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创伤骨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杨 春,郭晓焕,吕发明
Dupuytren骨折脱位患者中修复三角韧带的临床效果评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创伤骨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杨 春,郭晓焕,吕发明
1.1 一般资料 本组Dupuytren骨折患者32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45岁;右侧骨折22例,左侧骨折10例;致伤原因:扭伤8例,交通伤10例,运动伤3例,高处坠落伤11例。伤后入院即予初步骨折整复石膏托固定、肢体抬高、局部冷敷及脱水消肿等处理,予中药下肢消肿方口服活血消肿,积极术前准备。入院至手术时间为2~4d,平均 (2.0+0.8)d。
1.2 手术操作 一般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首先取内踝前侧纵弧形切口显露断裂三角韧带深、浅层,探查损伤部位,若三角韧带翻卷或胫后肌腱、神经、血管嵌入等,予消除翻卷,清理嵌入组织;自内踝上缘向三角韧带撕脱处钻A、B及C 3个骨孔,使用肌腱吻合线从A孔穿入呈 “U”形锁边缝合三角韧带深层后从B孔返回,另一根肌腱吻合线从B孔穿入锁边缝合三角韧带深层后从C孔返回,暂不收紧打结;取外踝纵形切口切开复位并钢板螺钉内固定腓骨,恢复腓骨长度、力线等,距下胫腓关节上缘1.5~2.0cm处行全螺纹皮质骨拉力螺钉固定、纠正下胫腓联合分离,锚钉置入 “Tillaux”结节撕脱骨折处,利用其尾线缝合修复下胫腓前韧带损伤,完成以上操作后轻度内收、内翻踝关节,收紧内踝缝合线使三角韧带悬吊固定于内踝,术后予石膏外固定。
1.3 术后治疗 术后予患肢功能位石膏外固定、肢体抬高、预防感染及消肿等治疗,术后第1、2天换药时进行踝关节被动屈伸运动,以利病情恢复;术后早期和夜间患肢石膏托固定,2周后仅夜间石膏托固定,防止意外损伤;术后4~6周经拍片检查明确骨折达到初步临床愈合后,去石膏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并逐步负重训练;术后8~12周取出下胫腓联合固定螺钉后恢复完全负重行走,并再次拍片检查以明确骨折愈合,踝关节各间隙恢复正常。采用改良Baird-Jackson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分:96~100分为优,91~95分为良,81~90分为可,80分以下为差。
本组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3例因外迁失去随访,1例因车祸死亡,余2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1~36个月,平均12.5个月。按改变Baird-Jackson评分标准:优10例,可13例,差5例,优良率为82.1%。
Dupuytren骨折-脱位诊断一般不困难,但治疗时容易遗漏内踝三角韧带损伤,尤其距骨在踝穴中外移不明显、三角韧带断裂未附带内踝骨片时;同时在临床上很多医师经验性地认为复位、固定腓骨,修复下胫腓联合前韧带,或再附加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便能稳定踝关节。在多年临床实际工作及手术操作中,本文作者体会到:踝关节的稳定性依赖于内外踝骨性和韧带结构的完整,缺一不可;单纯修复外侧结构,仅能满足一般性活动需求,若进行剧烈运动或在不平整地面条件下运动,则容易发生再次损伤。
本组患者于麻醉后先行手法整复挤压内、外踝,透视检查骨折-脱位复位状态,若内踝间隙仍然大于正常(≥5mm),则手术修补。术中发现三角韧带绝大部分从内踝附着处撕脱损伤,并翻转移位,损伤骨块位于内踝与距骨间隙;深层断裂导致胫后肌腱等组织滑入内踝与距骨之间,不仅影响距骨复位,也阻碍了三角韧带残端与内踝处发生瘢痕化愈合的能力,这是导致内踝不稳、后期容易二次损伤的病理基础。由于内踝三角韧带解剖位置和结构特殊,一般不主张常规显露或修复,只有三角韧带损伤致距骨复位受阻、内踝间隙过大时才是显露并修复三角韧带的指征。
本组病例数虽有限,但本文作者认为:在Dupuytren骨折脱位的治疗中,修复完全断裂的三角韧带能取得很好的术后效果,用很小的代价就能极大地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肢体肿胀和疼痛程度更早减轻,术后早期即可进行被动、主动功能锻炼,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因此建议在Dupuytren骨折脱位治疗中必须进行腓骨骨折、胫腓前韧带及三角韧带的解剖结构的修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