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文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
现代国际投资已经成为一国(地区)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深远。目前,如何利用FDI促进一国(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学术界和理论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中部地区引进的外资规模在不断增加。2009年全国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从2001年的468.8亿美元增加到900多亿美元,增加了1倍,中部六省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从34.2亿美元增加到223.1亿美元,增加了近7倍,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六省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外商直接投资额的比重从2001年的7.3%上升到2009年的24.8%,上升了17.5个百分点,且从2006年开始增长速度加快。但其在三次产业间和三次产业内的分布并不均衡。
2008年中部六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分别为68057万美元、1379661万美元、492182万美元,分别占中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额的3.51%、71.12%、25.37%。2008年全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29%、57.64%、41.07%。显然中部6省第二产业的FDI比重过高,第三产业的FDI比重过低,虽然第一产业FDI的比重比全国水平高,但并没有体现出中部地区农业的潜在比较优势。(详见表1,相关数据来源于2009年中部6省各省统计年鉴)
表1 :2008年FDI在中部六省的产业分布
流入中部地区的FDI,在第一产业中主要流向农业;第二产业主要流向制造业;流向第三产业的FDI中,将近有一半是投向房地产业的。一些基础性第三产业,如邮电、通讯和新兴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引入的FDI也很少。
中部地区吸引FDI的行业投向可分为资源开发产业、制造业、房地产业三大行业。2007年中部地区这三个行业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占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比重分别为55.49%、14.74%和8.43%,总计达到78.66%。中部地区的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也吸收了较多的外资,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比重为5.23%。以上四个行业领域实际吸收外资额占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额的比重高达83.89%。此外,中部地区租赁及商务服务业领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所占比重为2.13%,小于东部地区的相应比重4.11%。(详见表2,相关数据来源于2009年中部6省各省统计年鉴)
表2 :2007年中部五省外商投资行业分布
FDI在中部六省产业和行业的分布的不均衡,加大了中部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偏差,严重影响了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和产业结构竞争力的提升。第一产业吸引的FDI所占比重很小,未能吸引到足够外资和相应的技术来提高农业产品质量和产品结构,不能促进第一产业结构的调整。吸引FDI最多的制造业中,FDI又主要集中于技术化程度较低的中小型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般加工组装环节,在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里,FDI也相对较少。FDI趋向于投资利润率高、回收期短的轻工业项目,而对于能够提高工业化水平、产业关联度较高的大型投资项目以及基础工业项目中的FDI不多。这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部地区六省的粗放式增长和对外资的依赖,不利于提升中部六省地区的产业结构竞争力。在第三产业中,投向基础设施部门的FDI较少,而流入房地产业FDI比重最高,这也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某些地区的泡沫经济现象,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和经济安全。
为吸引先进技术,中部六省也实施了“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引进外资确实对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跨国公司凭借其技术垄断优势,往往采取一系列技术保护措施,阻止技术的转移和溢出,遏制了中部六省产业技术的进步和实现技术跨越发展的潜力。我们主动和被动出让的许多产业的市场份额换来的可能只是相对落后的技术,实际上获得的主要是国外第二、三流的技术。即使是引进了相对先进的技术,也由于我国缺乏吸收和再创新机制,不能使这些技术内生化与我们的自主研发体系相结合来促进中部六省创新能力的提升。再者,一些原来普遍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有些甚至是国内同行业中最具技术开发能力的本土企业,与外商合资或被外商并购后,由于外方取得了企业的控制权,以双方技术差距太大为由,原中方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被撤消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再进行技术开发,改由外方的母公司提供技术。这进一步强化了跨国公司企业对企业的控制力,弱化了东道国合资方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使我们原本具有一定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也逐渐形成了对外国技术依赖,大大削弱了我们自身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导致了中部六省一些产业极强的对外技术依赖性。
从中部六省产业结构调整与竞争力提升的要求,以及中部六省FDI的产业结构现状和FDI对产业结构竞争力的影响来看,中部六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FDI的产业导向:
首先要引导FDI流向第一产业。中部六省都是农业大省,拥有发展农业的巨大空间,但吸引的FDI所占的比重却很小,农业利用FDI的优势没有得到发挥。因此,中部六省应鼓励FDI流向农业,引导FDI流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快农业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引进。同时,培养一批专业化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的现代大中型企业来吸引FDI,提高中部六省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
其次,目前虽然流入第二产业的FDI比重较大,但是这些FDI更多的是投资于一般加工企业。而一般加工工业中,存在很多重复建设、引进的产业,FDI的大量流入加剧了这些产业的过度竞争,从而抑制了同类企业的发展,同时,流入加工行业的FDI技术含量并不高。因此,应注重提升流入第二产业FDI的技术水平,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要通过利用FDI的集资本、技术和管理等一身的“一揽子资源优势”,通过吸引FDI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部门的技术水平,通过产业技术升级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并通过产业内的参与学习机制,逐步向产业链的高端环节攀升,通过发挥行业关联效应,促使产业结构升级。
最后,应引导外商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吸引更多的FDI流入第三产业,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引进技术和竞争力。此外,流入第三产业的FDI的内部结构也不合理,应引导外资减少对地产的投资,增加对金融保险业、社会福利业及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的投资。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了中部六省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合理引导FDI更多地流向第三产业的薄弱行业,可以打破这些行业的垄断,引进竞争机制,促使这些行业提高效率,提高第三产业的结构,提升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结构比例。
首先,调整利用FDI的战略,培育中部六省有竞争力的企业,形成能够与跨国公司投资企业相抗衡的国内竞争者,取消为了吸引更多的FDI而给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使国内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避免不公平的竞争抑制了国内同类本土企业的发展,或有些本土企业被挤出市场。有效的竞争市场和本土企业的培育,对提高引资质量和促进中部六省产业结构的优化都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培育有竞争力的企业,必须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必须加大自主研发的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本土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激励跨国公司转移先进技术。企业研发能力的提高,可以提升吸收FDI的能力,增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形成更高层次的技术竞争优势。因此应该在自主开发的基础上,加快国外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与吸收。最后,对于薄弱产业,应加快产业内的企业制度改革,并为企业兼并和聚集创造外部条件,促使企业强强联手,或结成战略联盟,在生产、R&D等进行合作,培育国内的竞争主体,防止跨国公司的垄断。
[1]李雪.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
[2]陈耀.产业资本转移新趋势与中部地区承接策略[J].中国发展观察,2009,(6).
[3]郑澎.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正负效应[J].现代财经,2009,(1).
[4]王春全.产业转移与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