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供水运行创新机制措施

2012-08-15 00:42宋鸿学
山东水利 2012年11期
关键词:分局济南供水

宋鸿学 ,钟 政 ,戴 敏

(1.济南供水分局,山东 济南 250032;2.山东黄河经济发展管理局,山东 济南 250032)

济南供水分局作为山东黄河组建的第一个供水分局,自2006年5月供水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后,在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顺应体制内在要求,积极协调各方关系,建立起良性运行机制,促进了供水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2011年全年累计引水5.54亿m3,其中非农业供水量2.90亿m3,分别比分局成立前(2005年)同比增长了50%和85%。2011年水费收入共计2 795.19万元,比2005年同比增长了237%;其中非农业水费2 514.64万元,比2005年同比增长了386%。济南供水分局成立6年,供水生产、水费收缴连年实现突破性进展,有限的水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并获得黄委、省局以及济南市多项荣誉称号。

1 着力于“根本”,完善上下通畅的制度体系

在新体制下,创新机制的重要途径是以制度抓管理、以管理促效益。

1.1 以建立规范的供水生产程序为核心

济南供水分局积极与上级水调部门协调,制定了《引黄供水管理办法》,从申请取得供水指标、签订供水协议、执行调水指令,到履行供水协议、服务用水单位、加强监督检查等各个环节,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制度,形成了完整、实用、高效的供水生产运行程序,为今后建立长效的供水生产机制奠定基础。

1.2 以落实制度的管理效能为基础

制度只有“动”起来,转化为管理方式,才能够形成有效的机制。济南供水分局在对基层单位的管理中,大胆引入“两项责任制”管理。一是层层落实引水指标,强化供水生产目标管理。对年度生产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做到目标明确、奖惩分明。目标任务责任制的引入,有利于调动基层闸管所和部门的主动性和紧迫感,使上下步调一致,全力保证供水生产的顺利开展。二是突出重点岗位责任制管理。水管体制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按岗位对人员实行聘任管理。济南供水分局详细制定了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1.3 以实现供水、工程和财务安全为重点

供水生产、工程管理和财务安全三位一体,任何一方面出问题都关系到供水事业的全局,因而,必须确保三者的安全。

1)必须保证“两水分供”落到实处,确保供水安全。严禁多引少报、少引多报、引而不报等行为的发生。

2)针对水闸操作的岗位特征,通过细化操作规程确保工程安全。建立健全《水闸工程管理考核实施细则》、《闸门及启闭机操作规程》、《闸门及启闭机检修规程》等制度。

3)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行为,为供水生产提供安全的资金保障。一方面,加强财务内部管理。并做到费用支出严格执行预算管理,确保各项经费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另一方面,针对供水分局实行统一的供水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人员多、战线长、任务重的情况,实行公用经费包干制度,可以有效地实现增收节支,通过明确办公费、水电费、招待费和交通费等使用范围,核定标准,并依据供水指标实际完成情况和水费实际收缴情况给予奖惩,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2 着力于“基础”,实现和谐高效的人事管理

供水单位人员通过改革以竞争的方式被聘任到相应岗位,单位新、班子新、队伍新是当时各供水分局所面临的共同形势。怎样达到人事的规范、高效管理,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供水效益。

2.1 找准关键点,建立规范、系统的人事管理体系

济南供水分局理顺人事管理体系,全面实现了人事管理的“三个统一”:人员工资统一发放、人事档案统一存放和专业技术人员统一聘任管理,为供水生产创造了和谐的人事管理环境。

2.2 实行人员分级管理,发挥基层自主权

济南供水分局下辖四个闸管所,共管理着11个水闸,战线长、地点分散。为此,该局大胆推行人员分级管理。各闸管所根据分局的制度,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向下管理、向上负责。人员分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了基层闸管所自主权,增强了自我管理的责任心。2009年,该局在各闸管所中施行了绩效考核办法。对闸管所职工进行年终(半年)考核与日常考核,与奖惩相挂钩。绩效考核办法的施行,加强了分局内部管理,增加了基层职工收入,在改变现有统一分配管理模式做出了成功探索。

2.3 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培养过硬的人才队伍

济南供水分局着力从思想素质和业务培训两方面入手,培养思想先进、技术过硬的供水人才队伍。1)确定每周四为集体学习时间,建立学习长效机制。2)积极选派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同时大力开展内部培训。成立六年来,每年组织一线职工进行供水生产技能培训,培训面已达到100%。培训的直接效果体现在职工队伍技能水平的提升上。在全河闸门运行工技能竞赛中,该局曾有4名职工进入前十名,获得“全河技术能手”称号。经过多年的人员优化、岗位练兵,该局高级工程师8人,占在职职工数的11%;技师以上20人,占工人总数的40%。职工素质的提高,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供水效益大幅增加。

3 着力于服务,打造内外共赢的经营机制

新的供水体制建立后,供水单位的自主性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必须得到强化。供水单位由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要实现供水效益,必须摆正位置,着眼于长远,不断提高供水服务质量,以期达到“内外共赢”的目标。

1)理顺关系是前提。济南供水分局成立后,以顺应市场法则、严格遵守协议的“契约性”效力为工作理念,积极理顺各方关系。对于部分用水户由于行政归属原因等造成的拖欠水费、不履行协议等行为,通过与用水户、水务部门和区县河务局、市局水调等部门进行耐心细致地联系沟通,建立起融洽的关系,逐步打破了协议履行过程中的僵局。在供水管理、关系协调、运行程序等方面,实现了由区县河务局到供水分局的良好衔接和平稳过渡。

2)市场开发为手段。加大调研力度,协助用水单位搞好引黄供水的可行性论证和经济效益分析,做足先期文章。

3)服务政府求支持。济南供水分局积极研究,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根据水资源分配政策积极为济南市谋划有利的用水方案,为地方政府当好用水参谋,统筹相应对策,做到未雨绸缪。

4 为基层供水单位营造和谐的机制环境

从对“济南供水模式”的解析中,可以看到制度、人以及市场三个要素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制度是基础,是保障;“人”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实施主体;而“市场”是目标。从根本上说,“制度”和“人”的作用的发挥是以“市场”为中心的。

建立适应供水新体制的新机制,应该跳出供水基层单位各自为战的局面,要站在提升山东黄河供水事业整体实力的高度上,深化改革,在政策环境、人才环境、市场环境的培育建设等方面,达到和谐统一、互相促进。

1)要营造统一顺畅的政策环境。切实把有利于基层供水单位快速、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增强基层单位的发展后劲,实现政策环境的统一顺畅是促进供水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2)要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才环境。实行岗位聘用、项目聘用、契约化用人。

3)要营造和谐有利的市场环境。加强组织协调,搞好各有关部门的联动,形成开发有限黄河水资源、建设大供水市场的强大合力。并增强服务意识,为供水户提出可行的论证方案,主动将意向转化为效益。

随着供水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供水产业发展的环境处于不断的调整之中。理顺机制,对深化改革成果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将改革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有助于培育并做大做强山东供水产业。

猜你喜欢
分局济南供水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一分局简介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建筑史话
分区分压供水在雕鹗水厂供水中的应用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内开建
国家外汇管理局河北省分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河北省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