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国, 孟 娜, 殷 鑫
(1.东北电力大学 自动化工程学院,吉林 132012;2.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烟台 264000;3.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哈尔滨 150000)
凝汽器是汽轮机组的重要辅助设备之一,凝汽器真空是影响凝汽器运行的主要因素,对整个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汽轮机运行过程中,运行人员希望通过对机组运行状态参数的监测来建立真空系统模型,以确定凝汽器真空状态是否合理,并通过凝汽器真空判断系统是否发生故障,为及时处理故障提供依据[1-3].
由传热学理论可知,凝汽器真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彼此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而且在不同情况下,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也会发生变化.由于无法采集到某些影响因素的数据,因此建立凝汽器真空故障诊断计算模型有一定的难度[4-6].笔者利用科学统计分析方法,从实际数据出发分析研究数据的内在特征、数量间的关系和变化,由此得到凝汽器真空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某660MW电厂DCS采集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将得到的主成分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然后采用粒子群算法对BP网络的权值进行优化,建立凝汽器真空预测模型.该软测量模型可以提前预测凝汽器的运行状况和凝汽器真空值,为凝汽器故障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可以通过相关分析方法实现.通过研究变量之间的不确定、不规则变化规律,从统计学角度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相关分析可以得出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并且利用数据量来反映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从而确定在相关关系中的主要关联因素,实现对数据的预测[7].
选取某660MW电厂的一组汽轮机运行数据,每隔1min采集一组数据,共采集了50组数据,应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对DCS采集到的实时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根据机组的运行状况,应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中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计算出凝汽器真空与机组负荷、汽轮机低压缸排汽温度、冷却水进口温度、凝结水流量、热井温度、热井水位、真空泵电流及冷却水出口温度等因素的偏相关系数,确定这些因素是否与凝汽器真空存在相关关系.表1给出了凝汽器真空与各因素的偏相关系数.
从表1可以看出,机组负荷、低压缸排汽温度、冷却水进口温度、凝结水流量、热井温度与凝汽器真空有正相关关系;真空泵电流、冷却水出口温度、热井水位与凝汽器真空有负相关关系.根据偏相关关系的原理可知,偏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说明与真空的密切程度越大,对真空的影响也越大.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汽温度与凝汽器真空的关系最密切,偏相关系数为0.998;其次,冷却水进口温度、凝结水流量、冷却水出口温度、热井温度与凝汽器真空的关系也很密切,其偏相关系数值也很大,变量系数的Sig值都接近或小于0.01,说明这些变量的显著性很高.除了真空泵的电流、热井水位、机组负荷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与凝汽器真空呈显著相关关系,但这3个参数也与凝汽器真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因此,对采集的电厂实时数据运用相关性方法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凝汽器真空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多个对凝汽器真空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作为因变量建立模型,以此预测凝汽器的真空值.
表1 凝汽器真空与各因素的偏相关关系Tab.1 Par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condenser vacuum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通过对DCS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采集的8个因素都与凝汽器的真空有一定的关系,都可以作为数据来构造凝汽器真空模型的输入参数.但是输入参数多对模型建立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训练输入数据进行降维处理.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基于降维思想的统计分析方法,将多指标转化为几个不相关的综合指标,适用于处理样本维数较多的问题.由于笔者选取了8个辅助变量 (指标),变量数较多,在建模时计算量过大,影响计算速度与模型精度,所以在数据的预处理上考虑既要使输入变量维数降低,方便运算,又要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数据的信息量,保证模型的可靠性和良好的预测效果.
利用PCA解决上述问题,将数据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设定为95%,即经PCA降维处理后选取的前几个主成分可以反映原变量95%以上的信息.结果经PCA处理后,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就超过了95%,但为了最大程度地反映原数据的信息量,选取了前5个主成分作为预测模型的训练输入数据.经计算可知,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99.7289%,即原来8维的输入变量降为5维,且保留了原变量99.7289%的信息量,几乎是全部的信息.PCA处理后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如表2所示.
表2 各主成分的贡献率Tab.2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each component %
图1为所有主成分贡献率的示意图.从图1中可知前4组主成分可以反映原变量95%以上的信息;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其反映的原始数据的信息量也最大,其次是第二主成分、第三主成分和第四主成分,它们所反映的原始数据的信息量也比较大.相对于前4组主成分,第五主成分、第六主成分、第七主成分和第八主成分反映的原始数据的信息量很小.因此,在数据处理上选择前4组主成分来反映数据的原始信息量,这样就可以降低模型输入变量的维数、方便运算,并保证模型有较高的预测性能.
图1 所有主成分贡献率的示意图Fig.1 Contribution rate of all components
在BP网络的训练中,网络权值的优化对其自身的训练结果有重要影响,每一次权值和阈值的设置都会影响网络的学习速度和训练误差.因此,应用智能优化算法对网络的训练有重要意义.选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进一步加快网络的训练速度,减小网络的训练误差,得到更为理想的预测目标值.
粒子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权值和阈值的基本思想是:假定粒子群的位置向量x是BP神经网络的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权值和阈值,在每一次的粒子迭代时计算得到最优粒子的权值和阈值,得到的最优解为神经网络的权值,并计算样本通过神经网络产生的均方差.若均方差小于系统给定的误差,则训练过程终止,否则,网络将继续进行训练,直到达到设定的最大迭代次数为止[8-9].
将Sigmoid作为BP网络的激活函数,使用粒子群算法搜索最优位置,均方差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n为样本数目;m为网络神经元输出个数;tj,i为第i个样本的第j个理想输出值;Yj,i为第i个样本的第j个实际输出值.
