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 云南昭通 657600)
近年来随着心外科手术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对于心胸外科手术效果更加重视。有资料显示,某些简单的心脏病手术死亡率几乎为零,术后生存率和健康人几乎无差别[12]。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心胸外科手术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胸外科收治的心脏病患者6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2~20岁,平均年龄(13.5±6.0)岁,手术原发病:室间隔缺损23例,房间隔缺损27例,房室管畸形7例,法洛四联症3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治疗I组(右腋下小切口手术组)30例和治疗II组(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组)30例,2组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手术原发病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软件SPSS 13.0建立数据库,进行比较观察,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2组患者均全麻插管,浅低温体外循环进行手术治疗,给予微流量的连续顺行灌注。治疗I组采用右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字右腋窝沿着腋中线做一个垂直的切口,将胸大肌和背阔肌边缘充分的暴露,将前锯肌进行分离,从第四肋间隙进入胸腔。将右侧肺压向后外侧,在膈神经前2cm剪开心包,显露心脏进行相应的修复术。治疗II组采用胸部正中切口,患者仰卧位,在胸部正中做一个20~25cm的切口,对胸骨纵向劈开,纵向切开心包并且悬吊,升主动脉和上下腔静脉做插管,建立浅低温的CPB,阻断升主动脉,顺灌心脏停跳液,对心脏缺损进行相应的修补,2组患者术后做好缝合和相应的抗生素消炎治疗。
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辅助通气时间、24h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建立数据库,通过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辅助通气时间、24h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2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辅助通气时间、24h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 体外循环时间 辅助通气时间 24h引流量 术后住院时间治疗I组治疗II组30 30 2.5±0.4 3.6±0.5 30.3±8.1 36.7±8.2 4.3±0.6 5.1±0.7 120.8±20.2 180.4±30.6 7.7±0.5 9.0±0.6
2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辅助通气时间、24h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表1)。
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于术后美观的关注,心脏手术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其创伤程度、术后美观问题及疼痛等均引起医患的共同重视[3]。选择何种手术切口,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继发性损伤成为我科室研究的热点问题。经胸部正中切口需要将胸骨完全劈开,对于胸廓完整性和胸骨后组织器官有一定的继发性损伤,胸骨需要钢丝做内固定,损伤较大、出血多,患者术后恢复较慢,同时容易形成胸骨过于凸出、鸡胸等畸形。右腋下小切口手术切口长度一般仅为6~10cm,其手术视野正对心脏和大血管,此切口是顺着胸大肌、前锯肌的间隙进行分离,一般不需要横断胸壁肌肉和肋骨,同时由于患者年龄较小,肋骨弹性好,能够充分的暴露主动脉、上下腔静脉。其切口原理乳腺和前胸肌组织,减少了胸部血管和神经的损伤,美容效果更好,易于患者及家属的接受。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心脏手术患者进行观察,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治疗I组(右腋下小切口手术组)和治疗II组(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组),结果表明,治疗I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辅助通气时间、24h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治疗II组,提示右腋下小切口手术时间短,心脏在空气暴露时间短,减少了术后感染和引流,利于伤口更快的愈合。综上所述,右腋下小切口进行心脏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朱勇军,黎明,谢冰峰,等,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矫治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4):137~138.
[2]李树斌,李俊杰.右腋下小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1,33(10):1490~1491.
[3]李保军,谢家声,孟东亮,等.右腋下垂直小切口内直视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2):1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