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道路网建设问题与对策的探讨★

2012-08-15 00:51董瑞娟
山西建筑 2012年30期
关键词:道路网老城区路网

董瑞娟

(合肥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在我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化进程正在稳步推进。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交通需求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峻;且呈现由大城市逐渐向中小城市蔓延的趋势,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着严峻形势和挑战[1]。城市交通拥堵形成的原因有很多,道路基础设置不完善,城市用地布局不合理,交通工具增长过快,出行方式不合理,公共交通发展滞后,停车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等都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2,3]。本文将着重从中小城市道路系统现实情况和发展态势的分析入手,探讨缓解中小城市道路网规划建设的应对策略,为交通发展提供引导以及参考。

1 城市交通发展态势及存在问题

近几年我国中小城市道路密度已大有提高,部分城市道路网密度已经达到规范值,但是道路的通行效率仍比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新建道路主要以新城区为主,老城区内路网新建、改造难度大。近几年,中小城市道路网新增里程逐年大幅增加。根据数据统计结果分析,道路的增多是城市规模扩大的直接结果,新增道路大多建在城市扩张的外围地区,而老城区内部的路网新建、改造难度较大,改拓建力度有限,路网交通容量仍处于较低水平。且老城区内的中心聚集功能短期内无法弱化,部分中小城市老城内的商业功能仍持续增强,交通需求仍持续增长,使得老城区内道路与交通之间的供需关系进一步恶化。2)路网结构不合理,微循环不畅,干道交通流成分多样,造成路网通行能力低下。路网结构不合理也是造成路网通行能力低的主要原因。从统计到的各城市主次支的比例和新建道路宽度分析来看,中小城市目前仍旧呈现道路等级结构由低到高呈倒序排列的状态,重视宽路、主路的建设,而忽略小路、支路的建设,支路网和次干道网严重不足。而且中小城市次干道和支路中占道经营、车辆停放的现象又比较严重,致使次干道、支路集散功能无法发挥出来,城市内交通微循环不畅,导致中、短距离出行也集中在主干道上,加之主干道两侧商业等社会公共设施用地比较集中,使得主干道汇入、汇出、转向的交通流比例增大,干道交通流成分呈多样化,直接影响了干道交通秩序,严重降低了主干道的通行速度和通行效率。3)忽视慢性交通通行空间建设,混行交通现象严重,造成交通效率较低。我国中小城市,包括大城市在内,对慢性交通的通行空间建设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城市里机非混行的现象非常严重。当前非机动出行方式比例仍占有较高的比重。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特性不同,速度差异也较大,合理分离快慢交通方式有利于提高交通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3]。另外,从出行效率角度来讲,中短距离出行的交通个体采用慢性交通出行方式更为便捷,节约道路空间资源。当前我国城市车辆较多、机非混行也是容易造成拥堵的直接原因之一。4)组团间通道型道路较少,易造成区域型交通拥堵。区域型交通拥堵主要是指由于城市布局、路网结构等原因,流量分布不均,交通流量集中于城市某个区域或部分主要道路,导致部分区域交通拥堵严重,而其他区域内交通流量相对较小。由于新城区交通设施的建设促进了用地的发展成熟,也必然会产生新老城区间的交换交通,组团型、卫星城模式的发展往往重视组团内部的道路建设,而新老城区间通道数量有限,由此造成组团间瓶颈交通,导致了组团间干道交通拥堵的局面。5)城市道路节点设计不尽合理,在高峰时间节点拥堵现象较为普遍。多数城市的交通拥堵以节点型拥堵比较突出,由节点拥堵蔓延为片区拥堵。节点型拥堵主要是道路节点设计和管理方面存在问题造成的。在大城市节点型拥堵多见于快速路与地面交通衔接的位置和部分交叉口位置,中小城市多见于交叉口和人流出入较大的单位附近。节点型拥堵是引发高峰时间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节点型拥堵的主要原因是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阶段方案可行性的评价论证环节比较薄弱,没有相应的节点交通组织和配套管理方案的论证。

2 道路网规划建设的应对策略

针对城市道路网存在的问题对新老城区道路网改善提出以下建议:1)老城区内,以打通道路微循环为主要任务。打通断头路,加强路边管理,疏通城市交通微循环,在道路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单向交通(有条件形成对偶回路的路网),充分利用支路网,提高交通疏散能力,缓解干道压力。2)道路改造避免一味拓宽道路,挤压占用慢性交通通行空间。避免一味拓宽道路宽度以提高通行能力的做法;避免一味挤压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拓宽机动车道的做法。道路网的供给能力和交通需求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行能力提高,交通短时通畅,会吸引更多的交通流集中在干道上,造成新的拥堵。机动车通行环境不断改善,非机动车、行人通行环境不断恶化,也是机动车出行增长、机非混行的重要诱因;各城市老城区内的交通状况基本都呈现饱和状态,仅靠大幅提升个别道路机动车通行能力的做法只能得到短时的通畅,很快会达到新的饱和状态。老城区内道路改造仍需以微循环畅通为首要任务,此外用地开发强度应严格控制,避免重大交通吸引源项目在老城区的开发建设;加强智能交通管控建设,提高路网通行能力。3)新城区内路网规划建设注重路网等级结构,功能区分。新城区路网规划建设与用地规划相结合,重视支路规划建设,根据片区用地形式路网采取不同的控制指标,商业公共设施片区路网控制指标适当提高,以短距离通行、到达交通需求为主,宜采取小街区,以支路网为主;居住片区采用中等街区路网,工业用地路网控制指标可适当降低。主干道两侧避免大型交通吸引源或商业用地规划,若不可避免规划商业用地,应严格控制商业开发强度,断面也要相应采取主辅道形式,保护干道“通”的功能,注重集散道路的建设。同时重视公共交通发展,为大运量公共交通预留空间,加强新老城区之间联系通道的建设。4)城市道路断面规划建设注重城市多元化交通协调运行。城市道路断面规划建设应注重城市多元化交通协调运行,不能只重视机动车行驶空间建设,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建设也须重视,目前我国体力出行比例仍比较高,应充分考虑各个出行群体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公共交通专用道的规划、公交站点的规划建设。

3 结语

交通拥堵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问题,缓解交通拥堵需要具有系统的眼光。本文从道路网的各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中小城市目前交通发展过程中道路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针对新老城区道路建设提出不同的应对策略,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城市交通发展提供引导和参考。

[1]刘小明.城市交通与管理——中国城市交通科学发展之路[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2,10(6):11-21.

[2]魏 丹,赵立冬.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成因及对策浅析[J].科技传播,2010,9(上):19.

[3]徐循初,黄建中.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5-9.

[4]刘建平,王建丽.关于我国私人小轿车发展的若干思考[J].消费经济,2005,21(1):55-62.

[5]安徽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数据库(2006-2011年)[Z].

[6]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7]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2011年)[Z].

猜你喜欢
道路网老城区路网
老城区是夜经济的“灵魂”
九江市老城区住区空间形态演变原因研究
打着“飞的”去上班 城市空中交通路网还有多远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首都路网 不堪其重——2016年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通期的北京路网运行状况
路网标志该如何指路?
老城区科技企业上市的促进政策探讨
高速公路与中小城市道路网连接线关键问题研究——以广陕、广巴高速大石互通连接线工程为例
国外遥感影像道路网提取研究现状
调蓄池在新老城区雨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