粒子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权值和阈值的方法如图2所示,粒子通过每一次的迭代,找到网络的最优解作为BP神经网络的权值.
图2 粒子群的BP网络算法框图Fig.2 Flow chart of BP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通过对机组采集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凝汽器真空与机组负荷、汽轮机低压缸排汽温度、冷却水出口温度、凝结水流量、热井温度、热井水位、真空泵电流及冷却水出口温度的偏相关系数,说明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凝汽器的真空.因此,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可以反映原变量95%以上信息的主成分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参数.通过上面的数据分析,即经PCA降维处理后,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就超过了95%,但为了最大程度地反映原数据的信息量,选取了前5组主成分作为预测模型的训练输入数据.因此,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节点数为n1=5.
网络的预测值为真空值,所以输出层节点数为n2=1.根据经验公式n3=(a是1~10的常数)设计隐含层数目.通过采集某电厂660MW机组的100组数据对凝汽器真空进行了预测.
应用粒子群算法训练BP网络时,粒子群算法的参数选为:粒子群的数目设为40,加速因子选为c1=c2=2,w随迭代次数增大由0.9线性减为0.4,最大迭代次数为1000次,训练的目标为0.001,学习速率为0.1,输入层数目为5,隐含层数目为12,输出层数目为1.选用60组数据作为训练数据、40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将PSO算法优化后得到的网络连接的权值和阈值代入BP神经网络中,开始进行训练和学习,当网络达到系统设定的误差0.001后停止训练,并输出凝汽器真空值的预测值.
图3给出了网络的迭代次数.图4为输出的相对误差值.图5为输出值与预测值的对比曲线.由图3、图4、图5可知,应用PSO优化的BP网络对样本进行训练时,不仅可以缩短网络的训练时间,还可以减小网络的训练误差,比BP网络的训练误差明显减小,并且网络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差值较小,能够以较高的精度实现对真空值的预测.
图3 网络的迭代次数Fig.3 The number of network iterations
图4 输出的相对误差值Fig.4 Relative error of output values
图5 输出值与预测值的对比曲线Fig.5 Contrast curve between output and predicted value
表3为粒子群BP网络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对比.由表3可知,采用PSO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进行优化,可减小网络的训练误差,说明粒子群BP网络凝汽器真空预测模型的总体训练精度很高,能够得到比较理想的预测效果.因此,在凝汽器在线监测系统中可以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和PSO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来建立凝汽器真空预测模型,由于此模型能够快速精确地实现对真空值的预测,并且可以达到很好的预测效果,所以该模型可以提前预测真空值的变化情况,从而得知凝汽器的运行状况,及早地发现和处理故障,可提高机组的运行效率.
表3 PSO-BP网络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对比Tab.3 Comparison between actual measurement and predicted value by particle swarm BP network algorithm
在分析凝汽器传热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对某660MW机组DCS采集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凝汽器真空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及其偏相关系数.以此为理论依据,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粒子群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凝汽器真空系统的预测模型,实现对凝汽器真空值的预测,提前预知机组的运行情况,为及早发现和处理故障提供了理论依据.建模过程中因为样本数量的限制,可能会导致预测精度略差,后续工作中将会适当增加样本数量,以提高该模型的预测精度.
[1]曾德良,王伟,杨婷婷,等.基于换热理论的凝汽器压力应达值的确定[J].动力工程,2010,30(9):678-683.ZENG Deliang,WANG Wei,YANG Tingting,et al.Determination of the target value of condenser pressure based on heat transfer theory[J].Journal of Power Engineering,2010,30(9):678-683.
[2]种道彤,刘继平,严俊杰,等.漏空气对凝汽器传热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4):152-157.ZHONG Daotong,LIU Jiping,YAN Junjie,et al.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air in leakage upon condenser performance[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5,25(4):152-157.
[3]王秋冬,徐治皋,周建新.基于数据融合的凝汽器真空应达值软测量研究[J].汽轮机技术,2008,50(4):285-288.WANG Qiudong,XU Zhigao,ZHOU Jianxin.Research on soft-setsing of norm vacuum of condensor for steamturbine and its application[J].Turbine Technology,2008,50(4):285-288.
[4]刘定平,肖慰然.基于神经网络和混合遗传算法的凝汽器真空优化控制[J].汽轮机技术,2006,48(1):52-54.LIU Dingping,XIAO Weiran.Optimizing control of the vacuum in power plant based on the neural network and the hybird genetic algorithms[J].Turbine Technology,2006,48(1):52-54.
[5]王雷,王洪跃,徐治皋,等.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凝汽器真空应达值确定方法的研究[J].汽轮机技术,2007,49(1):43-46.WANG Lei,WANG Hongyue,XU Zhigao,et al.The study of norm vacuum of condenser for steam turbine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J].Turbine Technology,2007,49(1):43-46.
[6]王建国,殷鑫,孟娜.凝汽器漏入空气量在线监测[J].汽轮机技术,2012,54(2):139-143.WANG Jianguo,YIN Xin,MENG Na.The online monitoring of air leak for condenser[J].Turbine Technology,2012,54(2):139-143.
[7]赖国毅,陈超.SPSS常用功能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316-338.
[8]徐以山,曾碧,尹秀文,等.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BP神经网络及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45(35):233-235.XU Yishan,ZENG Bi,YIN Xiuwen,et al.BP neural network and its applications based on improved PSO[J].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2009,45(35):233-235.
[9]崔吉峰,乞建勋,杨尚东.基于粒子群改进BP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及其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2009,40(1):190-194.CUI Jifeng,QI Jianxun,YANG Shangdong.Combined forecasting model based on BP improved by PSO and its application[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09,40(1):19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