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韩大勇 ■国家督学、校长 李 新
特色校建设一直是教育界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之后,更多的学校开始有意识地发展自己学校的特色。什么是学校的特色?如何定位学校的特色?实现这个特色的路径是什么?为谁培养人才?通过什么途径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些是每一所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天津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天津一中”)是天津市首批24所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实验学校之一,作为一所“与国同生,党哺育下得繁荣”的学校,天津一中有着同新中国一起成长、同社会主义事业共同进步的发展史。在一代代师生不懈的探索和追求中,在不断的钻研和锤炼中,天津一中逐步形成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作风,自理自学的能力”的校训,概括出“按照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发展创设优质环境,使之逐步形成可持续成功与恒久幸福人生的重要品质”的办学理念。这样一所有着优良传统的学校,如何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带着这样的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督学、天津市第一中学校长李新。
□您认为如何理解学校的特色?特色和学校的传统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校的特色应该是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应该是一个内涵发展的过程,一个构建和完善学校文化的过程。特色不是标新立异、另起炉灶,应该先挖掘和继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进而发扬光大。构建学校特色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建设和完善学校核心价值观的过程。直接影响学校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客观因素有学校的组织特点、学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和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它将人类的基本价值、社会主流价值与学校文化相结合,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途径形成了以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等为核心价值观的学校文化体系。文化一旦为人所真正接受,就会像一只无形的手,以一种无形的但又强有力的力量,把人的行为导入文化价值设定的制度规范的轨道。
□天津一中的校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作风,自理自学的能力”很有自己的特点,请您介绍一下它的具体含义。
■天津一中的校训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作风,自理自学的能力”。三句话,三层意思,规定了学生发展的方向是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凭借艰苦奋斗的作风、自理自学的能力,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事业中体现自身的价值,成就个人事业。
“与国同生,党哺育下得繁荣”。这是天津一中发展历史的鲜明特色。天津一中从建立开始就是一所公立学校,收取的学费比较低,学生通过考试择优录取,生源主要来自城市平民子弟,家庭贫寒的孩子争相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这所教学水平一流、学费低廉的公立学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天津一中当时的校长韦力提出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作风,自理自学的能力”。时至今日,这个校训的内容过不过时?我们认为,不过时。我们仍然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作风”,培养学生“自理自学的能力”。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诠释校训的内容呢?我们主要是围绕校训,在深入总结和研究的基础之上,继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围绕校训强化和完善了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
□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校风”是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是教育成效的具体体现。天津一中在65年的发展岁月里形成了“朴实敬德,求真正义”的校风。“一中人”具有“作风朴实、治学严实、为人老实、学问扎实”的风格。朴实的作风使“一中人”注重人格养育、品德修为,形成了敬重德高望重的前辈、敬爱默默奉献的同道、崇敬德业兼优的榜样、敬仰教书育人的楷模的学校文化。“朴实敬德”既有助于“求真正义”风气的形成,同时“求真正义”又客观上推动着风清气正环境的形成,使朴实敬德之风更加浓厚。“求”是追求、讲求、要求、求得。“真”是真理、真实、真正之意。“求真”是对待人对待事物对待事业的态度,是兢兢业业追求卓越的心理和实践基础。“正义”是指公正、公平、正确、合理、公道、代表大多数人意愿。公平、公道、公正是正义的前提,正义则是三者的集中体现。
“教风”是包括教师仪表、风纪、精神面貌的总和,是良好校风形成的主体因素。“正己修德,谨研善教”是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风貌。自律自重、自爱自尊、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为“正己”。“正己”是“修德”的前提,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提升自己的师德风范、升华自己的精神品位,方为“修德”,这是我们队伍建设的“灵魂”。“谨研善教”是严谨治学,因材施教。对每一个一中教师而言,这不仅是从事教书育人事业的职业要求,也是一种对工作技能的基本要求。
一流的校风、一流的教风熏陶浸润出“自理自学,勇争第一”的学风。“自理自学”字面之义为自己担当,自主学习;“勇争第一”象征一个人的精神,意为勇于进取,勇于开拓,勇敢坚强,在困难面前敢为人先,面对挫折和失败,乐观自信,具有锐意创新、富有活力、充满激情的精神情操。
□天津一中的办学理念是“按照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发展创设优质环境,使之逐步形成可持续成功与恒久幸福人生的重要品质”。如何理解?
■天津一中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有益于社会、家庭和自身的现代公民。这一点,和校训中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理自学的能力”既相吻合又有所深化。我们突出强调“创设优质环境,使学生具有可持续成功和恒久幸福的人生”。人生价值的实现,就是要获得成功和幸福。我们强调,“成功和幸福”要把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与学生自身的需求和发展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去追求可持续的成功和恒久的幸福。这种可持续性和恒久性,决定了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层次。它取决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包括身体素质、科学知识、文化修养、生存技能、生活艺术等。我们以系列课程和特色活动为手段,调动多种教育力量,创设天津一中独有的教育环境,端正学生爱国敬业的观念,激活学生自理自学的潜质,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品格,起到规划人生、撒种奠基的长远作用。
□学校为什么将培养目标定为“高尚的品德、健康的身心、出色的能力、服务的精神”,请您具体解释一下。
■“高尚的品德、健康的身心、出色的能力、服务的精神”作为一个整体与“校训”有着很强的内在联系。它将“艰苦奋斗的作风”融入并扩展为“高尚的品德”,将“自理自学的能力”融入并扩展为“健康的身心”和“出色的能力”,而“服务的精神”则实实在在地体现了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引下,人生奋斗的意义与价值。这一目标是对“一中人”普遍具有的人格特征的概括,是对“一中印记”的诠释和凝炼,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指针和切入点。
□为什么将“高尚的品德、健康的身心”放在“出色的能力”之前?培养目标和校训之间有什么联系?
■把“高尚的品德”放在第一位,突出强调了思想道德修养在人才素质结构中的先导作用,符合科学的德才观;“健康的身心”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成功和幸福人生的保障,学会表现、克制、欣赏、否定等张弛有道的心理调适方法,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出色的能力”强调具备包括严谨思维、创新意识、实践水平在内的能力,并且把这一要求放在了整个育人目标的枢纽位置,合理的凸显出能力的重要性;以致用为根,把“服务的精神”作为整个目标体系的归宿,是使品德、身心和能力有现实意义、为社会所承认最终决定性因素,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相吻合,与一个合格公民的标准相符合。在这一目标中,处于首位和作为根基的高尚的品德、服务的精神,又是我们育人的终极追求。由此看来,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校训、办学理念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并且有了合理的升华,具备了更强的实践意义。这一培养目标和校训之间存在着“遵循—继承—延伸—发展”的关系,是办学理念的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