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学的价值导向:两种本位观的比较

2012-08-15 00:49徐信贵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职业教学模式评价

徐信贵

(重庆行政学院 重庆 400041)

职业教育教学的价值导向:两种本位观的比较

徐信贵

(重庆行政学院 重庆 400041)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强调以能力为中心进行教学,其核心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职业的实际能力,为我国职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但这种教学模式忽视对人格素质的培养,难以适应岗位的变化。“人格本位”教学模式适应实现职教目标的需要,同时它更能满足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能力本位;人格本位;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教学的本位观解决的是职业教育教学以什么为本位的问题。“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乃是当今职业教育教学的主流,它作为从外国引进的教学模式,在具有诸多优点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存在自身的缺陷。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在发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优点的同时,引进“人格本位”教学模式。

一、“能力本位”教学的来源与内涵

“能力本位”教育具有很长的历史。在19世纪60年代,德拉·沃斯就曾在莫斯科帝国技术学校首先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并指导学生按顺序通过工厂实习掌握职业技术。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教授博比特曾提出学校教育应该为公民提供各种社会需要的行为经验,并通过科学分析人类活动的方法去界定职业操作所需的基本能力。[1]到了60年代,在美国的课程改革运动中,人们把对当时教育质量的不满归咎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不足,于是要求改革师范教育,提高教师与教学有效性。行为主义者运用职业分析方法,将教师工作分析的结果具体转化为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标准,奠定了能力本位教育的发展基础。进入70年代,能力本位教育思想逐步成熟并开始运用到职业教育和培训中来,并被广泛应用于北美和世界其他一些地区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中。到了20世纪80年代,能力思想以及能力本位教育逐渐形成世界性潮流,并迅速波及到欧洲、大洋洲、拉美和亚洲等30多个国家。[2]

20世纪90年代初,能力本位教育通过中国和加拿大职业教育合作项目传人我国,在铁路运输、石化等行业推广,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其影响颇为广泛,是一次职业技术教育的革命。[3]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是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它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职业的实际能力。[4]它是一种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以达到某种职业的从业能力要求为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以职业分析为基础,重视及时反馈,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个别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5]

二、“能力本位”教学的特点

实施“能力本位”教学,通常包括分析职业能力、确定能力标准、职业课程开发和编制、教学设计和实施及教学效果评价五个步骤。

1、分析职业能力。分析职业能力是实施“能力本位”教育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首先将一个职业工作划分为若干职责,再将每个职责划分成若干个任务,目的在于确定与该职业岗位密切相关的“专业能力”以及可以迁移泛化到其他不同职业领域的“非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分析通常由该职业工作有经验的优秀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专门委员会来进行。具体经过职业分析研讨准备阶段、职业分析研讨和职业能力图表整理阶段。

2、确定能力标准。依据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一些国家确定了各自国家的国家能力标准。所谓国家能力标准是指按照就业中所必须履行的工作职责和所必须执行的工作任务,究其所涉及的知识、技能以及这些知识、技能的应用所作的明确说明。[6]

3、开发和编制职业课程。其程序包括确定教学内容、编写行为目标、选择与编制教材。实施“能力本位”的教学时,最常使用的是单元化教材。学习单元也称模块,单元的设计不是按照科目来编排,而是依据教学目标或者能力标准,单元化的教材可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学生为中心,便于学生自行学习。

4、教学设计和实施。个别化教学和单元化教学是“能力本位”教学采用的基本策略。不仅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可因人而异,而且教材也是按有利于学习者自学的方式来进行设计和开发的。在能力本位中,是按入学水平、能力水平等多种分组形式,更能适合于不同基础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均由学习者自定。学习过程可以重复,学习者可在自己人生的不同阶段进入这一培训计划学习。这种个别化的学习方式可以满足个人不同的学习需求。

5、教学效果评价。根据预先确定的能力标准进行评价。考核方式多样,可随堂考核,也可分阶段鉴定,一般每堂课开始都会考核上一堂课的知识及学生预习的情况。最终成绩的取得,通过分别达到各阶段要求来实现。在实施过程中的每一步、每一段都根据目标进行考核和管理,保证每一个教学环节实施后,都能及时得到考核评估,并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三、“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局限

世间万物皆具有两面性。“能力本位”教学在具有诸多优点的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缺陷。需要指出的是,早期美国教师推行的“能力本位”教育实践并未获得成功。

首先,“能力本位”教学从课程开发到教学评价都以个体所拥有的能力为核心,这当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人要得到全面的发展不仅包括能力或技能的提高,还包括其他非智力因素。职业教育应该指向人生终极意义的认识与最终的关怀,提升人的精神世界。我国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把“谋个性之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充分说明了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性。成功的职业教学不仅是使学生学到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发展,使其更了解自己,更善于把握和控制自己,更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心,更有爱心,更有责任感,而“能力本位”教学却忽视了这些因素的培养。

其次,“能力本位”课程将单项能力组合成综合能力的方式,忽视了工作的整体特性和经验成分,它“把能力看成一系列的孤立行为,忽视了真实的职业世界中人们的操作行为的复杂性以及智力性操作中判断力所担当的重要角色”。人是有鲜活个性的,不是机器的零件,是不能将之想当然的拆分的。在我国很多个职业院校的实证研究都已经证实,由于没有理清能力组合方式与工作过程间的关系,在工作分析后的“教学分析”过程中,由于忽视了“人性”的因素,各院校又重新回到了学科系统化的老路上,导致实践层面上的引入也基本不成功。

