转换,而且网络交际中,彼此在成为某个交际活动的施主体的同时,还可以成为若干个其他交际活动的施主体或受主体。比如,我们在网络即时聊天,与对方进行交流的同时,并不妨碍打开多个窗口跟其他的网友进行即时交流,也不会妨碍你进入论坛、看电影、写论文等。因此我们说,在网络沟通中的施受主体,不仅可以互相转换,而且还高度叠合,而“施受同体”的体验也是日常会话或是任何其他的交际平台所无法实现的。

四、结语

语言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社会发展越迅速,语言越会不断地被丰富被更新。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的语言实践,是现代汉语与科技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对网络语言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首先,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能够揭示网络语言产生的规律,从理论上指导网民更好地了解网络语言,从而提高网民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网络交际能力,提高网络文明意识,同时这也体现了语言的与时俱进性。其次,鲜活的网络语言为语言学增添了新鲜血液,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将有助于拓展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丰富语言学的研究内容,为语言学的研究带来生机和活力,促进语言学的发展。最后,将有助于网络时代书籍的编撰。因此更多的研究应该放在这个新兴的现代汉语的变形——网络语言上。

[1]安志伟.网络词语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4):9-15,20-25.

[2]安志伟.网络词语特殊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研究[J].语文学刊(高教版),2005,(5):102-104.

[3]白静,郑仰成.从网络聊天语言现象看言语经济原则的应用[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10):66-68.

[4]柏莹.网络口语语体试探[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4):48-52.

[5]常敬宇.词汇与中国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8):33-40.

[6]陈勇力.网络时代的新“语言”——网络语言现象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4):2-5,29-33.

[7]耿华.网络语言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5):9-17,32-34.

[8]郭文燕,马春玲.浅析 QQ 聊天的话轮接应[J].修辞学习,2005,(2):26-28.

[9]郝吉环.网络传播中的语言变异解析[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4):70-72.

猜你喜欢
网民交际语言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语言是刀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