最后,“能力本位”教学是以胜任一种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然而事实证明,这种“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职教模式很难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再选择职业的可能性。从职业自身发展的逻辑来看,社会不存在永久不变的职业。如今,社会发展极为迅速,新技术、新行业不断出现,人的一生将面临多次职业变更,岗位竞争日益激烈。一旦社会需求即社会分工出现变化或波动时,受教育者就只能失业了。

因此,“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我国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增添了新的内容。但是,“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实施也存在不足,因此必须回归“人格本位”的教学模式。

四、“人格本位”教学模式的提出

(一)“人格本位”教学的内涵

职业教育的“人格本位”教学模式是既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备的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同时又以学生的个性特征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关注的是立足于社会的人和自由的人,从培养人格素养高度出发的职业教育模式。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充分、自由、健康的发展,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格素质,使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做事是“人格本位”教学模式的基点,也是未来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新取向。

(二)实施“人格本位”教学的要件

1、从传统教学思想向现代教学思想转变

传统教学思想是有较长的形成历史、在实践过程中有广泛影响、被实践者熟知的教学思想。它们代表了人们认识事物的历史进程,是教学思想史的宝贵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既要看到它们的价值,也要看到它们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偏差和不足。

传统的教育教学观认为:职业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似乎就是将人培养成为职业人,使其成为会劳动、会做事、会生产产品的机器;普通教育教学重视个性需求,其目标是内隐的,职业教育教学重视社会需求,其目标是外显的。换种理解方式,其表达的意思即普通教育教学的培养是“非功利性”的,而职业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功利性”的。现代的教育观则认为,目标外显的职业教育教学同样可以做到既满足社会需求又满足个性需求;职业教育教学不只是培养被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功利性岗位需求的“职业人”。

职业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转变过于窄化的教学思想,实现教育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在使学生获得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和就业机会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个性。要“挖掘学生的潜力,发现学生的价值,使其有能力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主动参加社会进程和工作世界的设计,成为对国家有用、对社会有责任感的‘社会人’”。[7]

2、加强人文科学的教育

传统的教学思想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培养。正是由于这样的传统误区,使得职业学校的教学效果得不到提高,始终存在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不为社会所接纳和认可的现象。[8]

因此,职业教育要加强文学、哲学、伦理、社会、历史、地理等人文科学的教学。人文科学包含了人类的历史经验及文化的过去和现在,包括个人行为,社会和政治机构,普遍价值观,交流方式和原动力,哲学和伦理,思想认识过程。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教育不仅是传播知识的教育,也是传播和引导一定的价值观的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等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9]职业教育课程应当从人文科学领域中汲取思想资料,以海纳百川的气慨去吸收各门科学的精华,改变单一技能为上的偏颇。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职业教育要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适应当今21世纪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教学导向系统,构建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学评价更多注重的是以具体分数为指标的量化评价,大量地采取考试成绩、平均分数等评价方法对职业技能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职业教育的评价主体是教师。大量事实证明,如此的评价方式对教学改革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使职业教育重新回到重基础理论学习却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养成。

本文认为,职业教育要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需做到如下几点:(1)以人为本。要以人文主义为认识论基础,力图通过各种调查途径,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个性,促进理解,其中体现的是一种价值判断。在评价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所展现的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在评价学生时不能仅依照固定的标准来评价,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的表现来判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是否能科学、富有逻辑地分析、解决问题。(2)评价主体多元化。职业教育的主体不仅包括教师及学生,还要包括学校外部的企业、社会,如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教学督导团、专家评估委员会及企业等用人单位。教学评价主体必须多元化,才能保障评价活动切实提供出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信息。(3)评价内容多元化。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应从多角度进行全方位性的评价。不仅评价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把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列入评价目标;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动机、信念、价值观等非智力方面的评价。评价内容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教育等全球一体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为了能使我国的职业教育能在世界中拥有立足之地乃至占据领先地位,为了能培养出高技能的职业人才,我们必须在职业教育中采取“人格本位”的教育模式。

[1]章鹏远.国外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与缺陷.职教论坛,2007(5).

[2]卢洁莹.以人为本:职业教育课程的价值追求.职业教育研究,2006(1).

[3][5]孟庆国主编.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谭安萍.高职教学模式探讨.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6]李向东,卢双盈主编.职业教育学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姜大源.职业教育教学思想之设计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6).

[8]唐自力.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伦理道德教育[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12-116.

[9]王志华.科学发展观:人文精神的新阶段[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4.

责任编辑:刘石玉

校 对:红 农

Abstract:“Competence Standard"teaching mode takes the competency requirements of the posts as the starting point.It emphasizes capacity-centered teaching.Its core is how to make the educated have the practical ability to engage in an occupation.It has injected fresh vitality into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However,this teaching model neglects the cultivation of personal qualities,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in positions.”Personality Standard"teaching mode meets the need of achieving the objectiv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and it can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in their all-round development.

Key words:Competence Standard;Personality Standard;vocational education

Value Orient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Two Standards Comparison

Xu Xingui
(Chongq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 Chongqing 400041)

G71

A

1008-3537(2012)02-0033-03

2012-03-03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项目编号:FFB108012)阶段性成果之一。

徐信贵(1982-),男,江西广丰人,博士,重庆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职业教学模式评价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